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县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指标(定量指标2020年版)
- 格式:xlsx
- 大小:14.89 KB
- 文档页数:5
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模式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在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应进行运行绩效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服务能力指标1.诊疗效果:包括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等。
2.医疗技术水平:包括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医疗工作人员的素质等。
3.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人员和药品的利用效率。
4.服务规范性:包括医疗流程的规范性和医疗操作的标准化程度。
二、医疗服务满意度指标1.服务态度:医疗工作者的服务态度是否热情、耐心、细致。
2.干部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医德水平;3.交流效果:医疗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否顺畅有效。
4.服务效率:包括医疗服务等待时间、治疗时间、药品配发时间等。
三、医疗服务经济效益指标1.医疗服务费用:包括医疗人员费用、设备费用、耗材费用等。
2.人均医疗费用:指单位时间内的医疗费用。
3.利益平衡:指医疗服务的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四、社会效益指标1.健康教育:包括对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对患者的健康管理。
2.口碑效益:指医疗服务的口碑和影响力。
3.技术创新:医疗服务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五、团队建设指标1.组织行为:组织内部的积极性、凝聚力、沟通协作等方面的表现。
2.管理效能:组织的各级管理者管理方式、决策能力、执行力等。
3.资源整合:组织内协调各类资源的整体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立这样的指标体系,对于及时了解和评估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医疗服务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也为未来域级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和支持。
六、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运行绩效进行评价。
金寨县2020年紧密型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金政办〔2019〕根据《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的实施意见》9号)文件,为推进2020年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康发展,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现提出如下办法:一、基本原则(一)以核心指标和重点工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以监测数据和客观证据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以外部评价和上级考核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二、考核对象和方式考核对象: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含区域中心、普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站)。
考核方式:县医管办负责组织对牵头医院考核评估;牵头医院负责对成员单位考核。
考核以定量指标为主,采取数据分析、定期通报、日常督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考核。
三、考核指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县域服务能力、基层服务能力、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医疗质量控制等指标。
试点工作考核指标为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数据。
(一)医共体牵头医院1、试点工作(30分)。
(1)县人民医院试点工作。
古碑区域总发病率同期比2分,评分区间为-2%-0,高于0不得分。
古碑区域县内就诊率同期比8分,评分区间0-5%,高于5%或县内就诊率达到83%得满分。
古碑区域内三家卫生院住院率10分,评分区间20-40%,高于或等于40%得满分;同期比2分,评分区间10-30%,同期比高于(等于)30%或住院率达到40%得满分。
古碑区域内三家卫生院住院医保基金支出占比5分,评分区间为10-25%,高于或等于25%得满分。
患者满意度3分,满意率在90%及以上得满分,70%-90%之间线性评分,低于或等于70%不得分。
(2)县中医医院试点工作。
一是托管白塔畈镇中心卫生院工作(18分)白塔畈镇总发病率同期比1分,评分区间为-2%-0,高于0不得分。
白塔畈镇县内就诊率同期比5分,评分区间0-5%,高于5%或县内就诊率达到83%得满分。
白塔畈镇中心卫生院住院率6分,评分区间20-40%,高于或等于40%得满分;同期比1分,评分区间10-30%,同期比高于(等于)30%或住院率达到40%得满分。
XXX医院2020年度绩效考核分析报告2022年7月目录一、本院整体情况 (1)二、指标得分率 (1)三、监测指标分析 (4)1、医疗质量 (4)2、运营效率 (5)3、持续发展 (12)4、满意度评价 (14)四、弱势指标分析 (17)五、相对分析 (25)1、得分上升 (25)2、得分下降 (25)3、得分相同 (25)六、提升改进措施 (26)1、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26)2、调整收支结构,提升医院运行效率 (27)3、加强人才素质提升,保持可持续发展 (27)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满意度水平 (28)本报告依据国家发布的2020年国考成绩,对我院国家监测26个指标数据及得分进行多维度分析,了解掌握绩效指标的得分情况及发展趋势,开展科学管理。
一、本院整体情况我院属于综合三甲医院,26个国家监测指标全部纳入考核范围,本次考核我院国家监测指标得分为653.2分,其中医疗质量254.2分,运营效率228分,持续发展66分,满意度评价105分,全国三级医院共计2058家参与考核,我院排名473名,指标等级为B+级。
表1-1:2018-2020年26个国家监测指标考核成绩对比26个国家监测指标满分为1000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比例约为4:3:2:1。
二、指标得分率得分率指实际得分除以该指标的满分,换算成百分数,公式为:得分率=指标得分/该指标的满分×100%,例如:指标“9.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实际得分为35分,该指标的满分为35分,该指标得分率计算公式为:35/35×100%=100%,即指标“9.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得分率为100%。
