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能量计算

生物能量计算

生物能量计算
生物能量计算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彭邦凤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考生常因缺乏系统总结和解法归纳而容易出错。下面就相关问题解法分析如下: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A. 24kJ

B.

192kJ C.96kJ D. 960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20%×20%×20%=192kJ。

答案:D

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解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4=625 kg。

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

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

量(或生物量)×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3.已知能量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效率,根据要求计算相关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

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2,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

B. 0.4

C.0.9

解析: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15%×15%=0.9mol葡萄糖。

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效率及其传递途径时,可在确定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计算。

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1.已知较高营养级从各食物链中获得的比例,未告知传递效率时的能量计算。

例4.右图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时,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水

藻 kg。

解析:由题意知:人从大鱼和小鱼处获得的能量是相等的,小鱼从虾和水藻处获得的能量是相等的,而且,题中“至少”需要多少,应按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在“小鱼→大鱼→人”的传递途径中,大鱼的生物量至少为0.5÷20%=2.5 kg,小鱼的生物量至少为2.5÷20%=12.5 kg;在“小鱼→人”的传递途径中,小鱼的生物量至少是0.5÷20%=2.5 kg。因此,小鱼的生物量总量至少为12.5+2.5=15 kg。

同理:在“水藻→水蚤→虾→小鱼”的传递过程中,水藻的生物量至少是15÷2÷20%÷20%÷20%=937.5 kg;在“水藻→小鱼”的传递过程中,水藻的生物量至少是15÷2÷20%=37.5 kg。因此,水藻的生物量总量至少为937.5+37.5=975 kg。

答案:975

规律: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先应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确定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进行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

2.已知较高营养级从各食物链中获得的比例,在特定传递效率时的计算。

例5.若人的食物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食肉动物,1/4来自羊肉,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人增重1 kg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 kg。

解析:根据题意可画出食物网(右图),从题目要求可以判断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根据人增重从不同途径获得能量的比例可计算如下:

植物→人:0.5÷10%=5 kg;

植物→羊→人:0.5÷10%÷10%=50 kg;

植物→羊→小型肉食动物→人:0.5÷10%÷10%÷10%=500 kg;

因此:人增重1 kg共消耗植物5+50+500=555 kg。

答案:555

规律: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先应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网,根据特定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

三、已知各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计算特定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例6.在某生态系统中,1只2 kg的鹰要吃10 kg的小鸟,0.25 kg的小鸟要吃2 kg的昆虫,而100 kg的昆虫要吃1000 kg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绿色植物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解析:根据题意,可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计算出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再计算出绿色植物转化为鹰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即:10 kg的小鸟需要昆虫的生物量=10÷(0.25÷2)=80 kg;80 kg的昆虫需要绿色植物的生物量=80÷(100÷1000)=800 kg。

因此,从绿色植物→昆虫→小鸟→鹰的生物量依次为800 kg→80 kg→10 kg→2 kg,则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为2/800×100%=0.25%。

答案:C

规律:要计算能量传递效率,可先根据各营养级的生物量计算出各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并推算出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量,最后计算出所需计算转化效率的较高营养级(本题中的鹰)的生物量(或能量)占较低营养级(本题中的植物)的比例即可。

四、巩固练习

1.某人捕得一条重2 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__ kg。

2.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鱼要增加1000 kg,那么,至少需要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分别是()

A.10000 kg和50000 kg

B.5000 kg和25000 kg

C.50000 kg和50000 kg

D.10000 kg和10000 kg

3.某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E1和E3,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是

A. E1>100E3

B. E1<100E3

C. E1<25E3

D. E1>25E3

4.有一食物网如右图所示。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__克。

5.右图为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于1942年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请据图中相关数据,则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

6.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答案与解析

1.80 kg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条鱼的食物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即:植物→杂食鱼;植物→草食鱼类→杂食鱼;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食鱼类→杂食鱼,由较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其对较低营养级的需要量时,应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通过三条食物链消耗植物分别是5 kg、1

2.5 kg和62.5 kg,因此,消耗植物的最少量是5+12.5+62.5=80 kg。

2.B 解析:较高营养级获得参量一定时,能量传递效率越大,则所需较低营养级生物量越少,应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需要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1000÷20%=5000 kg,所需浮游植物为1000÷20%÷20%=25000 kg。

3.D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当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次级消费者能量的25倍,则说明该生态系统中,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已经高于20%,此时,次级消费者对于初级消费者的捕食强度会加大,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影响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4.5600 解析: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鹰。据题意,应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可得到三条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800g、800g、4000g,共消耗植物5600克。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个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上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比例。则: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2.6÷62.8×100%=20.06%。

