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氯气培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8
氯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3.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氯气的沸点为-34.6℃,熔点为-101℃。
2.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反应。
例如,氯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
3. 氯气的制备方法氯气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电解食盐水。
具体步骤如下:1.将食盐水倒入电解槽中;2.通电,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氯气;3.将氯气收集起来。
4. 氯气的实验操作技能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时要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氯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2.操作时要注意通风,避免氯气浓度过高;3.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电解槽短路或漏电。
5. 氯气的应用领域氯气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制造氯化物、漂白剂、消毒剂等。
此外,氯气还可以用于水处理、制氯酸等。
6. 氯气的安全注意事项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时要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氯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2.操作时要注意通风,避免氯气浓度过高;3.操作时要小心,避免电解槽短路或漏电;4.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最后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氯气的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技能。
知识掌握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技能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制备氯气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评价。
有针对性的化学氯知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氯气的用途,认识氯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制备:通过实验讲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包括盐酸与锰(IV)氧化物的反应。
2. 氯气的性质:介绍氯气的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其氧化性、还原性和毒性等化学性质。
3. 氯气的用途:讲解氯气在工业、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如漂白剂、消毒剂、氯化物生产等。
4. 氯气泄漏事故处理:教授学生氯气泄漏时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疏散、掩鼻、避免直接接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氯气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氯气的用途及泄漏事故处理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设备及药品:盐酸、锰(IV)氧化物、饱和食盐水等。
2. 教学PPT、教案、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教学资料。
3. 防护用品: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氯气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对氯气泄漏事故处理能力的掌握。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氯气的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详细讲解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过程,包括盐酸与锰(IV)氧化物的反应原理。
3. 演示实验:进行氯气制备实验,让学生观察氯气的产生和性质。
4. 讲解氯气的性质: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氯气的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其氧化性、还原性和毒性等化学性质。
5. 讲解氯气的用途:介绍氯气在工业、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如漂白剂、消毒剂、氯化物生产等。
七、课堂练习a. 氯气是如何制备的?b. 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 氯气在工业、医药、农业等方面有哪些应用?2.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氯气泄漏事故的应对措施,包括疏散、掩鼻、避免直接接触等,并分享讨论结果。
高中新版化学氯气教案
主题:氯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理解氯气与水的反应;
3. 掌握氯气的危害性以及安全防护知识。
教学重点:
1. 氯气的性质和应用;
2. 氯气与水的反应机制。
教学难点:
1.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
2. 安全防护知识的传达。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课本;
2. 实验器材:试管、氯气生成装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氯气的概念(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
二、氯气的制备实验(15分钟)
1. 将氯化钠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观察氯气的生成过程;
2. 观察氯气的性状和气味。
三、氯气与水的反应(10分钟)
1. 将氯气通入水中,观察氯气与水的反应;
2. 解释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
四、氯气的危害性及安全防护知识(10分钟)
1. 讲解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性;
2. 传达氯气实验操作时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五、小结与反馈(5分钟)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讲解氯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安全管理措施,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2. 回答问题的准确与否;
3. 总结学生对氯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备注: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教资高中化学氯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3. 能够解释氯气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氯气的制备及应用;3. 氯气的危害与防护。
三、教学内容: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等。
2. 氯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制备:电解食盐水;- 实验制备:盐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氯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等。
3. 氯气的应用领域- 工业上用于生产塑料、药品、杀虫剂等;- 水处理领域用于消毒;- 实验教学中可用于气体收集等。
