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_李文闯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大规模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主导的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里,数据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而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获得、掌握和利用数据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正是一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手段。
一、多源异构数据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中,首先要理解的就是什么是多源异构数据。
所谓多源数据,是指数据来自多个独立的数据源,而异构数据则是指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格式、不同结构的数据。
这意味着多源异构数据通常包含了大量的冗余和重复信息,也包含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信息。
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利用对于很多领域都至关重要。
例如医疗领域,患者的各种病历、检查结果、病史等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数据都可以被视为多源异构数据。
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在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借助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可以看作是数据集成和数据挖掘的结合。
它旨在将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有效的组合和整合,提供一个全面、一致、准确、及时、可靠的数据视图。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这是融合技术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将多源异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格式和结构,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2. 数据匹配和集成。
这是融合技术的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将多个数据源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匹配和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集。
3. 数据挖掘和分析。
由于多源异构数据通常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需要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4. 数据可视化和展示。
这是融合技术的输出,其主要目的是将融合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医疗领域。
通过融合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病历、检查结果、病史等数据,可以提高患者的诊疗效率和治疗效果。
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感知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已成为众多领域,如智能监控、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的关键技术。
其中,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技术更是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以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多源异构感知数据的概念和特点,阐述数据融合的必要性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讨论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数据融合算法等。
这些技术是实现高效、准确数据融合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
我们将分析目标定位跟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如何提升目标定位跟踪的精度和鲁棒性。
我们还将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总结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目标定位跟踪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是指将来自不同感知设备、不同数据格式和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以提高数据质量、增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更精确的目标定位与跟踪。
需要对各个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标准化和归一化等操作,目的是消除数据中的冗余、错误和噪声,使数据更适合后续的融合处理。
接下来,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的目的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与目标定位跟踪相关的关键信息,如目标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感知数据,需要采用相应的特征提取方法。
数据融合策略是多源异构感知数据融合方法的核心。
根据数据的特性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融合策略,如加权平均融合、卡尔曼滤波融合、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等。
加权平均融合适用于数据质量相近的情况,卡尔曼滤波融合适用于动态目标跟踪,而基于机器学习的融合则适用于复杂场景下的数据融合。
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是当前信息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数据以各种形式和结构存在于多个不同的来源和格式中。
这些数据资源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语义、存储结构和访问接口,给数据集成、共享和利用带来了巨大困难。
为了有效地整合这些多源异构数据资源,需要一种统一的表征方法和融合管理机制,以确保不同数据源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无缝协作。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从而提高对复杂数据资源的整体理解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引言部分介绍了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的概述,并明确了文章撰写目标;第二部分详细探讨了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相关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规范化数据表征方法与模型选择;第四部分则从技术和实践角度对多源数据融合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应用场景。
通过探讨数据标准化基本概念、常见数据表征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模型选择与适配策略的探讨,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
在介绍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技术、数据集成与匹配算法研究现状,以及面向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管控策略设计和实施案例分析之后,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管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通过对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我们希望为进一步推动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2. 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2.1 数据资源的多样性与异构性介绍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各种组织和个体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异构性。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海量异构数据的挑战。
异构数据泛指不同来源、类型、格式、语义、结构和质量的数据,如文本、图像、视频、传感器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
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应用程序、平台和网络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存在着互操作性、异构性、不确定性和不可信性等问题,给数据的融合和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难题,多源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旨在利用多个数据源的信息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整合成一个更有价值、更完整、更一致的信息资源,从而支持更高效、更精确的决策、分析和预测。
本文就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1.数据清洗和集成数据清洗和集成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第一环节。
由于多源数据的来源不同、格式不同和语义不同,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将数据进行集成,建立数据的元数据和语义映射,以便实现跨源查询和分析。
2.数据挖掘和识别数据挖掘和识别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核心环节。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如关联规则、聚类、分类等。
通过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数据中的重要特征和模式,如时间序列、空间信息、社交关系等。
3.知识图谱和本体建模知识图谱和本体建模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重要手段。
知识图谱是一种描述实体、关系和属性的图形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多个数据源之间的关系和语义信息。