6.y=100a-90ax 解析:C从A直接获得的比例为x,则直接获得能量为ax,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10ax;通过B获得的比例为(1-x),则获得能量为(1-x)a,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100(1-x)a。因此,消耗A的总能量为:10ax+100(1-x)a=100a-90ax,可得函数关系式:y=100a-90ax。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和计算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2.如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 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4.(2015·茂名模拟)下列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 C.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 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6.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 B.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C.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 kJ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为1 000 kJ

生化池计算书

矩形水池设计(沼气生化池)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本文简称《给排水结构规范》《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 本文简称《水池结构规程》 ----------------------------------------------------------------------- 1 基本资料 1.1 几何信息 水池类型: 无顶盖半地上 长度L=13.500m, 宽度B=5.500m, 高度H=7.000m, 底板底标高=-6.600m 池底厚h3=500mm, 池壁厚t1=500mm,底板外挑长度t2=500mm 注:地面标高为±0.000。 (平面图) (剖面图) 1.2 土水信息 土天然重度18.00 kN/m3 , 土饱和重度20.00kN/m3, 土内摩擦角10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0kPa, 宽度修正系数ηb=0.00, 埋深修正系数ηd=1.00 地下水位标高-2.500m,池内水深6.000m, 池内水重度10.00kN/m3, 浮托力折减系数1.00, 抗浮安全系数Kf=1.05 1.3 荷载信息 活荷载: 地面10.00kN/m2, 组合值系数0.90 恒荷载分项系数: 水池自重1.20, 其它1.27 活荷载分项系数: 地下水压1.27, 其它1.27 活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顶板0.40, 地面0.40, 地下水1.00, 温湿度1.00 不考虑温湿度作用. 1.4 钢筋砼信息 混凝土: 等级C35, 重度25.00kN/m3, 泊松比0.20 保护层厚度(mm): 池壁(内35,外35), 底板(上45,下45) 钢筋级别: HRB400, 裂缝宽度限值: 0.20mm, 配筋调整系数: 1.00 2 计算内容 (1) 地基承载力验算 (2) 抗浮验算 (3) 荷载计算 (4) 内力(不考虑温度作用)计算 (5) 配筋计算

热量计算公式

热量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热量计算公式 一、将1吨冷水从15℃加热到55℃所需要的热量计算公式:Q=1000公斤×(55℃-15℃)×1千卡/公斤℃=40000千卡二.各供热水器能耗费用明细(每吨热水能耗费用) 1、电热水器 A.电热水器的电热转换率为95%,每度电产生的最大热量是Q=860千卡/度×95%=817千卡/度 吨热水的耗电量为 40000千卡÷817千卡/度 =度 C.民用电价为元/度,则 每吨热水费用:元/度×度=元 2、液化石油气 A.液化石油气的热转换率为80%,每公斤最大热量是 Q=12000千卡/公斤×80%=9600千卡/公斤 吨热水的耗液化气量为 40000千卡÷8400千卡/公斤=公斤 C.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为元/公斤,则 每吨热水费用:公斤×元/公斤=元 公斤液化石油气相当于立方汽化石油气 管道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为元/立方,则 每吨热水费用:公斤×立方/公斤×元/立方=元

3、天然气 A.天然气的热转换率为70%,每立方天然气的最大热量是 Q=8500千卡/立方×70%=5950千卡/立方 吨热水的耗液化气量为 40000千卡÷5950千卡/立方=立方 C.民用天然气的价格为元/立方,则 每吨热水费用:立方×元/立方=元 4 、柴油 A.柴油的热转换率为70%,每公斤柴油产生的最大热量是10200千卡/公斤 Q=10200千卡/公斤×70%=7140千卡/公斤 吨热水所耗的柴油量为 40000千卡÷7140千卡/公斤=公斤 #柴油为元/公斤,则 每吨热水费用:公斤×元/公斤=元 5、太阳能热水器 A.按长江流域全年平均120天无日照(阴天、下雨),需电加热补充,则 每吨热水费用:( 度×120天)÷365天=度×元/度=元 6、空气能热水器 A.空气热能热水器全年平均热效率是电热水器的3倍,每度电产生的热量为

