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非晶态高聚物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8
第5章聚合物的非晶态5.1复习笔记一、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和堆砌结构,包括非晶态结构、晶态结构、液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和共混聚合物的织态结构等。
高分子链结构是决定聚合物基本性质的内在因素,凝聚态结构随着形成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直接决定聚合物本体性质的关键因素。
二、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模型目前对非晶态高聚物结构的争论交点,主要集中在完全无序还是局部有序。
1.无规线团模型(1)1949年,Flory从统计热力学理论出发推导出“无规线团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非晶态聚合物中,高分子链无论在 溶剂或者是本体中,均具有相同的旋转半径,呈现无扰的高斯线团状态。
(2)实验证据①橡胶弹性理论;②在非晶聚合物的本体和溶液中,分别用高能辐射使高分子发生交联。
未发现本体体系中发生分子内交联的倾向比溶液中大;③用X光小角散射测定含有标记分子的聚苯乙烯本体试样中聚苯乙烯分子的旋转半径,与在溶液中聚苯乙烯分子的回转半径相近。
2.两相球粒模型(1)1972年,Yeh 提出两相球粒模型。
该模型认为:非晶态聚合物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部有序。
包含粒子相和粒间相两个部分,一根分子链可以通过几个粒子和粒间相。
(2)支持该模型的事实①橡胶弹性的回缩力;②聚合物的非晶和结晶密度比为96.0~85.0/≈c a ρρ,按分子链成无规线团形态的完全无序的模型计算65.0/<c a ρρ,实际密度比偏高;③聚合物结晶速度很快;④某些非晶态聚合物缓慢冷却或热处理后密度增加,球粒增大。
二、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状态和热转变图5-1非晶态聚合物温度形变曲线“三态两区”:玻璃态、高弹态、黏流态、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粘流转变(高弹态与黏流态之间的转变)。
玻璃态:键长和键角的运动,形变小,模量大。
外力除去后,形变立刻回复,是普弹性。
玻璃化转变:链段开始发生运动,模量下降。
对应的转变温度T g为玻璃化温度。
3)、交联
5.4.1 聚合物黏性流动时高分子链的运动
•高分子在浓溶液和熔体中相互缠结的高分子链(见图),当它们运动时,只能局部地滑移,显示出黏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行为。
为了详细阐述这一行为,我们可用一个恒定的应力加在非晶态固体聚合物上,在恒温下观察应变随时间的变化即蠕变,图5—28是观察到的蠕变曲线。
………..
因弹性模量
(2) 熔体的黏度
5.4.2 黏流态中高分子链的蛇行和管道模型
在前面已经说明了在熔体中由于缠结的存在,强烈地限制了高分子的运
动。
deGennes研究一条单链如何在熔体的瞬时网络中运动,他最早成功地提出了“蛇行”模型:
•deGennes借用了Edwards的管道概念:
总结
1. 基本概念
聚合物的力学三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玻璃化转变温度(Tg),WLF方程,粘度,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 剪切粘度(零切粘度,表观粘度,稠度),取向。
•基本问题
(1)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
(2)玻璃态高聚物的自由体积理论
(3)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因素
(4) 剪切粘度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3. 有关WLF方程的应用与计算。
习题
P145-146: 1, 2,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