4. 氯气的危害及防护- 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较大危害; - 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做好通风、穿戴防护装备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氯气的性质、制备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2. 实验法:进行氯气的实验制备和气体性质的观察,增加学生实践经验;3. 案例分析法:通过氯气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氯气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实验评价:对学生进行气体实验操作的评价,检查学生实验技能。
六、教学反馈:1.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2. 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七、教学扩展:1. 让学生研究氯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面;2. 组织学生进行氯气危害与防护方面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为高中化学教资《氯气的性质及应用》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节氯气(第二课时)教案授课人:贺宝伟课型:新授课地点:一三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氯气的化学性质来认识其用途。
(2)掌握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将氯气的性质应用于制取、利用原理设计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学会研究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方法和程序。
3、情感目标:(1)在参与讨论、动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培养主动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2)帮助学生树立“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科学思想,并逐步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生存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三、教学流程图由复习氯气的部分化学性质引入氯气与碱的反应→引出用途、制备→氯气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演示实验→验满→制取除去杂质的氯气实验→总结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讨论、设疑、讲解、对比、练习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多媒体电脑及课件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几个方面(存在,结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等)针对上节课已学习的有关氯气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引入本节课氯气与碱的反应【师】其实Cl2与H2O和Cl2与碱的反应是有密切联系的,请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学生活动】动手写出氯气与水的反应方程式并进一步分析反应过程【多媒体显示】Cl2 + H2O === HCl + HClONaOH NaOHNaCl + H2O NaClO + H2O结果: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师】在这一反应中NaOH与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盐,消耗了氯水中的次氯酸和盐酸,使得Cl2与H2O的反应趋于完全,NaOH的量足够,可使溶液颜色变为无色,上部气体也变为无色。
氯气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氯气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通过对氯气的讨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讲述氯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引出氯气的话题。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氯气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氯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化学氯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氯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正确使用氯气与其他物质进行反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氯气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2. 氯气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氯气的基本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氯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电解食盐水和加热含氯化物的氧化物等。
讲解每种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及反应方程式。
3.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0分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均能发生反应等)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实验展示氯气的性质。
4. 氯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介绍氯气在工业上的应用,如用于生产氯化钠、漂白剂、杀虫剂等。
同时详细讲解氯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消毒、漂白、净化水质等。
5. 氯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15分钟)讲解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6. 活动设计(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氯气的实际应用案例,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讨论交流。
7. 总结复习(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供学生自主复习。
四、板书设计:1. 氯气的性质和应用2. 制备方法:电解食盐水、加热氧化物3.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4. 化学性质:强氧化性、与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反应5. 工业应用:生产氯化钠、杀虫剂等6. 日常生活应用:消毒、漂白、净化水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氯气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展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氯气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加强实验操作的安全措施。
培训时间: 2023年11月15日培训地点:公司培训中心培训讲师:安全生产部主管张伟培训对象:全体一线员工及管理人员培训时长: 2小时一、培训背景为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氯气泄漏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开展了本次氯气应急预案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应急处置流程。
二、培训内容1. 氯气安全基础知识- 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碱溶液等。
- 氯气的毒性:高浓度氯气可导致急性中毒,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 氯气的泄漏途径:管道破裂、设备损坏、操作不当等。