计算书—生化池

设计参数 1. 设计最大流量 Q max=1,5000m 3/d=625 m 3/h=0.174 m 3/s 2. 进出水水质要求 3. 设计参数计算 ①. BOD 5污泥负荷 N=0.13kgBOD 5/(kgMLSS ·d) ②. 回流污泥浓度 X R =9 000mg/L ③. 污泥回流比 R=50% 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⑤. 设MLVSS/MLSS=0.75 ⑥. 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 ⑦. NH3-N 去除率 ⑧. 内回流倍数 0.2667 .01667.01=-=-= e e R 内,即200% 4. A2/O 曝气池计算 ①. 总有效容积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4 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025.115.661=厌?=,池容33.427256461 m V =厌?=;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025.115.661=缺?=,池容33.427256461 m V =缺?=; 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1.415.664=好?=,池容33.170925646 4 m V =好?=。 ④. 反应池有效深度 H=3m 取超高为1.0m ,则反应池总高m H 0.40.10.3==+ ⑤. 反应池有效面积 ⑥. 生化池廊道设置 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廊道宽4.5m 。则每条廊道长度为 m bn S L 7.316 5.4855 =?== ,取32m ⑦. 尺寸校核 1.75.432==b L ,5.13 5.4==D b 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长比宽在5~10间,宽比高在1~2间 可见长、宽、深皆符合要求 5.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① 进水管 进水通过DN500的管道送入厌氧—缺氧—好氧池首端的进水渠道。 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s m Q /17.086400 15000 31== 管道流速s m v /9.0'= 管道过水断面面积2119.090.0/17.0/m v Q A === 管径m A d 49.019 .044=π π?= =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专题 (1)计算某种群数量时,公式为N:[a]=[b]:[c]其中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 体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数量,c表示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的数量。 (2)已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的量,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多量时,食物 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长、 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已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量,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多量时,食物 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少量时,食物链 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 例1((2006上海)下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解析:该题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 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g?20%?20%=500g。 答案:C 例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 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600g B(900g C(1600g D(5600g

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 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 4g?20%?20%?20%=500g。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200g+200g+500g=900g。 例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植物? ? 兔 ? 猫头鹰 鼠?? 蛇? A、600g B、900g C 、1600g D、5600g 解题思路: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 4g?20%?20%?20%=500g。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200g+200g+500g=900g。 参考答案:B。 易错警示:该题需要清楚:当生产者消耗最多时,则传递效率是10%,食物链需要按最长的计算;当生产者消耗最少时,则传递效率是20%,食物链需要按最短的计算。而本题则是猫头鹰增加20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应该根据传递效率是20%的计算,而不需要考虑食物链的长短,因为每一条食物链都需要考虑。如果不能理清最多和最少的关系,就容易出错。

运动消耗能量计算方法

运动消耗能量计算方法 二十多年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的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即已利用Douglas 袋与Scholander 气体分析仪,进行人体运动前、运动中与运动后的摄氧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测量。其实,透过运动过程中的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产生量推算,不仅可以评估运动过程的实际能量消耗,更可以用来评量运动时的脂肪与葡萄糖消耗比例。 首先,运动参与者必须先了解到,如果人体以葡萄糖做为能量来源时,每消 耗 1 公升的氧气会产生 1 公升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以葡萄糖为能量来源时的呼吸商(respiratory of quotient ,简称RQ体内局部组织的二氧化碳产生 量除以氧气摄取量)等于1 ;以脂肪为能量来源时的RQ约等于0.7 ;以蛋白质为能量来源时的RQ约等于0.8。不过,人体内的组织呼吸状况评量,有其执行上的困难存在,因此,透过人体参与运动时的肺部气体交换状况(呼吸交换率,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 ,简称RER肺部气体交换时的二氧化碳增加量 除以氧气消耗量)的测量,再加上蛋白质仅在激烈运动时,才有少量参与提供能量的现象; 运动生理学研究者可以依据肺部的气体交换,评量出运动过程的能量消耗特征。 一般来说,人体安静休息时的REF约0.82、在极低强度(散步、慢跑、轻松骑车)运动时的RER反而下降(约0.75至0.80之间)、接近最大运动时的RER 约等于1。也就是说,人体在低强度运动状态下,脂肪参与提供能量的比例较高,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RER也随着上升,葡萄糖参与提供能量的比例也增加;在最大运动状态下,则几乎皆以葡萄糖提供能量。当RER等于0.85时,葡萄糖与 脂肪各提供一半的身体能量需求。除此之外,随着RER的上升,人体每消 耗1公升氧气所能产生的能量也随着增加;例如当RER等于0.8时,人体消耗每公升氧气能够产生4.801kcal的能量;当REF等于0.9时,人体消耗每公升氧气能够产生4.924kcal的能量;当RER等于1时,人体消耗每公升氧气则能够产生5.047kcal 的能量。尽管最低与最高能量产生的差异不及 1 %,但是,随 着运动强度增加,逐渐提高每公斤氧气的能量消耗趋向,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下的实例,可以让您更清楚运动时的能量消耗评量。「如果您昨天花了三十分钟骑脚踏车逛街,运动时的强度是5METs即5X 3.5ml/kg/min的摄氧量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呼吸交换率平均为0.9 ,请问在骑车的三十分钟内,您共消耗多少克的葡萄糖与脂肪?」。 首先,必须先确定您的体重是多少公斤。如果您的体重正好是70公斤,那么三十分钟内的总氧气消耗量为 5 X 3.5ml/kg/min X 70kg X 30min= 36750ml 的氧气,共消耗4.924kcal/每公升氧气X 36.75公升氧气二180.96kcal的能量(运动后的过耗氧量并不在此计算的范围内)。 在不考虑运动后的心跳率与耗氧量,会有缓慢下降的事实下,三十分钟的中等强度骑脚踏车运动期间,能量消耗约180kcal 左右。如果运动的过程中,蛋白质没有提供身体能量来源(只有葡萄糖与脂肪提供能量),那么0.9 的RER

