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校本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23
小学剪纸教材校本课程篇一:剪纸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回族剪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
我校确立了《回族民间剪纸与校本特色教学的研究》课题,完成了剪纸由原来的课外兴趣小组向活动课程的改造。
中学剪纸活动课程是属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在校外理论专家指导下开发的。
一、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背景我们之所以选择回族民间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内容,是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1、回族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剪纸中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是最具地域的、民族的特点的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
我校是一所回民中学,地处吴忠市红寺堡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汇集着宁南山区八县回汉兄弟姐妹,有着良好的的民俗风情!剪纸是当地乡民的一种风俗。
乡民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特别是每逢回族传统节日、乔迁新居、举行婚礼、给孩子贺满月、抓周等喜庆活动时,便剪出寄托她们理想的作品,以增加生活的新鲜气息和欢快的气氛。
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2、剪纸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和夸张变形、大胆的构图、简练生动的艺术造型特点。
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3、学校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剪纸氛围,剪纸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
因此,选择“剪纸”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学校的实际。
小学校本教材:剪纸艺术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者:编审:目录第一章剪纸概述1 第二章剪纸溯源4 第三章剪纸种类7 第四章剪纸应用10 第五章剪纸的工具材料12 第六章剪纸的制作步骤14 第七章剪纸的装裱与保存16 第八章剪纸的鉴赏19 中国剪纸是一种装饰性,趣味性很强的艺术形式。
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民间巧妇的刀剪之下,顷刻间就变成了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剪纸世界。
它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成为劳动人们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几千年来,它以独特的表现力,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结之缘,使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开始了在自然界中发现美的活动。
他们懂得利用多种物质材料制作装饰品来美化自己,并在制作中发现了镂空和透雕的美。
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牙骨,陶器等物上,可看出具有类似剪纸效果的雕镂活动。
1剪纸源于古代远古时期的诸种工艺,又脱胎于陶器,铜器,织绣,雕镂等具有民族特点的文饰。
从而演变为中国特有的剪纸艺术。
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运用到木刻版画,剪丝帛,剪楸叶,皮影,印染,陶瓷,装饰等各个领域中,可以说它是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乡情美意。
是积淀了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于其中的。
所以说一张剪纸凝集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
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方面活化石。
中国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晋代以前就有了剪纸了。
汉代剪影的表现十分广泛。
从皇室到民间都很普及。
汉文帝时,已有了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的典故。
说明剪桐已广为流行。
汉代剪影的成熟还同戏曲艺术相结合,促进了皮影戏的发展。
正如宋人高承《影戏》中所说: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
到了两晋时期据古书记载:夏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在人日这一天里人们要用七种菜做汤,用彩色幡纸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们则把剪成人,燕等装饰品戴在头上或贴在窗上。
第一课兔小白兔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拔萝卜时候的样子可有趣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用对边折剪的方法剪出它可爱的样子吧。
一、材料工具长方形彩纸一张、剪刀一把、小刀一把、铅笔、橡皮擦、胶水。
二、步骤方法1、对边折。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起来,如图1。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画图形。
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样,如图2。
3、剪纸。
根据画好的图样剪纸,在剪的过程中,细小的部分可以使用小刀刻出,如图3。
精品文档4、展开。
将剪好的图样轻轻打开,并将作品整齐的粘贴在作业本上,如图4。
三、质量要求画的图样要细致准确,剪出来的作品要齐整美观。
四、课后练习尝试用对边折剪的方法剪出一种植物的图样。
第二课牵牛花纹样牵牛花,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蹲在地上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
还记得牵牛花给我们的儿时留下多少欢乐的时光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这种欢乐,一起学习用三角折剪的方法剪牵牛花纹样。
一、材料工具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正方形彩纸一张、剪刀一把、小刀一把、铅笔、橡皮擦、胶水。
二、步骤方法1、折纸。
先将正方形纸向上对折一次,然后将右边的底角向前折,再将左边的底角向后折,将折边对齐,如图1、2、3。
2、画图形。
