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找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填数前言数学奥赛中的找规律填数题目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一系列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入符号,使得序列符合该规律。
这类题目旨在锻炼学生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找规律填数方法和策略,帮助三年级学生提升解决这类题目的能力。
常见的找规律填数方法1.增量法增量法是找规律填数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给定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如果序列中的数字依次增加1,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下一个数字是当前数字加上1。
如果序列中的数字依次减少1,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下一个数字是当前数字减去1。
同样地,如果序列中的数字以其他增量递增或递减,我们也可以根据规律填入相应的数字。
2.乘法法乘法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找规律填数方法。
通过观察给定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数字之间存在乘法规律。
例如,序列中的数字每次乘以2,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下一个数字是当前数字乘以2。
同样地,如果数字之间存在其他的乘法规律,我们也可以根据规律进行填数。
3.组合法组合法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找规律填数方法。
通过观察给定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数字之间存在组合的规律。
例如,序列中的数字可以是两个或更多数字的和、差、积等。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组合规律进行填数。
此外,我们也可以观察数字序列中的模式,如交替出现的数字、重复的数字等,并根据这些模式进行填数。
策略总结在解决找规律填数题目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简单的策略:1. 仔细观察给定的数字序列,寻找数字之间的增量、乘法或组合规律。
2. 注意观察数字序列中的模式,如交替出现的数字、重复的数字等。
3. 尝试使用增量法、乘法法和组合法来推测下一个数字。
4. 可以通过试错法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填入数字后再观察序列是否符合规律。
总结找规律填数是数学奥赛中常见的题型,通过锻炼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规律的发现能力。
通过使用增量法、乘法法和组合法等方法,结合观察数字序列中的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类题目。
三年级找规律填数字引言在数学学习中,找规律填数字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找规律来填写数字能够帮助孩子发现数字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行推理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数学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和常见题型,帮助孩子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比较、数列分析和数形结合三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
1. 观察比较法观察比较法是最基本的找规律填数字的方法。
通过观察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进而填写下一个数字。
常见的观察比较法包括: - 顺序增加: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递增,可以通过加法或乘法来找出规律。
- 顺序减少:数列中的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递减,可以通过减法或除法来找出规律。
- 奇数偶数交替:数列中的数字按照奇偶数交替出现,可以通过判断奇偶性来找出规律。
2. 数列分析法数列分析法是通过将数列中的数字进行拆解、分类、计算等操作,找到其中的规律。
常见的数列分析法包括: - 相邻数之差:观察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差值,判断差值是否有规律,进而填写下一个数字。
- 数字拆解:将数列中的数字进行拆解,例如将一个两位数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判断十位数和个位数之间是否有规律。
-数列分类:将数列中的数字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奇偶性、个位数、十位数等分类,观察每个分类中的数字是否有规律。
3. 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将数列中的数字与图形进行结合,找出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联规律。
常见的数形结合法包括: - 数字图形:观察数列中的数字表示的图形,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规律,进而填写下一个数字。
- 图形模式:观察数列中图形排列的模式,例如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判断模式是否有规律。
二、常见的三年级找规律填数字题型三年级的找规律填数字题型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题型,并提供解题思路。
1. 顺序增加或减少题型这种题型要求根据数列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填写下一个数字。
三年级下找规律在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找规律”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数学世界中许多有趣的大门。
当我们开始接触找规律这个知识板块时,可能会觉得有点迷茫,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规律无处不在。
比如说,我们每天上学的时间、课程表的安排,甚至是四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规律。
先来说说数字规律。
在数学题目中,常常会出现一排数字,让我们找出它们的规律。
这时候,我们可以先看看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是在依次增加或者减少吗?如果是增加,增加的数值是不是一样的呢?比如有这样一组数字:2,4,6,8,10。
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都相差 2,所以这组数字的规律就是依次加 2。
还有一种常见的数字规律是倍数关系。
比如 2,4,8,16,32。
这里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 2 倍。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找到数字之间隐藏的规律,从而预测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图形规律也很有趣。
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组图形,让我们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
比如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_____ 、_____ 。
很明显,这里的规律是三角形和正方形交替出现,所以后面两个应该是三角形和正方形。
除了简单的图形重复,还有图形的数量、颜色、大小等方面的规律。
比如有一排圆形,它们的颜色依次是红、黄、蓝、红、黄、蓝……这就是颜色上的规律。
或者一排正方形,第一个边长是 1 厘米,第二个边长是 2 厘米,第三个边长是 3 厘米……这就是图形大小上的规律。
在生活中,找规律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呢。
比如说,我们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如果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做作业、复习功课,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一定的规律来安排窗户的位置和形状,让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观和协调。
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会找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找规律☜知识要点寻找一列数或几幅有联系的图的排列和变化规律,再根据这样的规律,在这列数或图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图,这样的问题就叫做找规律。