60分钟各项运动所耗热量表

各种运动消耗热量表 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可以活动全身肌肉的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打网球、游泳等,同时要持之以恒,才能够达到运动健身的功效喔! 提醒你,各种运动所消耗的热量与运动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想用运动减肥,每项运动的时间应该超过20分钟以上,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运动减重的效果。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运动消耗人体内多少热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一是性别。一般讲,从事同样的运动,男性消耗的热量比女性多。因为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先女性高得多。 二是体重。从事同样的运动,体重重的人消耗的热量比体重轻的多。 三是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及运动强度,运动量各不相同,所消耗的热量亦有较大的差异。 下面我们以两个体重分别为50公斤和90公斤的男子为例,看看他们从事不同项目的运动锻炼,以及在从事家务等日常活动时,究竟能消耗掉多少千卡的热量: 散步:散步1小时,前者消耗热量233千卡,后者为416千卡; 疾行:疾行半小时,前者消耗热量250千卡,后者为430千卡; 慢跑:慢跑45分钟(相当于跑6000米),前者消耗热量375千卡,后者为675千卡;跑步:跑步半小时,前者消耗热量240千卡,后者为310千卡; 跳舞:跳舞半小时,前者消耗热量170千卡,后者为310千卡; 健身操:做1小时健身操,前者消耗热量480千卡,后者为610千卡; 跳绳:跳绳10分钟,前者消耗热量240千卡,后者为450千卡; 游泳:游泳半小时,前者消耗热量300千卡,后者为540千卡; 打高尔夫球:打高尔夫球1小时,前者消耗热量250千卡,后者为450千卡; 爬楼梯:如果爬4层楼梯,前者消耗热量13千卡,后者为24千卡(70公斤的人可消耗19千卡热量) (多爬楼梯减肥效果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爬楼梯所消耗的热量是游泳的4倍),(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若快步爬10分钟楼梯则要消耗836千卡热量) 遛狗:遛狗一刻钟,前者消耗热量44千卡,后者为78千卡; 擦地板或擦玻璃:从事这类家务劳动半小时,前者消耗热量82千卡,后者为148千卡;侍弄花草:侍弄花草两小时,前者消耗热量215千卡,后者为387千卡; 运动医学专家指出,肥胖才要收到运动减肥的成效,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有效减肥运动的能量消耗有一个“起点”,即每天起码要消耗热量300千卡,如果低于这一基数,减肥效果就不明显。 比如,一个人准备在一个月减轻体重1公斤,每天除了300千卡的基数,还要再加上300千卡的运动消耗量。这样,每周应消耗热量4200千卡,1个月当中要消耗约1.7万千卡。

能量流动计算规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考生常因缺乏系统总结和解法归纳而容易出错。下面就相关问题解法分析如下: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A. 24kJ B.192kJ C.96kJ D. 960kJ 分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20%×20%×20%=192kJ。答案:B 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分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4=625 kg。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3.已知能量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效率,根据要求计算相关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 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2,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 A.0.04 B.0.4 C.0.9 D.0.09 分析: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15%×15%=0.9mol葡萄糖。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效率及其传递途径时,可在确定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计算。 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1.已知较高营养级从各食物链中获得的比例,未告知传递效率时的能量计算。 例4.右图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时,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 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需 要消耗水藻 kg。

生化池专项施工方案

生化池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艾乐村,其生化池工程外边线尺寸为44×10m,池高为6m,覆土高3.3M。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p8抗渗混凝土。 二、施工准备: 1、定位放线:根据施工总平图标注的尺寸及业主提供的标高点,用经纬仪及水准仪定位放出生化池轴线和标高; 2、土石方开挖前,做好现场的排水、防洪措施,保证地表水在生化池施工期间不排入基坑内; 3、熟悉图纸和施工规范,做好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准备工作。 三、土石方开挖和运输 1、根据现场情况,其上部为土方,下部为石方,分二级放坡,使其每一级开挖深度控制在5m以内,并第一级和第二级间留置1m宽台阶(在必要时可做排水沟),保证土方的稳定。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本工程基础土方的开挖边坡值(见下表),土方按1:1放坡,开挖石方按1:0.5放坡,因基坑较深,基坑底四边各预留1m的作业面(含排水沟、垫层、模板抹灰搭架的工作面)具体见生化池开挖示意图;

