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地图(1)
- 格式:ppt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6
油田十八中初一地理上册导·学·练姓名执笔:王爱娟合作:陈香芬审核:闫书云上课时间:第八周第二节总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二、学习重难点:比例尺的类型、比例尺的大小、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三、导课:展示地球仪和地图,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从实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四、学习过程:学习主题一:地图及其种类(一)、知识背景:地图:他是把全球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表示出来的。
地图的用途:1、外出旅游,地图是很好的向导;2、阅读报纸,了解国际上的一些大事,地图会帮助我们找到发生这些事情的国家或地区;3、航海、航空,要靠地图定航线、找目标。
4、行军作战,地图被称为“指挥员的眼睛”;5、修建铁路、公路,兴修水利,从选址、选线,勘测设计,到施工建设,都离不开地图。
学习主题二:地图的基本要素(一)、自主学习及检测(要求:阅读课本P13-15、《地图册》P12,解决下列问题)1、地图的种类有、、和。
2、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和。
3、比例尺,公式。
4、指向标,图例。
5、比例尺有比例尺、比例尺和比例尺。
6、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可以按,可以根据,还可以利用“”。
(三)、合作探究:1、读课本P10“图1.23”地图上的方向,回答下列问题①如果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也不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何确定这两点的相对位置?②图中的X、Y、Z三点,首先注出这三点的东、南、西、北方向,其次标出Y在X的方向,X在Z的方向。
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图中广岛在日本首都东京的方向。
五、系统总结六、课堂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某同学想了解我国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基地——酒泉在什么地方应查阅()A.中国政区图 B.城市导游图 C.中国气候图 D.世界政治地图1、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A.1∶10000000 B.1∶100 C.1∶1000000 D.1∶1000002、实地距离360千米的两地,在1:4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为()A.90厘米 B.9厘米 C.0.9厘米 D.11厘米3、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下比例尺()①1∶500000 ②1/2500000 ③1 :500000千米④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750千米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4、小明说:在我的家乡,没有北方,所有的方向都指向南,小明的家乡在()A、赤道B、南极点C、北极点D、青藏高原5、有两艘海轮,甲轮位于50°N、160°E,乙轮位于30°N、160°W,甲轮位于乙轮的()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6、在画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是()A、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不论什么样的地图,均用经纬线确定C、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来确定方向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7、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A. B.C. D.(二)读图题: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回答:(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流向。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又叫绝对高度)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陆地地形三、等高线和等高距1.等高线是指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2.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距的高度差3.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②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处等高距均相等);③闭合曲线(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④密陡疏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这是判断陡坡缓坡的方法】四、地形部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注意和五种地形区分】【注意“陡”和“鞍”的书写】1.山峰:若干条等高线成闭合分布,海拔由中间向四周降低(△为山顶)2.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部位(A为鞍部)3.山脊:一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弯曲,弯曲处为山脊(凸低为高是山脊)(C为山脊)。
4.山谷:一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弯曲,弯曲处为山谷(凸高为低是山谷)(D为山谷)。
5.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处(B为陡崖)。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山脊是分水岭,不能形成河流2.攀岩一般选择在陡崖3.搭帐篷一般选在等高线比较平缓的地方4.河流从等高线数值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5.爬山省力应该选择缓坡六、分层设色图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2.分层设色图的优点:醒目、有立体感七、地形剖面图1.概念: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
2.作用:能更直观的显示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判别方向的方法。
4、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技能目标:1、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判别方向。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1、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2、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准备:某某市地区地图、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校园平面图,计算机课件及课本中的各种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先请你们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请打一常见事物。
生:地图师: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二、讲授新课:“某某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师过渡: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上的比例尺出示投影片:校园平面图师提问: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生: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师: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这X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师小结: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地图?它的语言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说答案,同时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地图的定义。
【讲解】各种符号在地图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图例”,按一定比例说明地图需要有“比例尺”,既然表示在了平面上,那么毫无疑问,地图还需要一个方向。
(横线标出上述三段关键词)2.以台湾岛为例认知地图比例尺。
【环节2:教师点拨】【比例尺量算距离】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一般包括四步骤。
第一“找”,即在地图上找到两点。
第二“量”,用直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第三“算”,根据比例尺计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第四“换”,我们所计算得到的单位是厘米,这时候应按照题目要求换算单位。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一般判别方法】展示一副校园平面图,如何判断出篮球场在旗杆的什么方向?【经纬网定向】我们知道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的定位地球上任意一点。
判断图中A、B、C三点的相对位置。
【指向标定向】进一步阅读台湾岛地图,上面有一个用来表示方向的符号叫指向标。
指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北方。
相应的其他方向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由此判断钓鱼岛主要在台湾岛的什么方向。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2:教师点拨】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出示台湾省地区,提问师友:请你给大家介绍台湾岛的铁路在哪?引出地图的第三个要素:图例。
出示常见的图例,给师友3分钟时间记忆,看谁是记忆之王。
第三步互助巩固【环节1:教师梳理】第三步互助巩固【环节2:师友巩固】给师友三分钟时间明确答案,并背诵。
1.什么是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2.比例尺的概念是什么?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主要有哪些形式?3.地图上的方向如何判断?(1)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2)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是指向_____方。
(3)一般定向: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图的基本要素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学情分析“地图”是《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第一部分内容。
第三节“地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三者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初步的地图知识体系。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地球相关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和以后的读图用图奠定基础。
地图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和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地图有着极广泛的用途。
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途径,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形成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地理素质。
“地图的基本要素”(第一课时)着重学习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提高运用地图要素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绘制而成,因此,在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时,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初步开始建构地理事物空间方位的概念。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肯动脑筋,思维活跃,也愿意尝试亲自动手实践。
比例尺的运算在小学曾经学过,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用词并不陌生。
但受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有的学生在地理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实际和教材呈现的内容,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们“地图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初步印象,引起学生们关注地图;对比台湾岛卫星影像和地形图,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出地图的特点,知道地图基本的三要素;然后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指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思考分析如何运用这些基本要素获取地理信息,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同时在学习中,初步学习对比分析、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课时: 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地图第一课时途?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地图[讲授新课]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够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学生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点拨过渡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补充后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
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知识。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讨论计算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写成1厘米/40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点拨说明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几点: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尺又叫“缩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