2020年国家监测指标数据得分情况见图2-1:图2-1 26个监测指标得分率柱状图根据26个国家监测指标得分率,我院满分指标9个如下:表2-1:满分指标列表医疗质量4个满分指标,指标“9.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反映医院对“I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较好。
县域医共体医保行业评价指标-V1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全民健康的话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而县域医共体作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新形态,也备受关注。
如何评价县域医共体医保行业?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评价指标。
一、覆盖面的广度县域医共体的存在,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加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即使是那些偏远的地方,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因此,评价县域医共体医保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覆盖面的广度。
具体来说,可以统计该医共体的卫生服务能力与服务人口的比例,以此来评估其所覆盖的范围和覆盖程度。
二、服务质量的高低县域医共体必须承担起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职能,因此服务质量是其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之一。
服务质量可以从医共体的医疗设备与医生水平等方面来评估。
也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医共体的信誉指数等来考察。
三、医共体的经济成本县域医共体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满足群众的需求,但与此同时,还要兼顾成本控制的问题。
对于一个优秀的县域医共体,其经济成本应该是合理的,既能满足服务需求,又能控制成本。
因此,经济成本也是评价县域医共体的重要指标。
四、机构间协同效率县域医共体所构建的医保体系不只包括单一的医疗卫生机构,还需协调整个区域内的基层卫生机构。
评价指标中可以测评帮助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治疗水平,及其它协同办公效益方面的情况。
这对机构协同的效率体现非常重要,可以从医共体内部的信息共享、数据统计以及医共体组织与上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作等方面考察医共体的效率。
总体而言,县域医共体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从覆盖面、服务质量、经济成本还是机构间协同效率等方面看,县域医共体都是目前推进医保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上提出的指标,则是对县域医共体医保行业评价的基础要素。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 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现印发县域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聚焦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期监测各地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进一步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强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着力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政府主导、资源下沉、群众受益,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资源整合。
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人、财、物、信息等优化重组、集约使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
(三)加强部门联动。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加强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县域医共体的协议管理。
发挥医保激励、约束作用,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XX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绩效评价操作手册(2020年版)目录第一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综述 (1)一、适用范围 (1)二、条款分类 (1)三、条款分布 (1)四、评价标准表达方式 (1)五、前置条件 (2)第二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操作指南 (5)一、责任共同体 (5)二、管理共同体 (14)三、服务共同体 (42)四、利益共同体 (58)五、运营成效 (61)第三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四个维度评价解析 (68)第四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体系解析 (70)第五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交叉分析及应用建议 (7)6第一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综述一、适用范围(一)本评价适用于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二)本评价共设置5部分5个基本条款,20个核心条款,C档指标73个,B档指标62个,A档指标46个,合计:181个指标。
用于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也可用于县域医共体自我评价与改进。
二、条款分类(一)基本条款。
将最基本的列为基本条款。
(二)核心条款。
在基本条款基础上,将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必备的要素设为核心条款,以“★”标注。
三、条款分布四、评价标准表达方式(一)条款结果表达。
(二)总体评价结果判读。
备注:总体评价结果根据各档等级就低不就高原则,比如:某县域医共体核心条款类别A档为合格,其他条款类别为良好或优秀,总体评价结果仅为合格。
单位:条款。
五、前置条件(一)政府主导。
县级政府主导建设县域医共体,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1-3个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
1.判断要点:成立1-3个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医院,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分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县域医共体。
2.佐证材料:政府文件、总医院及分院挂牌情况。
