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22 痰生百病虚为本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第一批的赤脚医生啊也没有什么学问,就是在中医治疗的第一线,在乡下在农村为人民生命健康摸索出来这么一套行之有效有效的东西,我现在主要讲一下我的一些主要思路和方法,这个思路方法他是来源于易经,来源于内经,来源于伤寒杂病论,总起来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凡是病,都是人体的本气自病。
所谓人体本气就是先天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构成的这个浑元一气,这个就是人体的本气,所有的病啊都是本气自病然后才形成的一些后果,这个外因不是占主要成分,本气呀这个为生命的两本,一个先天之本一个后天之本,如果两本飘摇哇,危若垒卵,就好像把那个鸡蛋罗在一块一样,随时有破碎的危险,这是我攻克疑难病症的一个主要观点。
第二个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之症先救胃气,保的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枉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
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所以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第三点,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中国在清代火神派的始祖郑钦安,讲过这么一句话,唯此一丝真阳为人身立命之本,清末民初的彭子益先生,他把这个命门之火,人身这个元阳叫做阳根,这个阳是人身的一个根子,如果这个根子动摇了,那个生命就危险了,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道理是根据河图洛书上的五行以土为中心的观点创立的,火可以生土,脾胃在人身就像一个釜,就是一个做饭的锅,而元阳就是釜底之火,所以凡是治脾胃之病,本药不效,你很快地去温阳,命门之火,这个火旺之后,自能生土,他的关系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的话,理中汤、桂附理中汤可以治百病。
第五一点,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这是张景岳的一个观点,他就说这个心肝脾肺肾的五脏伤损后果最后就损伤人的肾气,就是根本动摇,所以我总结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丝生机,这个就是我在六十年代创立破格救心汤的主要思路就以上这么五点。
另外谈一下我对伤寒学习的一些个领悟,我觉得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一个四逆汤一个理中汤,当然还有外感了。
李可治水气痰饮病经验作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我写《调燮三焦治水气》和《痰生百病虚为本》这两篇文章的初衷源于《金匮要略》中涉及痰饮水湿的方剂特别多,我初步统计,痰饮的方有18首,水气的方有11首,加上咳嗽上逆、呕吐的方共51首。
把握治疗痰饮水湿的思路是学习《金匮》的难点,也是中医内科的难点,解构和统筹这些方剂,就是我写这两篇文章的思路。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大家看了我《李可临证要旨》这本书,对我评论最热烈的点就是我在其中提出的100首方剂,大家觉得非常好,还有《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大家也觉得非常好。
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两片文章只是李可思想的硬件,而李可思想的软件是其辨证思想,大家在记硬件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软件,软件往往需要你很长时间的感悟。
学习李可的学术思想要过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方剂,如果方剂不过关,那么第二代门槛辨证施治就很难把握。
李可的方剂中含15味药以上的占了60%,记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大家要先过方剂这一关。
调燮三焦治水气李可治水气病的思路可以用5句话来概括: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三焦为一调整体。
《李可临证要旨》中关于治水气方面的病特别多,比如胸腔积液、腹水、心衰、水肿等,我们如何从中医水气病去把握,这点非常重要,而且李可水气病验案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应该从中去感悟他的思路。
关于水气病方药是从李可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头面方药,脑出血、水肿,证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以麻黄汤;若寒邪直入少阴,脉沉细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开肺透邪,得汗后水肿迅速消退。
急性肾炎,风寒表实者,迳投麻黄汤,体虚者用麻桂各半汤小发其汗,兼里热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石膏。
三五日即愈,很少有超过1周者;慢性肾炎,以麻辛四逆汤加红参、生姜、葱白扶阳开表透邪,连服3个月。
美尼氏综合症之内耳积水,脾虚痰饮上泛者,用三饮四石汤;肾虚阴邪上逆者,用奔豚四石汤;胸水方药,胸为心肺之所居,属于上焦。
李可老中医:诸病皆是元气受损,生死关头救阳为急田原:您曾经遍访山西全境、南北七省,搜集清民国年间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这本遗书是近百年中医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什么?您认为汉唐以前的古中医与现代中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李可: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
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
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这个问题最早发现的人是谁啊?就是彭子益。
彭子的理论源自于河图洛书五行理论,到他逝世前发展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他在伤寒理论编进一步指出五行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带动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火可以生土,假使脾胃病用本药治疗无效,就要益火之源以生土。
先天阳气是属火,命门之火叫阳根,阳根一拔,生命之无延,就没办法延续了。