所以,找规律分为数字找规律和图形找规律。
常见的数列规律:1、数列各项只与它的项数有关,或只与它的前一项有关。
如:1,2,4,8,16,32......2、前后几项为一组,以每组的关系找到规律。
如:1,1,2,3,5,8,13......3、数列本身要与其他数列对比才能发现规律。
如:11,12,14,18,26......常见的图形变化规律:1、图形整体变化。
即图形的内部及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如图形的旋转、翻转。
2、图形的内部及相对位置的变化。
即按某种观察变化使一些图形数量增加或减少。
3、特殊变化。
即某些点、线段、图形的颜色发生变化。
☜精选例题【例1】: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4,7,10,13,()......(2)2,6,18,()......(3) 1,4,9,16,( ) ......(4)2,6,12,20,()......☝思路点拨:通过分析数列各项与项数的关系,可以发现:(1)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括号里填16。
(2)的规律是:前项×3=后项,括号里填54。
(3)的规律是:每项依次为:1=1×1,4=2×2,9=3×3,16=4×4,5×5=25,所以填25。
(4)的规律是:各项依次为2=1×2,6=2×3,12=3×4,20=4×5,5×6=30,所以括号里填30.☝标准答案:(1)4,7,10,13,(16 )......(2)2,6,18,(54 )......(3) 1,4,9,16,( 25 ) ......(4)2,6,12,20,(30 )......✌活学巧用1、找规律填数。
(1)12,16,20,24,(),()(2)86,84,80,(),72,()(3)1,4,9,(),25,36,()(4)100,81,64,(),36,(),16(5)1,2,4,7,11,(),()(6)3,8,15,24,35,(),()【例2】: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运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1)认识图形排列的规律。
(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2.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图形排列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图形排列的规律。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3. 小组合作:(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课堂讲解:(1)讲解图形排列的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
(2)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作业布置1.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排列,发现并描述其中的规律。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整教学策略。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练习反馈评估:通过作业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年级b版找规律的奥数题及答案在三年级奥数题中,找规律是一个常见的题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三年级奥数找规律题目及答案:题目1:数字规律1, 3, 5, 7, 9, __, 13, ...答案1:观察数字序列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所以下一个数字应该是9+2=11。
题目2:图形规律下面的图形序列中,下一个图形是什么?○△△□○△△□__...答案2:观察图形序列,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周期性的重复模式,每四个图形为一个周期:○△△□。
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
题目3:数列规律2, 5, 10, 17, 26, __, 50, ...答案3:观察数列,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分别是3, 5, 7, 9,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所以下一个数字与26的差应该是9+2=11,因此下一个数字是26+11=37。
题目4:图形与数字结合规律图形序列:○○□□○○□□○○__...数字序列:1, 2, 3, 4, 5, __, 7, ...答案4:图形序列中,每两个图形为一组,重复出现。
数字序列中,每一项比前一项多1。
所以图形序列的下一个应该是□,数字序列的下一个应该是6。
题目5:组合规律A, B, C, A, B, C, __, A, B, C, ...答案5:观察序列,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由三个字母A、B、C组成的周期性重复模式。
所以下一个字母组合应该是C。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观察数字或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并合理推断出缺失的部分。
三年级找规律的数学题找规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找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题目。
在数学中找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数字规律、图形规律和运算规律。
数字规律是指数字之间的顺序或者规则的变化。
例如,给出一组数列:2,5,8,11,....,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每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加上3得到的。
这就是数字递增的规律,可以通过找到这个规律来计算下一个数。
又如,给出一组数:2,4,8,16,....,可以观察到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2得到的。
这样的规律我们称之为乘法规律。
另外,数字规律还可以体现在数字的尾数上。
例如,观察一组数:3,13,23,33,.....,可以发现每个数的个位数都是3。
这个规律叫做数字尾数规律。
类似地,还可以观察到一组数:2,12,22,32,.....,每个数的十位数都是2。
这就是数字的十位数规律。
图形规律是指图形之间的形状或者顺序的变化。
例如,给出一组图形:△,△△,△△△,△△△△,....,可以发现每个图形都是在前一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这个规律叫做图形的递增规律。
又如,给出一组图形:△,▢,△△,▢▢,....,可以观察到奇数位置的图形是△,偶数位置的图形是▢。
这是图形的交替规律。
除了数字规律和图形规律,还有一种常见的规律是运算规律。
例如,给出一组题目:2+3=5,4+6=10,5+7=12,....,可以观察到每个题目是把前面的两个数相加得到的。
这是加法的规律。
又如,给出一组题目:3-1=2,5-2=3,8-3=5,....,可以观察到每个题目是把前面的两个数相减得到的。
这是减法的规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找规律是一个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通过找规律,学生可以将问题抽象化,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处理数学题目时,通过找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找规律是数学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数字规律、图形规律和运算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题1.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2.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3.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4.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5.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2, 5, 8, 11, 14, 17, 20, 23, 26, 296.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3, 7, 11, 15, 19, 23, 27, 31, 35, 397.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8.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1, 3, 6, 10, 15, 21, 28, 36, 45, 559.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10.