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形态学重建和测地距离变换的DEM内插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643.02 KB
- 文档页数:7
如何解决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插值问题引言: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插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图制图等多个学科。
在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过程中,由于观测点的不连续性或者缺失,需要通过插值方法来填充数据空白区域,以实现对整个地理空间上的数据的有效表达。
本文将通过介绍插值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案例,讨论如何解决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插值问题。
一、插值方法的原理插值方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数据来判断未知点数据的方法,常用于补齐或预测未知点的值。
在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插值中,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1.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该方法根据已知点周围的距离来确定未知点的值,距离越近的点权重越大。
该方法简单易懂,但容易受离散点的影响。
2.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该方法基于统计学方法,根据已知点之间的空间关系来推断未知点的值。
它考虑了空间相关性和变差性,适用于稀疏数据和多元均一性插值。
3.三角网插值法(TIN):该方法通过构建三角网格来估计未知点的值,其优点在于能够保留地形特征,适用于不规则分布的数据。
4.径向基函数插值法(RBF):该方法通过定义径向基函数来插值。
它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插值权重,适用于高维度数据和复杂关系的插值。
二、插值方法的应用案例1.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测绘技术中经常使用插值方法生成的一种地表模型。
例如,在地质调查、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项目中,需要获取地表高程信息。
通过插值方法可以根据地面观测点的高程数据生成连续的高程模型,用于分析地表地形、水文流域等方面的信息。
2.地下水位的预测地下水位的预测对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利用已知的地下水位观测点数据,结合插值方法可以预测未来的地下水位情况。
例如,在水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地下水位的插值预测可以帮助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中的空间插值技术的使用教程在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中,空间插值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填充缺失值、补齐网格数据、生成等高线图等任务中。
本文将介绍空间插值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使用教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
一、空间插值技术的基本原理空间插值是通过已知的观测点得出未知位置的属性值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假设,即临近点的属性值相似性较高。
根据这个假设,空间插值方法可以通过在观测点之间进行合理的插值推断来得出未知点的属性值。
二、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1. 反距离加权插值(IDW)反距离加权插值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插值方法。
它根据观测点和插值点的距离,对观测点进行加权计算,距离越近的点权重越大。
该方法适用于局部空间变异性较大且存在离散数据的情况。
2. 克里金插值(Kriging)克里金插值是一种基于泛函高斯随机场理论的空间插值方法。
它考虑了空间数据的自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能够更好地描述空间数据的复杂性。
克里金插值方法通过构建半变异函数和克里金方程,对观测点进行插值推断。
3. 三角网插值(TIN)三角网插值将空间数据进行三角化处理,在每个三角形内进行插值。
它适用于不规则分布的观测点和空间数据边界不规则的情况。
通过分割空间为连续的三角形,可生成连续的等高线图等。
4. 其他插值方法除了上述常用的插值方法外,还有较多的其他插值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径向基函数插值(RBF)、样条插值(Spline)等。
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特征和分析目标进行。
三、空间插值技术的使用教程以下是空间插值技术的使用教程,以反距离加权插值和克里金插值为例。
1. 反距离加权插值(IDW)的使用教程(1)使用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打开需要进行插值的地理空间数据。
(2)选择反距离加权插值工具。
(3)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插值参数,如距离权重指数、邻近点数量等。
(4)开始插值计算,待计算完成后得到插值结果。
2. 克里金插值的使用教程(1)使用克里金插值软件,如Surfer、GS+等,打开需要进行插值的地理空间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第1讲概论一、名词解释1、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或者说,地形表面的数字化表示。
Digital Elevation Model,缩写DEM.。