彭子还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都在一个河图里体现了,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
他在1947年到1949年,临终的前一两年,将他一生的经验,写成了这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就把这个从《内经》、《易经》,《伤寒杂病论》所有的古代中医学的研究,全部继承了下来。
这个书和我们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完全是两回事。
他和近代的中西汇通的观点完全不一样,那和中西结合派的观念就更不一样,它是真正古代的中医学。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
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十二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地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先天的阳气,元阳,所有病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变了。
不管你受了外界多大的干预,到你这个具体的人身上,首先就表现在哪一部分(元气有变的地方)受损伤。
李可老中医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作者:医者佛一、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从此,我开始应用附子,从此,我的疗效大副地提高。
感谢李老,所谓一句话,而诲人一辈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医案,我是认真地钻研的。
不是学习,是刻苦地研究。
李老往往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灵活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从李可身上能见到真正的中医的脊梁。
"邓铁涛语。
此语不假二、大家对于用附子见仁见智.其实本质在于阴和阳。
这已经入了仲景的门径。
可喜。
对于是否该有附子,我想是有严格的指征的。
毕竟这是毒药,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
用的对证,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
我正在用这个方法治疗脑干脑炎,效果奇佳。
而且,我也实在不清楚,如果没有附子,还有什么药可以让四肢萎缩的肌肉恢复过来。
因此,说句实话,用附子,是因为它有适应证。
并非为了逞强作势。
该用而不用,还算是苍生的医生吗?三、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
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
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
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
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
此皆是阳虚也。
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
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
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四)十四、小儿舞蹈病孟金娥,女,11岁。
灵石仁义公社道阡村学生,1978年12月16日来诊。
患病1周,全身舞动无片刻宁静。
其状,颈转头摇,吐舌咂嘴,眉眼频搐,四肢摇摆。
舌短不能言,手颤不能握物,脚飘摇不能迈步。
嘴不停开合如嚼物状,生活不能自理,进食亦需人喂之,且必须按其口部开合之节奏喂食,痛苦万状。
52949部队医院诊为'小儿舞蹈病',曾用激素、镇静剂,并服虫类熄风之剂皆无效,建议去省一院神经科住院治疗。
患儿父母系农村社员,生活困难,邀余诊视。
视其舌光绛无苔,全身疲软,入夜盗汗,烦渴。
由于喉头亦随舞蹈之节奏而抽搐,饮水即呛,脉沉细数,据其父言,起病时似曾感冒发烧。
当年冬应寒反温,晋南洪洞以南桃花开放。
症既从发热而来,必是温邪久羁,销灼肝肾真阴,故内风妄动。
肾之经脉络舌本,肾阴亏耗不能上承于舌,故舌短难言,且肝肾同源,肾精匮乏不能滋荣肝木,故阳无所制而风动。
乃选大定风珠滋肾柔肝而熄内风:牡蛎、龟鳖甲各15克,生地、麦冬各18克,阿胶12克(烊化),枣仁15克,炙草12克,天麻、五味子、远志各10克,菖蒲12克,蛋黄1枚(冲),3剂。
12月20日再诊,舞动已止,语言大有进步,生活可以自理。
唯盗汗不止,神情疲惫,腰困膝软。
乃气阴未复,肾元受损。
仍予原方,去菖蒲、远志、天麻,加山萸肉45克,黑小豆30克,生芪、肾四味各18克,上方服5剂后随班学习。
腰为肾之府,诸症凡见腰痛如折或腰酸膝软,即为肾虚的据,随证选用肾十味(枸杞、菟丝于、盐补骨脂、仙灵脾、沙苑子、杜仲、盐巴戟肉、仙茅、骨碎补、狗脊)于对症方内,其效如神。
张家庄煤矿学生祁秀芳,女,16岁,患小儿舞蹈病月余。
1979年10月11日来诊,唯手臂抽动不停,不能握物,食少神疲,腰困膝软,脉细弱,舌苔白滑,有痰涎。
此例为小儿舞蹈病之余波,所伤者为脾肾之阳,乃予补中益气,温养肝肾,佐以龙牡之敛固:生芪、党参各30克,白术、当归各15克,柴胡、升麻各5克,炒麦芽60克,肾四味各15克,炙草10克,生龙牡各20克,鲜生姜5片,大枣6枚,胡桃4枚。
著名老中医李可的治病妙法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这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
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李可老中医名方30首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
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
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肾虚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老年人保健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
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5.风心病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 制川乌30g 黑小豆30g 防风30g 桂枝45g 赤芍45g 炙甘草60g麻黄10-45g 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 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6.肺心病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
第十一回痰生百病奇病痰生化消涤法皆可受功
袁景贤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9(013)031
【摘要】@@ 话说,今天又来到专家会议室,各科实习生已经到位,专题讲座即将开始,今天的主持人是小刘医生.
