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生物产业园开始运营 2015总产值将达200亿
- 格式:doc
- 大小:14.82 KB
- 文档页数:5
福田区“创造深圳质量”指标获全市第一为“十三五”规划质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1期深圳市福田区发改局韩东晖郑雅珍张婧近年来,福田区实施综合环境战略,以“深圳质量”为工作导向,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较好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
2015 年,在“创造深圳质量”指标考评中获全市第一。
“创造深圳质量状况”是一项涵盖经济、社会、城市、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28 项指标组成。
福田高度重视,一方面认真分析面临的挑战,苦练内功,狠抓发展短板,采取切实举措,在巩固优势指标的同时全面提升劣势指标,另一方面对指标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跟踪,形成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确保考核成绩充分反映全区发展质量。
实施“精准补差”策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是通过投资消费支撑,引导产业升级。
强化经济指标目标责任的分解落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投资乘数效应,全方位开展电子、服装、百货等主题营销活动,打造“福田购物节”品牌,通过产业链传导拉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5 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完成值的72.3%,发展水平全市领先;万元GDP 建设用地实际完成指标值1.68 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自考核以来福田区单位土地面积产出能力一直稳居全市十区之首。
二是补齐创新短板,增强内生动力。
加强设计激励,在福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分项中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奖励、对辖区企业及个人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给予奖励,高效落实产业资金审核发放工作,截至年底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比去年新增9 家,共660 家。
专利申请量12063 件,同比增长24.5% ;专利授权量6669 件,同比增长41.7%。
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项)为15.3,是去年的2.34 倍,排名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进步明显。
三是加强人口调控,增长平稳有序。
通过加大对人口的宏观调控管理,从优化人口年龄、素质结构等方面制定合理政策,促进人口增长与经济提质增速相协调,奠定我区人均指标优势基础。
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
【入选事件】1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解读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条例》规定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鼓励外商到经济特区投资办企业,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方面更大的自主权。
《条例》从法律上宣告了经济特区的诞生,掀开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史的第一页,同时把“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赋予了特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成为特区改革开放的“尚方宝剑”。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在改革探索中的做法,为全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经验。
(方兴业)【入选事件】21980年,“炒鱿鱼”、打破“铁饭碗”,深圳在中国内地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实行双向选择,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和配套制度。
解读随着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发展,80年代初,深圳经济特区经济成分愈发多元化,这种格局决定了不能再实行国家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
1980年,深圳首先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深圳的劳动用工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劳动关系也由政府与工人确立转变为企业与工人确立,企业员工双向选择,在全国率先打破了固定用工的传统体制,“炒鱿鱼”一词开始走向全国。
(潘若濛)【入选事件】31981年,深圳国际商业大厦建设推出“工程招投标”方案,开创中国内地工程招投标先河。
解读国际商业大厦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起初打算指定承建单位,后来改为招标方式,让中外建筑企业自由竞争,整项工程的造价降低了940多万元,建设工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半。
湾区蝶变东部核心坪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中心◆比肩世界三大湾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在2017年两会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报告,作为国家战略制高点。
大湾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共建金融核心圈、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GDP1.4万亿美元世界第四湾区纽约湾区2015年GDP2.14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2015年GDP1.8万亿美元东京湾区2015年GDP3.67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GDP1.36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9+2航母框架世界级城市群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佛山、肇庆、江门、中山、珠海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形成城市群,城市融合发展升级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最重要的示范区,国家对外开放新机遇,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制高点构建产业新格局强化粤港澳三地的经贸、技术、金融等方面深度合作交流,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区域合作打通资金、物流、人才等要素的连接通道,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
◆赶广州、超香港,深圳成大湾区中心深圳市处于粤港澳城市群中间,位置得天独厚,形成自身的产业集群优势,拥有与旧金山相近的产业结构,GDP增速广东第一,未来经济发展将赶超香港。
◆深圳一核两翼发展东部坪山新中心深圳发展西向轴线已成熟,城市发展亟需外拓,从罗湖、福田,到南山、前海,区域发展趋于成熟,区域空间容量有限,深圳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东部区域,成就坪山新中心。
