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风建筑形制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21
罗马建筑是古罗马继承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
后来发展为石结构的希腊建筑造就了后来古罗马的“砖块艺术”。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由于贸易往来紧密,使之融入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有的拜占庭艺术。
最初是沿袭巴西利卡式的形制,巴西利卡式教堂形制源于基督教早期教堂,正立面简朴,其柱式、坡顶与希腊有关,拱门又与罗马有关,这种形式的极端发展就是后来的哥特式教堂。
古罗马风建筑在法国延续了200多年后,发展出了哥特式建筑,进而扩散到整个欧洲。
换而言之,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架、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将罗马式建筑的厚重、结实风格转变为垂直向上、轻盈修长的风格,原本用大量石头堆砌的墙壁,都由彩色玻璃代替,玻璃所代表的轻灵与透明,使人的心灵更加空灵,继而能更深切地感悟到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体现了基督教神圣而忘我的宗教精神。
哥特式建筑已经具有同罗马式建筑完全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视觉效果。
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回归罗马传统,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应该说,哥特式是罗马式的继承与发展,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结构上,哥特式都是一种进步。
正如有人所说的:“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式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设计的巴黎圣母院。
历时180年建造而成,该教堂以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收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还有以设计协调和比例均衡著称于世的布尔日大教堂,它是典型法国哥特式建筑的范例。
到15世纪,法国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对于哥特式建筑有所发展,这就是火焰式哥特式风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t.Maclou’s Church.在英国,较为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索尔兹伯里主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格洛斯特大教堂(Gloucester Cathedral:发展出以细格子组成的垂直式彩色玻璃,以及具有装饰性的扇状拱顶的哥特式教堂)。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外国城市建设史姓名:陈柯羽学号: 20113323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班指导老师:张志伟2014年6月1日一、早期基督教建筑.......................................................................................................... - 3 -(一)由来.................................................................................................................. - 3 - (二)形制.................................................................................................................. - 3 -1. 巴西利卡式.......................................................................................................... - 3 -2. 集中式和十字式.................................................................................................. - 4 -(三)风格特点.......................................................................................................... - 5 - 二、拜占庭建筑.................................................................................................................. - 5 -(一)穹顶与集中式形式.......................................................................................... - 5 -1. 穹顶与帆拱.......................................................................................................... - 5 -2. 穹顶的平衡.......................................................................................................... - 7 -3. 希腊十字式.......................................................................................................... - 8 -(二)装饰艺术.......................................................................................................... - 8 -1. 玻璃马赛克和粉画.............................................................................................. - 8 -2. 石雕...................................................................................................................... - 9 -(三)圣索菲亚大教堂............................................................................................ - 10 - 三、罗马风建筑................................................................................................................ - 11 -(一)罗马风建筑.................................................................................................... - 12 -1. 结构.................................................................................................................... - 12 -2. 平面形式............................................................................................................ - 12 -3. 立面.................................................................................................................... - 12 -4. 内部装饰............................................................................................................ - 12 -四、哥特式建筑................................................................................................................ - 13 -(一)建筑特点........................................................................................................ - 14 -1. 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 14 -2. 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在十字拱的四角........................................................ - 14 -3. 尖券及尖拱........................................................................................................ - 14 -(二)彩绘玻璃窗.................................................................................................... - 14 - 五、小结............................................................................................................................ - 15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在古罗马动过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浅析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与技术成就庞大的古罗马帝国包括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存在不同建筑风格。
罗马帝国统一时,东、西方的差异已经很明显,而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这种差异更为巨大。
而在西罗马灭亡,西欧进入黑暗时期之时,东罗马帝国却成为古代文明的唯一继承者。
其建筑是沿袭亚平宁及小亚细亚半岛的建筑技术,同时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一、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和风格特点(一)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古罗马建筑类型风格别异。
如罗马万神庙,剧场、皇宫、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建筑。
而其居住建筑有内庭式、内庭与围柱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还有多层公寓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也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基本形制相似。
(二)建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大多受古希腊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的影响,梅宋卡瑞神庙就是这样,但外观比希腊神庙更简洁,无过多雕刻,而其大台基则是古罗马的创新。
古罗马的建筑虽然继承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但对比三柱式都有所修改,并创造新的两种柱式塔司干和组台柱式。
与希腊不同的是罗马建筑大量使用半圆券,并和柱式组合成券柱式。
因此,古罗马的建筑虽然也属于古典传统,但却与希腊的古典主义有很多不同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此外,古罗马建筑物,无论是其功能还是整体结构都表现了皇权的威严。
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功能介绍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
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
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
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
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
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
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
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
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
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
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
约在公元前2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1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
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
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
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5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
1 古希腊建筑风格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
(另外2种柱式是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古希腊。
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
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
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斯顿姆的波塞顿神庙,即海神神庙,是希腊古风时期的多立克柱式的神庙。
如把它与帕特农神庙比较,就可以看到多立克柱式在几十年的变化。
1.1 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两种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它们之间,整体、局部和细节都不相同,从开间比例到一条线脚,都分别表现着刚劲雄健和清秀柔美两种鲜明的性格。
多立克柱子比较粗壮(1:5.5~5.75),开间比较小(1.2~1.5柱底径),爱奥尼柱子比例修长(1:9~10),开间比较宽(2个柱底径左右);多立克式的檐部比较重(高约为柱高的1/3),爱奥尼式的比较轻(柱高的1/4以下);多立克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廓上举,爱奥尼式的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廓下垂;多立克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爱奥尼的棱上还有一个小段圆面(24个);多立克柱式没有基础,雄强的柱身从台基面上拔地而起,轻倩的爱奥尼式的却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的柱础;精壮的多立克式柱子收分和卷杀都比较明显,而纤巧的爱奥尼式的却不很显著;多立克式极少线脚,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而爱奥尼式的却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最典型的母题是盾剑、桂叶和忍冬草叶;多立克式的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而且四角低,中央高,微有弧形隆起,爱奥尼式的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没有隆起;它们的装饰雕刻也不一样,多立克式的是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爱奥尼式的是薄浮雕,强调线条。
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罗马最古老的建筑均属于宗教建筑。
供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神庙就建筑在奥林匹亚山上。
从展出的模型可以看出该神庙比较宽阔,但并不高大雄伟,有坡度陡峻的屋顶。
它继承了罗马人祖先--埃特鲁斯坎人的建筑和装饰传统。
同时开始借鉴希腊人的建筑风格。
随着罗马霸主地位的确立,具有鲜明罗马风格的建筑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才逐渐形成。
直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使用的仍是当地容易得到的石头,屋顶铺着陶瓦。
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外表和台阶,建筑者开始使用一种砂粒和灰浆混合物,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在罗马的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
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
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
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
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
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
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
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
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
论罗马建筑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
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下面我将介绍三个罗马建筑,分别是凯旋门、万神庙以及罗马浴场。
其中凯旋门和万神庙为单一建筑,罗马浴场为复杂建筑。
巴黎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星形广场的中央,又称星形广场凯旋门,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建成于1836年。
其建筑特色为采用石拱结构。
凯旋门全部由石材建成,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中心拱门宽14.6米。
四面各有一门,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像,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波拿巴远征的286名将军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
墙上有浮雕,柱沿上有雕塑。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
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
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
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
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