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第4-6章 参考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503.00 KB
- 文档页数:12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5-1】 分子吸收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5-2】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有σ→σ*跃迁,n →σ*跃迁,π→π*跃迁,n →π*跃迁,其中π→π*跃迁,n →π*跃迁对应的波长在紫外光区。
【5-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体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却很少使用?【5-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请举例说明?答:生色团:分子中含有非键或π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外来辐射时并引起π–π*和n –π*跃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主要的生色团有–C=O 、–N=N –、–N=O 等。
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非键电子对),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称之为助色团,如–OH 、–OR 、–NHR 、–SH 、–Cl 、–Br 、–I 等。
【5-5】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n →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答:溶剂效应指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所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的作用。
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红移,n →π*跃迁蓝移。
这是因为在π→π*跃迁中,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当溶剂的极性增强时,由于溶剂与溶质相互作用,溶质的分子轨道π*能量下降幅度大于成键轨道,使得π*与π间的能量差减少,导致吸收峰max λ红移。
但n →π*跃迁中,溶质分子的n 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降低了n 轨道的能量,n 与π*轨道间能力差增大,引起吸收带max λ蓝移。
第六章电化学分析仪器1 题号:06001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容易试题: pHS-2型酸度计的工作电池是由()组成。
A. 甘汞电极-玻璃电极B. 银-氯化银-玻璃电极C. 甘汞电极-银-氯化银D. 甘汞电极-单晶膜电极答案: A2 题号:06002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适中试题: pH标准缓冲溶液应贮存于()中密封保存。
A. 玻璃瓶B. 塑料瓶C. 烧杯D. 容量瓶答案: B3 题号:06003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难试题: pH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H+活度系数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答案: A4 题号:06004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较难试题: pH复合电极暂时不用时应该放置在()保存。
A. 纯水中B. 应该在LKCl溶液中C. 应该在4mol/LKCl溶液中D. 应该在饱和KCl溶液中答案: C5 题号:06005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容易试题: pH计在测定溶液的pH值时,补偿温度应设置为()。
A. 25℃B. 30℃C. 任何温度D. 被测溶液的温度答案: D6 题号:06006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适中试题: 玻璃电极的内参比电极是()。
A. 银电极B. 氯化银电极C. 铂电极D. 银-氯化银电极7 题号:06007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容易试题: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目的在于()。
A. 清洗电极B. 活化电极C. 校正电极D. 检查电极好坏答案: B8 题号:06008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适中试题: 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浸泡24小时左右,其目的是()。
A. 消除内外水化胶层与干玻璃层之间的两个扩散电位B. 减小玻璃膜和试液间的相界电位E内C. 减小玻璃膜和内参比液间的相界电位E外D. 减小不对称电位,使其趋于一稳定值答案: D9 题号:06001 第06章题型:单选题难易程度:难试题: 玻璃膜电极能测定溶液pH是因为()。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第一章电位分析法1~4 略5.(1)pMg x=5.4(2)3.65×10-6– 4.98×10-66. -17%7. 4.27×10-4%8.(1)=5.4×10-4lg=-2.31=5.0×10-3(2) Cl- =1.0×10-2 mol/L9. pH x ==5.74R入=1011Ω10. Cx=8.03×10-4 mol/L第二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1. 1.64 V2. -1.342,0.2383. 1.08 V,0.4V,7333 s4. Co先析出,阴极电位应维持在-0.313 – -0.795V之间阴极电位应维持在-0.455 – -0.795V之间5 Bi:0.283-0.190V(vs.SHE);-0.005 - -0.098(vs. Ag/AgCl)Cu:0.310-0.159V(vs.SHE);0.022 - -0.129(vs. Ag/AgCl)Ag:0.739-0.444V(vs.SHE);0.451 – 0.156(vs. Ag/AgCl)控制阴极电位大于0.310V(vs.SHE),可以使Ag分离,Cu2+和BiO+不能分离。
6 ,7 , ,89.10. t= 4472s11 6.1×10-4 mol/Lpt阴极产生OH-,改变pH使副反应发生,故pt阴极应用玻璃砂芯套管隔离第三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1~3 略4. 当pH=7时,当pH=5时,5. (1) 线性回归方程: y =6.0733x + 0.3652(2)0.536 mmol/L6. M C x 41023.2-⨯=7. 22.7 μA8. 0.0879. 1.75 ×10-3mol/L10. -0.626 V11. 5.9×10-3第四章气相色谱法1~14 略15. 8.5%,20.6%,60.9%16. 2.15%,3.09%,2.75%,6.18%,85.84%17. (1)4.5, (2)48mL,(3)5.4min,(4)103,(5)1866,(6)1.07nm18. (1)8.6,(2)1.4419. (1)n有效(A) = 636.59n有效(B) = 676(2) 2 m20.(1)0.45 ,(2)7111121.(1)4,(2)4,(3),22. (1)3236,2898,2820,3261,(2)3054(3)0.33m第五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16 略17. 26.24%,27.26%18. 1600,6.7,7.3,1.1,0.8,7 m19. 0.63,2.38,2.65,4.034021,3099,2818,3394,595,1535,1486,217820. 5.1%21. 0.47%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仪1~8 略9. 2.57 eV10. 0.573%。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5-1】 分子吸收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5-2】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有σ→σ*跃迁,n →σ*跃迁,π→π*跃迁,n →π*跃迁,其中π→π*跃迁,n →π*跃迁对应的波长在紫外光区。
【5-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体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却很少使用?【5-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请举例说明?答:生色团:分子中含有非键或π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外来辐射时并引起π–π*和n –π*跃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主要的生色团有–C=O 、–N=N –、–N=O 等。
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非键电子对),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称之为助色团,如–OH 、–OR 、–NHR 、–SH 、–Cl 、–Br 、–I 等。
【5-5】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n →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答:溶剂效应指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所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的作用。
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红移,n →π*跃迁蓝移。
