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A.56B.﹣12C.﹣0.8D.02.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8℃记作()A.﹣5℃B.11℃C.﹣8℃D.+8℃3.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m时记作移动+1m,那么这个物体向左移动2m时记作移动()A.﹣1m B.+2m C.﹣2m D.+3m4.下列四个有理数中是负数的是()A.0B.−12C.2D.3.55.若零上5°C记作+5°C,则零下4°C应记作()A.−5°C B.+5°C C.−4°C D.+4°C二、填空题6.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20元记作+20元,那么支出10元记作元.7.若盈利8万元记作+8万元,则亏损7万元记作万元.8.中国是最早采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国家,一艘潜水艇向下潜50m记为+50m,则向上浮30m记为m.9.做生意盈亏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盈利500元记作+500元,那么-300元表示.10.如果“+20%”表示增产20%,那么“−12%”表示.三、解答题11.有24筐大庙香水梨,以每筐20千克为标准,超过或不足的分别用正、负来表示,记录如下:请你计算这24筐香水梨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四、综合题12.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的冲锋舟加满油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约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的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4,﹣9,+8,﹣7,+13,﹣6,+12,﹣5.(1)请你帮忙确定B地相对于A地的方位?(2)救灾过程中,冲锋舟离出发点A最远处有多远?(3)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8升,求冲锋舟当天救灾过程中至少还需补充多少升油?13.某校组织学生去东南花都进行研学活动.第一天下午,学生队伍从露营地出发,开始向东的方向直走到距离露营地500米处的科普园地.学校联络员也从露营地出发,不停地沿途往返行走,为队伍护行.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联络员从开始到最后行走的情况依次记录如下(单位:米):+150,-75,+205,-30,+25,-25,+30,-25,+75.(1)联络员最终有没有到达科普园?如果没有,那么他离科普园还差多少米?(2)若联络员行走的平均速度为80米/分,请问他此次行程共用了多少分钟?14.城固资源富集,享有“天然药库”的美誉,现有20筐药材,以每筐10千克为标准质量,超过的质量用正数表示,不足的质量用负数表示,结果记录如下:(1)与标准质量相比,这20筐药材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2)若这些药材平均以每千克15元的价格出售,则这20筐药材可卖多少元?15.以45千克为七年级学生的标准体重测量7名学生的体重,把超过标准体重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将其体重记录如下表:(1)最接近标准体重的是学生(填序号).(2)最大体重与最小体重相差千克.(3)求7名学生的平均体重.16.某食品厂从生产的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的部分用负数表示,记录如表:(1)若每袋标准质量为350克,则这批抽样检测的样品的总质量是多少克?(2)若该食品的包装袋上标有产品合格要求为“净重350±2克”,则这批样品的合格率为多少?17.某粮库10月23日到25日这3天内进出库的吨数记录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1)经过这3天进出库后,粮库管理员结算时发现粮库里结存480吨粮食,那么3天前粮库里的存量有多少吨?(2)如果进库的装卸费是每吨8元,出库的装卸费是每吨10元,那么这3天要付出多少装卸费?18.一天,某出租车被安排以A地为出发地,只在东西方向道路上营运,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行车里程(单位:km)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9、﹣3、﹣5、+4、﹣8、+6、﹣7、﹣6、﹣4、+10.假设该出租车每次乘客下车后,都在停车地等待下一个乘客,直到下一个乘客上车再出发.(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在A地何处?19.测量一幢楼的高度,七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79.8m,80.6m,80.4m,79.1m,80.3m,79.3m,80.5m.(1)以80为标准,用正数表示超出部分,用负数表示不足部分,写出七次测得数据对应的数;(2)求这七次测量的平均值;(3)写出最接近平均值的测量数据,并说明理由.20.王敏为了解自家小汽车的使用情况,连续记录了这周的7天中她家小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以20km为标准,每天超过或不足20km的部分分别用正数、负数表示.下面是她记录的数据(单位:km):+4,-2,-4,+8,+6,-3,+4.(1)王敏家小汽车这7天中,行驶路程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多少km?(2)请你计算王敏家小汽车这7天共行驶的路程.答案1.C 2.C 3.C 4.B 5.C 6.-10 7.-7 8.-30 9.亏损300元10.减产12% 11.解:−3×1+(−2×4)+(−1.5×4)+(0×6)+(1×5)+(2.5×4)+20×24=−3−8−6+5+10+480=478(千克).答:这24筐香水梨的总质量是478千克.12.(1)解:∵14﹣9+8﹣7+13﹣6+12﹣5=20,∴B地在A地的东边20千米(2)解:∵路程记录中各点离出发点的距离分别为:14千米;14﹣9=5千米;14﹣9+8=13千米;14﹣9+8﹣7=6千米;14﹣9+8﹣7+13=19千米;14﹣9+8﹣7+13﹣6=13千米;14﹣9+8﹣7+13﹣6+12=25千米;14﹣9+8﹣7+13﹣6+12﹣5=20千米.∴最远处离出发点25千米;(3)解:这一天走的总路程为:14+|﹣9|+8+|﹣7|+13+|﹣6|+12+|﹣5|=74千米,应耗油74×0.5=37(升),故还需补充的油量为:37﹣28=9(升)13.(1)解:+150-75+205-30+25-25+30-25+75=330米,330<500,∴联络员最终没有到达科普园,离科普园还差170米(2)解:(150+75+205+30+25+25+30+25+75)÷80=8分钟,∴他此次行程共用了8分钟.14.(1)解:(-0.8)×1+(-0.5)×4+(-0.3)×2+0×3+0.4×2+0.5×8,=-0.8-2-0.6+0+0.8+4,=1.4(千克),所以这20筐药材总计超过1.4千克.(2)解:(10×20+1.4)×15,=201.4×15,=3 021(元),所以这20筐药材可卖3021元.15.(1)4号(2)11(3)解:7名学生的平均体重=45+(﹣5+3+2﹣1﹣2+4+6)÷7=46(千克), ∴7名学生的平均体重为46千克.16.