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动植物欣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案案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动物和植物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和情感。
2. 教学内容:(1)动物的欣赏:了解动物的外形、结构、色彩等特点,欣赏各种动物的美。
(2)植物的欣赏:了解植物的外形、结构、色彩等特点,欣赏各种植物的美。
(3)动物植物的组合: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组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动物和植物的美。
(2)新课讲解:讲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分析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美。
(3)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和情感。
(4)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和感受,进行创作。
(5)展示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
二、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1)通过展示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欣赏中学会了观察和分析。
(2)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确了创作方向,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2. 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的作品与教学目标有所偏离。
(2)在评价环节,过于注重学生的作品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兴趣培养。
3. 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和植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在评价环节,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兴趣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动物和植物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和情感。
2. 教学内容:(1)动物的欣赏:了解动物的外形、结构、色彩等特点,欣赏各种动物的美。
小学美术《动物植物欣赏》教案案例及反思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欣赏动物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1.2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
二、知识点讲解2.1 欣赏方法:2.1.1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植物的外形、色彩、纹理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1.2 引导学生感受动物植物的生命力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1.3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欣赏动物植物图片:3.1.1 展示各种动物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自由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1.2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植物的特点,如外形、色彩、纹理等。
3.1.3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衣物、装饰品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物植物的特点。
4.1.2 学生能够思考和表达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1.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动物植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植物的特点。
5.1.2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1.3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动物植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5.2 教学重点:5.2.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5.2.2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2.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动物植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教案的前五个章节,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电脑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
6.1.2 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供学生绘画使用。
《动物、植物欣赏》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学习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美感,通过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师准备收集动物和植物的图片、画作等欣赏素材,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2.2 学生准备带上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图片,准备好绘画工具和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带来的动物或植物图片,互相欣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3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一幅动物或植物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4 创作与展示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5.2 家庭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动物和植物的观察和创作,与家长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动物植物拼图游戏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方法: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游戏,看谁拼得最快最准确。
6.2 活动二:动物植物知识竞赛目的:增加学生对动物植物知识的了解。
方法:教师出题,学生抢答,答对者给予小奖励。
6.3 活动三:动物植物手工艺制作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方法:教师展示制作方法,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
小学美术《动植物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动植物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创作,表达对动植物的情感和认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美感。
2. 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方法和技巧。
3. 动植物绘画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对动植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美感的动植物作品。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植物,使其具有生动性和准确性。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使其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美感的动植物作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美感,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动植物的美。
3. 观察和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并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动植物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
4. 创作指导: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段表达自己对动植物的感受和认识。
5.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动植物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欣赏法:教师展示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讲授法:教师讲解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美感,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动植物的美。
3. 实践操作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绘画技巧和美感表现。
2. 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角度、描述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动植物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动植物欣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提高他们的动植物观察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并能够正确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动植物的细节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工具;2. 教师准备一些动植物的图片、实物或模型,以及篮球、足球等球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动植物的特征和形状,来引起他们对动植物的兴趣。
二、展示(10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展示动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根据课本的内容,展示一些实物或模型,向学生展示动植物的真实外观。
三、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一些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并给出相应的示范图片。
2. 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描述动植物的特征。
四、练习与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或个体练习,给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让他们互相观察和描述。
2.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画出自己理解的动植物形象。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画的动植物作品,并互相分享和评价。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观察动植物时应注意的事项,鼓励他们多多观察和欣赏身边的动植物。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在家中观察并绘制一种动植物,写下他们对该动植物的观察和描述。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要点,并告知下节课将会展示大家的作品。
教学延伸:在家庭生活中,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和欣赏动植物,记录下他们的观察和感受,以加深对动植物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美术《动植物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植物的美。
二、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及美感。
2. 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动植物绘画作品。
3. 创作自己的动植物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1. 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美感。
2. 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植物的美。
四、教学难点:1. 对动植物外形特征的观察和表现。