医共体经费绩效评价报告一、引言医共体经费绩效评价是对医共体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医共体经费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本报告将对某医共体的经费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医共体的经费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医共体经费绩效评价指标1. 经费使用效率经费使用效率是评价医共体经费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医共体的经费使用情况,包括经费的支出和收入情况,评估医共体在经费使用上的效率。
其中,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经费使用的灵活性以及经费使用的效果等方面均需考虑。
2. 经费使用质量经费使用质量是评价医共体经费绩效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它包括医共体在经费使用过程中是否遵守相关政策法规、是否存在浪费和滥用经费的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等方面。
3. 经费管理能力经费管理能力是评价医共体经费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
它反映了医共体在经费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包括经费的筹措能力、分配能力、监督能力和绩效评价能力等方面。
三、医共体经费绩效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需要收集和整理医共体的经费相关数据,包括经费支出、收入、使用情况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经费使用记录、会计账簿等渠道获取。
2. 经费使用效率评价通过对经费使用数据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医共体的经费使用效率。
包括经费使用率、经费使用效果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医共体进行比较,以了解医共体在经费使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3. 经费使用质量评价对医共体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经费、浪费和滥用经费的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医共体的经费使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
4. 经费管理能力评价对医共体的经费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经费筹措能力、分配能力、监督能力和绩效评价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医共体的经费管理能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四、医共体经费绩效评价结果根据对医共体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医共体的经费使用效率较高,在经费支出和收入方面能够较好地满足需求。
医共体绩效工作当量考核指标医共体绩效工作当量考核指标,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头疼?别急,咱们慢慢聊!大家听到“绩效”二字,肯定都觉得有点陌生,尤其是在医疗这种专业性强的领域里,绩效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些“发奖金、加工资”这么简单。
绩效的背后,是一套复杂的评价标准和一系列看不见的工作内容,是看医疗服务效果和团队合作的成果,甚至连你在医院排队的时候,看到的每一张笑脸,每一个“您稍等”的背后,都是绩效的一部分。
说白了,医共体绩效考核,简单讲就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指标来评价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果。
你能想象吗?每个医生、护士,甚至院里的清洁工、后勤人员,都是这场“绩效”大戏的参与者。
他们不光是要保证病人看病顺利,手术成功,还得做好“服务的温度”,让患者觉得温暖、舒适。
所以说,医共体考核指标不仅仅是看看谁开了多少次药,做了多少手术,还得看你怎么跟病人沟通,甚至你对待病人家属的态度,统统都在绩效的考核范围内。
可是问题来了,如何才能量化这些看似“无形”的服务呢?这就是“工作当量”的精髓了。
你想,咱们不能只看医生一天看了多少号病人,得看他们每个病人的“需求”到底是啥。
比如,一个年纪大的老爷爷,他来医院看病,可能只是想要医生拍拍肩膀,说几句安慰的话,而不是指望着开几盒药,给个诊断就完事了。
这个时候,医生的耐心、关怀,甚至陪伴,都得算在“当量”里。
就像有的人说的,医疗不仅是治病,更是“治心”。
说得好像你去医院不光是为了治病,心里的焦虑、害怕、担忧都需要被疏解。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纸上谈兵”,那就大错特错了!医共体绩效考核的这一套机制,可不是简单的“多做事”就能过关,它更强调“做得好”的细节。
要知道,医共体的核心目标,不仅是“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保障群众的健康,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比如,在大城市的医院,你可能能看上最先进的设备,遇到最顶尖的专家,但是偏远地区的医院呢?患者的健康怎么办?这时候,医共体就发挥了作用。
它通过一体化的考核机制,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关于202X年度XX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市级绩效评价情况的通报一、背景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为了推动共同体建设的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提出要实现在县域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公共卫生等领域“一站式”服务,打造“一级医疗网格化管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
为了全面评价市级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情况,市卫健委特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现将评价情况进行通报。
二、评价范围本次评价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共计X个县(市、区)的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情况。
三、评价指标本次评价主要以以下9个指标进行评价:1.一站式服务覆盖率评价县(市、区)县域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公共卫生等领域“一站式”服务的覆盖率。
2.基本医保参保率评价县(市、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反映县域内基本医保的普及情况。
3.大病保险覆盖率评价县(市、区)大病保险覆盖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反映县域内大病保险的普及情况。
4.县域内医疗机构数量评价县(市、区)县域内现有医疗机构总数量,以反映县域内医疗资源的布局情况。
5.县域内专科医生数量评价县(市、区)县域内专科医生总数量,以反映县域内专科医生的配备情况。
6.县域内医护人员总数评价县(市、区)县域内现有医护人员总数量,以反映县域内人员配备情况。
7.住院医疗费用每百万人口支出评价各县(市、区)住院医疗费用每百万人口支出的金额情况,以反映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控制水平。