2

2、生化池土石方量和现场施工机械的安排,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修底相结合作业,为了减少对生化池基础土层的扰动,机械挖土至高出水池底板200mm,然后用人工进行修底;所挖土方应及时运至建设方指定的地,不得在基坑边坡堆放过高的弃土。 3、开挖前在基顶开挖线外1m修筑200mm宽起沟深200mm的截水沟,沟内抹1::2的水泥砂浆;挖土时分层平均往下开挖,每挖深1.0m检测一次生化池轴线和边线,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首先,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定出本工程轴线和开挖边线; 4、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边四周用红砖砌筑200mm厚300mm宽一条排水沟,起沟深200mm,四个角分别砌筑200mm厚集水井500*500500,内抹1:2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排水通畅;并每开挖一级土方,立即用30mm厚C20细石砼对边坡进行保护,使其边坡和基底土质不泡水; 5、生化池基坑完成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公司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如验收符合要求,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生化池施工:

人体每日所需热量计算公式

热量的基本知识 热量的单位:营养学中用“千卡”做热量的单位。1千卡是1000克水由15℃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代谢率,约占了人体总热量消耗的65~70%,第二部分是身体活动,约占总热量消耗的15~30%,第三部分是食物的热效应,占的比例最少约10%,这三者的比例大致已经固定。 热量的单位:大卡, 1大卡 = 1000卡 关系换算: 1千卡(KCAL)=千焦耳(KJ) 1千焦耳(KJ)=千卡(KCAL) 1卡=焦耳 1焦耳=卡 食物中的热量计算: 饮食中可以提供热量的营养素是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酒精、有机酸等。它们所含的热量,以每克为单位,分别是:醣类(碳水化合物) 4大卡、脂肪 5大卡、蛋白质 4大卡、酒精7大卡、有机酸大卡。 计算食物或饮食所含的热量,首先要知道其中热量营养素的重量,然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热量(kcal)=糖类克数×4+蛋白质克数×4+脂肪克数×9+酒精克数 ×7 成人消耗的热量利用在三方面:基础代谢量、活动量、食物热效应;成长阶段与怀孕阶段还需要额外的热量以供建构组织。

控制体重增长,就要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同时,也要基本满足一天的能量需求。 这就需要我们对自身每天需要多少热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做到合理饮食。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量就是人体基础代谢所需要的基本热量、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和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之和。计算自身所需热量有三种基本方法: 第一,根据体重算出每天所需热量的范围 热量a=体重(千克)x22 热量b=体重(千克)x33 人体每天所需热量应该在热量a与热量b之间 第二,根据个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来计算 男性:66+[体重(千克)]+[5x身高(厘米)]年龄 女性:65+[体重(千克)]+[身高(厘米)]年龄 依照这个公式所得出的千卡数就是你每天大致要消耗的热量值 第三,根据每个人的体重和劳动强度来衡量(比较适合于非常耗费体力的特殊职业) 1、非体力劳动的内勤工作者,如办公室职员: 25千卡x体重(公斤) 2、需要稍耗费体力的外勤工作者,如理发师: 30千卡x体重(公斤) 3、纯体力工作者,如建筑工人: 35千卡x体重(公斤) 亲爱的朋友,来算算你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吧,以后的进食要合理规范了。

能量流动计算题

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考试中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知识。下面就常见的一些类型进行归类,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技巧。 一. 求能量传递效率 求能量传递效率= 例1. 下表是对某一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其中A 、B 、C 、D 分别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 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Pn+R ),R 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1. 能量流动是从A 、B 、C 、D 中的那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解析:(1)因为B 营养级的能量最多,储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 是生产者。 (2)已知E 是分解者,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为 B → D → A → C 。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为(0.9/15.9)×100﹪=5.7﹪ (3)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输出的总能量=13.1+501.3+0.6+79.1+191.4=785.5,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答案(1)B 因为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5.7﹪ (3)增加。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例2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千克要吃10千克小鸟,小鸟增重0.25千克 要吃2千克昆虫;而昆虫增重100千克要吃1000千克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不一样,逐步计算。或以植物为基准,在食物链的基础上推出2.5/1000×100%=0.25% 二 求营养级的生物量 (一) 已知能量传递效率求生物量 例3在植物 昆虫 鸟 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量为( ) B A Y X D C X X X Y Y Y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的几种题型

例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的几种题型 能量流动的知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几个D 级知识点之一,因此,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常见的计算题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1. 根据能量流动效率直接计算 例1 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 1和W 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A. 2110W W > B. 215W W > C. 2110W W < D. 215W W <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即一般情况下上一营养级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超过自身同化量的20%,如,则说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已经高于20%,初级消费者、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受到了破坏,影响了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因而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答案选D 项。 例2 有5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kg ,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 A. 25kg B. 125kg C. 625kg D. 3125kg 解析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计算题型。所谓至少消耗,即是按照最高的效率(20%)传 递。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x kg ,则有(20%)4x=1,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 项。 2. 根据隐含的能量流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例3 在某生态系统中,已知1只2kg 的鹰要吃10kg 的小鸟,0.25kg 的小鸟要吃2kg 的昆虫,而100kg 的昆虫要吃1000kg 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这只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应为(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解析 该题中能量流动效率不仅用重量表示,而且其数值在各营养级之间都不一样,但以植物为基准,在食物链的基础上可推出它们间的数量转化关系: 植物 → 昆虫 → 小鸟 → 鹰 1000kg 100kg 12.5kg 2.5kg 这样,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即为2.5/1000,也就是0.25%。 3. 根据规定的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例4 有一食物网如图1所示。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要增加20g 体重,最多消耗植物多少克? 图1 解析 据题意,猫头鹰的食物可来源于三条食物链,直接来源于三种不同的生物:兔、鼠、蛇,如要使其增重20g ,则这种食物食用后必须使其分别增加8g 、8g 、4g 。这样可得到图2。 图2 考虑到是最多消耗,计算时要按最低的能量流动效率即10%计算,这样这三条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800g 、800g 、4000g ,共消耗植物5600克。 例5 在如下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计算书2—A2O生化池