二、填空(选择、判断)1、地形表达的历史演进过程,经历了象形绘图法、写景法、等高线地形图、地貌晕渲图、航空摄影图像、遥感图像、数字地形表达等7个阶段。
2、DEM按结构分类包括:基于面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按连续性分类,包括:不连续DEM、连续但不光滑DEM(逐点内插的格网DEM、TIN)、光滑DEM(样条函数内差的格网DEM);按范围分类,局部DEM、区域DEM、全局DEM。
三、问答题1、DEM的特点。
(1)容易用多种形式显示地形信息。
地形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能产生不同比例尺的纵横断面图与立体图,而常规地图一旦制作形成,比例尺不容易改变,绘制其他的地形图需要人工处理;(2)精度不会损失,没有载体变形的问题;(3)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
将修改信息直接输入计算机,软件处理后生成各种地形图。
(4)快速计算、获取DEM分辨率范围内的高程数据。
2、在ArcGIS中,如何通过纸质等高线地形图生成不同形式的DEM。
(1)纸质等高线地形图扫描;(2)在ArcMap中配准(选取投影和坐标系);(3)等高线地形图矢量化并给每条等高线赋以属性值(高程);(4)运用Arctoolbox—Convertiontools—features to raster工具将矢量线转化为栅格线(每个栅格的值为高程);(5)在ArcScence中,运用convert—raster to feature将栅格线转化为矢量点数据文件;(6)在ArcScence中,运用3Danalyst—inpolate to raster—Idw进行差值;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1m分辨率IKONO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激光扫描仪等新型传感器数据,是高精度、高分辨率DEM最有希望的数据,但价格昂贵。
DEM题库选择题1.⼭顶点的坡度变化是________。
(A)A. 坡度从正到负B.坡度从正到负C.坡度没有变化D. 坡度从⼩到⼤2.下列DEM数据获取⽅法中数据采集成本和⾼程精度最⾼的是__________。
(C)A.野外采集B.摄影测量C. 激光扫描D. ⼿扶跟踪数字化3.当采样间隔能使在函数中存在的最⾼频率中每周期取有__B_样本时,则根据采样数据可以完全恢复原函数。
A.⼀个B. 两个C.三个D. 四个4.R=S曲⾯/S⽔平,R表征的是下列哪个地形因⼦__________。
(C)A.地形起伏度B.地表切割深度C. 地表粗糙度D. 格点⾯元凸凹系数5.地⾯曲率在垂直⽅向上的分量称为__________。
(B)A.平⾯曲率B. 剖⾯曲率C.等⾼线曲率D. 法线曲率6.哪项不是数字⾼程模型的研究内容(C)A、地形数据采样,数据组织与管理B、地形建模与内插,地形分析与地学应⽤C、空间分析,空间数据表达与制图 (应该是地形分析)D、DEM可视化,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7.影像数据的采样⽅案包括__________。
(A、B、C、D)A. 规则格⽹采样B. 随机采样C. 渐进采样D. 混合采样8.与传统地形图⽐较,DEM作为地形表⾯的⼀种数字表达形式,具有_______特点。
(A、B、C、D)A. 表达的多样性B. 精度的恒定性C. 更新的实时性D. 尺度的综合性9.我国到⽬前为⽌,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范围以及七⼤江河重点防洪区的________的DEM。
(A、B、C、D)A.1:100万B.1:25万C. 1:5万D. 1:1万10.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曲率、凸凹系数等是对DEM进⾏_________并组合后得到的。
(D)A. ⼀阶微分B. ⼆阶微分C. ⼀阶求导D. ⼆阶求导11.以下属于地形特征点的是________。
(A、B、C、D )A. ⼭顶点B. ⾕底点C. 鞍部点D. 变坡点12.直接⽤离散点内插⽣成格⽹点的⽅法包括__________。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空间插值方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的空间插值方法是指通过对已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到未知地点或像素点上的数值。
空间插值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对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填补数据缺失的区域,提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并为地理现象和趋势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及其原理。
一、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是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中常用的一种插值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计算待插值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关系,按照一定的权重来进行插值。
距离越近的点具有更大的权重,反之则权重较小。
IDW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均匀分布的点数据。
然而,在处理非均匀分布的点数据时,IDW方法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二、克里金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是一种以空间自相关性为基础的插值方法。
它通过对已知点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根据空间结构进行插值,能够更精确地估算未知点的值。
克里金插值方法利用样本点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协方差函数,从而进行插值。
它能够量化空间变异性,并给出插值结果的置信度。
克里金插值法适用于具有明显空间相关性的数据。
三、三角网插值法三角网插值法(TIN)是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角网模型的插值方法。