(1)解:超出的质量为:−5×2+(−2)×4+0×5+1×5+3×1+6×3=−10−8+0+5+3+18=8(克), 总质量为:350×20+8=7008(克), 答:这批抽样检测样品总质量是7008克.(2)解:因为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的食品的袋数为: 4+5+5=14(袋),所以合格率为:1420×100%=70%,答:这批样品的合格率为70%.17.(1)解:26-38-20+34-32-15=(26+34)-(38+20+32+15)=60-105=-45,∴3天前粮库里的存量=480+45=525吨 (2)解:60×8+105×10=48+1050=1098元. ∴这3天要付出1098元装卸费.18.(1)解:∵行车里程依先后次序记录:+9、﹣3、﹣5、+4、﹣8、+6、﹣7、﹣6、﹣4、+10,∴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在A 地位置:19.(1)解:79.8−80=−0.2,80.6−80=0.6,80.4−80=0.4,79.1−80=−0.9,80.3−80=0.3,79.3−80=−0.7,80.5−80=0.5.故七次测得数据对应的数分别是−0.2,+0.6,+0.4,−0.9,+0.3,−0.7,+0.5. (2)解:79.8+80.6+80.4+79.1+80.3+79.3+80.57=80m故这七次测量的平均值为80m .(3)解:79.8 m ,理由如下:因为|−0.2|=0.2,在七次测得数据中绝对值最小,故最接近平均值的测量数据.20.(1)解:8−(−4)=12(km).答:行驶最多的一天比行驶最少的一天多12km. (2)解:超过或不足20km 的部分的和为(+4)+(−2)+(−4)+(+8)+(+6)+(−3)+(+4)=13, 这7天共行驶的路程是13+7×20=153(km). 答:王敏家小汽车这7天共行驶的路程是153km.。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一、名词解释:1、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2、人生目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6、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填空题1、错误的人生观包括、享乐主义、答案: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3、人生价值包含答案:自我价值社会价值4、人生价值实现条件包括条件、条件和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答案:社会客观个体自身5、和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 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O 答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6、人生观是由人生目的、、组成。
答案:人生态度人生价值8、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和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答案:正视逆境战胜逆境9、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和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答案:自己他人10、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努力做、的开拓者。
答案:迎难而上艰苦奋斗1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的人。
答案: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12、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有科学的认识。
答案:人和人的本质13、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o答案:人的本质14、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中从事的人。
答案:社会关系社会实践活动15、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答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6、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根本的是与的关系。
答案:个人利益社会利益17、马克思主义站在探索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坚持的价值最求,以实现为价值导向。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例题·判断题】会计法律制度指的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会计法律制度指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各种会计标准性文件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包含在里面的。
【例题·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项中,属于会计法律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B.?总会计师条例?C.?会计根底工作标准?D.?企业会计制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我国目前有两部会计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例题·多项选择题】以下关于?会计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那么B.?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标准C.?会计法?是制定其他法规的依据D.?会计法?是国家宪法『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标准,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那么,但不是宪法。
【例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会计行政法规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例题·『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会计行政法规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
【例题·『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会计部门规章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3〕、“会计监视制度〞〔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5〕及“会计工作管理制度〞〔2〕等。