A2/O工艺 设计参数 1.设计最大流量 3 3 3 Q max=1,5000m/d=625 m /h=0.174 m Is 3. 设计参数计算 ①.B0D5污泥负荷 N=0.13kgBOD5/(kgMLSS ? d) ②■回流污泥浓度 X R=9 000mg/L ③■污泥回流比 R=50% ④■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R0 5 X X R9000 =3000mg/L 1 R 1 0.5 ⑤■设MLVSS/MLSS=0.75 ⑥■挥发性活性污泥浓度 X V =0.75X =0.75 3000 =2250mg/L ⑦.NH3-N去除率 e = S1 _ S2100%= 30 10100% =66.7% S1 30 ⑧.内回流倍数 R内e 2.0,即200% 1 -e 1-0.667

4. A2/O曝气池计算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空=0.26d=6.15h Q 10000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 1: 4 1 1 厌氧池停留时间t 厌 6.15=1.025h ,池容V 厌 2564= 427.3m 3; 6 6 1 1 缺氧池停留时间 t 缺 6.15=1.025h ,池容 V 缺 2564=427.3m 3; 6 6 好氧池停留时间 t 好 6.15=4.1h ,池容 V 好 2564=1709.3m 3。 6 6 ④ .反应池有效深度 H=3 m 取超高为1.0m,则反应池总高H =3.0 ? 1.0=4.0m 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廊道宽 4.5m 。则每条廊道长度为 L S 855 31.7m ,取 32m bn 4.5 6 ⑦.尺寸校核 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长比宽在5~10间,宽比高在1~2间 可见长、宽、深皆符合要求 5.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① 进水管 ①.总有效容积 Q 平S o V 二 NX 10000 100 0.13 3000 =2564m 3 ⑤ .反应池有效面积 ⑥ .生化池廊道设置 2564 3 =855m 2 L 32 b 4.5 = 7.1, b 4.5 = 1.5

UV能量计的计算方法

UV能量计的计算方法 现在很多UV设备厂家或者UV设备的使用厂家都在用UV能量计测试UV机的能量值,看似很简单的一个仪器,但UV能量计是如何计算测试数值的呢?因此我来为此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首先从灯管供应商处取得灯管一些相关参数,包括:灯管线性功率W/cm,灯管发光长度cm,灯管功率W或者KW-用来考评灯管是否达到指标,视乎灯管口径。接着计算光强mW/cm*cm。公式为灯管线性功率W/cm*灯管发光长度cm*有效UV光谱17%*10%/12cm*灯管发光长度cm计算出来的结果单位为:mW/cm*cm。 下一步,计算产品曝光时间,视乎灯管排放方式,直放按灯管实际发光长度算,单位cm,(单管),再除以机器运转速度(cm/秒,s),横放按12cm算(单管),计算方法同上,如果多支灯管排放,则取时间总和。最后计算出UV曝光量=光强mW/cm*cm*时间s(秒),计算出来的结果为:mj/cm2。现在通常的UV检测方法,是测试UV灯管工作时峰值强度peak值,单位为:w/cm*cm或mw/cm*cm,和UV能量密度--曝光量,单位J/cm*cm 或者mj/cm*cm,峰值强度体现灯管UV射线的聚焦和衰减状况,来评估灯管适用性,UV曝光量(J/cm*cm)是我们关注的参数,对涂层固化至关重要,很多情况下涂层会标定基本的能量要求,即涂料配方设计时设定好的曝光量范围,对传送带型UV机器,可以通过调整速度来控制UV曝光量,而对于UV灯反光罩,可以通过曝光时间补偿或者对UV灯管强度调整来达到要求UV能曝光量。 严格来说,通常工业上根据应用将UV射线分为四个波段,UVA、UVB、UVC、UVV,各个UV能量计厂家对波段的定义有细微差别,UVA(320-390nm),UVB(280-320nm),UVC(250-260nm),UVV(395-445nm),各种灯管的光谱分布不同.通常在选择UV能量计时,要先了解,您关注的UV波段是哪一个区域,再作出选择相应的单波段UV能量计如美国EIT(UV ICURE PLUS),当然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或是经常更换不同涂层的应用,选择四波段的UV能量计美国EIT(UV POWER PUCK)。 众所周知,在保证UV曝光量的前提下,UV机器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取双灯混合固化,双灯可以提供独有的固化优势,混合4种不同光谱灯管。比如,传送带第一个灯管用UVB固化表面,防止臭氧影响表面褶皱,形成光滑表面。第二个灯管适用UVA型灯泡,长波长可以更有效渗透,实现深层的固化。这种方法优化涂层的反应速度.UV曝光能量大小,还受到物距,外部电源电压电流,灯管质量,好的灯管UV有效光谱可达到25%,正常状态下,物距取15cm上下,此时距离因子取0.1。故以公式计算出来的数据只是表述UV 曝光能量落在哪一个范畴,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修正UV有效光谱参数以及距离因子。但是,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与好的能量计所测量出来的数值并不会相差太大,相差10%左右还市能够接受。 UV能量计生产产家众多,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可以这样说,不同牌子的能量计所测出来的数据都有差别,个别牌子相同型号甚至落差很大,真是令人大跌眼睛。这个时候,以公式法计算实际UV曝光强度就起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参照作用,市面上,一般采用德国产的UV能量计测量,品牌:KUHNAST,UV-DESIGN,这两个常见的品牌,美国的EIT,日本的ORC,国内的UV-BIKESU这些品牌质量相对可靠些,笔者认为很值得推荐。