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3, 6, 12, 24, 48, 96, 192, 384, 768, 153611.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12.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13.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1, 3, 6, 10, 15, 21, 28, 36, 45, 5514.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15.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3, 6, 12, 24, 48, 96, 192, 384, 768, 153616.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17.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18.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1, 3, 6, 10, 15, 21, 28, 36, 45, 5519.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20.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3, 6, 12, 24, 48, 96, 192, 384, 768, 153621.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12122.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5, 10, 15, 20, 25, 30, 35, 40,45, 5023.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1, 3, 6, 10, 15, 21, 28, 36, 45, 5524.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25. 请找出下列数列中的规律:3, 6, 12, 24, 48, 96, 192, 384, 768, 1536。
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练习题找规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要求我们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字或形状的变化,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成为了学生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练习题一: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1, 4, 7, 10, __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相加3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0 + 3 = 13。
练习题二: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缺失的数字。
2, 4, __, 8, 10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相加2得到的,除了缺失的数字。
所以缺失的数字应该是4 + 2 = 6。
练习题三:观察下面的图形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 ▲▲ ▲▲▲ ▲▲▲▲ __一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在第四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即:▲ ▲▲ ▲▲▲ ▲▲▲▲ ▲▲▲▲▲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找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观察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寻找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得出结果。
练习题四: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3, 6, 9, 12, __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相加3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2 + 3 = 15。
练习题五:观察下面的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缺失的数字。
5, 10, __, 20, 25解答:观察上面的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从前一个数字乘以2得到的,除了缺失的数字。
所以缺失的数字应该是10 * 2 = 20。
练习题六:观察下面的图形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 ●● ●●● ●●●● __一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
所以下一个图形应该是在第四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即:● ●● ●●● ●●●● ●●●●●通过以上三个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找规律题的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找规律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而找规律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通过练习题找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为例,介绍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1.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的特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练习题涵盖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运算,题目相对简单,但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这些练习题通常蕴含了一定的规律,通过找到这些规律,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2. 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1)观察题目中的数字在解决练习题时,首先要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
注意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例如是否呈等差或等比数列,是否存在特定的倍数关系等。
(2)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数字的观察,我们可以思考数字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
通过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题目中的规律。
(3)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在找到可能的规律后,我们需要通过验证来确认规律的正确性。
可以通过计算、推理、举例等方法来验证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的数字。
(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找到规律之后,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通过应用规律,可以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练习题。
3.案例分析现在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演示如何应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题。
案例一:题目:16、18、20、22、?观察数字之间的变化,可以发现每个数字相对于前一个数字增加了2。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24。
案例二:题目:4、8、12、16、?观察数字之间的变化,可以发现每个数字相对于前一个数字增加了4。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为20。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找规律的方法,可以迅速找到数学练习题中的规律,并解决问题。
4. 总结通过练习题找规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练习题。
通过观察数字、寻找数字关系、验证规律的正确性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