1.4万亿再造一个新深圳东进战略1.4万亿空前投入打造深圳第三极◆坪山总投资规模达5824亿总投资额占40%2016年7月,深圳“东进战略”正式出炉,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5000亿、总投资1.4万亿推动深圳东部建设,其中坪山总投资5824亿,龙岗中心区-坪山中心区将成为“深圳第三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21•【字号】深府[2008]254号•【施行日期】2008.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市加快海洋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市的若干意见(深府〔2008〕25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中央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放思想,树立世界眼光,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实施海洋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环境,把我市建设成为海洋强市,经市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推进海洋立市战略(一)充分认识发展海洋产业的重要意义。
海洋是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我市海域面积达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57.3公里,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在开展深海、公海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发展海洋产业是顺应世界潮流,加快建设国际先进城市的重要战略举措。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优势,突破资源"紧约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市海洋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有利于推进我市海洋工作创新,实现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对深圳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海洋产业的总体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按照把海洋产业建设成我市重要支柱产业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拓展海洋资源利用范围和深度,实现海洋资源集约化利用,丰富海洋产业内涵,延长海洋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扩大海洋经济总量,通过存量调整和高端产业要素的引入,优化海洋产业的结构和布局,逐步实现我市海洋产业由资源依托为主向服务依托为主的转变,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多数产业园区产品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全国产业园区共有8万多个,园区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
可以看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产业园数量也较多。
其中,较为特殊的是特色产业园区,在打造“制造强国”的大背景下,“制造强省”的概念应运而生,制造业与园区息息相关,2021年12月23日,广东首批19个特色产业园区正式公布,2022年6月16日,上海正式发布第三批13个特色产业园区,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全市特色产业园区达到60个左右。
“园区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特色之一,而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园中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比如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产业,不仅符合地方政府专精特新的产业发展诉求,也适合打造产业运营体系。
那些做得还不错的特色产业园区,都有哪些制胜法宝呢?1、打造一个园区最重要的是要打造生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部分企业运营压力过大,有些会考虑从一线城市的市区搬到郊区,或者从郊区搬到隔壁城市,总之,从高成本的园区搬到低成本的园区。
这样的园区,对企业的粘性非常小。
基于此,未来的园区发展,一定是专业化的。
除了配套服务这些标配之外,还要在产业上形成配套,形成产业生态,来增加与入驻企业的粘性。
众所周知,生命健康企业有“三高一长”的特点: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
而这些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后,开始有收益了,缺点也成了优点,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这些就成为了门槛,因为药品很难被复制,不像电子产品,华强北就基本能解决所有问题。
此外,高收益意味着产品附加值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强。
相应地,生命健康企业对于房租的敏感程度远低于其他行业,因为租金对其并不是主要成本,而是在于其他条条框框,比如一家口罩厂,在北京认证合格,但去深圳不一定行,因为没有经过市监局和药监局认证,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假冒伪劣产品,这就是生产经营与场地挂钩,在该行业很常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文号:深府〔2011〕209号[内容纠错]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人类社会全面迈向信息时代的导航器。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信息技术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飞猛进,成为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握趋势、面向未来,率先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市构建“高、新、软、优”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造“深圳质量”的战略行动,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起点,新要求。
为加快建成全球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产业规模名列国内前茅。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作为全球重要产业基地的地位日益巩固。
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0544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近七分之一,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业收入位列三甲。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优势更加突出,2010年产业规模约4870亿元,超过全国总规模的六分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倍增效应与日俱增。
更多企业成为业界翘楚。
完善发展生态全方位构建产业服务体系作者:郭立民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91期2015年总体情况1~9月,工业经济较好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27 7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预计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实现8.0%以上的增长目标。
占工业半壁江山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68.9亿元,同比增长ll.l%,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长8%,高出全国增速(-1.7%)8.7个百分点。
1~-9月,深圳市供电量600.4亿千瓦时(含蛇口供电),同比增长2.2%,较上半年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
全社会用电量62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较上半年增速回落2.18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