2. 氯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 事故报警:发现氯气泄漏时,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 人员疏散:根据泄漏区域,迅速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避免吸入氯气。
- 现场封锁: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泄漏区域。
- 环境监测:对泄漏区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 紧急处理:针对不同泄漏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如使用氯气吸收剂、稀释剂等。
3. 个人防护- 防护服:佩戴防护服,防止氯气对皮肤的腐蚀。
- 防护眼镜:佩戴防护眼镜,防止氯气对眼睛的刺激。
- 防护口罩:佩戴防护口罩,防止吸入氯气。
- 防护手套:佩戴防护手套,防止氯气对双手的腐蚀。
4.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氯气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 演练内容:事故报警、人员疏散、现场封锁、环境监测、紧急处理等。
三、培训效果本次培训使员工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结束后,员工纷纷表示,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公司安全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1. 安全生产部将继续加强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氯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教案内容:氯气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氯气的制备方法。
2.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氯气的制备和应用。
2. 氯气的毒性和危害。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氯化钠、浓硫酸、漏液瓶、氯气收集装置等。
2. 教学资料:氯气的物化性质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开展讨论: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点燃肉眼可见的物质。
2. 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如氯气可以通过氯化钠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
3. 讲解氯气的应用,如氯气可以用于消毒、漂白剂制备和有机合成等方面。
三、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演示制备氯气的实验过程并收集氯气。
四、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并进行报告。
五、问题解答(10分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可开展有关氯气的实验,如氯气的鉴别实验、氯气的危害实验等,加深学生对氯气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氯气在消毒和净化水源中的作用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准确描述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高中化学氯气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掌握氯气的分解反应;了解氯气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氯气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科学、探究科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氯气的分解反应等。
2. 难点:氯气的危害、防范措施及相关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氯气相关的真实案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氯气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学习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通过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氯气的理解;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氯气的使用和存储方法。
4. 学习氯气的分解反应:向学生介绍氯气的分解反应机理和相关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氯气在分解反应中的变化。
5. 学习氯气的危害、防范措施及案例分析:通过讲解氯气的危害和防范措施,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安全使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氯气的危害性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6. 总结与评价:通过讨论和问答,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凝练学生的学习收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实验设计任务,巩固学生对氯气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总结及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相关问题。
五、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六、板书设计:主题:氯气内容:性质、用途、制备方法、分解反应、危害及防范措施。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氯气相关的实验器材;3. 案例分析资料;4. 相关课件及教材。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氯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素养和安全意识的学生。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 1 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新课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
黎明时,英、法联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沿着地面逐渐向他们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联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就是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
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了人类战争的史册。
你知道这种杀伤力极强的黄绿色气体的成分吗?【教材讲解】一、新课引入展示海边盐场的图片。
引言:食盐是我们人体必需的一种调味剂,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经过日晒蒸发,就可以得到固体氯化钠。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氯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认识氯的单质——氯气。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观察一瓶氯气 ( 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 ,闻味 ( 注意方法“扇”和“飘”) ,再倒入少量水振荡。
学生观察、闻味,回答氯气的颜色、气味和倒入水后的现象。
归纳整理: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倒入水后塑料瓶变瘪,说明氯气能溶于水。
板书:(一)氯气1.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溶于水( 1∶ 2) ,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34.6℃ ) 。
展示氯气毒性造成的危害的图片。
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Cl2曾被德国在战场上用作化学武器,这种作法是不人道的。