找规律练习题三年级找规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和归纳已知的信息,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找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这一概念。
练习题1:找规律填数字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横线上应填的数字。
1, 4, 7, 10, ____解析:观察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了3。
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10+3=13。
因此,横线上应填的数字是13。
练习题2:找规律填数字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横线上应填的数字。
2, 4, 8, 16, ____解析:观察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2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16乘以2等于32。
因此,横线上应填的数字是32。
练习题3:找规律填数字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横线上应填的数字。
3, 6, 12, 24, ____解析:观察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2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24乘以2等于48。
因此,横线上应填的数字是48。
练习题4:找规律填数字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横线上应填的数字。
1, 3, 9, 27, ____解析:观察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乘以3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27乘以3等于81。
因此,横线上应填的数字是81。
练习题5:找规律填数字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写出横线上应填的数字。
1, 4, 9, 16, ____解析:观察给出的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得到的。
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是16的平方等于256。
因此,横线上应填的数字是256。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出找规律是一种需要观察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三年级找规律题的技巧
找规律题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
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
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
位数是:4+(n-1)×6=6n-2
(二)例如增幅不成正比,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减少(即为增幅的增幅成正比,也即
为增幅为等差数列)。
例如增幅分别为3、5、7、9,表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减少。
此种数列
第n位的数也存有一种通用型带发修行。
基本思路就是:1、谋出来数列的第n-1T4300第
n位的增幅;2、算出第1T4300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之总增幅即是第n
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谋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那么,数列的第n-1位
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
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
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找出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1及第46页的“做一做”。
2. 教学要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并归纳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图片,如:花坛、地砖、图书排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老师出示教材第45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老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发现的规律。
4.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相互交流解题过程,分享经验。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排列、商场商品的摆放等,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老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老师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导语】芬芳袭⼈花枝俏,喜⽓盈门捷报到。
⼼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事,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
在学习中学会复习,在运⽤中培养能⼒,在总结中不断提⾼。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三年级奥数从数表中找规律题及答案【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 ⼀、在1,2两数之间,第⼀次写上3;第⼆次在1,3之间和3,2之间分别写上4,5,得到 1 4 3 5 2 。
以后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再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
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6次,那么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先观察下⾯各算式,再按规律填数。
9×9+7=88 98×9+6=888 987×9+5=8888 98765×9+___=888888 __________×9+1=_____________ ⼀、解答:原来两数之和:1+2=3;操作⼀次:1+3+2=6=3+3;操作2次:1+4+3+5+2=15=3+3+9;操作3次:1+5+4+7+3+8+5+7+2=42=3+3+9+27;......规律是,操作n次,和为 ,所以,操作6次的和为 =1095。
⼆、解答:3;9876543,88888888【第⼆篇】有同样⼤⼩的红⽩⿊珠共96个,按先5个红的,再4个⽩的,再3个⿊的排列着,如图:◎◎◎◎◎○○○○●●●◎◎◎◎◎○○○○●●●◎◎…试问:⿊珠共的⼏个? 5+4+3=12,可以发现每隔12个珠⼦(5个红的4个⽩的3个⿊的)就重复⼀次,96÷12=8。
所以⼀共有8组⼀样的,每组有3个⿊的,所以共有⿊珠3×8=24个。
找规律常会出现循环,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重复出现的"⼀组"内容。
然后看总共出现多少个这样的组即可。
【第三篇】 “把1~9这九个数字填写在右图正⽅形的九个⽅格中,使得每⼀横⾏、每⼀竖列和每条对⾓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解答:⾸先要弄清每⾏、每列以及每条对⾓线上三个数字之和是⼏。
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数字、排列等简单的规律。
2. 寻找规律: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隐藏的规律。
3. 应用规律: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表达隐藏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发现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规律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认识规律:教师展示一些图形、数字、排列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寻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找出隐藏的规律。
