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绘和欧洲新艺术
- 格式:pptx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1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时间;19世纪八九十年代-20世纪初发源地:法国涉及地:欧洲和美国范围:席卷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以至海报/雕塑/绘画等;是本世纪除了现代主义风格以外范围最广泛的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新艺术运动的目的;艺术与技术结合;追去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哥特式/洛可可式/日本浮世绘19世纪末在法国开始酝酿;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是新艺术在法国展露头角的开始;该运动在法国历史20余年;是所有有关国家持续最久的一个各国新艺术运动的名称;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新艺术”;英国-“现代风格”;德国-“分离派”;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派别按线条装饰分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代表有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有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有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德国/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英国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之源;工艺美术的设计领袖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装饰运动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世纪风格的热衷;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业的爱好;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感都成为新艺术的基本特征..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另一个代表人物阿瑟·马克穆多;设计更加讲究装饰的整体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认主义特点;这个特点日后成为“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基本特点之一;他是“工艺美术”运动晚期代表人物和“新艺术”运动开创者;世纪之交是他的创作鼎盛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相似点: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区别:法国的新艺术: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它具有两个中心:首都巴黎和南锡市家具师萨穆尔·宾于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新艺术之家”巴黎-建筑/平面设计无所不包南锡-家具“南锡派”巴黎的新艺术运动(1)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迷恋日本艺术;强调回归到自然/乔治·德方列-装饰风格纤美;被称为“女性的赞美诗”/尤金·盖德拉-风格厚重结实;采用植物弯曲纹样作为重点;注重材料的选择(2)现代之家:朱丽斯·迈耶-格拉斐/阿贝尔·兰德利等;设计风格特征与新艺术之家大同小异;无论从观念上还是设计形式特征都很相似;存在时间不长;很快就解体了(3)六人集团:成立于1898年性质: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团体;影响比前两个集团大的多;他们的关系相当松散;但是设计思想比较一致;都强调自然主义;提倡回到自然赫克多·吉马德:巴黎地下铁道系统“地铁”最为卓越鲁帕特·卡拉宾:在设计上标新立异;大部分采用整块木头制作;装饰方法:把木头雕成高浮雕或者干脆成为立体的雕塑这三个集团都是消极的在传统中改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南锡的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埃米尔·加莱(1)加莱也遵循新艺术运动的风格;采用大量的动植物纹样;避免直线而采用曲线(2)受日本和中国家具的影响较大(3)加莱的设计思想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他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早提出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功能重要性原则的设计家;无论他的设计是否达到这个原则;这种提法在设计史上是很有意义的南锡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发展很快;如广告设计与书籍设计;但也明显的受日本浮世绘风格影响;杰出设计师斯坦兰的设计风格生动有趣;她们放弃了纯粹的造型艺术创作;而为商业目的从事广告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大胆的迈出了技术与艺术结合比利时的新艺术:具有相当的民主色彩;把理想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理想与设计革命结合起来;因之提出“人民的艺术”之口号为大众设计;从消费者使用出发进行设计(1)亨利·凡·德·威尔德: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1884年“二十人小组”的一员;1888年威尔德成为该团体的领袖;现代设计史的奠基人-肯定机械/包豪斯的始祖1906年创办威玛市工艺学校/具有一系列的设计原理“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准确;工作秩序明确清楚;达到工业与艺术的结合”;他讲究功能性和简洁;“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能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从而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队技术加以肯定..