【例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方法?属于会计部门规章。
【例题·判断题】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同宪法、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那么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的标准性文件。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在同“宪法、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那么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的标准性文件。
第一章:练习题库-健康管理概论1.(单选)正确答案:B生活方式管理是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2.(单选)正确答案:A最先提出健康管理的概念的国家是美国3.(单选)正确答案:C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4.(单选)正确答案:A健康管理有三部曲“检测—评估—干预”,其中的健康风险评估,也叫做疾病预测,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用以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5.(单选)正确答案:A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持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
6.(单选)正确答案:C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三维健康观;《阿拉木图宣言》: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渥太华宪章》: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保健大宪章》:健康不仅仅是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7.(单选)正确答案:D健康管理的特点标准化、个体化、足量化、系统化。
8.(单选)正确答案:D健康管理的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9.(单选)正确答案:E疾病管理具有3个主要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慢性病)的个体。
如糖尿病管理项目的管理对象为已诊断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病人。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是疾病管理与传统的单个病例管理的区别。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10.(单选)正确答案:A美国在2000年启动的“健康人民2010”计划包括两个主要目标、28个重点领域和467项健康指标。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 ( 以下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吻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精析】 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 利托尔诺 ) 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采纳天下人才,隋唐后成立了()A.聘任制度B.科举制C.录取制D.任免制【精析】 B 隋唐成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本质是在教育中贯穿()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 D 国际理解教育本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合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授课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少儿中心主义D.本质教育派【精析】 C杜威主张少儿是授课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精析】 A 孔子是启示式授课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响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以下哪部教育论著()A.《学记》B.《一般教育学》C.《大授课论》D.《教育论》【精析】 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授课论》。
7. 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许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A.社会化B.民主化C.一般化D.自由化【精析】 C教育一般化表示有更多的人接碰到学校教育。
8. 古代中国的授课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A.道家B.发达C.墨家D.儒家【精析】 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所有顺其自然,即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令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A.康德B.裴斯秦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令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以下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瑞士教育家 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的法规全面地、友善地发展少儿的所有天赋力量。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关于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子宫B. 性激素由人的脑垂体分泌产生C. 青春期愿意与异性接近是不正常的现象D.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 男女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C. 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但进入子宫才开始发育D.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3. 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B. 