它通过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不规则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边界上的点来进行插值。
TIN方法可以克服均匀分布数据中的孔洞问题,对于不规则分布的数据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然而,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TIN方法的计算量较大。
四、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RBF)是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的插值方法。
它将待插值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输入参数,利用径向基函数进行插值计算。
径向基函数可以为高斯函数、多孔径径向基函数等。
RBF 方法在处理不规则分布的数据时具有很好的性能,能够较精确地模拟数据的空间变异性。
然而,RBF方法对于大规模数据的计算量较大。
五、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是一种兼具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克里金插值法优点的方法。
4D 产品是指 DEM 、DLG 、DRG 、DOM 。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照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测量按远近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镜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由于立体像对选取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不同分为连续像对与单独像对 摄影机的主距:航空摄影物镜中心至底片面的距离是固定值1.摄影比例尺:严格讲,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像片上一线段为J 与地向上相应线段的水干距L 之比。
摄影像片的影像比例尺处处均不相等3.摄影航高: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2.绝对航高 :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2.制定航摄计划:1.确定摄区范围;2.选择航摄仪;3.确定航摄仪的比例尺;4,确定摄影航高;5,需要像片数,日期等。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2.摄影资料的基本要求:1.影像的色调,2.像片的重叠,3.像片倾角,4.航线弯曲,5,像片旋角2.像片倾角: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的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它偏离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3D ,夹角称为像片倾角。
3.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一般要求在60%以上。
目的:保证像片立体量测与拼接4.旁向重叠:相邻航线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重叠度要求在24%以上5.中心投影:投影光线会聚与一点7.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8.像底点: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 2.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3.对于一张航摄像片其内外方位元素为内外方位元素均为常数,8.内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是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
第41卷第7期2018年7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1ꎬNo.7Jul.ꎬ2018收稿日期:2017-05-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4035)ꎻ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364)资助作者简介:杜漫飞(1992-)ꎬ女ꎬ辽宁锦州人ꎬ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信息提取理论与方法ꎮDEM曲面内插组合方法的研究杜漫飞ꎬ孙华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ꎬ辽宁阜新123000)摘要:数字高程模型广泛应用于测绘科学各个领域ꎬ如何建立模型并高效率地进行内插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ꎮ文中以辽宁省黑山市调兵山地区三维坐标采集数据为基础ꎬ使用多项式曲面内插法㊁加权平均法和组合方法进行内插ꎬ对比内插精度ꎬ验证加权平均对多项式内插精度的影响ꎬ研究组合方法的可行性ꎬ找出适合实验区域的内插方法ꎮ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区域使用多项式和加权平均内插方法时加权平均方法内插精度最高ꎻ加权平均方法能较好地优化多项式内插精度ꎻ组合方法中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方法能较好地削弱地势对精度的影响ꎬ是一种适合实验区域的方法ꎮ关键词:DEMꎻ内插ꎻ多项式曲面ꎻ加权平均ꎻ组合方法中图分类号:P22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8)07-0079-04ResearchonInterpolationofDEMSurfaceDUManfeiꎬSUNHuasheng(CollegeofSurveyingꎬMappingandGeographicalScienceꎬLiaoningTechnicalUniversityꎬFuxin123000ꎬChina)Abstract:Thedigitalelevationmodeliswidelyusedinvariousfieldsofsurveyingandmappingscienceꎬandhowtoestablishmodelandefficientinterpolationhasbecomeahotissueofresearch.Basedonthedataofthree-dimensionalcoordinateacquisitioninDiaob ̄ingshanareainHeishancityofLiaoningprovinceꎬtheinterpolationiscarriedoutbyusingpolynomialsurfaceinterpolationmethodꎬweightedaveragemethodandcombinatorialmethod.Thefeasibilityofthecombinationmethodisverifiedandtheinterpolationmethodsuitableforexperimentalareaisfound.Theresultsshowthattheweightedaverageinterpolationprecisionisthehighestwhenusingpol ̄ynomialandweightedaverageinterpolationmethodintheexperimentalareaꎻtheweightedaveragemethodcanoptimizetheprecisionofpolynomialinterpolationprecisionbetterꎻTheweighteddoublecubicpolynomialinterpolationmethodwhichcanbetterweakentheeffectofterrainonaccuracyisasuitablemethodforexperimentalarea.Keywords:DEMꎻinterpolationꎻpolynomialsurfaceꎻweightedaverageꎻcombinationmethod0㊀引㊀言DEM即数字高程模型ꎬ是对地球表面的数字化模拟ꎬ能较好地表现地面起伏变化情况[1]ꎮ数字高程模型一直是测绘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ꎬDEM模型构建㊁精度和分析方面均得到了深入研究ꎬ在高程内插方法㊁地图代数方法㊁高精度数学曲面方法以及顾及地形特征要素方法上取得了很大进展[2]ꎮDEM内插ꎬ可分为整体内插法㊁局部分块内插法㊁逐点内插法和剖分内插法ꎮ整体内插方法ꎬ由于其主要反映地形起伏趋势ꎬ对局部特征的特征表达较差ꎬ使用较少ꎻ局部分块内插方法中ꎬ我国学者研究了多项式曲面㊁二元样条函数㊁Coons曲面及多层曲面叠加内插等内插方法[3-6]ꎻ逐点内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插函数的选择㊁权函数确定的改进算法方面[7]ꎻ剖分内插法主要面向三角网DEMꎬ现已提出了多种三角网剖分算法及快速更新方法[8-9]ꎮ调兵山属于丘陵地区ꎬ地势复杂ꎬ现有方法很难满足高效内插ꎮ文中以调兵山三维坐标采集数据为基础ꎬ使用多项式曲面内插法㊁加权平均法和组合内插方法进行内插ꎬ比较内插精度ꎬ验证加权平均对多项式内插精度的影响ꎬ并找出一种适合实验区域的内插方法ꎮ1㊀内插原理1.1㊀多项式曲面内插原理多项式内插法属于局部内插法的一种ꎬ通过多项式拟合地势起伏ꎬ建立内插模型ꎮ双n次多项式曲面内插法需要至少(n+1)2个建模点构建DEM曲面内插模型ꎬ通过模型模拟地形起伏ꎬ将内插点坐标代入模型ꎬ即可提取出模型上对应点位的高程[10-12]ꎬ双n次多项式曲面内插公式如下:Z=f(xꎬy)=(a0+a1x+...+anxn)(a0+a1y+ +anyn)(1)式中ꎬa0ꎬa1ꎬ ꎬan是x和y系数ꎬ通过a0ꎬa1ꎬ ꎬan可建立一个(n+1)ˑ(n+1)的模型系数矩阵ꎬ共(n+1)2个模型系数ꎬ通过(n+1)2个已知点即可快速求出模型系数ꎬ再由公式Z=f(xꎬy)即可求出模型对应点位ꎮ1.2㊀加权平均法原理这种方法属于逐点内插法的一种ꎬ也称窗口内插法ꎮ通过计算以内插点为圆心ꎬ以R为半径的圆内所有点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内插高程ꎮ其内插精度由建模点到内插点的距离来确定ꎬ文中以距离的平方作为权倒数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13]ꎮ加权平均法的公式如下:Zp=(ðni=1PiˑZi)/(ðni=1Pi)(2)式中ꎬn为圆内插值点个数ꎬPi为第一个数据点的权ꎬZi为第i个数据点的高程ꎬ通过实验发现R选取建模区域半径1/10时内插效果最好ꎮ1.3㊀组合内插原理组合内插方法ꎬ是指通过高精度内插法和高效率内插法ꎬ组合出一种既能保证内插精度ꎬ又能高效内插的方法ꎮ文中通过加权平均法和多项式曲面内插法ꎬ组合出加权多项式内插方法ꎮ2㊀内插精度分析2.1㊀DEM内插精度标准对于DEM内插数据精度的判断ꎬ文中引用1ʒ10000和1ʒ50000两个比例尺下的DEM内插精度标准作为判断依据ꎬ参考标准见表1[14]ꎮ表1㊀1ʒ10000和1ʒ50000万DEM精度标准Tab.1㊀1ʒ10000and1ʒ50000DEMaccuracystandards1ʒ1万地类等高距(m)地面坡度格网间距(m)格网点中误差(m)一级二级三级1ʒ5万地类等高距(m)地面坡度格网间距(m)格网点中误差(m)平地12ʎ以下12.50.50.71.0平地12ʎ以下254丘陵地2.52ʎ 6ʎ12.51.21.72.5丘陵地2.52ʎ 6ʎ257山地56ʎ 25ʎ12.52.53.35.0山地56ʎ 25ʎ2511高山地1025ʎ以上12.55.06.710.0高山地1025ʎ以上25192.2㊀内插精度基于黑山市丘陵局部区域80个已知点数据ꎬ选取双二次㊁三次㊁四次多项式和加权平均法ꎬ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内插算法编写ꎬ对实验区域进行了内插实验ꎬ挑选其中50个点进行模型建立ꎬ其余30个点进行内插ꎬ对比内插精度能否满足1ʒ10000比例尺三级丘陵地区内插精度标准(小于2.5m)[15]ꎮ实验结果见表2ꎮ表2㊀内插精度对比单位(m)Tab.2㊀Interpolationaccuracycomparison(unit:m)方法精度内符合精度内插精度加权平均法 