【总页数】3页(P1035-1037)
【作者】袁景贤
【作者单位】闻喜县五七七医院,山西,闻喜,043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痰生百病琐谈 [J], 姚秀玲
2.痰生百病虚为本——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二 [J], 孙其新
3.涤痰熄风通腑法结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风痰闭阻证50例临床观察 [J], 褚剑英;周正国
4.切莫让“痰”生百病 [J], 李赛暄; 张红
5.切莫让“痰”生百病 [J], 李赛暄;张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我眼中的李可学术思想精髓---孙其新刘观涛按: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忙着我所供职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事务。
应出版社之邀,我负责编辑专门面向中医药大学师生的订阅号“悦读中医”(ydzhongyi)。
青年学子,是未来中医的希望!我们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开展系列的师承试验班级。
将来本订阅号的诸多师兄,就是青年学子的辅导员啊!而青年学子们的师承实验,又成为我们开发精品教程的源泉。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昨天,我们刊发的李可老先生的文章(封面照片即是李可老先生),得到热烈赞叹,今天,我们特意看法一位李老思想的师承者、主任医师孙其新的演讲。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孙其新主任医师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培元固本散治诸虚百损(李可老中医)---肝硬化
肝硬化
陈季英,女,60岁,1980年4月,患肝硬化7年,重度腹水,肚大如瓮,青筋外露,畏寒不渴,下肢烂肿,胸背四肢布满蜘蛛痣,面黧黑,肌肤甲错,便燥如羊粪球,三五日一行。
左天枢压痛甚著,脉沉弦,舌淡齿痕,舌尖,舌左边瘀斑成片。
予真武加红参、灵脂、麻黄各10克,大黄廑虫丸2丸(包煎),温通之。
一服得汗,小便日夜2000毫升以上,下瘀泥样黑便,日二行,稍见气怯。
原方去麻黄,又服10剂,腹水消尽。
予本方加土元、生水蛭、清全虫、大蜈蚣100克,服完痊愈。
追访至80高龄,甚健壮。
此法经治重症肝硬化,有案可查者17例,均愈。
李可:捍卫阳气不生病【名家简介】: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
临难习医,具救苦心。
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五十年来,活人甚众。
(一)基本观点: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
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
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
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彭子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
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
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
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二)、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
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太阳病条文最多。
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
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
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
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
学伤寒要由博返约。
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
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