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C. 青春期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D.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需要熬夜学习,锻炼记忆力4.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B.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 在输卵管中形成的受精卵,转移到子宫内开始进行发育D.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5.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B. 受精卵的植入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C. 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第二性征,并能产生精子D. 附睾的作用是贮存和输送精子6.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男女生殖系统中最主要性器官分别是阴茎和阴道B.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是受精卵C. 胎儿在子宫内血液与母体是相通的D. 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会有遗精,女孩会有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7. 下列有关人体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B. 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C.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D. 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出生8. “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
国开商法第一章案例选择题试题及答案1. 2018年6月,张松桥以50万元加入某有限合伙企业,成为有限合伙人。
后该企业的另一名有限合伙人周福退出,张松桥便成为唯一的有限合伙人。
2019年9月,张松桥不幸发生车祸,虽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已成为植物人。
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就张松桥入伙前该合伙企业的债务,张松桥仅需以50万元为限承担责任2. 2017年7月,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快乐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双方发起人订立了发起人协议,约定了出资、机构设置等事宜,其中约定公司筹备与注册登记由甲公司负责。
同年8月,乙公司依约将200万投资款汇入甲公司账户。
此后双方制定了公司章程,设置了董事会等机构,并召开了相关会议。
甲公司于是在工商局办理了快乐娃公司的名称登记预核准,但一直未进行正式的注册登记。
2019年10月,已超过约定的注册时间2年,快乐娃公司仍未注册。
乙公司因业务变化,要求抽回出资。
甲公司称快乐娃公司在实质上已经合法成立,乙公司要求在公司成立后抽回出资,违反法律规定。
后调查发现,甲公司早已挪用乙公司出资款进行股票投资,亏损严重。
快乐娃公司是否已成立?()正确答案是:因未进行注册登记,没有成立3. 2017年7月,甲公司与乙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快乐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双方发起人订立了发起人协议,约定了出资、机构设置等事宜,其中约定公司筹备与注册登记由甲公司负责。
同年8月,乙公司依约将200万投资款汇入甲公司账户。
此后双方制定了公司章程,设置了董事会等机构,并召开了相关会议。
甲公司于是在工商局办理了快乐娃公司的名称登记预核准,但一直未进行正式的注册登记。
2019年10月,已超过约定的注册时间2年,快乐娃公司仍未注册。
乙公司因业务变化,要求抽回出资。
甲公司称快乐娃公司在实质上已经合法成立,乙公司要求在公司成立后抽回出资,违反法律规定。
后调查发现,甲公司早已挪用乙公司出资款进行股票投资,亏损严重,且因未能按规定年检,在2019年7月已经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
《宪法学》章节练习题与答案:第一章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权限等等。
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要求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宪法的通过或批准以及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一般都要求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者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答: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历史上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
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答: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的观点就是全民意志论。
典型的全民意志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契约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签订契约的产物,宪法则是这一契约的表现。
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并重新签订契约,组织新的政府。
练习题第一章总论一、单选题:1、在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中,政府审计的独立性表现为()。
A、仅与被审计单位独立,不与委托者独立。
B、仅与委托者独立,不与被审计单位独立。
C、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不独立。
D、与委托者和被审计单位均独立。
2、随着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的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下列审计方法中,形成最晚,即最新的审计方法是()。
A、账项基础审计B、风险导向审计C、制度基础审计D、财务报表审计3、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了审计的监督体系。
其中,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方面是基本相似的。
A、审计所依据的准则B、审计要实现的目标C、对内部审计的利用D、审计中取证的权限。