1.985双二次多项式3.6575.126双三次多项式2.0244.050双四次多项式5.4428.475内符合精度是指对模型内部建模点精度的评定ꎬ是评价建立模型优劣的一种指标ꎮ通过表2可以得出ꎬ4种内插方法中ꎬ加权平均法作为逐点内插ꎬ没有内符合精度但内插精度最高ꎬ优于多项式内插法ꎬ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要求ꎮ多项式内插法中内符合精度和内插精度均是双三次多项式最高ꎬ内符合精度能达到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ꎬ但内插精度只能达到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ꎻ双二次多项式排第二ꎬ内符合和内插精度均只能满足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ꎻ双四次多项式最差ꎬ内符合精度满足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ꎬ内插精度不能满足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ꎮ综上ꎬ从模型评价精度ꎬ即内符合精度ꎬ双三次多项式可以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要求ꎬ但通过实际内插ꎬ只有加权平均法能满足精度要求ꎮ3㊀组合内插对于内插结果ꎬ加权平均法内插精度较高ꎬ但其作为逐点内插方法ꎬ内插时间较久ꎬ多项式内插法作为局部内插法ꎬ内插效率高但内插精度较低ꎮ文中通过组合加权平均法和多项式内插法ꎬ希望在保证内插精度的条件下ꎬ提高内插效率ꎮ以测区中心点位为中心ꎬ测区半径一半为半径ꎬ划分出圆形分区ꎬ在圆内的内插点采用多项式曲面内插方法ꎬ在圆形分区范围之外的点使用加权平均法0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内插ꎬ比较内插精度ꎬ分析组合内插法的精度ꎮ内插结果见表3ꎮ表3㊀组合方法内插精度单位(m)Tab.3㊀Combinationmethodinterpolation㊀㊀㊀㊀accuracy(unit:m)精度加权双二次多项式双三次多项式双四次多项式内插精度3.5712.4376.324通过表3可以得到ꎬ组合方法较多项式内插法精度提高明显ꎬ加权平均方法能很好地优化多项式内插精度ꎮ加入加权平均方法后ꎬ多项式内插法的精度均有所提高ꎮ提升后ꎬ加权双三次多项式的内插精度满足了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标准ꎻ加权双四次多项式达到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ꎻ加权双二次仍是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ꎮ加权双二次和双四次多项式虽然有很大提高ꎬ但仍未满足内插精度要求ꎮ综上ꎬ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方法是适合实验区域的一种内插方法ꎮ4㊀成图分析对于内插结果ꎬ挑选原数据模型和内插效果较好的双三次多项式和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模型进行比较ꎬ使用Matlab进行成图ꎬ成图结果如图1至图3所示ꎮ图1㊀原始模型Fig.1㊀Originalmodel图2㊀双三次多项式Fig.2㊀BicubicPolynomial通过图1至图3对比ꎬ可以得出:对于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地形起伏变化明显ꎬ中心区域变化较小ꎬ外围区域变化较大ꎬ内插效果较差ꎻ而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ꎬ地形起伏基本相同ꎬ较好地削弱了外围区域地势对精度的影响ꎬ内插效果较好ꎮ图3㊀加权双三次多项式Fig.3㊀Weightedbicubicpolynomials5㊀外业检验对于组合方法的提出ꎬ需要加入外业检验点进行检核ꎬ在测区范围内均匀选取10个外业检验点进行实际测量ꎬ通过组合方法建立的DEM模型内插高程ꎬ对内插结果进行精度分析ꎬ检核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方法是否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要求ꎮ内插结果见表4ꎮ表4㊀外业检验点内插精度单位(m)Tab.4㊀Fieldinspectionpointinterpolation㊀㊀㊀accuracy(unit:m)检验点号精度检验点号精度11.91160.9112-3.65771.40134.6168-2.29341.3259-3.0615-1.09110-2.334中误差2.260通过表4可以看出ꎬ在加入外业检验点后的内插值中误差仍然满足小于2.5m的标准ꎬ即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方法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要求ꎮ6㊀结束语文中通过对DEM内插方法㊁内插精度㊁组合内插㊁模型成图和外业检验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ꎬ得到如下结论:1)在实验区域内使用双多项式内插和加权平均内插方法ꎬ加权平均法作为逐点内插法ꎬ内插精度较高ꎬ能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要求ꎮ多项式内插法作为局部内插法ꎬ内插精度较差ꎬ双三次多项式内符合精度能达到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ꎬ但内插精度只能达到1ʒ50000丘陵内插精度ꎬ双二次和双四次内符合和内插精度均不能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要求ꎮ2)加权平均方法能较好地优化多项式内插精度ꎬ组合方法较多项式内插法精度均有很大提高ꎬ且内插效率18第7期杜漫飞等:DEM曲面内插组合方法的研究较加权平均法提高了很多ꎮ其中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法能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要求ꎬ是一种适合实验区域的内插方法ꎮ3)在成图分析方面ꎬ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模型ꎬ与原始模型相比地形起伏变化明显ꎬ中心区域变化较小ꎬ外围区域变化较大ꎬ内插效果较差ꎻ而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模型ꎬ能较好地削弱地势对精度的影响ꎬ内插效果较好ꎮ4)对于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法ꎬ在实验后加入外业检验点ꎬ检验结果说明该方法可满足1ʒ10000丘陵三级内插精度要求ꎮ综上ꎬ组合方法适合调兵山实验区域ꎬ组合方法中加权双三次多项式内插方法能较好地削弱地势对精度的影响ꎬ是一种适合实验区域的方法ꎮ参考文献:[1]㊀汤国安ꎬ李发源ꎬ刘学军.数字高程模型教程[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0.[2]㊀汤国安.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ꎬ2014(9):1305-1325. [3]㊀王昱ꎬ朱长青ꎬ史文中.B样条与磨光样条在基于矩形格网的DEM内插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ꎬ2000ꎬ29(3):240-244.