这是因为在π→π*跃迁中,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当溶剂的极性增强时,由于溶剂与溶质相互作用,溶质的分子轨道π*能量下降幅度大于成键轨道,使得π*与π间的能量差减少,导致吸收峰max λ红移。
但n →π*跃迁中,溶质分子的n 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降低了n 轨道的能量,n 与π*轨道间能力差增大,引起吸收带max λ蓝移。
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热分析法D、色谱分析法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A、原子发射光谱B、X荧光光谱法C、原子吸收光谱D、拉曼光谱法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A、电导分析法B、极谱法C、色谱法D、伏安法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A、比化学分析高B、比化学分析低C、相差不大D、不能判断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A、比化学分析高B、比化学分析低C、相差不大D、不能判断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A、灵敏度高B、准确度高C、速度快D、易自动化E、选择性高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E)A、发射光谱法B、分光光度法C 、电位分析法D气相色谱法E、极谱法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C具有的设备条件D、成本核算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A、仪器结构的改善B、计算机化C、多机连用D新仪器分析法E、自动化二、填空题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皀_ 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
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仪器分析答案武汉大学【篇一: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等编(第五版)作业参考答案】t>第2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1)稳定的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2)试样引入系统(3)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4)检测系统—是将光辐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5)信号处理或读出系统—在显示器上显示转化信号。
2-2 单色器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1)入射狭缝—限制杂散光进入;(2)准直装置—使光束成平行光线传播,常采用透镜或反射镜;(3)色散装置—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4)聚焦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单色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5)出射狭缝—将额定波长范围的光射出单色器。
2-5 对下列单位进行换算:-(1)150pm z射线的波数(cm1)(2)li的670.7nm谱线的频率(hz)-(3)3300 cm1波数对应的波长(nm)(4)na的588.995nm谱线相应的能量(ev)参考答案:(1)??1?c?1?17?1cm?6.67?10cm ?10150?103.0?101014(hz)?4.47?10(hz) (2)????7?670.7?10(3)??1??1(cm)?3.03?10?4(cm)?3030(nm) 33006.625?10?34?3.0?108(ev)?2.1(ev) (4)e?h??9?19?588.995?10?1.602?10c2-6 下列种类型跃迁所涉及的能量(ev)范围各是多少?(1)原子内层电子跃迁;(4)分子振动能级跃迁;(2)原子外层电子跃迁;(5)分子转动能级跃迁;(3)分子的电子跃迁参考答案跃迁类型原子内层电子跃迁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分子的电子跃迁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分子转动能级跃迁-6~1.7 6~1.7 1.7~0.02 --第10章吸光光度法(上册)2、某试液用2cm吸收池测量时,t=60%。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 (3分)现代分析仪器基本组成包括信号发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和读出装置四大部分。
A.对B.错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2【判断题】 (3分)溶液理论中四大平衡是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络合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A.对B.错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3【单选题】 (3分)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灵敏度(),检出限()等优点,操作(),容易实现自动化;但相对误差(),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
A.高,低,复杂,较高B.高,高,简便,较高C.高,低,简便,较高D.高,低,简便,较低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4【判断题】 (3分)仪器分析一般都有独立的方法原理和理论基础A.错B.对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5【判断题】 (3分)按分析任务,分析化学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
A.对B.错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6【判断题】 (3分)按数量级分类,分析化学可分为常量分析、微量分析、痕量分析、单分子分析等。
A.错B.对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7【判断题】 (3分)电分析方法包括电导分析、电位分析、电解分析、库伦分析、电泳分析和伏安分析等。
A.错B.对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8【判断题】 (3分)色谱分析法是指根据混合物的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吸附、分配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而建立的分离分析方法。
A.对B.错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9【单选题】 (3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化学分析是基础,仪器分析是发展方向B.仪器分析不需要标准物质C.化学分析大多属于痕量和超痕量分析D.仪器分析是基础,化学分析是发展方向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10【单选题】 (3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分析化学的第二次变革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与核磁共振技术相关的诺贝尔奖共有四次C.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革D.核磁共振技术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错误本题总得分0分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 (2分)线光谱是物质受外界能量作用后,由于( )能级跃迁产生的。
仪器分析课后题答案(第四版)第⼆章⽓相⾊谱分析1.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4)相⽐增⼤,是否会引起分配⽐的变化?为什么?答: k=K/b,⽽b=VM/VS ,分配⽐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有关,⽽与流动相流速,柱长⽆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3.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答: 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柱效能的⾼低,柱分离能⼒发挥程度的标志,⽽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4.在⼀根2 m 长的⾊谱柱上,分析⼀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苯、甲苯、及⼄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0“, 2…2”及3?1“;半峰宽为0.211cm, 0.291cm, 0.409cm ,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h-1,求⾊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度。
解:三种组分保留值⽤记录纸上的距离表⽰时为:苯:(1+20/60)×[(1200/10)/60]=2.67cm甲苯:(2+2/60) ×2=4.07cm⼄苯: (3+1/60) ×2=6.03cm甲苯和⼄苯分别为:1083.7,0.18cm; 1204.2,0.17cm5.试述速率⽅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 曲线有何⽤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解: A 称为涡流扩散项, B 为分⼦扩散项,C 为传质阻⼒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