(2)维克多·霍塔: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奠基人-布鲁赛尔泰西尔教授住宅;他们主张在设计中采用自然纹样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运动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1897年举办展览;主要体现了两个结合上:(1)功能主义与有机形式的结合;(2)简单几何外型和流畅的自然造型结合;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德国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青年风格”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有如下特点:(1)重视自然主义的装饰特点;(2)反对机械化;(3)反对工业化;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相似;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仿古倾向/自然主义;有许多鸟和花卉装饰纹样第二阶段:与法国和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接近;但持续时间短;原因是被崛起的现代主义运动取代西班牙的“新艺术”:代表人物是安东尼·高迪;他出生于铜匠之家;善思考;爱读书;不修边幅;具有典型的平民化心态;民主化思想;高迪的第一个设计项目就是为工人设计住宅;他将精神贵族和感情上的平民融为一体..高迪的设计建筑风格大胆极端特异;其着名作品“圣家族教堂”;具有反工业化的精神;是高度个性表现的作品..高迪没有遵循任何古典教堂设计的清规戒律;大教堂具有强烈的雕塑式的艺术表现特征..高迪成熟的设计时期分为两个阶段:1:摩尔风格阶段;此期作品具有强烈的阿拉伯风格特点;代表是文森公寓;墙面大量使用釉面砖作为装饰;2:哥特式风格阶段;此时高迪对哥特式建筑情有独钟..英国的“新艺术”以苏格兰格拉斯哥市的青年设计家;建筑家查尔斯·麦金托什为首的“格拉斯哥四人”的探索;却取得国际性的公认..格拉斯哥四人包括:查尔斯·麦金托什;赫伯特·马克奈;玛格丽特·麦克唐纳;芙兰西丝·麦克唐纳麦金托什的设计风格特征为:(1):强调简单的几何形体和有机形态的完美结合;(2):强调纵横直线特别是长直线的应用;(3):强调黑白色的运用;(4):注意平衡的处理;(5):注重装饰性的表现高靠背椅为现代设计经典之作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特征:1:用流动的有韵律的波浪起伏的线塑造形体;这是新艺术运动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2:将简洁的抽象的直线和方格有规律的结合成直线型的风格..以“格拉斯哥”学派为代表;雅致的直线与几何形状相结合;简洁成几何形状的玫瑰花图案;与夸张的富有节奏感的长线条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至善至美的理性与和谐感..和曲线形风格相比;这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性主义靠的更近..。
浅谈日本浮世绘对欧洲新艺术运动中艺术家的影响摘要:19世纪后期东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与结合,当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被引入到欧洲的市场上时,它改变了传统西方古典现实主义对于当时美学标准与判断,日本浮世绘对西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的影响,许多欧洲艺术家都来模仿这种绘画形式,并在这种绘画方式的表达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可以说,浮世绘这种绘画形式对于欧洲的艺术不仅是绘画表现方法的改变,也是绘画思想的新变化,本文从欧洲艺术家的画面表现和改变的角度分析浮世绘对西方艺术的影响,揭示了这种碰撞对东西方艺术史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日本浮世绘欧洲新艺术运动前言:1854年,日本重新开放了与西方的贸易,由于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增多,包括扇子,瓷器,木刻和屏风在内的日本艺术被大量引入欧洲,主要是法国和荷兰。
在 1860 年代,日本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变得非常流行,1862年欧洲世界博览会使日本艺术受到更多关注,并且使得欧洲的一些艺术家发现了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在当时的浮世绘是西方许多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包括莫奈、德加、高更和梵高等欧洲艺术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浮世绘这种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