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样,如图4。
精品文档3、剪纸。
根据画好的图样剪纸,在剪的过程中,细小的部分可以使用小刀刻出,如图5。
4、展开。
将剪好的图样轻轻打开,并将作品整齐的粘贴在作业本上,如图6。
三、质量要求画的图样要细致准确,剪出来的作品要齐整美观。
四、课后练习尝试用三角折剪的方法剪出一种植物的图样。
第三课羽毛纹样同学们,你一定见过五颜六色的羽毛吧,小时候你一定也玩过羽毛毽吧。
今天,羽毛又给我们带来新的快乐了。
瞧,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用四角折剪的方法剪羽毛纹样。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材料工具正方形彩纸一张、剪刀一把、小刀一把、铅笔、橡皮擦、胶水。
二、步骤方法1、折纸。
先将正方形纸对角折一次,然后对角折一次,再对角折一次,将折边对齐,如图1、2、3。
小学《剪纸》校本教材第一课基础准备剪纸介绍:一张图样、一张红纸、一把刻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我们用刻刀代替笔,把我们所见的、所想的刻出来。
日常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就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它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继承着各民族历代祖先的智慧、才华和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根,是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体现。
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总体上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种。
同时,又分阳刻、阴刻、套色等形式。
我们常常运用阳刻和阴刻相结合的方法。
材料准备:各色彩纸刻刀固体胶A4纸垫板制作过程:1、搜---搜寻自己喜欢的图样,并打印出来。
2、订---将打印好的图样与红纸装订在一起,图样在上,红纸在下。
3、刻---将纸上的图案,用刻刀准确而流畅地沿轮廓刻下。
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的技法,还可采用手撕。
有些较细部分可用刻刀小心刻出。
4、贴---将刻好的图形摆在A4纸上,根据画面的需要作小范围的调整。
如:在过于空洞的地方添加一些配景,将过于繁琐的地方减去一些。
最后根据需要,把刻好的纹样,粘贴在A4纸上,并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作品预览:第二课可爱的兔子材料馆图样一份、红纸一张、固体胶、垫板、刻刀、装订器。
将打印好的图样与红纸装订在一起,图样在上,红纸在下。
搜集各种兔子的图样。
将打印好的图样与红纸装订在一起,图样在上,红纸在下将纸上的兔子图案,用刻刀准确而流畅地沿轮廓刻下。
一般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的技法,有些较细部分要用刻刀小心刻出。
将刻好的兔子背面朝上,涂上固体胶,动作要轻,小心不要将作品扯碎。
最后把刻好的兔子图形粘到A4纸上,并给自己的作品命名,署上自己的姓名即可。
导航站。
第一课剪纸知识知多少※剪纸的表现手法剪纸经过无数劳动者和艺人的创造,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形成了单色剪纸、折叠剪纸、套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衬色剪纸、拼色剪纸、点彩剪纸、勾绘剪纸、木印剪纸等多种表现手法。
单色剪纸作品折叠剪纸作品木印剪纸作品民间剪纸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表现了群众所熟悉的事物,也反映了他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从这些美丽的剪纸中,人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吉祥图案,看到有趣的动物、植物,看到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好汉,看到戏曲和神话故事,看到人们对生命的礼赞,看到劳动者们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之情。
思考与练习:1、剪纸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你能找出教材上没介绍出来的表现手法作品吗?2、欣赏和制作更多的剪纸作品,体会剪纸技艺的博大精深?。
第二课吉祥剪纸的制作※吉祥剪纸的内涵中国民间的吉祥剪纸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贴在窗棂上的“窗花”和贴在门楣上的“门笺”,到祭神祀祖的“供花”和婚嫁喜庆时的“喜花”、“礼花”;从美化环境的“炕围花”、“顶棚花”,到用作刺绣花样的“鞋花”、“荷包花”,寓意吉祥的剪纸,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思想和情感。
※吉祥剪纸的制作像上面这样的吉祥剪纸图案还有很多(下面的图案仅供选择)。
相信你根据以前学过的剪纸知识一定会创作更多的吉祥剪纸作品来,赶快试试吧!第三课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吉祥剪纸的不同题材剪纸中常见的吉祥题材有:福、禄、寿、喜、如意、盘长、方胜、三多、鹤寿双全、五福捧寿、吉庆有余、耄耋长寿、长命富贵、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瓜瓞绵绵、事事如意、竹报平安、喜上眉梢、指日高升、岁寒三友、四君子花、六合同春、鲤鱼跳龙门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继续应用这些吉祥图案的剪纸时,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也随之有所升华。
福禄寿喜剪纸岁寒三友其他题材的吉祥剪纸你自己到网上去搜索吧!※戏曲人物剪纸戏曲故事和戏曲人物是中国剪纸中常见的题材。
剪纸与看戏是农村妇女乐此不疲的事,她们对戏曲所表现出的特殊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使她们将戏曲中的人物与场景,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创作成不同样式的剪纸作品,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从而使戏曲得以在更大的空间流传。
剪纸——校本课程适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教材说明剪纸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对小学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学生喜欢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
寥寥数剪,花边、花卉、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这本<<剪纸>>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兴趣而研制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
它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之中。
