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3
【描写花的诗句】碧桃天上栽跟露,不是凡花数_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陶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赏析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颜色的本领:“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本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丽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懂得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示。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径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跟露,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人《下第后上永高尚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文雅华丽。
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娇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斯光艳照人,天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表扬至极。
“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
诗歌实践家们经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必系词的情形下所获得的成绩,并以为这种造诣恰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
实在,这并不完整准确。
系词的呈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现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转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牾的话中有话,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到达一种反讽的陈说。
“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觉得隐含有不愿接收的现切实。
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
”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
只管仍然在萦回回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惋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观赏没人问,美又何然?兴许能够坚持那份高洁与自持,然而老是遗恨!从而表示出碧桃不自得的遭受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情。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全诗翻译赏析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和:带着,沾染着日:太阳倚:傍着芙蓉:荷花译文: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
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但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
赏析:这是写给主考官高骈的诗,题又作《上高侍郎》。
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
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
上马侍郎云(诗从略)。
”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
“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
谜底是“凌霄花”。
非常切贴。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诗人高蟾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
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
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
虞美人秦观译文虞美人秦观译文引导语:有关秦观的《虞美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虞美人朝代:宋代作者:秦观原文:陌头柳色春将半。
枝上莺声唤。
客游晓日绮罗稠。
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
少年抚景渐虚过。
终日看花坐。
独愁不见玉人留。
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翻译: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虞美人字词解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虞美人背景: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虞美人赏析: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秦观的《虞美人》赏析同其他文人一样,秦观也常常将借景抒情的方式运用到写作中。
“词”一般都有“词眼”,秦观在选取事物时也是依据作品的主题选择寄托物,这样能让作品在文化表现上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作者都是有某种偏好的,在自然景物的选择上,秦观大部分选择一些柔和、轻渺的意象,这比较符合秦观词中“婉约”的主题意象。
不只在古诗词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多以花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而词人也多通过“赏”“惜”“喻”等方式,通过对花的描写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以此展现内心深处的感受。
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的简单赏析每一部作品的创作其实都有现实意义上的浓缩。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些古詩词也不是凭空创造的,词人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这首词是秦观在一次宴会中有感而发创作的。
秦观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在当时受邀的官员中,是“才貌兼得”的。
是金子就会发光,如此优秀的人就吸引了当时主办人的一个宠姬,而宠姬对秦观的仰慕之情又由于身份不得以展现。
当这一切被主办人看出了眉目,这名宠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美人与秦观是如此相似,都有不如意的遭遇和落寞,秦观读懂了她,于是便作了这首《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来表达才能无处发挥的苦闷心境。
1/ 4这首词运用最明显的就是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是文人墨客在创作时是经常使用的,以“花、草”来表现“美人”,总是能给人一种更加“入境”的体会。
此外,在诗词中为了不显得单调,使诗词变得更加饱满,其他创作手法也都有所体现。
通过创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内心深处有一种怀才不遇、不得志的情怀。
数年来的学习让秦观变得优秀,但是这种才华在当时却无处施展,内心的愁闷不断堆积,但是又不直接说出来,那么此时遇到这个宠姬,情感上的碰撞就让词人有种切身的体会,从而再联想到自身,而宠姬的内心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词人是一样的。
词人怜惜宠姬,将自己的情感放在她身上,创作了一首词来表现宠姬的这种遭遇,美人象征着词人,而花儿则象征着美人。
古诗虞美人 秦观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 ,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①,不是凡花数②。
乱山深处水萦回③,可惜一枝如画为谁 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④。
为君沉醉又何妨⑤,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 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 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创作背景】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 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 (1087 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后(1094 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 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 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 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 秦观都一饮而尽, 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 可 是 没 想 到 , 碧 桃 竟接 过 酒 杯 说 : “ 今 天 我 就 为 秦 学 士拼 了 这 一 醉 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 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 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赏析】 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翻译|古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
此词是一首托物咏怀,自伤身世的小词。
起调二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译文字词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1]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2]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白话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古词鉴赏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这首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
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
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
秦观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引导语:秦观的《虞美人》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下面是小编收集这首词的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信息。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1]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2]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创作背景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简析】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阅读参考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1)“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
“残”“细”既交代了作者出行的时间——初春时节,又浸透着浓郁的凄凉之意,饱含着离别的浓浓愁情,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行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赏析】《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
“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下片前两句,一“在”一“改”道尽了几多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
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展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踏莎行》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虞美人》(2)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
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诉说又有何用?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赏析二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这首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
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朝诗人高蟾的《上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赏析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