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菁华】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七大要点一、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
六气为一气的变现。
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天、后天互为其根。
二、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对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道”、“真气”、“虚无” 及《易理阐真》中的“先天真一之气”。
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
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
李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
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
此论先天肾气。
”三、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
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
此论后天胃气。
”四、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
‘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熄,阳根被拔,生命终结。
‘土伏火’ 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
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
”五、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
阳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李可老中医的培元固本散1.培元固本散李可将培元固本散随证加味,用于临床各科,拟定出十余首协议方。
2.1 肺系培元固本散组成胎盘2具,坎气(脐带)100g,鹿茸、高丽参、灵脂各50g,三七、琥珀、冬虫草、川贝、沉香各30g,灵芝孢子粉100g,蛤蚧6对。
主治咳喘痼疾。
用于慢性气管炎、哮喘、肺心病、肺间质纤维化等。
案例肺间质纤维化张某,女,44岁,患肺间质纤维化兼并肺心病,痉咳暴喘,奄奄一息,声哑无音,面色、唇指青紫,杵状指,下肢凹陷性水肿,四肢厥冷,脉急而促,舌胖、苔灰腻,两侧有瘀班。
证属亡阳厥脱,以破格救心汤加味:附子200g,干姜25g,炙甘草60g,山萸肉120g,龙牡、磁石、煅紫石英各30g,生半夏、茯苓、生姜各45g,高丽参20g、蛤蚧尾1对、麝香1g研粉分吞,3剂。
药后痉咳暴喘得罢,上肢回温,根本遇险。
此次重病,一直恶寒无汗,全身如绳索捆绑,胸痛彻背,憋闷如窒,证属小青龙汤证,遂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1剂。
药后表闭即开,背部冰冷及全身如捆之感均解,小便增多,踝肿亦退,顽固性心衰及呼吸衰竭之危,得以解除。
善后以培元固本散如味:胎盘1具,坎气50g,鹿茸50g,高丽参100g,灵脂30g,三七100g,琥珀、冬虫草、川贝、沉香、灵芝孢子粉、土元、水蛭、全蝎各30g,蜈蚣100条,蛤蚧10对。
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
服散剂1料,诸证均退,体重渐复。
虽经严冬,咳喘未发,亦未感冒。
次年开春,洗衣、做饭、提水,已如常人。
2.2 肺痨培元固本散组成胎盘2具,坎气100g,龟鹿二胶、高丽参、灵脂50g,三七、琥珀各30g,蛤蚧6对,冬虫草50g。
咯血者加白芨、川贝、煅牡蛎各50g。
上药制10克蜜丸,以加强润肺成效,日服3次,每次1丸。
主治肺结核、肺结核咯血。
案例肺结核大咯血董某,男,36岁。
患肺结核10年,3年来不时发作大口咯血。
现频频咳喘,咳剧则血沫喷溅,胸痛彻背,面赤气粗,脉洪大,舌红尖赤,边有瘀斑。
痰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产物,也是很多病的致病因素。
中医常说的痰包括经咳嗽、呕吐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也包括不可见的、弥散于全身各经络脏腑组织的无形之痰。
“百病皆因痰作祟”,这句话也同时意味着,祛痰能防治很多疾病。
肺病通过咳嗽排出的痰,主要分热痰、寒痰、湿痰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热痰,一般有痰质黄稠、舌苔黄腻的症状,这类人群多有肺病,比如肺炎、哮喘等。
治疗多采用“清”法,用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功效的药,常见的方剂有清气化痰丸等。
