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436.45 KB
- 文档页数:12
icsd3关于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觉醒障碍的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ICSD3关于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觉醒障碍的诊断标准引言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睡眠相关觉醒障碍是睡眠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通常表现为睡眠中发生的短暂觉醒,影响了睡眠的连续性和质量。
睡眠障碍证明报告1. 引言睡眠是人体恢复和重新充电的重要过程。
然而,有些人在入睡或保持睡眠过程中会面临困难,这被称为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讨论睡眠障碍的定义、类型、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2. 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指人们在入睡、保持睡眠或获得充足睡眠方面的困难。
这可能导致日间功能受损,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心情不稳定等。
根据国际统计分类(ICSD-3)的定义,睡眠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失眠:包括入睡困难、保持睡眠困难、早醒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嗜睡:包括睡眠过多、突发性睡眠发作等。
•循环性睡眠节律障碍:包括睡眠-觉醒失调、时差综合征等。
•不良睡眠行为:包括睡眠恐惧症、睡眠相关疾患等。
3. 睡眠障碍的症状睡眠障碍的症状因具体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3.1 失眠的症状•入睡困难:难以在晚上入睡。
•保持睡眠困难:多次醒来,难以重新入睡。
•早醒:早上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
3.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鼾声:伴有间歇的鼾声和呼吸暂停。
•氧气饱和度下降:血氧水平下降,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白天嗜睡:由于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导致白天频繁出现嗜睡症状。
3.3 嗜睡的症状•突发性睡眠发作:在白天无法控制地入睡,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
•睡眠过多:晚上睡眠时间正常,但在白天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
3.4 循环性睡眠节律障碍的症状•睡眠-觉醒失调: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与日常生活不协调。
•时差综合征:由于时区变化导致的睡眠-觉醒模式的紊乱。
3.5 不良睡眠行为的症状•睡眠恐惧症:对入睡过程或睡眠环境感到恐惧。
•睡眠相关疾患:如夜惊、噩梦等。
4.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4.1 行为治疗•睡眠规律调整:建立统一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避免午睡和长时间床上活动。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高和
【期刊名称】《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5)5
【摘要】由美国睡眠医学会主编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方便临床医生使用,本文仅摘出部分内容作为临床医生参考。
【总页数】3页(P555-557)
【作者】高和
【作者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睡眠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7
【相关文献】
1.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ASDA)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 [J], 刘艳骄;赵英凯
2.ICD-10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在中国的应用情况与修改建议 [J], 陈彦方
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儿童青少年部分的修订与现场测试 [J], 李雪荣;苏林雁;罗学荣;杜亚松;陶国泰;林节;李宝林;杨晓玲;王玉凤;张世吉;郑毅;单友和;郭兰婷;郭传琴;翟静;万国斌;白雪光;李翔;张志雄;牟少蓉;徐顺生;金德珍;才世辉;徐继海;杨可萍
4.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比较 [J], 戴云飞;肖泽萍
5.美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997年)[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出现典型RBD症状之前数年或数十年,患者常表现有睡眠期间的不安定,如梦呓和肢体活动频繁等现象。
RBD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鲜活或暴力的梦境及其与梦境相关的行为或情感反应。
典型临床表现是睡眠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动作甚至是暴力行为,如殴打同床者,甚至下床活动、伤人或毁物,患者在清醒后可清晰回忆梦境内容,但对睡眠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活动无记忆。
绝大多数患者仅主诉睡眠期间身体受伤,严重者可出现硬脑膜下血肿、腰椎骨折等。
女性RBD患者相对来说有暴力内容的梦境少见,但在梦境中多为受害者角色。
虽然REM睡眠表现个体差异明显,但仅少数患者主诉白天思睡。
RBD的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修正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的定义,RBD诊断标准为:
1.REM睡眠期出现REM睡眠期骨骼肌失驰缓现象(RWA)
2.有明确的梦境行为演绎(DEB),有临床发作史或PSG监测记录到明确发作
3.REM睡眠期脑电无痫样放电
4.症状不能被其他病因解释,包括其他类型睡眠行为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药物、内科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等。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在睡眠时间、质量或睡眠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睡眠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睡眠障碍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ICSD-3是由国际睡眠医学会(AASM)和国际睡眠研究学会(ESRS)联合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睡眠呼吸障碍、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不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抽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睡眠相关的头痛、睡眠相关的心脏活动障碍、睡眠相关的循环障碍、睡眠相关的行为障碍等。
ICSD-3对于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都有详细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的描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DSM-5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更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描述,包括不同类型的失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DSM-5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更多地考虑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除了ICSD-3和DSM-5,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针对特定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比如对于睡眠呼吸障碍,国际上还有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的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标准(AASM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还有其他专业学会发布的诊断标准。
这些诊断标准都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结合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睡眠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睡眠监测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2018年5月第5卷第5期May.2018,Vol.5,No.5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555睡眠障碍诊断学DiagnosticsofSleepDisorders《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ICSD-3)DiagnosticCriteriaforChronicInsomnia美国睡眠医学会 主编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睡眠中心 高和,等翻译关键词 睡眠障碍;分类;慢性失眠障碍;诊断中图分类号:R749 7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05 015 由美国睡眠医学会主编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方便临床医生使用,本文仅摘出部分内容作为临床医生参考。
1 慢性失眠的相关编码ICD 9 CM编码:307 42 ICD 10 CM编码:F51 01。
2 别名慢性失眠(ChronicInsomnia)、原发性失眠(PrimaryInsomnia)、继发性失眠(SecondaryIn somnia)、共病性失眠(ComorbidInsomnia)、睡眠起始和维持障碍(DisorderofInitiatingandMaintainingSleep)、儿童行为性失眠(BehavioralInsomniaofChildhood)、睡眠起始相关障碍(Sleep onsetAssociationDisorder),环境限制性睡眠障碍(Limit settingSleepDisorder)。
3 诊断标准必须满足A F:A 患者主诉,或由患者家长或照护者发现,以下一项或多项症状: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
3)比期望的时间早醒。
4)在适当的作息时间拒绝就寝。
5)无父母或照护者干预时,入睡困难。
卒中后睡眠障碍张轩;薛蓉【摘要】Sleep disord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troke, which includes excessive daytimesleepiness,insomnia,parasomnia,narcolepsy,circadian rhythm disorder,sleep related movement disorders and sleep-disodered breathing.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uch as neurob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In this article,we briefly reviewthe change of post-stroke sleep structure as well as epidem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睡眠障碍是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日间嗜睡、失眠、异态睡眠、发作性睡病、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及睡眠呼吸障碍。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学因素。
本文就卒中后睡眠结构变化、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流行病学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6(031)012【总页数】4页(P1291-1294)【关键词】睡眠障碍;卒中;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作者】张轩;薛蓉【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薛蓉,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