[4]㊀王耀革ꎬ朱长青ꎬ王志伟.基于Coons曲面的规则格网DEM表面模型[J].测绘学报ꎬ2008ꎬ37(2):217-222. [5]㊀陈传法.数字高程模型构建的Coons曲面片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ꎬ2012ꎬ32(4):87-89.[6]㊀吕言.数字地面模型中多面函数内插法的研究[J].武汉测绘学院学报ꎬ1981(2):14-27.[7]㊀董箭ꎬ彭认灿ꎬ郑义东.利用局部动态最优Delaunay三角网改进逐点内插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ꎬ2013ꎬ38(5):613-617.[8]㊀李德仁ꎬ陈晓勇.用数学形态学变换自动生成DTM三角形格网的方法[J].测绘学报ꎬ1990ꎬ19(3):161-171.[9]㊀刘学军ꎬ龚健雅.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与修改算法[J].测绘学报ꎬ2001ꎬ30(1):82-88. [10]㊀齐玉坤ꎬ王仕成ꎬ张金生.泰勒多项式拟合法在区域地磁场建模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ꎬ2008ꎬ5(6):295-296.[11]㊀李志林ꎬ朱庆.数字高程模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ꎬ2001.[12]㊀朱添翼ꎬ王昶.DEM内插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测绘ꎬ2014(6):16-19.[13]㊀邱斌ꎬ朱建军.基于灰关联分析的GPS高程拟合加权平均函数模型权函数优选[J].测绘信息与工程ꎬ2004ꎬ29(1):13-14.[14]㊀胡海ꎬ吴艳兰ꎬ胡鹏.数字高程模型精度标准㊁质量理论和科学观念讨论[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ꎬ2011ꎬ20(6):713-716.[15]㊀范强ꎬ朱添翼ꎬ李永化.DEM曲面分区内插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ꎬ2016(11):64-66ꎬ98.[编辑:刘莉鑫](上接第78页)㊀㊀2)从各因素对库尔勒市不透水面发展的驱动来看ꎬ贡献率排依次为坡度㊁坡向㊁距规划区距离㊁距道路距离㊁距2009年城区距离㊁距水系距离㊁高程ꎮ自然经济因子对城市扩展影响较大ꎬ邻域因子居中ꎬ说明距城区㊁道路和河流的距离都对城市扩展有较大影响ꎬ以边缘扩张㊁城市集聚效应明显ꎬ沿道路轴线发展趋势ꎬ总体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ꎮ5㊀结束语本文采用高精度影像提取不透水面ꎬ但在驱动力分析中ꎬ与之相对应的为1ʒ50000数据产品ꎬ因文中选取的为城区部分ꎬ各方数据在精度匹配性上有弊端ꎮ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驱动因素分析ꎬ本文在对于内外因素的定量分析中也需进一步提高ꎮ参考文献:[1]㊀任金华ꎬ吴绍华ꎬ周生路ꎬ等.城市不透水面遥感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ꎬ2012ꎬ4(95):8-15. [2]㊀李玮娜ꎬ杨建生ꎬ李晓ꎬ等.基于TM图像的城市不透水面信息提取[J].国土资源遥感ꎬ2013ꎬ25(1):66-70. [3]㊀邓蕾ꎬ赵小锋ꎬ王惠娜ꎬ等.城市混合像元分解中土壤与不透水面纯像元选取方法的对比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3ꎬ28(6):1039-1045.[4]㊀李春林ꎬ刘淼ꎬ胡远满ꎬ等.基于增强回归树和Logistic回归的城市扩展驱动力分析[J].生态学报ꎬ2014ꎬ34(3):727-737.[5]㊀岳玉娟ꎬ周伟奇ꎬ钱雨果ꎬ等.大尺度不透水面遥感估算方法比较 以京津唐为例[J].生态学报ꎬ2015ꎬ35(13):4390-4397.[6]㊀李苗ꎬ臧淑英ꎬ吴长山ꎬ等.哈尔滨市城乡结合部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ꎬ2017ꎬ72(1):105-115.[7]㊀高志宏ꎬ张路ꎬ李新延ꎬ等.2010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不透水面覆盖度检测方法[J].遥感学报ꎬ2010ꎬ14(3):593-606.[8]㊀唐菲ꎬ徐涵秋.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影像反演地表不透水面的对比 以Hyperion和TM/ETM为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ꎬ2014ꎬ34(4):1075-1080. [9]㊀岳文泽ꎬ吴次芳.基于混合光谱分解的城市不透水面分布估算[J].遥感学报ꎬ2013ꎬ2007ꎬ11(6):914-922. [10]㊀王浩ꎬ吴炳方ꎬ李晓松ꎬ等.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J].遥感学报ꎬ2011ꎬ15(2):388-400.[11]㊀刘珍环ꎬ王仰麟ꎬ彭建.深圳市不透水表面的遥感监测与时空格局[J].地理研究ꎬ2012ꎬ31(8):1535-1545. [12]㊀程熙ꎬ沈占锋ꎬ骆剑承ꎬ等. 全域-局部 不透水面次年系遥感分步提取模型[J].遥感学报ꎬ2013ꎬ17(5):1191-1205.[编辑:刘莉鑫]2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8年。
空间内插方法比较一、本文概述空间内插方法是一种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用于根据已知的数据点推测未知区域的值。
这种方法在环境科学、气象学、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几种常见的空间内插方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IDW)、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自然邻点插值法(Natural Neighbors)以及多项式插值法等。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这些空间内插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然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或数据集来比较它们的性能。