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
上马侍郎云(诗从略)。
”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
“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
谜底是“凌霄花”。
非常切贴。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
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
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
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又岂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呢?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
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
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
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
这里还有一层寓意。
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意思是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
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原文: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译文: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
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畔,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
注释:永崇:指长安永崇坊。
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
天上:指皇帝、朝廷。
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
和:带着,沾染着。
倚云:靠着云。
形容极高。
芙蓉:荷花的别名。
赏析: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
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
上马侍郎云(诗从略)。
”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
“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
谜底是“凌霄花”。
非常切贴。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
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
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
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又岂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呢?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
注释】:篇一
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
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
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
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迴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
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
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
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
花
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
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
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
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
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在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
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篇二
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思路:篇三
李煜《虞美人》阅读答案篇四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说说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全诗从标题可知写美人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
深沉蕴藉。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人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这不平,却无人诉说,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虞美人》
(3)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
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不住。
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末尾两句写惜别。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这更令人肠断。
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可以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
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这不平无法向人诉说。
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
叹咏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小学生宋词精选-《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是北宋词人秦观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以双关的笔墨,叹惋“碧桃”生性高洁却不得其所,徒有其明媚鲜妍。
这里,咏花亦咏人,怜人亦自怜。
下片一改以物拟人、托物见意的笔法,设为碧桃的内心独白,刻画其矛盾而又痛苦的心理。
全词词人运用比兴手法,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表达了词人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的宋词精选及诗词鉴赏,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注释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yíng)回:盘转回旋。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鉴赏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枝一作:支)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洒醒时候断人肠。
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淸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洒醒时分人断肠。
注释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ying)回:盘转回旋。
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 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创作背最在京城时,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亳不推辞。
当秦观也为她斟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可是没想到,碧桃竟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鉴赏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是否頁•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靈,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
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英褒扬至极。
"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
《虞美人》秦观词作鉴赏【作品介绍】《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
此词是一首托物咏怀,自伤身世的小词。
起调二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
接下二句感叹碧桃居处荒僻,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的可悲处境。
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
结语“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为全词的精华与重点,作者将花与人合写,表现了花恼人,人惜花的幽独情怀。
这首咏物伤春词在所咏的仙桃身上,寄托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坎坷的身世遭际,表现了怀才而为世弃、高洁而遭人谤的尤怨以及对年华流逝青春难驻的无可奈何情绪。
全篇写物不正面刻画,而从整体运笔,于虚处传神,极富风致情韵。
【原文】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①,不是凡花数②。
乱山深处水萦回③,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④。
为君沉醉又何妨⑤,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白话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创作背景】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古诗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翻译赏析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前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
此词是一首托物咏怀,自伤身世的小词。
起调二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
接下二句感叹碧桃居处荒僻,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的可悲处境。
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
结语“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为全词的精华与重点,作者将花与人合写,表现了花恼人,人惜花的幽独情怀。
这首咏物伤春词在所咏的仙桃身上,寄托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坎坷的身世遭际,表现了怀才而为世弃、高洁而遭人谤的尤怨以及对年华流逝青春难驻的无可奈何情绪。
全篇写物不正面刻画,而从整体运笔,于虚处传神,极富风致情韵。
【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翻译】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赏析】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这首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
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
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
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委婉出之,音情低徊摇荡。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
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不住。
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末尾两句写惜别。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
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这更令人肠断。
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可以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
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这不平无法向人诉说。
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全词托物寄怀,含蓄蕴藉,转折多姿,意味深厚,抒惜花伤春之情,思之不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