2. 创作具有个人风格和特点的动植物绘画作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植物的图片或绘画作品,用于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周围的动植物。
2. 讲解:讲解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美感,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植物的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4. 练习: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进行创作。
5.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动植物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和美感,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植物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绘画难点。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欣赏能力。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动植物的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观察和表现身边的动植物。
3.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更多关于动植物绘画的技巧和经验。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植物外形特征和美的理解和表现。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
3.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十、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内容:1. 观察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植物的情感。
(3)提高学生运用线条、颜色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植物美感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欣赏各类动物植物的图片,了解它们的特征。
(2)分析动物植物的线条、颜色等美感元素。
(3)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动物植物的美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1.4 教学准备图片、绘画材料等。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展示各类动物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欣赏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动物植物的图片,分析它们的线条、颜色等美感元素。
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3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的美感特点。
2.4 实践与创作学生动手绘制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教师巡回指导。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总结自己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3.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审美和绘画能力。
3.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收获,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2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4.3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4 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公正、全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记录它们的美感特点,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5.2 课堂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美、表现美。
5.3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一、教案案例:教案主题:《动物植物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形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动物和植物的美。
2. 如何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动物植物欣赏》。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哪些动物和植物?Step 2: 观察和欣赏(15分钟)2.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注意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形态。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Step 3: 绘画实践(15分钟)1. 向学生分发画纸和画笔。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欣赏,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以在画作中添加自己喜欢的元素。
Step 4: 分享和交流(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给予鼓励和赞美。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动物和植物的态度和行为,激发保护意识。
二、教案案例:教案主题:《动物植物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形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动物和植物的美。
2. 如何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动物植物欣赏》。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哪些动物和植物?Step 2: 观察和欣赏(15分钟)2.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注意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形态。
《动物、植物欣赏》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章:动物、植物欣赏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植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动物、植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动物、植物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植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讲解动物、植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1.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物、植物进行绘画创作。
2. 要求绘画作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评价标准:1. 学生绘画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 学生对动物、植物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表现。
第二章:动物、植物的线条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条的表现技巧。
2. 培养学生用线条表现动物、植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线条的表现技巧。
2. 学生用线条表现动物、植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线条的表现技巧的运用。
2. 学生用线条表现动物、植物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动物、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2. 教师讲解线条的表现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1.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物、植物进行线条表现。
2. 要求线条流畅、富有表现力。
评价标准:1. 学生线条的表现技巧。
2. 学生用线条表现动物、植物的能力。
第三章:动物、植物的色彩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色彩表现动物、植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
2. 学生正确运用色彩表现动物、植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和植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2.增加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动物和植物的形象。
【教学准备】1.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等绘画工具。
2.一些展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或模型,并与学生一同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名称。
二、欣赏动物(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只动物的特点。
2.教师示范以动物为主题进行绘画,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构图方法。
3.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绘画过程,并给予简单的指导和建议。
4.学生试着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动物形象。
三、欣赏植物(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种植物的特点。
2.教师示范以植物为主题进行绘画,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植物的结构。
3.让学生观察老师的绘画过程,并给予简单的指导和建议。
4.学生试着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绘画自己心目中的植物形象。
四、相互欣赏与评论(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绘画的动物或植物。
2.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同学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五、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更多的动物和植物,练习更多的绘画作品。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户外绘画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并绘制动植物的形象。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绘画动物和植物,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了解和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绘画技巧和练习,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索。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取绘画主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动物、植物欣赏》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章:欣赏动物之美1.1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色彩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分析动物的外形特征,如体型、毛发、翅膀等。
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栖息地选择等。
引导观察动物的色彩特点,如皮肤颜色、花纹等。
1.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哺乳动物的哺乳行为、鸟类的迁徙等。
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色彩特点,并讨论它们的意义,如保护色、警戒色等。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绘画活动,要求他们运用观察到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色彩特点进行创作。
1.4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他们对动物描述的准确性和绘画作品的创意性来衡量。