我们将评估插值结果的精度、平滑度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我们还将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便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空间内插方法。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空间内插方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了解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和优缺点,并能够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空间内插方法。
二、空间内插方法概述空间内插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用于估算在已知数据点之间或之外的未知地理位置的值。
它是通过分析和理解空间数据的分布模式,使用数学算法来预测和模拟这些模式在空间上的变化。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城市规划等。
空间内插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确定性方法和统计性方法。
确定性方法,如反距离权重法(IDW)、样条函数法(Spline)等,主要基于空间数据的物理特性和已知点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插值。
这类方法通常假设空间数据具有某种连续性和平滑性,通过最小化插值误差或最大化平滑度来得到预测值。
统计性方法,如克里金插值(Kriging)、协方差法等,则更多地依赖于对空间数据分布模式的统计分析和理解。
这类方法认为空间数据不仅具有空间相关性,而且可能存在某种潜在的随机性。
因此,它们通过构建和拟合空间统计模型,如变异函数或协方差函数,来估算未知位置的值。
每种空间内插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41卷第7期2016年7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Vol.41No.7July 2016收稿日期:2015-01-26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05);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测绘项目(A15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7771413)。
第一作者:林祥国,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数据信息提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linxiangguo@gmail.comDOI:10.13203/j.whugis20140097文章编号:1671-8860(2016)07-0896-07集成形态学重建和测地距离变换的DEM内插方法林祥国1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摄影测量与遥感研究所,北京,100830摘 要:等高线是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常用的数据源之一,但内插方法对DEM生成精度有显著的影响。
基于形态学重建和测地距离变换运算,提出一种等高线数据生成DEM的内插方法。
形态学重建用于获取与空间一点对应的最邻近的上等高线和下等高线的高程值,测地距离变换用于获取该点到上下两条等高线的测地距离;使用沿流水线的线性内插获取该点的高程值。
实验表明,在只使用等高线数据生成DEM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内插方法获取的DEM精度更高。
关键词:形态学重建;测地距离变换;测地距离;DEM;内插中图法分类号:P208;P232 文献标志码:A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对地球表面地形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1]。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被提出以来,DEM受到极大的关注,并在测绘、土木工程、地质、矿山工程、景观建筑、道路设计、防洪、农业、规划、军事工程、飞行器与战场仿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而言,不同数据源需要不同的内插方法来生成DEM。
目前,生成DEM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地形图、遥感数据(既包括航天航空影像数据,又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和激光雷达数据)、地面测量、既有DEM等[2];从地形图上获取DE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我国测绘部门就分别利用1∶1万、1∶5万和1∶25万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生成了多种分辨率的DEM。
通常,由地形图获取DEM时,基于等高线的分布特征,有三种方式生成DEM[1]:等高线离散化、等高线内插和等高线构建Delaunay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
等高线离散化方法实质是将等高线看作不规则分布的数据,并没有考虑等高线本身的地形特性[1],这导致生成的DEM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基于等高线数据生成DEM的最陡坡度(流水线)内插算法的内插原理比较简单,但由于数字化的等高线远远没有纸质地形图等高线直观,因此,该方法实现起来还存在许多问题[2]。
由于直接由等高线构建的TIN存在“平坦三角形”(即水平三角形)问题[3],因此,目前工程生产中普遍采用基于等高线和附加的“特征数据”(如地形结构线和特征数据点诸如山顶点、凹陷点、鞍部点等)构建TIN的方法。
近几年提出了很多新的内插方法,胡鹏[4]、胡海[5]等人的研究成果比较具有代表性。
“特征数据”本质上是等高线的对偶形式,并不是必须的;而且在工程生产中,很难控制特征数据的密度以平衡DEM的精度和工作量。
因此,可利用地图代数直接由等高线内插生成DEM,即MADEM。
地图代数是建立在距离变换[6]运算基础上的一种图像操作;它用来内插生成DEM时,不仅不需要额外的辅助特征数据,而且生成的DEM具有较高的精度,满足“高程序同构”[7,8]的DEM精度评价标准。