一、浮世绘的介绍浮世绘,即日本风俗画,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出现的独特民族艺术,它在日本很受欢迎,主要描绘人们的肖像、日常活动、风景和表演,浮世绘是画家用笔墨画出的画,而不是用刀刻或印刷出的画,这些形式的绘画在日本非常受欢迎,在绘画内容上,大多是日本的本土生活,人物肖像,四季景色,风景名地等多种多样,并且对于女性美的刻画也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写实技巧,受到社会的赞誉,这些日本画家的绘画技术逐步熟练,最后演变成了日本独特的绘画艺术,也为后来的浮世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二、浮世绘流入欧洲由于19世纪日本和欧洲之间的频繁贸易,日本工艺品开始流入欧洲,但因为浮世绘的材料便宜又好看,只是被用作手工艺品的包装纸,浮世绘这样色彩和构图都很好的绘画非常吸引当时欧洲的艺术家们,于是浮世绘瞬间在欧洲的艺术界走红,也影响了一些欧洲国家,对西方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浅谈日本浮世绘在欧洲现代设计诞生时期的影响浮世绘作为日本独特的艺术形式,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两大艺术运动,具体评析浮世绘在其中的作用。
标签:浮世绘;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麦佥托什一、浮世绘的产生与传播浮世绘是在德川幕府时代产生一种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两百年的发展,活灵活现地描绘和记录了江户时期日本封建社会的风土人情,表现的大多是世俗生活中的场景,与中国画超凡脱俗相反,处处流露出“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思想,因此被总称为“浮世绘”。
19世纪在日本出口到欧洲的商品中含有大量的浮世绘风格的广告,受到了欧洲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此后,梵高等人被其灵活的构图和世俗化的内容打动。
欧洲开始掀起对日本艺术的崇拜,不仅推动着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更推动者着世界艺术从古典主义到现在主义的进程。
二、浮世绘对设计运动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一场起源于英国并为现代设计奠定基础的设计改良运动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由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利斯引領,主要目的是解决室内产品、建筑等由于大工业批量生产导致的产品设计水准下降的问题。
1851年的水晶宫博览会让艺术家们认识到,大工业化与机械生产会导致产品变得十分丑陋,缺乏基础的外形和功能。
他们开始在自然形态中借鉴设计元素,从浮世绘和其他东方设计中寻找参考。
同时,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在浮世绘中开始提倡清新的自然风景画,自然元素开始越来越多的在浮世绘中出现,风景画逐渐取代春画成为浮世绘的主要内容。
拉斯金和莫里斯开始以日本浮世绘中的自然元素为基础,伴随着哥特风格,追求诚实、简单、朴实的设计目标,重新提高设计品味,期望恢复英国传统设计水准。
虽然这场运动从意识形态来看是消极的,它否定了大工业机械化生产,是一场企图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幻想,但是它为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风格上的借鉴。
新艺术运动是在工艺美术运动后又一次艺术家们乌托邦式的尝试。
【西方美术研究】一、日本文化进入欧洲的过程日本在19世纪时已经被西方所了解,日本的一些漆工艺上体现的高超技巧,一些装饰精美的箱子、书架等家具都为西欧爱好者所喜爱,日本陶瓷也为欧洲所认可。
尽管同时期中国的陶瓷水平更高,但明代末期的农民起义运动以及清兵入关等等,使得中国陶瓷在国外几乎绝迹。
日本的工艺品便占领欧洲市场,于是欧洲对于日本美术便逐渐开始了深入研究。
在当时巴黎出现葛饰北斋的画集,当时的画家在想办法吸取浮世绘的美学风格,或者以浮世绘作品作为自己画面的背景。
他们最开始只是对日本的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进行景物摆设,但是很快又开始吸收日本浮世绘的绘画风格。
在1862年伦敦世博会上展示的日本屏风以及陶瓷作品很快传出来,大家关注的甚至包括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
和服上面绘制的植物纹样以及对物象的表现都体现为日本的主流风尚。
因此,日本艺术以商业和博览会的形式,深刻影响着欧洲。
当时欧洲艺术始终流行写实的风格,当工业革命完成,照相机和机器纷纷开始展现在舞台之上,传统的写实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当时很多人认为只需拍照就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就不必再用美术来表现了,所以艺术家们只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而这种注重装饰性以及表现精神领域的艺术便成为欧洲艺术急需的一种补充。
所以,当时很多想要创新的美术家都从日本艺术当中吸取营养。
浮世绘与日本社会生活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在那个时代,雕刻书版以及印刷迅速发展,大众传播以及各种广告画广为流传,保存下来的古籍绘本比书籍插图更是泛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古籍绘本是对日本平民生活的自由性的一种表达。
明治维新后,日本封闭的状态一下被直接打开,政府倡导全面西化的时候,浮世绘艺术开始没落,大量的产品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流失到海外。
荷兰最开始与日本展开贸易,这种在日本随处可见的绘画形式无意中被推广到欧洲橱窗当中,形式有版画、屏风画、绘本等等,市场上随处可见浮世绘这样的包装纸,几乎进入了欧洲的日常生活当中。
Arts circle理论广角文/王维[广西艺术学院]【摘要】本文浅谈了西方绘画传入日本的历史及浮世绘传至西方并留下深远影响的史实,引出艺术的相互作用对于现今绘画的意义的深思。