8.常见病重点疾病治疗率评价县(市、区)常见病重点疾病治疗率的情况,以反映县域内常见病的治愈率。
9.卫生计生服务率评价县(市、区)卫生计生服务的覆盖率,包括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健康等方面。
四、评价结果根据以上评价指标,我市全覆盖评价得分X分。
其中,一站式服务覆盖率X%、基本医保参保率X%、大病保险覆盖率X%、县域内医疗机构数量X个、县域内专科医生数量X人、县域内医护人员总数X人、住院医疗费用每百万人口支出X元、常见病重点疾病治疗率X%、卫生计生服务率X%。
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建立一个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域医共体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考核办法示例:一、考核指标1. 医疗服务质量:包括患者满意度、医疗事故率、手术成功率等。
2. 医院经济效益:包括门诊、住院收入、利润增长率等。
3. 医疗资源利用率:包括床位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
4. 科室绩效:包括科室患者量、病床周转率、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等。
5. 人员素质与服务态度:包括医生、护士的专业素质、工作纪律和服务态度等。
二、考核方法1. 定期医疗服务质量调查:通过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
2. 经济效益考核:对医院的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利润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统计和考核。
3. 医疗资源利用率考核:统计和评估医院的床位利用率、手术室利用率等指标。
4. 科室绩效考核:根据科室的患者量、病床周转率、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对科室绩效进行评估。
5. 人员素质与服务态度考核:通过监督、考核和培训,对医生、护士的专业素质、工作纪律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估。
三、考核结果与奖惩1. 考核结果分级:将绩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根据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2. 奖励措施:对绩效优秀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金或晋升晋级的机会。
3. 惩罚措施:对绩效不合格的科室或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并依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降低绩效工资、限制晋升等。
四、考核周期1. 定期考核:每个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季度或半年的奖励或处罚。
2. 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
综合评估全年的考核结果,对绩效优秀的科室或个人进行特别奖励。
以上是一个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办法的简要示例,实际的考核办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域医共体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激励医院各部门和员工积极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院整体发展。
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手册东营市某某县卫生健康局2020年8月目录第一部分组织管理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第二节项目组织管理评价相关表格 (4)第二部分资金管理第一节资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7)第二节资金管理评价相关表格 (18)第三部分项目执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8)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34)预防接种评价指标体系 (39)0-6岁儿童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43)孕产妇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48)老年人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54)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6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6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7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评价指标体系 (76)卫生监督协管评价指标体系 (79)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82)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86)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89)艾滋病患者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94)省级地方开展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97)第四部分项目效果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率指标体系 (102)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指标体系 (10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指标体系 (107)综合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109)第五部分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117)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评价工具表 (120)第一部分组织管理(10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组织管理指标体系41.1.1制度建设指标说明: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制度等文件评价对象:评价人:评价时间:2020年8月日51.1.2分工协作指标说明:1、按照上级卫生健康、财政部门有关项目工作要求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评价对象:评价人:评价时间:2020年8月日61.2.1人员培训指标说明: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评价对象:71.2.2“十个一”工作宣传指标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相关服务提供机构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十个一”工作,提高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