<<剪纸>>意在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实现学习与游戏、想象与表现、实践与认识的结合,创造性地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仅能正确地使用剪刀,剪出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和灵敏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
目录第一课剪纸的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剪纸工具及技法介绍 (2)第三课剪纸符号的认识与剪法 (3)第四课对折剪纸-苹果 (4)第五课对折剪纸-小亭子 (5)第六课对折剪纸-椰子树 (6)第七课对折剪纸-小熊猫 (7)第八课剪纸的史籍记载 (8)第九课平行剪纸 (9)第十课花朵剪纸-栀子花、报春花 (10)第十一课花朵剪纸-菊花、睡莲花 (11)第十二课剪纸作品欣赏 (12)第一课剪纸的发展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剪纸目录第一章剪纸的历史第二章中国剪纸的特点第三章剪纸的造型方法第四章剪纸的创作方法和形式第五章剪纸的表现方法第六章剪纸工具材料和技法第七章花卉第八章鸟类第九章昆虫第十章动物第十一章人物第十二章喜字第十三章剪影第十四章吉祥文字第十五章作品赏析第一章剪纸的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386-534)的五幅团花剪纸。
北朝以后,虽然出土文物中很少发现剪纸,但从历史记载和古代的刺绣、陶瓷、印染等工艺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广泛存在。
这说明我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
剪纸目录第一章剪纸的历史第二章中国剪纸的特点第三章剪纸的造型方法第四章剪纸的创作方法和形式第五章剪纸的表现方法第六章剪纸工具材料和技法第七章花卉第八章鸟类第九章昆虫第十章动物第十一章人物第十二章喜字第十三章剪影第十四章吉祥文字第十五章作品赏析第一章剪纸的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386-534)的五幅团花剪纸。
北朝以后,虽然出土文物中很少发现剪纸,但从历史记载和古代的刺绣、陶瓷、印染等工艺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广泛存在。
这说明我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
弘扬民间工艺,让剪纸艺术花开——校本教材一、中国剪纸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
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1、先欣赏一下简单的剪纸吧!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设计出你心目中最美丽的窗花来装扮你的家吧!大家认为你的设计如何?你认为同学中谁的设计最有创意?2、有趣的十二生肖剪纸子鼠 丑牛 寅虎卯兔 辰龙 巳蛇午马 未羊 申猴酉鸡 戌狗 亥猪3、迷人的蝴蝶剪纸4、民间门神剪纸5、我也要学剪纸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
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 8 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
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
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
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
修改部分可用白粉。
对初学者来说,稿子越细,刻起来越省事。
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2、剪、刻:如用刀子刻.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人物先刻五官部分,花鸟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
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
3、揭离: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电光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又经闷潮和上色,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小学校本课程四年级《剪纸》教案小学校本课程四年级《剪纸》教案四年级剪纸德育渗透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红色纸、剪刀、刻刀、复写纸、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
(课件出示)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教师板书)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
(板书课题:民间艺术——剪纸贴花)二、剪纸的基础知识讲解。
1、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村老人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
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
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0、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剪纸)目录第一章剪纸活动的教学目标 (5)第二章剪纸的艺术 (6)第三章剪纸的保存 (8)第四章人物剪纸 (9)第五章戏曲剪纸 (10)第六章民俗剪纸 (11)第七章剪纸作品欣赏 (3)编后语……………………………………………………5..剪纸简介剪纸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以其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像一颗颗灿烂绚丽的繁星,装点着房屋、环境,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剪纸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
剪纸艺术处处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民间习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由过去一般的窗花装饰,发展到今天的刊头尾花、连环画、插图、邮票、动画、印染、舞美、商标、藏书票等许多方面。
可以说,剪纸蕴藏了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积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结晶,具有极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因而能够千百年来蓬勃发展,经久不衰。