肥胖中医认为肥人多痰,因为肥胖的人脾胃多虚弱,水湿代谢出现障碍,也因此影响了消化功能。
这种胖其实是一种虚胖,需用燥湿化痰或是健脾化痰的方法来祛痰治疗。
常见的方子是“二陈汤”,即陈皮、半夏。
需要提醒的是,肥胖人群祛痰,应该辨证地看,这类方子主要适合于舌苔厚、腻,大便不成形的肥胖人群。
中风中风人群常常贪食肥腻,或是体质肥胖,导致聚湿生痰,痰郁化热。
中医认为,常吃肥腻的肥胖人群,易患半身不遂。
一般采用化痰通络的方法来治疗,最常见的方子是化痰通络汤,主要由石决明、桑寄生、陈皮、半夏组成,水煎口服即可。
高血压(眩晕)中医常说的高血压一般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无痰则不作眩”,正是因为饮食不控制,脾胃受伤而生痰,才导致头晕、胸闷、呕吐等不适。
常见的治方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由半夏、天麻、白术、茯苓等祛痰化湿的药物组成。
失眠中医认为,失眠多因情志或脏腑不调而使阴阳失和所致。
这类人群表现为痰多胸闷、舌苔腻而黄,多由痰湿停滞、气机不畅造成。
通过中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温胆汤”治疗,效果比较好。
温胆汤主要由生姜、生半夏、陈皮、竹茹组成;如果患者心神不定,还可以酌情加些茯苓,以宁心安神。
———摘自人民网《生命时报》馨悦平台三十卷全部写出来了。
《千金翼方》的卷首为药录,一共辑录药物800余种。
每种药物作者都在书中详细记录了的性味、归经、疗效。
书中辑录的药物,有一些是唐弋以前没有收录的;有一些是从西域、天竺、扶桑、高丽、匈奴等地传来的。
一痰生百病虚为本——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二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摘要针对痰饮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计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治痰饮病思路;痰饮概念;痰饮水湿,同源异流;阴阳寒热分型,六经三焦论治;有形之痰——肺胃痈结肿,无形之痰——心脑神经络。
治痰饮病常用方: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续命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吴茱萸汤、甘遂半夏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四逆汤、乌头汤、附子理中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大柴胡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黄杜丹汤、小陷胸汤、桂枝茯苓丸;三生饮、阳和汤、追风散、温氏奔豚汤、控涎丹、礞石滚痰丸、普济消毒饮、四妙散、清肠饮、消瘰丸、透脓散、止痉散、海藻甘草汤、化铁丸。
治痰饮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改良乌头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瓜丹夏星汤、奔豚干姜紫石汤、附理砂半醒脾汤、大附夏苓醒脾汤、重订追风散、三生夏沉开窍饮、麻辛四五止痉散、苍术白虎汤、攻毒承气汤、辟秽解毒汤、羚麝止痉散、犀地承气开窍汤、礞石滚痰开窍丸、涤痰清脑汤、银英犀军普济饮、七味消毒饮、攻癌夺命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止呕汤、参灵甲珠散、芪物当耳齐蛋汤、还五桂枝齐虫汤、康甲无敌散、妇科培元固本散。
关键词痰饮治疗思路常用方经验方李可医案临床经常会遇到与中医痰饮有关的西医病,尤其是无形之痰,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总觉得有点“玄”。
但只要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可以根据痰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也可以结合论治的结果进行验证,无形之痰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这些西医病,如何从中医痰饮病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李可对此有着丰富经验,现报据其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1痰饮病验案李可治痰饮病理论很少,仅散见于医案,必须先看其医案,然而再进行理论探讨。
李可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
