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期刊论文的检索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三章计算机信息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发展计算机检索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脱机检索阶段(1954-1964年)早期应用系统,利用单台计算机,以磁带作为存储介质,进行的批量或定题检索。
已基本淘汰。
脱机检索(Offline Retrieval),即批处理检索,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人开始研究其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
1954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站图书馆在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检索系统。
(2)联机检索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进入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检索进入了实用和全面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通讯网络出现,大容量计算机分时系统和强功能检索软件研制成功,使脱机检索发展到联机检索并迅速得到了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联机检索得到迅速发展,一些联机检索系统开始向公众提供商业性服务,如DIALOG、ESA、ORBIT、BRS等许多世界著名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商业性运营。
联机检索的优缺点:直接利用国内外大量规范化得专业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迅速地查到相关信息。
有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但联机费用较高,而且需要熟练地检索技能。
(3)光盘检索阶段 1983年,出现了一种新的存储器,CD-ROM光盘。
光盘检索具有储量极大而体积微小,要求设备简单,可随地安装,使用方便、易于操作,检索费用低(不需要昂贵的联机检索通讯费用),具有可随时修改检索策略而具有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等优点,因而至今仍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4)网络化检索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卫星通讯、公共数据通讯、光缆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事业在全世界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情报检索走向了全球大联网。
网上资源具有信息的时效性、内容的广泛性、访问的快速性、搜索的网络性和资源的动态性五大特点,那么要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与自身需求相关的实用信息,对所有网络用户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计算机信息检索原理计算机信息检索是指人们在计算机检索网络或终端上,使用特定的检索指令、检索词和检索策略,从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中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再由终端设备显示和打印的过程。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1.引言文献检索与分析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搜集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进展,揭示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知识空白,从而指导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避免重复研究和陷入死胡同。
本章主要介绍文献检索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以及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文献综合分析。
2.文献检索方法文献检索是通过检索各类数据库、期刊、会议论文库等资源,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筛选。
以下是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1)关键词检索法:通过将研究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输入检索引擎,例如Google学术、Web of Science、百度学术等,获取相关文献。
关键词的选择要广泛覆盖相关概念,避免遗漏相关文献。
(3)手工检索法:通过手工检索研究主题相关的期刊、会议论文库、书籍等资源,找到相关文献。
3.文献筛选和整理在进行文献检索后,需要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以提炼出与研究主题相关且具有高质量的文献。
以下是常用的文献筛选和整理方法:(1)标题和摘要筛选: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根据关键词和研究目标,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2)全文筛选:对通过标题和摘要筛选出的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研究目标和相关性,筛选出具有高质量和可用性的文献。
(3)文献整理: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整理,建立文献数据库或文献管理软件,对文献进行分类、标注和索引,方便后续的文献阅读和分析。
4.文献综述方法文献综述是对其中一研究主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文献搜集、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目的是对研究主题的现状、进展和挑战进行总结和阐述。
以下是常用的文献综述方法:(1)传统综述: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搜集和综合,总结研究主题的现状、进展和挑战,对已有文献的方法、结论和不足进行评价和分析。
(2)系统综述:通过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策略,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的筛选和评价,从而系统地总结和综合研究主题的现状、进展和不足。
第三章文献信息检索基本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得到广泛普及,信息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各种信息、知识成为高等院校师生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知识和技能。
为此,首先就必须了解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一、信息检索的概念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全称为“信息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认为,信息检索包括文献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方面,即一个完整的信息检索系统由信息存储子系统和信息检索子系统两部分组成。
信息存储子系统:首先对一定数量的信息进行筛选,把能够描述文献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形成信息特征标识集合,然后将之存储在某种载体上,编制成为检索工具或建立一个数据库。
信息检索子系统:根据信息用户的特定需求,对用户需求进行主题分析,利用一定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术,对存储子系统中的特征标识进行比对,把需要的文献线索或知识信息从系统中查找出来的过程,即信息检索。
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信息检索过程,也就是狭义上的信息检索。
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是意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
信息存储是为了检索,信息检索又必须先有信息存储。
如果没有存储,检索就无法实现;没有检索,信息存储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说存储是检索的前提和基础,检索是存储的目的。
信息检索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 信息检索系统的工作原理二、 信息检索的类型信息检索可以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 根据检索内容划分根据检索信息内容不同可划分为文献信息检索、事实信息检索和数据信息检索。
1、文献信息检索(document retrieval ):是以文献(包括目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或全文)为检索对象,查找有关文献的出处和收藏处等信息,都属于文献信息检索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