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选择问题 例1、在食物链:草→兔→狼中, 1)狼增加1kg,至少要消耗草 ______ kg 2)狼增加1kg,最多要消耗草______ kg 3)若草→兔的传递效率为15﹪,兔→狼的传递效率为16﹪,那么,消耗1000kg草,狼增加______kg 例2、在右图的食物网中 1、消耗绿色植物1kg,鹰至少增重_______千克;最多增重_______ 千克。 2、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3、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所消耗的绿色植物最多为______千克; 二、能量流动比例分配问题 1、在上图的食物网中,若鹰的食物来源1/3来自兔,1/3来自相思鸟,1/3来自蛇,鹰增加3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 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 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 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kJ。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 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 )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三、能量流动比例调整问题 例4、假设某农场将生产的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 。调整后的人数是调整前的人数的____倍。(传递效率为10﹪) 例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 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数字) 四、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问题 例6、上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 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 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为, 2)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例7、(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 为,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 为。(单位忽略)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 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3)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

热量计算公式

供热简单知识 1. 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分一次和二次供热系统,一次由热源单位来提供热源,二次是经过换热站对用户采暖供热 (蒸汽系统除外) ,我公司分东西部供热系统。 2. 热量计算公式:Q=C*G(T2-T1) "000 二次网流量选择原则: G=KW*0.86*1.1/ (T2-T1 ) (地热温差取10 C;分户改造取15 C;二次网直连取 25 C )。 采暖期用热:Q*24*167*0.64 分户估算水量:一般情况下为3-3.5KG/ m2 老式供暖水量:一般情况下为2-2.5KG/ m 地热供暖水量:一般情况下为 3.5-5KG/ m,根据外网负 荷确定。 根据45W,50W,55W 计算流量情况能得出调整水平关系。可以实际计算。 3. 一、二次网的热量相等: Q1=Q2 ,C1*G1*(T22-T21)=C2*G2*(T22 '-T21'), 水 C1=C2 , 一次网温差一般取45 C,直连系统一般选用25 C。但要和设计联系在一起,高值也可取65 C。从公式看出温差和流量决定一、二次网热量计算。 4?板式换热器系统阻力正常范围应在5-7 m H2O 5. 民用建筑室内管道流速不大于 1.2m/s 6. 压力与饱和水温度关系:

单位换算: 例子:45W/川的采暖期的耗热量 45*3600*24*167*0.64=0J 变成GJ: 0 P0=0.41555GJ/ m2 8?比摩阻:供热管路单位长度沿程阻力损失。若将大管径改为小一号管径,比摩阻增加1-2倍。 9?集中供热管网布置与敷设:管网主干线尽可能通过热负荷中心;管网力求线路短直;管网敷设应力求施工方便,工程量少;在满足安全运行、维修简便前提下,应节约用地; 在管网改建、扩建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新设计的管线不影响原有管线正常运行;管线一般应沿路敷设,不应穿过仓库、堆场以及发展的预留地段;尽可能不通过铁路、公路及其他管线、管沟等,并适当注意整齐美观等,还有许多这里不做介绍。 管网布置有四种形式: A:枝装布置,B :环装布置,C :放射布置,D:网络布置。 10.采暖热指标推荐值(W/ m2)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计算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计算By adminPublished: 五月19, 2011 at 11:09下午Tags: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男性:9250- 10090千焦耳 女性:7980–8820千焦耳 人体基础代谢的需要的基本热量精确算法单位: 千焦耳=1000焦耳 女子公式如下 18- 30岁( 14。"6 x体重(公斤)+ 450 ) x 4."182 31- 60岁( 8。"6 x体重(公斤)+ 830 )x 4."182 60岁以上(1 0。"4 x体重(公斤)+ 600 )x 4."182 男子公式如下 18- 30岁( 15。"2 x体重(公斤)+ 680 )x