而本体是一种描述概念、实体和属性的语义模型,可以用来定义多个数据源之间的信息交互和知识共享。
二、多源异构数据处理技术1.数据分析和预测数据分析和预测是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的核心技术。
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如异常检测、数据可视化、模型评估等。
通过数据预测技术,可以利用已有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如时间序列预测、分类预测、回归预测等。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的实景三维数据模型
周俊晖;赵聪浩;冯振俭;苏玮
【期刊名称】《北京测绘》
【年(卷),期】2022(36)5
【摘要】本文根据实景三维中国的要求,提出一种集成多源异构数据的空间数据体数据模型。
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在概念上对地理场景和地理实体的数据结构进行了统一,对传统的“三域”标识组织进行了拓展,对描述同一个地理事物的多种空间数据进行了集成,尤其拓展了对多种三维空间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增加了非结构化数据索引,支持空间数据体关联文档和多媒体数据。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简化解决空间数据体间关系的组织、管理问题的方案。
最后,依据该数据模型,提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混合数据库建设方案,该方案已经在多个相关项目实践中得以应用。
【总页数】8页(P563-570)
【作者】周俊晖;赵聪浩;冯振俭;苏玮
【作者单位】广州南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南宁市自然资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4;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XML中间件的多源异构水污染源数据集成方案探讨
2.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多源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3.基于Neo4j的数据空间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管理研究
4.家
电服务全生命周期多源异构大数据集成技术研究5.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维多源异构数据集成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源异构传感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一、引言多源异构传感数据的融合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类型传感器和不同传感器位置的多源传感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全局的感知和认知。
由于传感器的不同,其获取的数据也不同,因此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融合,成为了传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传感数据的特点传感数据的特点是多姿多彩的,包括巨大的数据量、高动态范围、高采样率、高噪声率、数据丢失、数据时延等。
例如,机器视觉传感器能够捕捉细节图像,但是不能获得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而气体传感器只能测量这些因素,但不能感知图像信息,这些数据的互补性需要进行融合处理。
三、多源传感数据融合的方法针对多源传感数据融合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方法。
其中,主要分为基于模型、基于规则和基于学习的方法。
1. 基于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将不同来源的传感器数据映射到一个共同的状态空间,比较受欢迎的方法是一些基于贝叶斯概率模型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统计模型建立传感器数据之间的关系。
这些模型包括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粒子滤波器模型、Kalman滤波器模型等。
2. 基于规则的方法该方法将传感数据预处理为关键指标,然后使用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技术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该方法适用于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的处理。
该方法具有解释性强,但需要依靠先验业务知识来设计规则。
3. 基于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技术,从大量数据中寻找模式和规律。
该方法将传感器数据输入到机器学习算法中,学习分类和映射函数以预测未知数据。
该方法适用于大数据场景下的分析和处理。
四、多源异构传感数据融合的应用多源传感数据融合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智慧交通、电力系统监测、环境监测等。
1. 智慧交通传感器技术对交通拥堵、道路损坏、车辆跟踪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例如,交通灯系统可以通过整合监控摄像头和车辆识别传感器来控制交通流量,避免交通拥堵。
2. 电力系统监测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电网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相关(1)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是在当今信息时代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不同的来源,包括社交媒体、传感器、电子邮件、网页等等。
然而,这些数据的形式、结构和特点都可能存在差异,这就是数据的异构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我们需要将它们进行融合。
数据的多样性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的重要背景之一。
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具有不同的格式、语言、粒度、时序等特征。
这种多样性给数据的融合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多维度的信息。
此外,数据融合还具有潜在的优势。
通过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我们可以得到更全面、准确和完整的信息。
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数据之间的冲突、噪声和不一致性,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背景和重要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决策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和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以及分析的一种技术。
通过融合多源异构数据,可以得到更全面、准确和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和应用的价值。
数据融合的主要目标是将来自不同源头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以得到更全面、准确和可靠的数据集。
通过数据融合,可以消除数据间的冗余和矛盾,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此外,数据融合还可以发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关联和潜在规律,进一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数据融合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结构化数据融合、半结构化数据融合和非结构化数据融合。
结构化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结构化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
该方法主要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和规范对数据进行整合,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半结构化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半结构化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如XML、JSON等格式的数据。
该方法主要通过解析和提取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映射到统一的数据模型中。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多样化和异构化的特点。
如何有效地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当前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源头、不同格式、不同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一致性、可用性更高的数据集。
这种融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象、解决问题。
然而,由于数据的异构性,融合过程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不同数据源的数据格式可能不兼容;数据语义的差异导致数据集成的困难;数据质量和一致性问题需要解决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首先,基于匹配的融合技术通过数据匹配来建立数据间的语义关联。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数据挖掘算法,如聚类和分类算法,来发现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数据之间的相似度来自动识别和构建匹配规则,实现数据的融合。
此外,还可以利用本体建模和语义映射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语义匹配,实现数据融合与一致性。
其次,基于知识图谱的融合技术可以将多源数据融合为一个有结构的知识图谱,以方便知识的表达和推理。
知识图谱是一种图结构,利用实体、属性和关系来表示知识,可以提供丰富的语义信息。
该技术通过将多个异构数据源的实体、属性和关系映射到知识图谱中的节点和边,实现对知识的融合和挖掘。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数据中的不一致性和复杂性,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不仅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社交网络分析中,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据融合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社交关系和用户兴趣。
在电子商务领域,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用户的购物行为和喜好,从而推荐个性化的商品。