但是基于地图代数的内插方法也存在亟待改进之处。
由于该方法是通过迭代求取半距等高线(即到两相邻等高线距离相等的线)Cl/2、Cl/4、Cl/8、Cl/16、Cl/32…(Cl为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来生成DEM的,即迭代地求取两相邻等高线的Voronoi图的边界、并将两等高线的平均值赋予该边界;至再分已无必要时,以1/2n+1Voronoi图为界(n为最大迭代次数),分层赋相应高程[9],本质上这也是一种线性内插方法。
但是, 第41卷第7期林祥国:集成形态学重建和测地距离变换的DEM内插方法该方法需要预先输入最大迭代次数,超过了最大迭代次数时,未插值到的点均赋予最后一个半等高距的增量。
可见,最大迭代次数是该方法内插生成DEM中的一个关键的指标。
但由于该指标采用了人工干预的方式,没有做到自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工程性应用。
本文根据数学形态学的测地距离的概念,基于形态学重建[10,11]和障碍距离变换[6,12]两种图像运算,提出一种等高线内插方法。
它无须任何人工干预,通过与胡海等[5]类似的线性内插方法生成DEM比较,获取的DEM精度等于或高于用地图代数方法获取的DEM精度。
1 基本原理本文提出的内插方法涉及测地变换[13]和测地度量[14]两大经典形态学领域。
1.1 测地变换测地变换的基本运算包括测地膨胀和测地腐蚀两个算子[13,14]。
测地膨胀涉及标记图像和掩膜图像,两幅图像的大小和定义域相同,但掩膜图像每个像素的值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标记图像对应的同名像素的值。
测地膨胀的实现过程是:利用基本的各向同性结构元素对标记图像作膨胀运算,运算过程中要求获取的结果图像必须保持在掩膜图像之下,即掩膜图像起着限制标记图像膨胀蔓延的作用[13]。
同理,测地腐蚀要求掩膜图像必须小于或者等于标记图像,其实现过程是:利用基本的各向同性结构元素对标记图像作腐蚀运算,运算过程中要求获取的结果图像必须保持在掩膜图像之上,即掩膜图像起着限制标记图像收缩的作用。
有界图像的测地膨胀或测地腐蚀变换,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总会收敛,即直至标记图像扩张或收缩完全被掩膜图像阻止;此时再循环一次,标记图像的任一像素的值不再发生改变,从标记图像中对掩膜图像进行形态学重建正是基于这种原理。
从标记图像f中对掩膜图像g(f≤g)进行膨胀重建表示为Rδg(f),其定义为f相对于g的测地膨胀直至稳定[10]:Rδg(f)=δ(i)g(f)(1)式中,i为δ(i)g(f)=δ(i+1)g(f)时循环的次数。
同理,从标记图像f中对掩膜图像g(f≥g)进行腐蚀重建表示为Rεg(f),其定义为f相对于g的测地腐蚀直至稳定:Rεg(f)=ε(i)g(f)(2)式中,i为ε(i)g(f)=ε(i+1)g(f)时循环的次数。
本文利用形态学重建来生成两幅高原图像,以确定空间任意一点所毗邻的两条等高线(较高的等高线(上等高线)和较低的等高线(下等高线))的高程值。
1.2 测地距离相比欧式距离而言,数学形态学的测地距离[13,14]是指用于连接图像平面某个子集内的两个像素的最短路径。
其中,这个子集区域被称为测地掩膜。
假设图像I中有一子集A(A为连通的集合),则A中两个像素p和q间的测地距离为连接A中p和q间路径P=(p1,p2,…,pn)长度N的最小值:dA(p,q)=min{N(P)|p1=p,pn=q,且P A}(3)式中,集合A为测地掩膜。
具有最小长度的路径成为测地路径。
进一步,集合A中的像素p和A中的另一个子集Y间的测地距离dA(p,Y)为p和Y中任意像素q间的最小测地距离:dA(p,Y)=∧q∈YdA(p,q)(4)式中,集合Y为标记集合。
两像素间、像素与集合间的测地路径如图1所示。
测地掩膜中两个独立像素间的测地距离和测地路径主要取决于掩膜的形状:如果掩膜是凸形的,则测地距离等价于欧氏距离,且测地路径为直线段;否则,测地距离受像素的位置和测地掩膜形状的影响。
本文中的测地距离的计算是使用障碍空间的欧氏距离变换[12]来实现的。
图1 测地掩膜A以及p和Y间的测地路径Fig.1 Geodesic Paths Between pand qin GeodesicMask A,and Between pand Yin the Same A,and Yis a Subset of A1.3 障碍欧氏距离变换距离变换是计算并标识空间点集各点到参照体的距离的变换或过程[12,15],分为欧氏距离变换和出租车距离变换。
前者标识的是欧氏距离,适用于自然形态的图形;后者标识的是曼哈顿距离,适用于规则形态的图形,本文中的距离变换特指欧氏距离变换。
798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年7月欧氏障碍空间G(Ω)是指欧氏空间中存在障碍物集合(图2),即:Ω=w1,w2,…,w{}k,其中,wk等是障碍物图形,并且互不相交。
设P1、P2为平面上的两个点。
从其中的一个点出发,至多仅与Ω=w1,w2,…,w{}k的边界邻接,而到达另一点所得到的最短距离,称为欧氏障碍空间下P1、P2间的穿越障碍物集合Ω=w1,w2,…,w{}k的距离,简称P1、P2之间的障碍距离,记做Db(P1,P2)。
图2 通过障碍欧氏距离变换获取测地距离Fig.2 Geodesic Distance is Calculated by EuclidianDistance Transformation with Obstacles可见,当将测地掩膜之外的图像空间记为障碍物时,对待处理的某一实体进行障碍欧氏距离变换,就可以获取该实体到掩膜内任意点的测地距离,如图2所示。
图2中,黑色代表障碍物,白色代表当前的实体,灰色代表测地掩膜,其他色彩代表距离实体的测地距离大小。
障碍欧氏距离变换的技术流程参见文献[12]。
本文利用障碍欧氏距离变换来确定空间任意一点到所毗邻的上等高线、下等高线的测地距离。
2 内插方法技术流程基于上述原理,本文设计了由等高线生成DEM的内插方法。
1)获取矢量等高线原始的地形图如果是纸质地形图,可以通过数字化获取矢量形式的数据;如果原始数据本身是以数字线划图的形式提供的,则可以提取其等高线。
对矢量等高线有下述要求:在一个图幅范围内,一条等高线不得无故中断,否则通过连接操作获取完整的等高线数据;给每条等高线赋予其相应的高程值。
对所有等高线的高程值进行排序,从最小值开始进行奇数或者偶数等高线的类型划分;原则上,两个相邻的高程值中必有一个奇数、一个偶数,奇数和偶数间隔出现。
2)生成两幅高程图像首先对矢量等高线进行栅格化操作,在栅格影像上,每个等高线上的像素用该等高线相应的高程值进行填充,对于不在任何等高线上的像素填充为一个无效值,如图3所示,记为等高线图像CL。
图3中,白色区域间的像素点p被两条等高线所包围,高程值较大的等高线表示为Cu(p),高程值较小的等高线表示为Cl(p);同时,p为山顶点或凹点时可以只被Cu(p)或Cl(p)所包围,此时Cu(p)=C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