4."182 31- 60岁( 11."5 x体重(公斤)+ 830 )x 4."182 60岁以上( 13."4 x体重(公斤)+ 490 )x 4."182 供给热能的营养素有三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 每克蛋白质供热能 1."67×104焦耳。 每克脂肪供热量 3."77×104焦耳。 每克碳水化合物(糖类)供热 1."67×104焦耳。 1两(50g)大米或白面内含糖38g、蛋白质4g、脂肪1g。共提供热量 7."5×105焦耳。50g大米或白面产生的总热量分别相当于挂面50g,面条60g,小米50g,高梁米50g,咸面包75g,生老玉米(市品)750g,红(绿)豆50g,玉米面50g,干粉皮(条)50g,苏打饼干50g,莜麦面50g,凉粉750g,荸荠150g,荞麦面50g,土豆250g,山药250g所产的热量。 50g(1两)瘦猪肉内含蛋白质9g、脂肪6g,约提供 3."77×105焦耳热量。50g瘦猪肉提供的总热量分别相当于50g瘦羊肉,50g 瘦牛肉,50g鱼、虾、鸡、鸭(瘦)肉,50g豆腐干(丝),100g北豆腐,125g南豆

UV能量计算方法

UV能量计算方法那么,如何计算UV能量,首先从灯管供应商处取得灯管一些相关参数,包括:灯管线性功率W/cm,灯管发光长度cm,灯管功率W或者KW-用来考评灯管是否达到指标,视乎灯管口径.接着计算光强mW/cm*cm.公式为灯管线性功率W/cm *灯管发光长度cm*有效UV光谱17%*10%/12cm*灯管发光长度cm,计算出来的结果单位为: mW/cm*cm. 下一步,计算产品曝光时间,视乎灯管排放方式,直放按灯管实际发光长度算,单位cm,(单管),再除以机器运转速度(cm/秒,s),横放按12cm算(单管),计算方法同上,如果多支灯管排放,则取时间总和. 最后计算出UV曝光量=光强mW/cm*cm*时间 s(秒),计算出来的结果为:mj/cm*cm. 现在通常的UV检测方法, 是测试UV灯管工作时峰值强度peak值,单位为:w/cm*cm或mw/cm*cm,和UV能量密度--曝光量,单位J/cm*cm或者mj/cm*cm ,峰值强度体现灯管UV射线的聚焦和衰减状况, 来评估灯管适用性, UV曝光量(J/cm*cm)是我们关注的参数, 对涂层固化至关重要, 很多情况下涂层会标定基本的能量要求,即,涂料配方设计时设定好的曝光量范围, 对传送带型UV机器, 可以通过调整速度来控制UV曝光量, 而对于UV灯反光罩, 可以通过曝光时间补偿或者对UV灯管强度调整来达到要求UV能曝光量. 更严格来说, 通常工业上根据应用将UV射线分为四个波段, UVA UVB UVC UVV, 各个UV能量计厂家对波段的

定义有细微差别,UVA (320-390nm), UVB (280- 320nm), UVC (250-260nm),UVV (395-445nm), 各种灯管的光谱分布不同. 通常在选择UV能量计时, 要先了解, 您关注的UV波段是哪一个区域, 再作出选择相应的单波段UV能量计(UVICURE PLUS), 当然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 或是经常更换不同涂层的应用, 选择四波段的UV能量计(POWER PUCK). 椐相关文献披露,在保证UV曝光量的前提下,UV机器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取双灯混合固化,双灯可以提供独有的固化优势,混合4种不同光谱灯管。比如,传送带第一个灯管用UVB固化表面,防止臭氧影响表面褶皱,形成光滑表面。第二个灯管适用UVA型灯泡,长波长可以更有效渗透,实现深层的固化。这种方法优化涂层的反应速度. UV曝光能量大小,还受到物距,外部电源电压电流,灯管质量,好的灯管UV有效光谱可达到25%,正常状态下,物距取15cm上下,此时距离因子取0.1.故,以公式计算出来的数据只是表述UV曝光能量落在哪一个范畴,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必要时还需要修正UV有效光谱参数以及距离因子.但是,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与好的能量计所测量出来的数值并不会相差太大,相差10%左右还市能够接受.能量计生产产家很多,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可以这样说,不同牌子的能量计所测出来的数据都有差别,个别牌子甚至落差很大令人大跌眼睛.这个时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