学与练:写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氯原子的原子结构,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归纳整理: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 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所以 Cl2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
Cl板书:2.化学性质:易得电子,强氧化性。
( 1) 与金属反应演示实验:氯气与金属钠、铜、铁反应。
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金属分别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演示实验: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和混合光照爆炸。
学生观察并描述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讨论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 2) 与非金属反应点燃Cl2+ H22HCl现象:纯净H2在 Cl2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生成。
氯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2. 氯气的用途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造氯化物、氯化烃、氯化丙烯等化学品。
此外,氯气还用于消毒、漂白、水处理等领域。
3. 氯气的危害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吸入氯气会引起呼吸道刺激、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水肿、窒息等。
接触氯气会引起皮肤、眼睛等部位的刺激和灼伤。
此外,氯气还具有爆炸性,应注意防火防爆。
4. 氯气的制备方法氯气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盐酸和漂白粉的反应制备氯气。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漂白粉(NaClO)和盐酸(HCl),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2.将两个烧杯放在烧杯架上,用橡皮管将两个烧杯连接起来。
3.在橡皮管中央加入一根玻璃棒,用于搅拌反应液。
4.加热盐酸烧杯中的溶液,使其沸腾。
5.用玻璃棒搅拌漂白粉烧杯中的溶液,使其与盐酸反应。
6.观察氯气的产生情况,收集氯气。
5. 实验操作技能1.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烧杯、橡皮管、玻璃棒等。
2.注意实验安全,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3.熟悉氯气的性质和危害,注意防范风险。
4.熟练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氯气的性质、用途和危害,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基本知识。
2.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氯气的制备过程。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氯气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2.实验操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氯气的制备实验。
氯气的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应用;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室处理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意识和对自然界的珍视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氯气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处理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步骤1. 氯气的物理性质(1)氯气的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密度大。
(2)液氯的性质:淡黄色,剧毒,易挥发。
2. 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生成氯化物。
如2Na + Cl2 → 2NaCl。
(2)与非金属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 + Cl2 → 2HCl。
3. 氯气的制备方法实验操作:硫酸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气。
实验步骤:将氯化钠溶液滴入浓硫酸中,生成氯气,收集于气瓶中。
4. 氯气的实验室处理方法(1)处理液氯:使用干燥管吸收液氯中的水分。
(2)处理氯气:在通氯处要戴防护眼镜、戴手套,操作时小心谨慎。
5. 氯气的应用(1)工业:用于生产氯化铁、塑料、消毒剂等。
(2)医疗:用作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四、实验设计实验一:制备氯气实验目的:观察氯气的制备方法。
实验器材:氯化钠、浓硫酸、氢氧化钠、烧杯、试管、气瓶。
实验步骤:将氯化钠溶液滴入浓硫酸中,生成氯气,收集于气瓶中。
实验二:氯气的物理性质实验目的: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器材:氯气、试管、橡皮塞。
实验步骤:将氯气放入试管中,观察氯气的性状。
五、教学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出改进措施。
六、自主学习学生可通过查阅教科书、参考资料等途径进一步了解氯气的有关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以上为氯气的高中化学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氯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化学物质可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的反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次氯酸的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氯气的化学变化。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氯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和次氯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氯气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氯气泄漏事故、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吗?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从而导入新课。
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
请学生闻氯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的正确方法),并描述氯气的气味。
讲解氯气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3、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的反应演示氯气与钠、铁、铜等金属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特点。
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演示氯气与氢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的特点。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引入】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我们今天研究的“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首次用作杀人武器。
【学生活动】观察氯气【投影】氯气的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色:黄绿色态:气态(常温常压)味: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空气溶解性:能溶于水(1:2)熔沸点:沸点-34.6℃,易液化。
一般转化为液体(称“液氯”)储存于钢瓶中。