1~9月,深圳市完成工业投资389 24亿元,同比增长18.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06 66亿元、同比增长16.8%;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技改622家,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开展技改232家,实现省下达指标任务的时间和进度同步。
智能制造领跑全国。
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现场会在深圳召开。
雷柏科技、创维、大族激光的3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人选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龙岗区中海信创新产业城成为全国首批7家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宝安空港新城一龙岗板雪岗科技城—坪山聚龙智谷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专业化园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工业设计保持全国领先,1~9月,全行业产值42亿元,增长15%;深圳市拥有工业设计机构600余家,其中今年新增30多家;深圳工业设计企业获iF设计大奖、红点产品设计奖项42、35项,连续4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卜9月宴现业务收入3345亿元,同比增长16.4%,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其中软件出口占全国一半。
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深圳已基本确定成为国内首批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唯一一线试点城市。
深圳湾创业广场成为全国“双创”新名片的重要原因深圳湾创业广场为何成为全国“双创”新名片?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吗?还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10月13日至16日,深圳湾创业广场入园总人次已超32万。
深圳湾创业广场成为全国“双创”的亮丽名片。
“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流行语在创客圈里广为传播。
10月12日至18日,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下称“全国双创周”)活动举办。
作为主会场的深圳湾创业广场成为全国“双创”氛围最浓厚的区域,中外创客云集,俨然已成全国“双创”的亮丽名片。
10月14日,腾讯众创空间(深圳)正式在深圳湾创业广场开园。
该空间是在深圳市科创委和南山区政府支持下,腾讯、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深圳湾科技公司、珊瑚群共同打造,整体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大的线下科技众创空间。
除了腾讯众创空间,联想之星、3W咖啡、京东智能、中美创投、创新工场、“北斗+”众创空间等45家国内外一流专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机构,以及23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均入驻深圳湾创业广场。
自2015年6月18日正式运营以来,深圳湾创业广场已进驻各类互联网、智能硬件等创新创业项目团队200多个,近百个项目获得融资,近50个项目团队已取得A轮或A+轮融资,已诞生了思必驰、悦动圈、爱范儿、多有米、新众玩、安煋车联网、美吧秀、超级猩猩等一批明星创业项目。
正式运营仅一年多,深圳湾创业广场为何能成为全国“双创”的新名片?为何能够聚集众多的创新资源?为何“北有中关村创业大街,南有深圳湾创业广场”这样的流行语能够在创客圈内广泛流传?据悉,深圳湾创业广场是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政策、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创客中心、创业创投之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深圳湾创业广场着力解决创业者“没钱”“没师傅”“没人”这三个痛点,让优秀的创业项目找到资金、找到最合适的导师、找到最佳创业小伙伴,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的主题街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深圳优势产业深圳优势产业.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 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
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
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
深圳确定重点培育11大潜在优势产业2004-02-022004年02月02日深圳特区报这11大产业是:精细化工、汽车、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装备型工业、私人飞机及豪华游艇制造业、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模具、电气设备制造业、专用机械制造。
这11大产业一旦培育成功,2010年深圳的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深圳将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在工业结构明显偏重于单一化、轻型化的情况下,深圳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明确提出要给工业加“重”,目前已基本确定11大潜在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这些“后起之秀”将与现有的竞争力较强的七大产业一道,共同支撑起南中国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
政府决策人士表示相信,经过精心培育,深圳工业总产值到2010年有望达到1.4万亿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工业重镇。
挖掘和培养“后起之秀”迫在眉睫无可否认,深圳是中国产业布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有资料显示,深圳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3年工业总产值更是突破5000亿元大关。
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行业门类较齐全、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然而细究之下,深圳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尽合理之处日益明显:产业单一化、轻型化的格局,已然成为深圳工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目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电子信息支撑,传统工业主要依靠服装、家具、钟表等日用消费品工业“闯荡天下”。
非IT类高新技术产业、非日用消费品类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技术、资金密集程度高,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及机械制造等技术,以装备型工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比重偏低。
有关专家指出,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IT产业,还是传统的日用消费品工业,其增长空间均有限,真正支撑经济增长的还是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中国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来源: /show.php?id=/277.html近年来,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