为了弘扬这一民族艺术的魂宝,我校结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以适合贵州特点的剪纸为主体,在教材的选编上、方法的选择上、时空的安排上、师资的落实上等方面做了实践与研究,在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继承与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使祖国的剪纸艺术后继有人。
第一章剪纸活动的教学目标1.教学的总目标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以加强艺术教育为指导思想,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潜能”为主题,以“课改”为核心,努力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剪纸”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在开展剪纸活动课的过程中,收集并创作了一些剪纸材料,同时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编写了参考教材,该教材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指导性,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在选材上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美德教育相结合,体现思想性和时代精神。
高中校本教材课程《剪纸教程》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高中校本教材课程《剪纸教程》的内容和主要目标。
该课程为高中学生提供了剪纸艺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研究机会。
课程概述《剪纸教程》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并通过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剪纸的历史与文化:学生将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剪纸的基本技巧:学生将研究剪纸的基本工具、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材、准备剪刀、练各种剪纸形状等。
3. 剪纸作品赏析:学生将研究和欣赏不同风格和地域的优秀剪纸作品,了解不同剪纸艺术家的风格与特点。
4. 剪纸创作实践:学生将通过指导和实践,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并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课程目标《剪纸教程》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通过研究剪纸,学生将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剪纸创作实践,学生将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表达和创意思维。
3. 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课程中的合作项目将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和情商。
4. 培养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剪纸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将培养耐心和细致的态度,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课程评估《剪纸教程》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1. 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会展示他们自己的剪纸作品,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反馈。
2. 参与度和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表现出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技能考核:学生会进行剪纸技能的考核,评估其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结论《剪纸教程》课程提供了高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剪纸艺术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们将在课程中通过实践和创作,体验到剪纸艺术的美妙与乐趣。
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教材材料:《剪纸》《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教材材料:《剪纸》》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实施教材材料:《剪纸》中的部分内容主讲教师:美术教师授课对象:3——6年级部分学生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七节课课程开发: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
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
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
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以《横峰县素质教育五年规划》为指针,以剪纸文化为载体,以学生学习剪纸基础知识、剪纸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文精神。
2、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3、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5、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习剪纸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剪纸技术。
7、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立其发展目标;发挥教师专长和才艺,体现其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目标认同感,增强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原则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与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组织教学和活动时,还应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以活动为主的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