【说明】①学生实验1:体验氯气能溶于水,但是溶解性不大。
实验过程:往充满氯气的青霉素小瓶里用针筒注入蒸馏水后充分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
实验结论:氯气能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中有Cl2。
说明:氯气溶于水后的水溶液称为氯水。
②解释一下气体溶解性的表达方式,气体溶解性的表示方式和固体溶解度不同。
常温下,1体积水里约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教师讲述】氯气是当今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一种化学物质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中出镜率较高的明星物质。
我们来看一些有关氯气的部分新闻报道标题。
【投影】有关氯气的部分新闻报道标题桐庐自来水公司氯气泄漏,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重庆市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9人失踪死亡15万人疏散;四川一游泳池发生氯气泄露事件,上千人紧急疏散;湖北黄石医院存放氯气的储罐发生氯气泄露;武昌一鱼塘消毒过程中因次氯酸钙粉末变质发生氯气挥发泄漏事故;邢台造纸厂氯气泄露;京沪高速公路液氯泄露事件造成28人死亡。
【教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氯气危害性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广泛的用途。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生活和生产中方方面面。
自来水厂、游泳池、医院、鱼塘等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出现氯气?氯气是什么用途?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疑问都有待我们进入氯气的世界一起去解决。
首先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18、19世纪,跟随科学家们一起重温氯气的发现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资料。
【阅读资料】氯气是舍勒在1774年发现的,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当他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
危险化学品氯气
培训教案
一.氯的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氯呈气态,但当温度下降到-34.05℃时,氯便凝为液体,我们使用的液氯钢瓶内压力指标最高是2.0MPa,一般在十来Kg/cm2,使用初期压力高些,到后期压力低些,温度为-30~-35℃。
氯气微溶于水,溶解度为1.462g/100g水,即14.62Kg/t水,这就是说,万一发生氯气泄漏,使用雾状水进行喷淋稀释,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泄漏较大,水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用10%左右的先稀氨水喷淋,因为氨水和氯气很快反应生成NH4CL,NH4CL是一种中性物质。
二.氯的化学性质
CL2 + H2O══HCL + HCLO
因为CL2能够和H2O反应生成HCL,而HCL对碳钢的腐蚀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平时给钢瓶淋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水淋到钢瓶的瓶阀上,否则如CL2瓶阀填料有点漏,漏出来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会将瓶阀阀杆腐蚀锈死,开关不了。
6CL2 + 12NH3 ══9NH4CL + NCL3 + N2
生成的NCL3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化学介质,如果大量跑CL2,用氨水喷淋稀释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在不是封闭的厂房内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在封闭的厂房内,一旦有火花产生,就很容易发生爆
炸。
NH4CL是一种白色烟雾,如果有CL2泄漏,用氨水很容易试出来,这就是我们更换氯气钢瓶的时候一定要用氨水去查漏的原因,6月4日四点班我值班的时候,发现报警仪总是报警,结果用氨水瓶试漏,发现铜管接头有一点点漏,所以在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CL2本身并不能燃烧,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和氧气一样也能助燃,只要遇到可燃物,再加上明火,就能使火势越烧越旺,并放出有毒的黄烟和黑烟,如果是在敞开的设备和管道内燃烧,它不会爆炸,就像家里烧煤气一样,但如果是在封闭的设备和管道内,则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检修含有CL2的设备和管道时,一定要用碱水溶液清洗后才能动火,否则将由于设备和管道中残余的CL2引燃后,引起中毒和爆炸伤亡事故。
三.氯的用途
1.自来水、游泳池用于消毒,
2.造纸、纺织、陶瓷用于漂白,
3.制造农药、聚氯乙烯塑料、合成医药等。
四.氯对人体的危害
CL2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剧毒物质,人受危害的程度与空气中CL2的浓度以及在这个污染环境中的停留时间有关。
1.轻度中毒:短时间、低浓度接触:眼睛辣痛,流泪、咽痛、干咳、恶心等,但不会对人体留下什么后遗症。
2.中度中毒:吸入较高浓度的CL2,会立即引起持续性咳嗽,呼吸不
畅,头痛、头晕、周身无力、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
3.重度中毒:大量吸入CL2,可引发肺水肿,也可能引起昏迷、休克、窒息、甚至反射性心跳停止,直至死亡。
4.皮肤接触会发生冻伤,因为其温度很低,-35℃左右。
五.中毒面积估算
一个1t的氯气瓶泄漏,其CL2全部扩散到空气中,因为CL2比空气重,其扩散的高度一般在2m左右,其中毒面积可达到5平方公里,浓度为100mg/m3,(国家规定CL2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在0.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即200m范围内),CL2的浓度可达到2500mg/m3,可导致人立即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1t的液氯钢瓶,如果发生泄漏,其影响有多大,范围有多广,所以,在更换液氯钢瓶时,我们一定要小心,一定要用氨水试漏,切不可粗心大意。
六.CL2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1.吸入轻微的氯气,发生咳嗽时,只要跑到空气通畅的地方,稍事休息,就很容易恢复。
2.吸入较深的CL2时,除咳嗽外,还有胸部压痛感,这时用2%的小苏打水漱口,或饮服止咳糖浆、汽水或含糖的饮料有助于恢复,
3.咳嗽剧烈、痛苦时,可嗅酒精气味,如果呼吸困难,应加压吸氧。
4.如果停止了呼吸,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七.如何防止氯气中毒
在生产检修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的氯气泄漏,碰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采取下列措施:
1.使用隔离式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和空气呼吸器属于隔离式防毒面具,这种情况是在大量跑氯气时使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压力,当压力≤3.0MPa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因为氧气呼吸器30Kg的压力很快就可以用完。
2.使用过滤器防毒面具,这种情况是少量跑氯气,像一般我们生产过程中跑尾气、反应釜冒烟、液氯钢瓶少量泄漏等,空气中含氧量要≥18%(正常情况下含量是21%),环境中氯的浓度要小于2%。
我们岗位上的防毒面具都是过滤式防毒面具,这种面具在使用前先要拔掉底部的塞子,再把面罩旋紧,再戴上面罩,戴上面罩后应检查是否密封严实,做一次深呼吸,呼吸顺畅后才能进入毒气现场。
过滤式防毒面具里面装有活性碳,这种活性碳能够吸附有毒气体,使用完后必须重新将底部的塞子塞好,否则长期与空气接触,其活性碳容易失效,这就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毛病,用完了往柜子里一丢就了事,完全没有一点企业主人翁意识,就算橡皮塞不见了,用透明胶封起来也好啊,几十块钱一个,经常去买,老板划不来,我们的成本增高,我们也要为老板想一想,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请大家以后用完后一定要封好。
过滤式防毒面具一般2~3个月要检查一次,当发现失效时应及时更换。
如果没有防毒面具怎么办?