在医疗健康领域,将多源医疗数据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病情信息,辅助医疗决策。
科技与社会S&T and Society引用格式:李爱华, 续维佳, 石勇. 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探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8): 1225-1233, doi: 10.16418/ j.issn.1000-3045.20220921003.Li A H, Xu W J, Shi Y. Research on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big data fusion based on WSR.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38(8): 1225-1233,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921003. (in Chinese)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探究李爱华1续维佳1石勇2,3,4*1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1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903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04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摘要多源异构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呈现出交叉性、多元性、变化性等新特征,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对数据融合产生新需求,在此背景下数据融合的内涵得到丰富和扩展。
广义的数据融合包含对数据资源的融合、模型方法的融合及决策者知识和经验的融合。
文章分析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在数据层、信息层和决策层3个不同融合层次的特点,探讨了数据融合在存储、使用、分析技术、数据管理及价值确定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企业、政府等各类主体高效管理数据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源异构,物理—事理—人理(WSR),数据融合,大数据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20921003CSTR32128.14.CASbulletin.20220921003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作为各领域的重要资源,其更多的价值有待被挖掘,更大的潜能有待释放。
数字人文视域下多模态红色记忆资源知识聚合与开发作者:李姗姗罗梦涵崔璐来源:《档案与建设》2022年第06期摘要:文章在梳理与分析红色记忆资源多模态特性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由资源层、数据层、知识层、价值层组成的多模态红色记忆资源知识聚合与开发模式。
进而以宝塔山革命旧址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由多元化采集和建构红色记忆资源、细粒度描述和整合红色记忆数据、多模态聚合和开发红色记忆知识到情境化转化与重构红色记忆价值的渐进式实现路径,同时建议在意识形态把控、协同开发机制、知识开发尺度、保护与开发博弈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红色记忆资源;知识聚合;数字人文分类号:D642Knowledge Aggre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modal Red Memory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HumanitiesLi Shanshan, Luo Menghan, Cui L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27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multi-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memory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knowledge aggreg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multi-modal red memory resources, including resource layer, data layer, knowledge layer and value layer. And then, taking the site of the Pogoda Hill Revolution a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gressive implementation path from diversified col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ed memory resources, fine-grained descrip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d memory data, multimodal aggregation, development of red memory knowledge to situational con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red memory valu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uggested to safeguard the work in ideological contro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knowledge development scal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game and other aspects.Keywords: Red Memory Resources; Knowledge Aggregation; Digital Humanities1 引言红色记忆资源是指红色革命活动留下的足迹、事迹、实物及其所展现的精神遗存,[1]承载着特定革命历史时期的物质与精神积淀,蕴含着深层次的红色基因与红色血脉。
多源异构数据尺度转换与汇聚融合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了企业和社会运转的重要资产。
融合多角度特征的文本匹配模型
李广;刘新;马中昊;黄浩钰;张远明
【期刊名称】《计算机系统应用》
【年(卷),期】2022(31)7
【摘要】文本匹配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核心研究领域,深度文本匹配模型大致可以分为表示型和交互型两种类型,表示型模型容易失去语义焦点难以衡量词上下文重要性,交互型模型缺少句型、句间等全局性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角度特征的文本匹配模型,该模型以孪生网络为基本架构,利用BERT模型生成词向量进行词相似度融合加强语义特征,利用Bi-LSTM对文本的句型结构特征进行编码,即融合文本词性序列的句型结构信息,使用Transformer编码器对文本句型结构特征和文本特征进行多层次交互,最后拼接向量推理计算出两个文本之间的相似度.在Quora部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模型相比于经典深度匹配模型有更好的表现.【总页数】7页(P158-164)
【作者】李广;刘新;马中昊;黄浩钰;张远明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多特征融合的非刚性三维模型匹配算法研究
2.融合深度匹配特征的答案选择模型
3.结合多粒度信息的文本匹配融合模型
4.基于多角度信息交互的文本语义匹配模型
5.基于密集连接网络和多维特征融合的文本匹配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空-地多源数据融合的建筑物精细建模研究李永强;刘会云;曹鸿;牛路标;李立雪【期刊名称】《测绘工程》【年(卷),期】2015(0)8【摘要】For the accuracy of precise modeling of buildings ,a test is made on multi‐source data for the 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same testarea ,including top surface data of air‐borne LiDAR ,aerial orthophotos , and facade data of vehicle‐borne LiDAR .After the top and bottom vector contour lines of building clusters are accurately extracted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level interval between vector contour lines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liable accuracy support for precise modeling of buildings of air ground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And on the same time ,some solutions to key technical problems are discussed .%针对建筑物精细建模的精度问题,对同一试验区建筑物群的机载LiDAR顶面数据、航空正射影像数据和车载LiDAR立面数据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精确提取各建筑物群的顶面和底面矢量轮廓线,对矢量轮廓线间的水平间距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对空‐地多源数据融合进行建筑物精细建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源的轨迹研判系统设计与开发
李泽坤;陈羿帆
【期刊名称】《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年(卷),期】2023()2
【摘要】基于文本文字、通话语音、监控视频等多源异构数据源,利用YOLOv5算法、马尔可夫模型、DeepSpeech语音分析算法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方案,对目标
人物进行多层次的精准定位。
通过综合分析处理目标人物已有的轨迹信息,根据数
据库存储的目标人物已有的运动习惯,对目标人物下一步可能的运动轨迹进行预判。
以达到对目标人物实时定位、对目标人物的路径预测、追捕路线自动规划等功能的实战目标。
【总页数】6页(P106-111)
【作者】李泽坤;陈羿帆
【作者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异构数据源的网络等级考试报名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2.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中基于数据源能力的查询分解和优化策略
3.基于B/S/S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设
计4.基于元数据的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设计与实现5.基于XML的异构数据源查询系统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