4、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诞生是()的成立。
A、威尼斯会计协会B、爱丁堡会计师协会C、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国际会计师联合会5、从审计独立性、有效性来讲,本单位()领导,内部审计最有效。
A、总会计师B、董事会C、总裁D、主管财务的副总裁6、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接审计业务,但这一规定并不限制注册师()。
A、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B、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代编财务报表等服务C、妥善保管在审计过程中编写的工作底稿D、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7、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法律规范B、政府监督C、行业自律D、违纪处分8、内部审计通常不进行()审计。
A、财务报表B、绩效审计C、合规审计D、内部控制审计9、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属于()型。
A、行政B、司法C、立法 D独立二、多项选择1、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审计,可以有不同的审计分类。
按照审计的内容和目的进行分类,审计可以分为()类别。
A、财务报表审计B、经营审计C、合规审计D、账项基础审计2、以下关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论述,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审计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第⼀章练习题及答案第⼀章⼀、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维势箱解的量⼦化由来()a. ⼈为假定b. 求解微分⽅程的结果c. 由势能函数决定的d. 由微分⽅程的边界条件决定的。
答案:d.2.下列算符哪个是线性算符()a. expb. ▽2c. sind.答案:b.3.指出下列哪个是合格的波函数(粒⼦的运动空间为0→+∞)()a. sinxb. e-xc. 1/(x-1)d. f(x) = e x ( 0≤ x ≤ 1); f(x) = 1 ( x > 1)答案:b.4.基态氢原⼦径向分布函数D(r) ~ r 图表⽰() a. ⼏率随r 的变化b. ⼏率密度随r 的变化c. 单位厚度球壳内电⼦出现的⼏率随r 的变化d. 表⽰在给定⽅向⾓度上,波函数随r 的变化答案:c.5.⾸先提出微观粒⼦的运动满⾜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a.薛定谔b. 狄拉克c. 海森堡 c.波恩答案:c.6.⽴⽅势箱中22810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a. 11b. 3c. 7d. 2答案:c.7.⽴⽅势箱在22812mah E ≤的能量范围内,能级数和状态数为(),20 b. 6,6 c. 5,11 d. 6,17答案:c.8.下列函数哪个是22dxd 的本征函数()a. mx eb. sin 2xc. x 2+y 2d. (a-x)e -x答案:a.9.⽴⽅势箱中2287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a. 11b. 3c. 4d. 2 答案:c.10.⽴⽅势箱中2289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a. 11b. 3c. 4d. 2 答案:c.11.已知x e 2是算符x P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 a.ih 2 b.ih 4 c. 4ih d.πi h 答案:d.12.已知2e 2x 是算符xi ??-η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a. -2b. -4i ηc. -4ihd. -ih/π答案:d.13.下列条件不是品优函数必备条件的是() a. 连续 b. 单值 c. 归⼀ d. 有限或平⽅可积答案:c. 16.氢原⼦基态电⼦⼏率密度最⼤的位置在r =()处a. 0b. a 0c. ∞d. 2 a 0答案:a.ψ的简并态有⼏个()17.类氢体系m43a. 16b. 9c. 7d. 3答案:a.18.对氢原⼦和类氢离⼦的量⼦数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它的取值规定了m的取值范围b. 它的取值与体系能量⼤⼩有关c. 它的最⼤取值由解R⽅程决定d. 它的取值决定了轨道⾓动量M的⼤⼩答案:b.ψ的径向节⾯数为()321a. 4b. 1c. 2d. 0答案:d.ψ的径向节⾯数为()22.Li2+体系3pa. 4b. 1c. 2d. 0答案:b.的径向节⾯数为()23.类氢离⼦体系Ψ310a. 4b. 1c. 2d. 0答案:b.24.若l = 3 ,则物理量M z有多少个取值()a. 2b. 3c. 5d. 7答案:d.25.氢原⼦的第三激发态是⼏重简并的()a. 6b. 9c. 12d. 16答案:d.26.由类氢离⼦薛定谔⽅程到R,○H,Ф⽅程,未采⽤以下那种⼿段()b. 变量分离c. 核固定近似d. 线性变分法答案:d.27.电⼦⾃旋是()28.具有⼀种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b. 具有⼀种类似地球⾃转的运动c. 具有⼀种⾮空间轨道运动的固有⾓动量d. 因实验⽆法测定,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一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习题及答案§ 1. 1 (P10)1.“任何系统无体积变化的过程就一定不做功。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解:不对。
体系和环境之间以功的形式交换的能量有多种,除体积功之外还有非体积功,如电功、表面功等。
2. “凡是系统的温度下降就一定放热给环境,而温度不变时则系统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这结论正确吗?举例说明。
答:“凡是系统的温度下降就一定放热给环境”不对:体系温度下降可使内能降低而不放热,但能量可以多种方式和环境交换,除传热以外,还可对外做功,例如,绝热容器中理想气体的膨胀过程,温度下降释放的能量,没有传给环境,而是转换为对外做的体积功。
“温度不变时则系统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也不对:等温等压相变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或放热), 如P Ө、373.15K 下,水变成同温同压的水蒸气的汽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
3. 在一绝热容器中,其中浸有电热丝,通电加热。
将不同对象看作系统,则上述加热过程的Q 或W 大于、小于还是等于零?(讲解时配以图示) 解:(1)以电热丝为系统:Q<0,W>0(2)以水为系统:Q>0,W=0(忽略水的体积变化) (3)以容器内所有物质为系统:Q=0,W>0(4)以容器内物质及一切有影响部分为系统:Q=0,W=0(视为孤立系统)4. 在等压的条件下,将1mol 理想气体加热使其温度升高1K ,试证明所做功的数值为R 。
