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模板支撑体系各规范及标准中做法不一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7
模板支撑体系技术标准一、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5.1.6承重的支架柱,其荷载应直接作用于立杆的轴线上,严禁承受偏心荷载。
6.1.1应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应剔除,并应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6.1.9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插入长度不得小于15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杆。
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杆。
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mm×3.5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5.梁下支撑立柱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与支撑体系连成一体。
6.2 支架立柱安装构造6.2.4当采用扣件式钢管作立柱支撑时,其安装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1.9条的规定。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两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准则该技术要求参考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湖北省标准)《工程管理体系指引》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施工技术要求1 总则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与美誉度、展现良好交付界面、确保项目混凝土结构品质,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支撑,特制定本技术标准。
2 术语和定义2.1 面板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
并包括拼装的板和加肋楞带板。
面板的种类有钢、木、胶合板、塑料板等。
2.2 支架支撑面板用的楞梁、立柱、连接件、斜撑、剪刀撑和水平拉条等构件的总称。
2.3 连接件面板与楞梁的连接、面板自身的拼接、支架结构自身的连接和其中二者相互间连接所用的零配件。
包括卡销、螺栓、扣件、卡具、拉杆等。
2.4 模板体系由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组成的体系,也可统称为“模板”。
2.5 扣件式脚手架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2.6 扣件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2.7 底座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包括固定底座、可调底座。
2.8 可调托撑插入立杆钢管顶部,可调节高度的顶撑。
2.9 水平杆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
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为纵向水平杆;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为横向水平杆。
2.10 扫地杆贴近楼(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包括纵向扫地杆、横向扫地杆。
2.11 剪刀撑在脚手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规范在搭建模板支撑体系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规范,以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模板支撑体系的搭建目标和需求。
在进行规划之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明确支撑体系所要实现的功能和服务范围。
只有明确了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搭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冗余。
其次,对于模板支撑体系的架构设计,我们应该遵循标准化、模块化的原则。
合理的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耦合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各模块之间的冲突和不兼容性。
在进行搭建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此外,在搭建模板支撑体系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合理的设计和规范的实施可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同时也为系统的后续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文档和培训体系,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在系统搭建完成后,需要及时编写相关的技术文档和用户手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系统。
综上所述,模板支撑体系的搭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明确目标和需求、合理架构设计、严格技术规范、考虑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建立完善的文档和培训体系等方面。
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才能够搭建出稳定、可靠的模板支撑体系,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主体结构工程模板支撑体系标准做法1.模板材料要求1.1 墙、柱、梁、板使用厚度不低于15mm 厚的胶合板,板胶合层应层次分明、密实、无孔洞。
2.木枋材料要求2.1 采用标准尺寸木枋,使用前须过刨处理,截面尺寸偏差≰3mm。
2.2 推荐采用钢枋或钢木枋,其刚度大、精度高、周转次数多、总体成本相对较低。
3.内撑及对拉螺杆要求3.1 墙内撑采用成品带齿口内撑,可取消工人绑扎内撑的工作,并防止内撑掉落。
3.2 推荐使用带胶杯对拉螺杆套管,套管材质可采用厚壁型PVC管材或PPR管材,可有效控制截面尺寸和表面平整度,预防对拉螺杆处漏浆。
采用木枋、钢木枋、钢枋的模板支撑效果示图4、基层清理、柱底定位筋4.1 墙柱砼基层施工缝需踢打至露石,并清理干净。
4.2 墙柱模板下口内侧需设ø 8定位筋,定位筋距模板阴阳角50mm开始设臵,间距≯500mm。
5.梁模支撑与架体加固要求5.1 梁底模两侧须设臵限位扣件,同跨内两端必须设臵,中部每隔两道小横杆设一道限位扣件。
5.2 梁支撑的小横杆间距同立杆间距且≰1.2m,当梁下方的支撑立杆间距>1.2m或梁高度≱600mm时,梁下方增加立杆支撑,立杆间距≰1.2m。
5.3 截面高度≱500mm的梁应在侧模中部设臵一道水平木枋,避免胀模;外边梁≱600mm 时,应设臵对拉螺杆并在梁下口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固,间距≯600mm;中间梁高≱500mm 时采用专用夹具或“步步紧”进行加固。
6.板模支撑及架体加固要求6.1 楼板第一排立杆距墙≰500mm,楼板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1.2m,扫地杆距楼面≰200mm,中间水平拉杆步距≰1800m。
6.2 立杆设臵顶托的,顶托旋出长度≰200mm,不允许采用底托代替,上部应设臵2根木枋或2根钢管,避免受力偏心。
6.3 楼板模板支撑木枋间距≰200mm ;木枋端部离梁侧模板≰150mm;支撑木枋不得在同跨立杆搭接。
7.墙柱加固7.1 墙柱侧模采用通长标准木枋或槽钢、方钢,间距≰200mm,背枋必须顶到板底。
模板支撑体规范在现代社会,随着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结构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发展新的建筑技术,还需要规范化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而模板支撑体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模板支撑体指的是在建筑施工中用于支撑混凝土浇筑的木质或钢质结构,通常包括墙板、柱板、梁板等。
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支撑体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因此,规范模板支撑体的选用和使用,意义重大。
首先,规范模板支撑体的选用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选用不适合的模板支撑体或使用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变形或开裂等问题,进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选择模板支撑体时,要考虑建筑结构的类型、荷载情况等因素,以选择适合的模板支撑体,确保施工质量。
其次,规范模板支撑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施工中,模板支撑体的拆卸时机和方法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进度和安全性。
因此,在使用模板支撑体时,要制定详细的拆卸方案,并按照要求进行拆卸。
同时,还要注意模板支撑体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最后,规范模板支撑体的管理可以推动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施工中,大量的模板支撑体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因此,在管理模板支撑体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广可持续的建筑施工理念和方法,减少模板支撑体的废弃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模板支撑体规范化的选用、使用和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以及推动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建筑业工作者应不断提高模板支撑体的使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整个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模板支撑各规范中规定相互矛盾的部分条款汇总
2013.11.1
1
3
4
一、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鲁迅原名,字,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家、思想家和家。
2、《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
5
共篇。
3、“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
本文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的不合理。
4、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黑无常又叫,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生人走阴。
5、鲁迅在《》一文中讲述了在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回国后,他将挂在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6、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地点)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
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二是。
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书是《》,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
7、《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她的形象出现在《》和《》中。
8、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的文章是《》;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和《》;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
6
《》;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 的文章是《》;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和《》;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
9、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