入于经络则疼痛、麻木、瘫痪、结核;入于肌腠则疑滞成痈;犯肺为咳、为喘;凌于心则悸;犯胃则呕;冲于上则为眩晕;入于脑络则为痰厥、癫痫、痴呆、昏迷;流于下则为痿痹、鹤膝、骨疽(273页)。
下面举例证之:1.1痰冲于上,眩晕、昏迷、痰厥、癫痫狂美尼尔氏眩晕曹某,男,62岁。
患者于昨晚1时许,睡梦中突然剧烈心跳惊醒。
随觉脐下有气上攻,呕吐痰涎不止,头痛,眩晕,不能自持,觉整座房屋如走马灯相似,旋转不停,心中恐惧,闭目宁神亦无济于事。
约10余分钟后稍好,移时又发作如前。
天亮后请西医检查,心脏、血压正常,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诊脉沉滑,舌胖苔腻。
遂拟:泽泻90g,白术36g,党参、吴茱萸各30g,炙草15g,生半夏、茯苓、紫石英、龙牡、磁石各30g,生姜30g,姜汁(兌入)20ml,大枣20枚。
浓饮,呕止后每次200m1,3小时1次,日夜连服2剂(272页)。
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按《金匮》关于痰饮病人的病因、病机、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内耳眩晕症十分契合。
泽泻汤之泽泻利水排饮,使水饮从小便而去,白术补中燥湿,以杜生痰之源,使痰饮不再复聚: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止呕,利水化饮;吴茱萸汤暖肝和胃,降逆补虚,温化寒饮,更擅解一切痉挛,迷路之痉挛解,积水去,耳窍复清虚之常,其症自愈。
小儿流脑昏迷 温某,男,13岁。
上学途中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昏厥。
经注射青霉素、安乃近不能控制。
体温39.7℃。
颈项强直,频频抽搐,角弓反张,喷射状呕吐,体若燔炭,四肢厥冷,胸背部瘀点、瘀斑,神昏谵语,溲赤便结,大渴饮冷,脉滑数,牙关紧闭,不能察舌。
已查血,白细胞2万、中性90,脑膜剌激征阳性,诊断暴发型脑炎。
急以三棱针重剌十宣、十二井、百会、大椎出血,双手中缝穴刺泄粘液、黑血。
毫针雀啄术泻涌泉,点刺素寥、人中、合谷。
继拟:①羚麝止痉散15克,玉枢丹2瓶,匀作5份,2小时1次。
②石膏200g ,丹皮、紫草、蚤休各15g ,双花60g ,连翘、生地、大青叶、芦根各30g ,大黄、甘草各15g ,青黛10g (包煎),芒硝15g (冲化),加冷水1500毫升,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10分钟,取汁1000毫升,3小时服1次,毎次200毫升,昼夜连服,以下从略(78页)。
按 本案昏迷,证属瘟毒炽盛,气血两燔,热结阳明,邪闭心包重症。
先以针剌放血,随即透汗、呕止、苏醒。
再查体温已降1度,起到了顿杀病势的效果。
继以羚麝止痉散、犀角地黄汤、调胃承气汤合方,清瘟解毒,涤痰开窍,熄风止痉奏效。
尿毒症昏迷 纪某,男,29岁。
1987年秋患尿毒症,住院接受透析疗法已2个月,病情恶化,专程来灵石邀余诊视。
见患者面色灰暗,呕吐涎沫不止,口臭,有烂苹果味,牙龈出血,大便黑糊状,小便如浓茶,腹胀,四肢厥冷,神迷嗜睡。
脉弦细而劲,苔黑润。
昨日化验,尿:蛋白+++,白血球5~10,红血球满视野。
血:尿素氮60m1,二氧化氮结合力40容积%。
遂拟大黄附子、小半夏加茯苓、五苓散化裁:附子100g ,肾四味80g ,红参(另炖)20g ,灵脂10g ,酒大黄30g ,细辛15g ,芒硝(冲)20g ,油桂10g 焦三仙各15g ,云苓30g ,生半夏30g ,猪苓、泽泻、吴茱萸各15g ,炙草10g ,麝香(冲)1g ,生姜30g ,姜汁(兑入)10m1,大枣12枚。
加冷水1500m1,文火煮取400m1,兑入参汁、姜汁,冲化芒硝,3次分服,3小时1次,每次另服麝香1/3g ,1剂。
以下从略(164页)。
按 患者昏迷嗜睡,四肢厥冷,呕吐涎沫不止,口臭,有烂苹果味,牙龈出血,大便黑糊状,小便如浓茶。
证属浊邪弥漫三焦,蒙蔽神明,肾阳垂危之关格大症。
遂投大附夏苓醒脾汤加麝香,温阳益肾,荡涤痰浊,开窍醒神。
肺心病心衰痰厥 闫某,男,60岁。
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10年。
本次发病1周,县医院抢救6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
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
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
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加味:附子150g ,干姜、炙甘草各60g ,高丽参(另炖)30g ,生半夏30g ,生南星、菖蒲各10g ,山萸肉120g ,龙牡、磁石各30g ,麝香(分冲)0.5g ,生姜30g ,大枣10枚,姜汁(兑入)1小盅。
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1.5公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日夜连服,以下从略(6页)。