解:理想气体等压过程:W = p(V -V ) = pV -PV = RT -RT = R(T -T ) = R5. 1mol 理想气体,初态体积为25dm , 温度为373.2K ,试计算分别通过下列四个不同过程,等温膨胀到终态体积100dm 时,系统对环境作的体积功。
(1)向真空膨胀。
(2)可逆膨胀。
(3)先在外压等于体积50 dm 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使气体膨胀到50 dm ,然后再在外压等于体积为100dm 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使气体膨胀到终态。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华生D.卡普捷列夫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教与学的规律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后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廖世承D.潘菽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15.学校教育按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6.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
A.描述B.监控C.解释D.预测17.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A. B. C. D.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 B. 12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积为 B.质量为32g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C.溶液中含有 H2SO4 D.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9.1mol/L H2SO4的含义是()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B、1L溶液中含有1mol H+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D、该溶液c(H+)=2mol/L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13.8g无水硫酸铜配成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14、LFeCl3溶液与L KCl溶液中n(Cl—)之比为()A、1﹕1B、3﹕1C、15﹕2D、5﹕215、在1L溶有和 MgCl2的溶液中,c(Cl—)为()A、LB、LC、LD、L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充要条件 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若命题“若a M ∈,则b M ∉”为真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一定为真命题的是( )A .若a M ∉,则b M ∉B .若b M ∉,则a M ∈C .若a M ∉,则b M ∈D .若b M ∈,则a M ∉2.设x ∈R ,则“2x >”是“21x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3.已知下列四组陈述句:①p :集合(){}**|3A x y x y x y =+=∈∈N N ,,,;q :集合{(1,2)}. ①p :集合A B C A ⊆⊆⊆;q :集合A B C ==.①p :{}21x x x n n ∈=+∈Z ,;q :{}61x x x n n ∈=-∈N ,.①p :某中学高一全体学生中的一员;q :某中学全体学生中的一员.其中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的有( )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4.已知,R a b ∈,则“1a >或1b >”是“2a b +>”的( )条件.A .充分非必要B .必要非充分C .充分必要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 5. “2x π=”是“函数cos 2y x =取得最大值”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若数列{}n a 满足212n na p a +=(p 为常数,n ∈N ,1n ≥),则称{}n a 为“等方比数列”.甲:数列{}n a 是等方比数列;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则( ).A .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7.命题“2[1,3],20x x x a ∀∈---≤”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 )A .4a ≥B .3a ≥C .2a ≥D .1a ≥8.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l 表示一条直线,且l α⊂,则“l β∥”是“αβ∥”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已知集合{}{}22,1A xx x B x a x a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 ) A .[]0,1 B .[]1,0- C .[]1,2- D .[]1,1-二、填空题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①若0xy ≥,则x y x y +>+①若220x y +≠,则0x ≠或0y ≠①“2a b x +>是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①“0x ∀>,1x e x >+”的否定形式是“0x ∃≤,1x e x ≤+”11.直线mx +(2m -1)y +2=0与直线3x +my +3=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12.已知p :210x ≤≤,q :11a x a -<<+,R a ∈,且p 是q 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三、多选题13.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A .p :0xy >,q :0x >,0y >B .p :A B A ⋃=,q :B A ⊆C .p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q :三角形存在两角相等D .p :四边形是正方形,q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解答题14.已知集合{|211}A x a x a =-≤≤+,{|03}B x x =≤≤.