目前已经批准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引导社会资源集中投向重点地区,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各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
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化水平高、开放性强的地区,分批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已认定了石家庄、深圳、长沙、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昆明、青岛、成都、重庆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郑州、南宁、哈尔滨、杭州、南昌等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国家引导、地方推动下,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生物产业的集聚化发展,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145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国生物产业的近一半。
为促进生物产业聚集发展,各地方通过健全机构、调动资源,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为大力发展一批生物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地的建设对于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环境、大规模聚集国内外生物产业资源、优化生物产业结构与布局、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增长极、辐射和带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5年6月)石家庄基地特色基地依托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拥有华药、石药、四药股份等相关生物企业40余家,总投资超百亿元。
目前重点建设项目共178个,分为四大类:一是化学制药领域;二是生物制药领域;三是现代中药领域;四是公共配套领域。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4•【字号】深府办[2012]18号•【施行日期】2012.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深府办〔2012〕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深圳市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坪山新区管委会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坪山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坪山新区于2009年在原深圳市大工业区及坪山、坑梓街道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新区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工作全面铺开,进入大规模建设和超常规发展的历史关键期。
一、发展成就(一)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10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01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二,为全市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4∶77.9∶21.7,工业对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突出;新区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150.43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9%。
2010年税收总收入为29.8亿元,同比增长10.7%。
三大需求拉动保持良好势头。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因素中,2010年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完成100.3亿元和33.6亿元,同比增长57%和21.5%,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15年深圳房地产统计分析报告【内容摘要】第一部分:土地市场随着深圳新增土地资源的紧缺,城市更新用地在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2015年深圳楼市的火爆和亢奋,吸引社会各路资金齐聚深圳,从二三级市场蔓延到一级土地市场,2015年有限的土地出让,频频引发多家房企的大肆争夺,地王频出,楼面地价频创历史新高,位于宝安尖岗山的A122-0345宗地,楼面地价直逼8万元/平方米,成为近年来深圳楼市的地王新贵。
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2015年深圳共成交18块土地,其中4块居住用地,10块商业用地,3块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块商业性办公用地。
2015年共计用地面积320580平方米,同比减少77.4%,建筑面积1685717平方米,同比减少51.5%,成交金额3225101万元,同比减少37.8%,楼面地价上涨28.3%,为19132元/平方米。
点评:2015年是深圳楼市异常火爆和异常亢奋的一年,成交量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成交均价大幅创历史新高,二级市场的火爆渗透到土地市场,2015年可供出让的新增土地十分有限,进而引发全国各地的房地产企业来深圳分争市场蛋糕,有限的几块出让土地,纷纷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土地市场的地王。
有限的土地出让远远不能够满足深圳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2015年深圳仅出让4块居住用地,能够为市场带来的有效供给仅为30万平方米,这样的供给量对深圳的住宅市场贡献甚微,近年来深圳大幅加大城市更新的力度,深圳楼市主要依赖于旧改项目,有效缓解了新增土地供应的不足。
2015年深圳仅定向转让1块商业性办公用地,写字楼市场无有效供给,由于2014年商业性办公用地出让体量很大,有效供给达100万平方米,因此,2015年的零供给并不会引起写字楼市场的供应紧张。
附一:2015年成交地块分布情况第二部分:住宅市场一新房市场1、2015年新房供应分析2015年,是深圳楼市量价大放异彩的一年,成交量同比增加65.2%,成交均价同比猛涨39.4%。
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落户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向国际领先生命科技中心迈出重要一步3月16日上午,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启动仪式在大鹏新区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举行。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诺贝尔奖获得者、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教授,深圳市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南方科技大学乐土精准医学研究院理事长马蔚华,乐土投资集团董事长刘如银等出席仪式,并为项目奠基。
据了解,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项目是大鹏新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的战略部署,引导相关产业在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高质量、高标准、高端化集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乐土集团能够充分发挥詹姆斯•沃森先生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优秀企业、项目和团队,推动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命科技产业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