目录一、剪纸艺术简介 (3)二、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5)三、剪纸的特征 (6)四、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 (7)五、剪纸的表现形式 (11)六、剪纸画稿的设计步骤 (12)七、简单图案剪纸 (13)八、对折剪纸 (16)九、花边剪纸 (17)十、三瓣花剪纸 (18)十一、四瓣花剪纸 (20)十二、五瓣花剪纸(一) (22)十三、五瓣花剪纸(二) (24)十四、六瓣花剪纸 (26)十五、双喜剪纸(一) (28)十六、双喜剪纸(二) (29)十七、喜花剪纸(一) (31)十八、喜花剪纸(二) (32)十九、阳纹剪纸 (34)二十、阴纹剪纸 (36)二十一、阴阳结合型剪纸 (38)二十二、窗花剪纸 (39)二十三、人物脸谱剪纸 (40)二十四、人物形象剪纸(一) (42)二十五、人物形象剪纸(二) (43)二十六、生肖剪纸 (44)二十七、藏书票 (47)二十八、剪纸的粘贴和保存 (49)二十九、剪之韵社团社员评价标准 (50)精选资料,欢迎下载2一、剪纸艺术简介剪纸是以剪刀为主要工具,以纸为材料,在纸上镂空、剪刻,把纸张剪刻成人物、花草、鸟兽、虫鱼等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剪刻而成的作品也称剪纸。
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先后出土的5幅南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距今已有1500多年。
这些剪纸都是先将纸折叠多次,然后剪出来的,层次交错,变化繁复,颇有韵律感。
其中有两幅特别精彩,在几何龙凤喜花·北京故宫坤宁宫 图形内圈之外,分别剪出一圈对马和对猴,特别是那幅对猴团花剪纸,共有16只猴子,分成8对,围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过头来相对而视,好像在林间嬉戏,极富生活情趣。
可见,在1500多年以前,我国的剪纸艺术就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到了宋代,剪纸得到了普及,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很广: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做窗花,有的用剪纸装饰彩灯。
第一课剪纸简介活动一:剪纸的定义“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活动二:剪纸简介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思考与练习]1、剪纸需要准备好那些工具和材料?2、说说为什么剪纸艺术能流传至今?3、我国的剪纸艺术地位是怎样的?第二课剪纸的历史活动一:最早的剪纸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孔家崖第一小学校本课程
教材说明
剪纸是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小学生喜欢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
寥寥数剪,花边、花卉、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这本《剪纸》是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兴趣而研制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
它吸取了我国民间剪纸的传统方法,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出发,从简、从易,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之中。
《剪纸》意在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实
1
现学习与游戏、想象与表现、实践与认识的结合,创造性地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仅能正确地使用剪刀,剪出生动有趣的形象,而且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和灵敏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
2
目录
第一课剪纸欣赏 (1)
第二课对折剪纸-苹果 (2)
第三课对折剪纸-小亭子 (3)
第四课剪纸的发展 (4)
第五课对折剪纸-椰子树 (5)
第六课对折剪纸-小熊猫 (6)
第七课对折剪纸欣赏 (7)
第八课剪纸的史籍记载 (8)
第九课平行剪纸 (10)
第十课花朵剪纸-栀子花、报春花 (11)
第十一课花朵剪纸-菊花、睡莲花 (12)
第十二课花朵剪纸欣赏 (13)
第十三课课有趣的六角剪纸 (14)
第十四课剪纸的象征意义 (15)
第十五课剪纸作品欣赏 (17)
第十六课福字窗花剪纸欣赏 (19)
第一课剪纸欣赏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
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
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第二课对折剪纸-苹果
工具准备:
1.一张红色的正方形纸
2.一把剪刀
3.一支铅笔
注意事项:
1.沿正方形纸的中线对折
2.用心剪成圆形
3.正确使用剪刀
第三课对折剪纸-小亭子小亭子
注意事项:
1.亭子的顶剪成向上的弧线
2.竹子和台阶要建成直线
3.正确使用剪刀
第四课剪纸的发展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第五课对折剪纸-椰子树
注意事项:
1.树冠上的小刺在剪时要注意大小一样
2.树干上的小口不要见太大
3.正确使用剪刀。
第六课对折剪纸-小熊猫小熊猫
注意事项:
1.眼睛和嘴相连
2.嘴和鼻子相连
3.小手和头相连
第七课对折剪纸欣赏
第八课剪纸的史籍记载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鹿鹤同春饰的风尚。
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剪彩也就是剪纸。
3.唐朝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
4.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
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
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
”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第九课平行剪纸
思考题:
什么是平行剪纸呢?
第十课花朵剪纸-栀子花、报春花栀子花
报春花
思考题:
花朵剪纸的步骤是什么?注意事项是什么?
第十一课花朵剪纸-菊花、睡莲菊花
睡莲
思考题: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第十二课花朵剪纸欣赏
第十三课有趣的六角剪纸
第十四课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
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
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
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
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
民间
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第十五课剪纸作品欣赏
鸳鸯戏水
连年有余吉祥如意
龙蝴蝶
17
第十六课福字窗花剪纸欣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