(1)若a =1,求A B ;(2)给出以下两个条件:①A ①B =B ;①“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在以上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横线处,求解下列问题:若_____________,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D【分析】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故找出题设命题的逆否命题即可.【详解】命题“若a M ∈,则b M ∉”的逆否命题为:“若b M ∈,则a M ∉”,因为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故由原命题为真命题可知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属于基础题.2.A 【分析】根据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21x <的解集,结合充分必要性定义判断题设条件间的关系即可. 【详解】当21x<时,有0x <或2x >, 所以2x >是21x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故选:A3.D【分析】逐个判断是否有q p ⇒且p q 即可.【详解】①若**3x y x y +=∈∈N N ,,,则12x y =⎧⎨=⎩或21x y =⎧⎨=⎩,①{(1,2),(2,1)}A =,即p :{(1,2),(2,1)}A =;故q p⇒且p q ,即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符合题意;①若A B C A ⊆⊆⊆,则根据子集的性质可得A B C ==,即p :A B C ==;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不符题意;①对于21x n n =+∈Z ,,当31n k k =-∈Z ,时,61x k k =-∈Z ,, 故{}61x x n n =-∈N , {}21x x n n =+∈Z ,,①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符合题意;①易知p q ⇒且q p ,即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不符合题意;综上,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的有①①.4.B【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 【详解】当1a >或1b >时,如2a =,3b =-,此时1a b +=2<,因此不充分, 若1a ≤且1b ≤,则2a b a b +≤+≤,因此是必要的.即为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5.D【分析】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详解】当2x π=时,函数cos 2cos 1y x π===-,故充分性不成立;当函数cos 2y x =取得最大值时,22,Z x k k π=∈,即,Z x k k π=∈,故必要性也不成立,综上可得:“2x π=”是“函数cos 2y x =取得最大值”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故选:D .6.B【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以及正负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若{}n a 为等比数列,设其公比为q ,则()222112n n n n a a q p a a ++⎛⎫=== ⎪⎝⎭,p 为常数,所以{}2n a 成等比数列,即{}n a 是等方比数列,故必要性满足.若{}n a 是等方比数列,即{}2n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不一定为等比数列,例如23452,2,2,2,2,...--,有()221224n na a +=±=,满足{}n a 是等方比数列,但{}n a 不是等比数列,充分性不满足. 故选:B7.A【分析】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由结果不能推出条件,故放宽条件即可.【详解】由题知,命题“2[1,3],20x x x a ∀∈---≤”为真命题时,满足[1,3]x ∀∈-,22x x a -≤.则当[1,3]x ∈-时,222(1)13x x x -=--≤,所以命题“2[1,3],20x x x a ∀∈---≤”为真命题时,3a ≥.经验证,A 选项符合题意;8.C【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结合面面平行的判定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若l α⊂,l β∥,则平面α和平面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若l α⊂,αβ∥,则l β∥,所以“l β∥”是“α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C .9.D【分析】根据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结合集合关系的区间端点大小关系求解即可【详解】{}()(){}[]222101,2A x x x x x x =-≤=-+≤=-∣∣,因为B A ⊆,故112a a ≥-⎧⎨+≤⎩,解得11a -≤≤ 故选:D10.①①①【分析】①当,x y 均为正数时结论是错误的;①220x y +≠出,x y 不同时为0,故正确;①只有0a ,0b 时,2a b x +>才可推出,x > ①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故错误.【详解】对于选项①:若0x ,0y ,则||||||x y x y +=+,故①错误;对于选项①:若0x =且0y =,则220x y +=,所以:若220x y +≠,则0x ≠或0y ≠,故①正确;对于选项①:当0a ,0b 时,若2a b x +>,则x >题中没有说明,a b 的范围,所以是不充分,当x >时,2a b x +>不一定成立,如:2,8,4a b x ==>=,2a b x +>为2852x +>=,不成立,故“2a b x +>是x >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①错误;对于选项①:“0x ∀>,1x e x >+”的否定形式是“0x ∃>,1x e x +”,故①错误.故答案为:①①①11.0m =或1m =-【分析】根据直线垂直的等价条件,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当m=0时,两直线为y=2与x= -1,此时两直线垂直;当2m -1=0,即m=12时,两直线为x= -4与3x+12y+3=0,此时两直线相交不垂直;当m≠0且m ≠12时,两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233,2121m y x y x m m m m -=-=----, 由两直线垂直可知3121m m m -⎛⎫⋅-=- ⎪-⎝⎭,解得m= -1, 故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0m =或1m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及两直线垂直的条件,本题的关键是由两直线垂直得出参数m 的取值,易错点是忘记验证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导致判断失误,12.