大鹏新区将一如既往地为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项目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营造最好的投资环境,全力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坝光引来“金凤凰”投产5年产值将达20亿元“相信不久将来,在坝光将实现生物科技和资本的双向结合,实现生物科技产业的宏图伟业。
”3月16日的启动仪式上,沃森信心满满地说。
位于大鹏新区最东端的坝光,三面环山,一面靠海,面积31.9平方公里,不仅是深圳生态保护最完好的“处女地”,也是深圳最大成片可开发区域,面积相当于2个前海或3个深圳高新产业园区。
2013年,为抢占全球生物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参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市委市政府规划了覆盖东部沿海大鹏、盐田及坪山地区的国际生物谷,并将坝光定位为核心启动区,赋予坝光深圳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历史重任,打造全球著名的生物科技和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滨海生态科学小城。
2014年,根据国务院批复,坝光片区又成为国家自主创新奠基仪式现场示范区,可享受与中关村同等政策。
产业I ndustry32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承担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要项目,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带动经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作为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四十不惑,经过多年的开放、创新与探索,深圳已经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而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则成为代表深圳速度的一张新名片。
深圳生物医药“核心”“深圳东部中心、深圳高新区核心园区、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给坪山区的三个定位。
2020年1月2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1+3文件),明确在全市打造“一核多中心”生物医药特色发展格局。
文件中提出建设深圳生物医药“一核多中心”新格局,而这个“核”,就是以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
与深圳一样,坪山区也是一个“新人”,凭借着“年轻人”的冲劲与干劲,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奔跑出了新速度。
坪山区成立于2017年,其前身是2009年6月成立的坪山新区,位于深圳东北部,地处深圳、东莞、惠州及河源、汕尾“3+2”经济圈地理中心位置,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门户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辖区总面积约1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6.3万,是深圳市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区域。
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虽然不具有先天优势,体量不大,但是后发优势明显。
如今,深圳的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生物医疗设备、生物制药产业全国领先。
据统计,2018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298.58亿元,增长22.3%,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今年上半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实现17.2%的高速增长,较一季度回升19.8个百分点。
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564家生物医药企业,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等领域建立起全链条产业生态与竞争优势,形成了以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工业新区考试题题库(3月份)一、判断题。
(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威海工业新区总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
(√)2、工业新区辖草庙子、蔄山、汪疃3个镇,169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13万人口。
(√)3、2011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7.31亿元。
(√)4、2011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13.5%。
(√)5、2011年,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5.7亿美元,同比增长39.8%。
(√)6、李源潮同志曾强调,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
(√)7、日月光半导体项目总投资2500万美元,是我区引进的首个外资研发中心。
(×)8、美国芙丽亚项目总投资80亿元,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
(×)9、在产业培植方面,突出蓝色经济、高端产业投资导向,加大重点项目、高新产业投入力度,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0、工业新区“四新一海一高”产业集群,一海是指以国际海洋生物制品交易中心为平台、以东方神参等项目为依托的海洋科技开发产业。
(√)11、工业新区“四新一海一高”产业集群,一高是指以三角子午胎、威达机械、纳科重工、怡和专用车等为支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12、强化“服务业立区、工业兴区”的理念,在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二三产业双轮驱动。
(×)13、工业新区以中心商务港为龙头的综合服务业板块,以“五城两广场一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商贸业板块,以国际物流园为代表的临港物流业板块,以生态文化、疗养度假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业板块已经全面拉开框架。
(√)14、在平安建设方面,工业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治保网络全覆盖,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15、草庙子镇2011年新申请威高绿色蔬菜基地认证。
(×)16、威海工业新区是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
(×)17、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代表的“第二次经济改革”,其核心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深圳坪山生物产业园开始运营2015总产值将达200亿
原标题:今年坪山生物产业总产值将达200亿今后每年将投3000万促进生物、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日前,位于深圳坪山新区的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开始运营。
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的重要配套设施,总投资6.93亿元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是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设立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记者了解到,作为坪山四大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显规模。
根据新区经济服务局的测算,2015年,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生物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园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