这时应观察风向,应逆风迅速离开现场,不能顺风跑,还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
八.液氯钢瓶有关知识
液氯钢瓶属于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在充装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必须取证才能充装。
对于我们使用单位来讲,只要知道怎么用就行了。
1.钢瓶前面有两个瓶阀,一个是液相阀,一个是气相阀,其实两个阀门是一样的,谁摆在下面就是液相阀,另一个就是气相阀,因为液氯钢瓶是不能充满的,充满了很容易发生爆炸,是气、液两相共存,使用时应一个瓶阀在上面,一个瓶阀在下面,垂直方向排列,不能两个瓶阀成横向摆放,瓶内上面部分就是气相,下面部分就是液相,每个瓶阀都连着一根Φ6的导管,沿瓶壁5mm,伸到瓶内,我们连接紫铜管时只能连上面的瓶阀,不能连下面的瓶阀,因为上面瓶阀流出来的是气,下面瓶阀流出来的是液氯,而使用单位所需要的一般都是氯气,我们也一样,禁止两个瓶阀同时开启。
2.瓶阀外面要保持干燥,为了将里面的液氯尽量用完,我们用热水淋瓶体加温,这是可以的,但不能用水淋瓶阀,因为水和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对瓶阀造成腐蚀,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就是瓶阀锈蚀,瓶阀开关不动,要么就是导致阀门内漏,关不死。
3.瓶阀的死扳手应正好与阀杆咬合,不要打滑,否则导致阀杆变圆,瓶阀打不开。
4.开瓶阀时,每次只能稍开一点,不要一次全开,关的时候也只要关
紧了就可以,不要用蛮力死拧,导致阀杆断裂。
5.当发现瓶阀堵塞或打不开时,我们自己不要随意去处理,要联系充装单位处理,或退回充装单位处理。
6.吊装液氯瓶时要尽量避免碰撞。
7.液氯储存仓库应为专用仓库,不能与其他气瓶混放,因为CL2能与其他气体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8.钢瓶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太阳暴晒更加不行,特别是饱瓶,如果阳光暴晒,里面的温度升高,其气相空间迅速缩小,压力急剧上升,很容易发生爆炸。
(钢瓶满瓶时,温度每升高1℃,压力上涨1.6MPa)9.停车时一定要关闭瓶阀以及CL2缓冲罐上面的阀门,防止其他气体倒入氯气瓶中,例如到了使用后期,里面的CL2快用完了,压力也不高了,停车时阀门都不关,然后开车很可能将煤气倒入氯气瓶内,发生反应,导致爆炸,这在其他厂有过惨痛的教训。
有一家氯化石蜡厂就是因为操作不精心,氯化石蜡倒入氯气瓶中,最后发生化学爆炸,死亡27人,整个生产厂房被炸毁,损失惨重。
化学爆炸的威力比物理爆炸更大,更可怕。
10.瓶内的氯气不能全部用完,要有0.5%~1%的剩余气体,我们1t 的气瓶留有5Kg的液氯就足够了,一般来说是用不完的。
九.正规的氯气使用流程
我们公司的流程是从氯气瓶出来,经过CL2厂房内一个送气阀,再送到氯气缓冲罐。
这种流程应该说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我们没有安装泵称,随时对氯气瓶进行称重。
2.没有安装止逆阀。
送氯气的管道最好用紫铜管,用碳钢管也可以,但碳钢管严禁有水分,有一家新建的用氯生产厂家,管道用清水清洗后,再试压查漏合格,但最后没用氮气将管道内的水赶干净,开车前送氯气的厂家也到这家新厂考察了,但没问管道是如何清洗的,水是否赶干净了,结果通知送氯气的厂家送氯气,三天后,上千米的管道到处漏氯气,都是新配的崭新的管道,他们自己都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崭新的管道这么快就漏了?损失很大啊,后来一查,才知道是因为里面的水没赶干净,CL2和H2O反应生成HCL,全部将管道腐蚀了,教训深刻,这
个学费付出太大了。
送氯气的管道严禁用不锈钢管,因为不锈钢会与CL2反应形成“氯脆”,管道强度减弱,一碰就会破损,引起泄漏,有人认为不锈钢肯定比碳钢好,牢固耐用,其实在这方面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