[]3,9【分析】根据题意可得()1,1a a -+ []2,10,即可建立不等关系求解.【详解】因为p 是q 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1,1a a -+ []2,10,所以12110a a -≥⎧⎨+≤⎩,解得39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9.故答案为:[]3,9.13.BC【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解:对于A :由0xy >,得0x >,0y >或0x <,0y <,故P 不是q 的充要条件,故A 错误; 对于B :由A B A ⋃=,则B A ⊆,若B A ⊆则A B A ⋃=,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故B 正确;对于C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存在两角相等,故P 是q 的充要条件,故C 正确;对于D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四边形为菱形,故p 不是q 的充要条件,故D 错误; 故选:BC14.(1){|03}A B x x ⋃=≤≤ (2)1[,)2+∞【分析】(1)由并集定义计算;(2)若选择①,则由A ①B =B ,得A B ⊆,然后分类讨论:A =∅与A ≠∅两类求解;若选择①,得A 是B 的真子集,同样分类A =∅与A ≠∅求解.(1)当1a =时,集合{|12}A x x =≤≤,因为{|03}B x x =≤≤, 所以{|03}A B x x ⋃=≤≤;(2)若选择①,则由A ①B =B ,得A B ⊆.当A =∅时,即211a a ->+,解得2a >,此时A B ⊆,符合题意; 当A ≠∅时,即211a a -≤+,解得2a ≤,所以21013a a -≥⎧⎨+≤⎩,解得:122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若选择①,则由“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A ⫋B . 当A =∅时,211a a ->+,解得2a >,此时A ⫋B ,符合题意;当A ≠∅时,211a a -≤+,解得2a ≤,所以21013a a -≥⎧⎨+≤⎩且等号不同时取,解得122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实物性B.客观的规律性C.内部的矛盾性D.客观实在性5.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6.“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8.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A.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B.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C.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E.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A.镜中花,水中月B.阶级斗争C.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E.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4.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6.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A.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D.产生了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E.体现了回到出发点的周而复始的运动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E.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三.辨析题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1.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所谓“天”就是客观世界,它既包括自然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它运动的内在规律性,这些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也都不可能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是符合唯物辨证法的。
2.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四.问答题1.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四.1(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
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
“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
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
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
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2.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做任何事物之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对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其次,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总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否认客观规律的意志决定论,也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传习录》)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答:(1)陆九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
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
“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和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了唯心主义。
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一.A、B、D、D、D、B、C、B、D、A二.ABCDE、ABD、BE 、BDE、ABCD、BCD、BCDE、ABC、BDE、 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