深圳市坪山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新区管委会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园区带动战略而规划建设的“四大园区、四大基地”之一,位于新区东北部,与惠州市接壤。
记者了解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而打造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承载主体,重点布局大型生物产业项目,建设集总部、研发、生产、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园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生物服务、生物农业
和生物环保等产业为配套产业,重点发展疫苗及诊断试剂产业、生物技术制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器械产业、现代中药、化学药及保健品。
园区规划建设了“一个平台、一条服务带、两个中心、四大产业区”:一个平台是专业孵化及公共技术平台;一条服务带是综合服务带;两个中心是生物技术及生命科学、创新药研究中心和中小型生物企业集聚中心;四大产业区是疫苗及诊断试剂产业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区、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器械产业区、现代中药化学药及保健品综合产业区。
2005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坪山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核心区为国家首批3个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至此,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核心区成为国家级的生
物医药产业基地。
根据划定,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依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建设集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产相结合的生物产业链体系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同时建设深圳动物实验中心、生物医药GMP中试中心和生物医药实验设备制作中心。
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服务等三大领域产业。
30多家企业和平台项目入驻
当前,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地,被规划成了“一核”“一廊”“四分区”的基地空间结构:“一核”是生物产业创新综合体;
“一廊”是沿荣田河打造的生态景观和生活配套所形成综合服
务走廊;“四分区”是生物医疗器械区、生物医药产业区、生
物服务区、生物产业综合发展区。
新区经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采取孵化、加速、
供地的“三级跳”模式为处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生物企业提
供发展空间和承载主体;从孵化到研发,从产业化到市场拓展,从科技支撑到科技服务,从科研项目到人才引进,从科技金融贷款到上市融资等各个发展环节基地都给予入驻企
业资金扶持。
“通过建立完整的生物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和产业配套系统,当前,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发展成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功能设施最齐全的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和技术含量最
高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
”新区经服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吸引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和产业化平台项目入驻园区,主要分布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医药、医药物流和生物服务等领域,其中包括1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用地面积90万平方米。
2012年,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
“入驻基地的代表性生物企业有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万乐药业、威尔德医疗电子、和顺本草药业、信立泰药业、
微芯生物科技等;入驻基地的代表性产业化服务平台有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深圳市药品检验所坪山新区监管工作站、深圳市医疗器械协会坪山分会、生物医药产学研联盟(深圳)等。
”新区经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新区经服局的预测,到2015年,基地生物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基地生物产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每年投7000万支持企业创新
日前,位于深圳坪山新区的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开始运营。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是坪山新区为加快推进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集聚生物医药领域优质资源,促进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设立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项目占地12.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96万平方米,总投资6.93亿元,项目建设涵盖了医疗器械区、动力辅助区、生物制剂区、综合服务区和实验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以高成长性生物医药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满足通过孵化阶段而开始小试、中试生产的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在其快速成长阶段对于空间、管理、配套、科技服务和政策支撑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并助推高成长性生物医药企
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服务载体。
为进一步集聚生物产业优质资源,满足中小型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企业对创新载体的迫切需求,坪山新区计划在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南面建设二期项目。
“为了让企业扎根坪山,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通过出台科技扶持政策、做好科技服务持续有效的促进企业创新工作开展。
”新区经服局局长王晋说,当前,坪山先后出台了创新创业、科学技术奖励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每年投入近7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创新工作。
截至目前,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90家,企业建立的各级科技创新平台25个。
2015年,坪山新区还计划出台生物、新能源等专项产业扶持政策,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元促进生物、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同时进行科技投入方式改革撬动银行资源,促进银企对接,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难题。
(记者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