4. 应用规律: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6.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8.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回答是否准确。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找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能力。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科学、艺术等。
很多人在谈到数学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数学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繁琐。
但是如果将数学教学变得有趣、有创意,我们会发现数学教育不只是个单调的教育过程,而是探索式的、很适合培养思维的教育过程。
今天,我将要和大家分享三年级数学找规律趣味教案。
一、教学背景本例的所教班级为三年级,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纪还比较小,所以我们必须把教学设计得有趣,或者依靠一些游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教案所涉及的知识点为:找规律,颜色和图形。
二、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的找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捕捉问题中的隐藏信息,将其转化为数学符号的能力;3、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爱上数学。
三、教学过程3.1、游戏的介绍老师拿出一些蓝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方块,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同样的方块序列。
老师会随机指出某个方块,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找到它所在的位置。
3.2、如何设计游戏老师准备好数量适当的蓝色、红色和绿色的方块,对它们进行随意摆放,不必太对称或者太规律。
在黑板上画出一列同色方块的序列,然后一一取出每个方块,让学生找到正确的位置进行填空。
老师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计加速难度,例如,先用正常速度进行几次,学生熟悉了后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更快的抓住规律,有时还可以采用扮演角色的方式,让学生扮演指挥官,指挥一整个队伍将同色方块放到黑板上,看看谁完成的更快速。
最终,当学生逐渐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后,老师可以更换颜色或者改变序列的大小,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观察和推理。
3.3、游戏的效果在游戏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培养了大脑的敏感性,通过不断的重复和训练,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数学思维。
同时,游戏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彻底也不再是一种乏味的负担,而是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成长,成为一个聪明的数学家。
四、总结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必须只能通过枯燥的背诵来掌握这些知识。
三年级名校第二讲找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代表的是什么意义。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经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在观察规律的发现规律的同事必须要通过验证乎才能证明找到的规律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
导入:
T:同学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英语老师都会要求大家背诵单词,然后听写,那么今天数学老师也来一个数学听写。
(可以请2个同学上来PK)
听写数列0、2、4、6、8……
T:大家想一想老师下面会报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一列数是在依次变大,相邻的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2。
)像这样有规律的数在数学王国中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就到我们的数学王国中大家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
新授:
例1 分析:
(1)观察数列的规律,这个数列的数依次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发现这个数列是在依次变大,而且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3。
当发现一个规律时候就一定要验证一下规律是否正确,答案是10+3=13,那么这是就要验证看看13+3是否就是13相邻的那一个数,发现是正确的就说明答案是对的。
(2)发现数列是在依次变大,而相邻的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依次大1、2、3、4所以下一个数就应该比13大5,13+5=18,18+6=24。
验证24+7=31,正确。
(3)数列依次变大,而相邻的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依次大2、4、8、16,那么下一个数就应该比31大32,31+32=63。
验证63+64=127,正确。
总结:发现数列依次变大时,找相邻两数之前差的规律,当找到某一种规律时一定要验证规律是否正确,只有验证了规律正确后才能说明找到的规律是对的。
例2
分析:
(1)观察数列的规律,这个数列的数依次是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大?还是变小?发现数列是在依次变小的,而且相邻的后面一个数依次比前面的数小32、16、8所以下一个数应该比8小4,8-4=4。
(2)这个数列的数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变化,和自主找出数列的规律)发现数列依次变大,但是找相邻两数的差的时候没有规律可言。
但是发现了相邻两数的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的倍数,而且倍数分别是2、3、4那么后面一个数就应该是24的5倍,24×5=120,验证120×6=720,正确。
(3)数列依次变大,相邻两数后面一个数分别比前面一个数大3、5、7、9所以后面一个数就应比25大11,25+11=36,验证36+13=49,正确。
(4)观察发现,数列依次变大,但是找相邻两数的差发现没有规律可言。
引导学生仔细观
察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后一个数分别是钱2个数的和。
5+8=13,验证8+13=21,正确。
(5)观察发现,数列依次变大,但是找相邻两数的差发现没有规律可言。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后一个数分别是钱2个数的积。
8×32=256。
练习:演练二
例3分析:
(1)观察发现,数列忽大忽小,那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发现一个数列忽大忽小,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跳着看,将数列分成2个小的数列分别是18,15,12后面一个数12-3=9,另外一个小数列是3,3,3后面一个数是3。
(2)同样也是跳着看,可以分成2个小的数列分别是1,2,3,5,8,13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是钱2个数的和,那么后一个数是8+13=21。
另一个数列是2,3,4,5,6,7,8则后一个数是8。
(3)观察这几个数每一个数位上数字发生的规律。
练习:演练3。
例4
分析:观察发现每次的结果是有规律的。
我们找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从结果观察规律,每个结果的最高位依次是1、2、3、4、5,各位全部是9。
然后中间全部是8,每一个的结果依次是多一个8。
解:488889,5888889。
练习:演练4。
例5
分析:通过观察这题我们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
(1)观察发现12+3-9=6,验证50+30-70=10,正确。
那么70+12-82=0。
29+?-37=13,则?就应该是13+37-29=21。
(2)观察发现,2×6=12,验证4×7=28,正确。
所以3×8=24,6×?=36,那么?就是36÷6=6。
练习:演练5。
板书:
找规律
变大,变小
找差
跳着看
答案:
例1(1)13(2)18、24(3)63
演练一(1)12、10(2)22(3)42
例2(1)4(2)120(3)36(4)13(5)256
演练二(1)81(2)5(3)29(4)4
例3(1)9、13(2)21、8(3)81247、12478
演练三(1)32、6(2)0、25(3)285714、428571
例4:488889、5888889
演练四:123454321、12345654321 例5(1)0、21(2)24、6
演练五: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