引导学生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如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对动物的关注和保护意愿。
第二章:欣赏植物之美2.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色彩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等。
分析植物的外形特征,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探讨植物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
引导观察植物的色彩特点,如叶子的绿色、花朵的多种颜色等。
2.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如花草需要阳光和水分、树木需要适宜的气候等。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色彩特点,并讨论它们的意义,如叶子的绿色进行光合作用、花朵的颜色吸引传粉者等。
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绘画活动,要求他们运用观察到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色彩特点进行创作。
2.4 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他们对植物描述的准确性和绘画作品的创意性来衡量。
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如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对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愿。
《动物、植物欣赏》教学设计课题:动物、植物欣赏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颜色与纹样。
2、引导学生感受动、植物的颜色与纹样的美。
3、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纹样的观察。
2、难点:怎样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和课时】:1、色彩笔、油棒2、总计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导入:学生观看图片课件及教师的范画引入新课2、欣赏教师的范画3、欣赏作品,了解制作的过程讲授新课:课题(动物、植物欣赏)学生分组共同欣赏每个人带来的动物、植物的资料、实物或标本,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植物的漂亮颜色与纹样,并可以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教师导入新课:学生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
生活动:我能行,体检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留意身边的动物、植物欣赏它们的颜色及纹样。
欣赏以动物、植物为题材的艺术家的作品,想一想,这些艺术家为什么要表现动物或植物呢?用绘画或拼贴等方法表现漂亮的动物与植物,大胆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活动中获得兴趣和知识。
【学生活动】1、学生想象和创作:2、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大胆、自由地表现。
3、尽量把自己知道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使用上。
【作业要求】:(1)以绘画或拼贴等的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
(2)尽量把自己知道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使用上。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清洁。
【小结评价目标】:有创意、夸张、色彩美丽。
【学生自评】:今天的的画喜欢不喜欢,请在作业右下角画笑脸或哭脸。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学习用具。
【课后记】:通过欣赏和绘画,仔细观察植物的漂亮颜色与纹样,培养学生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
《动物、植物欣赏》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动物和植物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和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动物欣赏: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分析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2. 植物欣赏: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分析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
3. 动物、植物线条、形状、色彩的欣赏:学习如何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来表现动物和植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如何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表现动物和植物的美。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图片、画作等资料。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和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
2. 欣赏与分析:展示收集到的动物和植物图片、画作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3. 绘画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引导他们关注和热爱大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对动物、植物形态特征的把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作中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美的能力。
3. 关注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评价他们关爱大自然、动物和植物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2. 邀请动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和植物的世界。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动物和植物的意识。
八、教学参考资料:1. 《小学美术教材》2. 《动物世界》杂志3. 《植物奥秘》科普书籍4. 互联网上关于动物、植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小学美术《动植物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植物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段,表达自己对动植物的喜爱和感受。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植物的特点和美感。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 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画法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难点1. 动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的把握。
2. 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动植物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相关的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点和美感。
2.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和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
3.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动植物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幅动植物绘画或手工制作作品,要求体现动植物的特点和美感。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或进行户外写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动植物。
2. 开展动植物主题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力。
十、评价方式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思路和表现力。
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3. 家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进步。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2. 技能讲解:教师讲解动植物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制过程。
小学美术《动植物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动植物的喜爱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和特点。
2. 学习观察和描绘动植物的方法。
3. 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植物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植物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和作品。
2. 学生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
2. 新课:教师讲解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绘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动植物的细节和质感。
3. 示范:教师展示如何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动植物作品。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练习,创作出自己的动植物作品。
5. 展评: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植物形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2. 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对动植物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观察和描绘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
2. 邀请动植物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动植物的了解。
3. 举办动植物主题的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表达美。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动植物欣赏》教
学设计
动植物欣赏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动植物欣赏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
2、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
.
课前准备:1、师生课前多方面搜索与动物相关的图文资料、动植物欣赏
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
各种用以制作“动物”的材料和工具。
制作好的形式多样的“动物”作品。
教学程序:
一、表演、回忆、发表
、表演猜谜:你知道哪些的动物的动做?你能把它模仿
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启发回忆,探索了解动物的各种活动特征。
二、观察、赏析、感受
、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动植物欣赏
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
、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
四、展示、评价、延伸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动植物欣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
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
(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生判断)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
(评价引导: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5、课后探索延伸:
.你还知道其它关于动物的更多知识吗?动植物欣赏
.你知道其他国家的保护动物吗?
.你知道动物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5)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