按 本案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厥,昏迷不醒。
口鼻生冷,手足厥逆,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面如死灰。
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回阳固脱,加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
癫痫 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她有个男孩,13岁。
由于脑部受伤,从生下来就发癫痫,多年一直没好,最后听说北京某医院有进口的新药,可以治这个病。
她就到那儿把药买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好了,买好以后,医院就告诉她,这个药有很大的毒性,不安全,最好住在医院来用。
因为她十几年来一直在给孩子治病,山南海北跑遍全国各地,花钱就海了,也没有在意。
回去给小孩吃了以后,孩子就突然昏迷不醒,四肢冰冷。
她要求医院抢救,医院说这种病我们也没有办法。
可巧她在北京买到我的那本书,按书上的破格救心汤大剂,取了一剂,住在小旅馆里求人说好话,找了个电炉子熬好。
给孩子一点点灌,看能不能醒过来、活过来,最后把药灌进去,孩子就活过来了,还有个特殊的事,他13年的癫痈再也没犯过(45页)。
李按 患儿的癫痫,从1岁到13岁每年都犯,严重的时候一天高达40次,最后一剂破格救心汤服完以后,从北京回到河南,再也没犯过。
破格救心汤治癫痫,看来出乎意料,但癫痫是阴寒痰浊阻于脑窍,破格救心大剂斩关夺门,破阴通阳开窍,当在意中。
精神分裂症 杨某,女,20岁。
经前突然发狂,打闹怒骂,不避亲疏。
目神混浊、呆滞、目赤、舌尖赤、苔黄厚,舌左瘀斑成条,脉沉滑。
县医院内科诊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狂躁型”,用强力安眠镇静剂无效。
遂拟涤痰清脑汤加祛瘀之品:生石膏200g ,丹皮、紫草各15g ,大黄、芒硝(冲)、黄芩、黄柏、煅礞石、生铁落、夜交藤各30g ,菖蒲、郁金、生桃仁、红花各15g ,生地45g ,黄连10g ,天竺黄10g ,胆南星10克g ,甘草10g ,竹沥(兑入)1瓶,人工牛黄(冲)2g ,青黛(包)15g 。
上方服2剂,经通,下黑血块甚多,神清,打闹止,夜可安睡。
又连服7剂,每次泻下胶粘状大便3~4次,恢复学业,追访至参加工作,未犯(91页)。
按 本案由五志过极化火,夹痰热上攻神明而为狂证,用涤痰清脑汤治约40余例。
愈后当以理中、四君子汤调理脾胃,以杜生痰之源。
1.2痰冲于下,痿痹、鹤膝、骨疽脊髓胶质瘤合并痿痹 温某,女,19岁。
北京天坛医院诊断“C5-T3水平脊髓占位病变,神经胶质瘤”。
因手术风险大,易复发,建议转中医诊治。
询知颈项强痛,脊柱向右侧弯,转侧困难,斜颈,已6年。
左肩背沉困重痛,四肢无力,左下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进行性麻木,近半年已不知痛痒。
左腿环跳穴及足跟部电击样阵痛,一日数发,步态蹒跚、倾侧,已休学2个月。
面色咣白无华,气怯神倦,头目昏眩,瑟缩畏寒,六脉沉迟细涩,舌淡胖有齿痕。
遂拟攻癌基础方、补阳还五汤、麻附细汤合方加味:①生芪240g ,葛根90g ,麻黄15g ,附子30g ,细辛20g ,漂海藻、生甘草、生半夏、云苓各30g ,白芍、川芎各30g ,白芥子(炒研、桃仁、红花、僵蚕、地龙、两头尖、子蜂房、天南星、高丽参(另炖)、灵脂各10g ,鲜生姜30g ,大枣12枚。
加冷水1500ml ,文火煮取450ml ,3次分服,5剂。
②全虫尾15g ,大蜈蚣20条,川贝、土元、炮甲珠各30g ,麝香2g ,共研细粉,分作15包,次,3次7日,随中药服。
以下从略(340页)。
按 患者禀赋素虚,嗜食生冷,卧室靠窗,夜卧当风,夏日入睡,不关电扇。
脾失健运,正气先虚,痰湿内生,经期不避生冷,瘀血内阻,寒伤督脉,真阳失运,日久湿痰死血,阻塞经脉,成为有形癥积。
遂拟攻癌基础方化痰软坚,消磨化积;补阳还五汤重用生芪补大气,温督脉,化瘀血;麻附细汤深入少阴透发伏寒;重用葛根专理颈项,通督达脊;更加虫类搜剔,攻坚化瘤。
鹤膝 刘某,男,76岁。
初诊:60岁时深秋涉水过河,寒湿入骨,患双膝关节肿痛达16年。
近日外感引发宿疾,双膝关节肿痛积液50天。
肿势日重。
双膝肿大如斗,憋胀难忍,曾抽取透明胶粘液体400ml ,旋抽旋肿。
左腿强直,不能打弯,卧床不起已1月。
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寸脉极弱。
曾服四妙、五苓合方无效。
遂拟:生芪45g ,防己12g ,桂枝10g ,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赤芍15g ,川芎10g ,苡仁45g ,茯苓30g ,泽泻、独活各15g ,白术30g ,苍术15g ,川牛膝30g ,炙草10g ,白芷10g ,生姜5片,大枣6枚。
以下从略(2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