【关键词】浮世绘;西方绘画;美术史东西方艺术的交融——日本浮世绘与西方绘画一、西方绘画之于日本浮世绘16世纪中叶,在经过长达两百年的闭关锁国之后,日本希望重新开启国门,再次开始对外贸易。
在织田信长(1534—1582)及其后继者们的统治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日本发展传教。
尽管天主传教士们在日本的兴盛时期很短,然而学界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对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艺术作品进行详细研究。
日本画师们对外来新鲜事物十分的热忱,他们使用本土材料尽最大努力模仿,并且迅速成为了模仿能手。
1583年,意大利的乔瓦尼·尼科洛(1560—?)来到日本传教,在日期间,他开设学园,教授日本人油画、壁画、雕版以及铜版画,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画家,并把绘画技法传授给了日本画师,使西方绘画技法在日本流传,对日本学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1598年,德川家康(1543—1616)统治日本。
在此之后,由于感受到了西方势力对日本的威胁,以及日本本国为寻找新的思想和形式以开拓其文化,先是接受外来文化,后又排斥外来文化并重新确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德川幕府开始禁止天主教的传播。
1639年,日本坚决地对西方关闭大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由于天主教问题的平息,1720年,日本德川幕府发布“洋书解禁令”,放宽了锁国政策中的文化控制,对除与天主教有关书籍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输入有所缓和,允许西方人文、绘画、科学技术等书籍进入日本。
日本画师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西洋的透视画法、阴影法及铜版画、油画的兴趣日益高涨,他们积极地研究学习西方绘画——毫无偏见地,不论其来自何处。
为适应美术大众化的需要,他们需要一种能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17世纪,闭关锁国政策下的日本维持着相对的和平,在这一时期,日本重新捡起了民族文化,用以传达大众生活的市井画——浮世绘开始流行。
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王菁楠摘要: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文化的生命力亦成为民族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该文通过分析新艺术运动时期日本浮世绘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以进一步增进人们对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的认识,以期为更好地探索当下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与西方艺术风格的结合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浮世绘新艺术运动艺术风格融合19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西方世界从生产、生活到哲学、艺术等领域都在经历着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同时,日本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在西方掀起了艺术史上第二次东亚热潮——“日本主义”。
新艺术运动以来的马奈、莫奈、凡!高、比亚兹莱、马金托什等画家受到日本传统浮世绘艺术的影响,在各自领域内实现了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促进了世界艺术的进步。
文章探讨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以进一步增进人们对历史上东西方艺术风格融合的认识。
一、日本浮世绘概述1.起源与发展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盛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市民阶级崛起和世俗小说盛行的江户文化背景下,受明清版画的影响而形成的以歌舞伎生活和江户美景为题材的风俗画“浮世绘”一词特指日本的风俗画,最先出现在被誉为最早的浮世绘画师——菱川师宣所绘的《月次之游》序中,其反映了俗世烟火的虚浮和人生短暂的日本“物哀”审美取向。
江户时代后期,浮世绘借鉴了中国苏州桃花坞版画的技法和西方艺术的透视法,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2.艺术特点日本浮世绘题材以江户市井生活和风景为主,画面线条简洁,色彩艳丽,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富有东方情调。
黄晓丹在《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的审美意蕴初探》中认为,浮世绘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讲究非对称性构图和明快、鲜亮的色块平面化表现,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艺术形式。
二、新艺术运动概述1.起源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发源于法国,最终发展成在欧洲和美国影响广泛的设计运动,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继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知识分子展开的形式主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