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
- 格式:pptx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
但受限于生活经验,他们对服务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服务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服务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
2.问题讨论法: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设计问题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3.分组安排,便于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社会服务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服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
案例可以包括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3.操练(10分钟)提问:你们认为服务社会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提问:如何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7.2服务社会》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服务社会”,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服务社会的意义、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服务社会的收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服务社会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参与服务社会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
此外,学生对于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让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参与服务社会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服务社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模拟服务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课堂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小游戏,模拟服务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服务社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对公平正义有较强的敏感度。
但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服务社会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体会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深入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深化对服务社会的认识。
3.实践操作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没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主题——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作用;2.了解服务社会的多种方式和渠道;3.通过案例分析,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4.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服务社会”的含义和意义;2.探究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2.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设计好教案和课件;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以及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服务社会?•你有没有过为社会服务的经历?•你认为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活动二:讲解(15分钟)1.什么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指为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福利而提供有益的服务。
服务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例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献血、义务教育等等。
2.服务社会有什么作用?服务社会的作用很多,例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平等、公正、文明和谐的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和危机等。
3.服务社会的多种方式和渠道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很多,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参加慈善义卖;•献血;•捐赠图书、文化用品。
活动三: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部分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1.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在学校开展义务劳动;3.在家庭中节约用水和电力;4.参加环保宣传活动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四:总结反思(10分钟)在活动三中,学生思考了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思考和行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服务社会的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弘扬感恩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
法治观念:增强劳动观念,爱岗敬业。
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和奉献社会。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奉献社会的积极意义。
难点: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材料导入: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
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并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思考问题:京东的做法给你带来哪些启示?点拨提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积极亲近社会。
教师总结:京东的所作所为彰显了一家企业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作为个人,我们也要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服务社会》。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一、奉献助我成长1.运用经验:小羽参加过的社会公益活动示例:看望革命老兵、捡拾垃圾、当志愿讲解员、爱心义卖赶大集2.小记者采访参加服务社会活动的经历及收获。
观看材料及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一说:请大家分享曾经参加服务社会活动的经历及收获。
教师点拨:只有人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悟服务和奉献社会并不是高大上,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和成长价值。
3.案例补充:时代楷模-朱彦夫思维冲浪:小组探究服务奉献社会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分小组上台交流自己的感悟。
教师归纳:①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设计,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已经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关爱他人、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问题仍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理解,仍有部分同学面对事情会意气用事,不能认识到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导致同学们缺少奉献精神,本节课在让学生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如何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非常的注重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袁辉的支教经历,总结出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分析志愿者的行为,结合自己参与社会公益的活动,归纳出奉献、服务社会的途径,培养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2.真正落到实处,践行奉献社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展示图示标志,学生猜一下这是什么标志?老师补充这个组织的人们有哪些举动,引导学生对志愿者有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问题引领,带动学生思考,引入本课课题。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袁辉的支教经历,总结出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分析志愿者的行为,结合自己参与社会公益的活动,归纳出奉献、服务社会的途径,培养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执行评价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第一篇:服务社会我成长议题1:成长意义:服务社会有何价值?(本环节对应目标一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袁辉——毕业时的“不同寻常选择”2012年,24岁的袁辉刚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他正面临着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重要选择。
拿着导师的推荐信,袁辉来到南京一所杂志社面试,总编对他甚是满意。
在这里工作,年薪几十万,只要认真上班,努力干活,未来在南京必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框服务社会课标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的核心理念。
教学目标:(一)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认识当代共青团员的时代使命。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二)知识目标:1.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知道中学生奉献社会的途径。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建议: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阅读材料,思考:鸿星尔克从成立以来就持续向慈善机构或其他平台捐款捐物,先后参与“资助中小学教育”“向灾区捐款”等几十项社会公益。
近年来,鸿星尔克还与福建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了“鸿星助力·衣路有爱”项目,已经累计向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总价值1.8亿元的物资。
饮水思源,在回馈社会的道路上鸿星尔克从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企业担当,把企业的温度传递到了更多的地方。
鸿星尔克的做法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提示: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要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积极亲近社会。
教师过渡:鸿星尔克的所作所为彰显了一家企业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作为个人我们也要树立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精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服务社会》。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奉献助我成长1.服务社会的意义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思考:(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1)曹师傅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事情,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因而能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2)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他人,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第2课时服务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
2.学会如何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1.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
2.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努力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4.增强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决心,提高劳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敬业精神。
2.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社会。
重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难点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准备:搜集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拓展】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同淘宝一样家喻户晓。
它的老板也就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他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京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
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2014年9月24日,刘强东作为发起人的京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
京东公益基金会秉承“品质生活、快乐公益”的愿景,创新性地推出了“让爱回家”社会创新公益开放平台,融合京东商业模式的优势资源,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让留守妇女和儿童收获改变现状的技能和机会。
“让爱回家”项目正式启动后,中国妇女基金会、壹基金、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已借助这一开放平台相继发起了“女性创业公益联盟”、“公益映像节”、“陪伴计划”、“生命最初1000天”等公益活动。
未来,“让爱回家”将进一步开放这一公益合作平台,全方位赋能公益伙伴,为更多的公益合作项目提供资源服务和资金支持。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3单元第7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材第3单元第7课的第2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怎样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和道德观念,但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和实践经验相对有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但对服务社会的内涵、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服务社会的恐惧心理,担心自己能力不足、害怕面对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服务社会,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的热情和勇气。
3.引导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意义。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社会经历,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角色扮演法:模拟服务社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
4.实践体验法: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讨论指南。
3.安排好实践活动,联系相关服务机构。
4.准备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人物和事件。
《7.2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3.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的实践中。
二、教学重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服务社会的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将服务社会付诸实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场景或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志愿者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对他们自己和社会有什么意义?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场景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服务社会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服务社会的意义【教师讲解】介绍服务社会的意义,包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对我们自己和社会有什么好处?【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PPT展示的关于服务社会意义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服务社会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也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引导他们认识到服务社会是一种美德,对自己和社会都有好处。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2.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讲解】介绍服务社会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支教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服务社会?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故事可以分享吗?【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参加志愿服务可以关注弱势群体;社区服务可以美化环境;支教可以教育贫困地区的儿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