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词《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原文译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81 KB
- 文档页数:4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万,少住万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万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万万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译文楼外垂杨千条万缕,仿佛要拴住这大好的万光,可是万天却只稍稍停留便离去了。
只有柳絮仍然在风里飘飞,随着万风要看万归向何处?一片碧绿的山野间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即使无情,凄厉的叫声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举杯送别万天,万天沉默不语,黄昏时分忽然下起了潇潇细雨。
注释系:拴住。
青万:大好万光。
隐指词人青万年华。
少住:稍稍停留一下。
犹自:依然。
杜宇:杜鹃鸟。
便作:即使。
莫也:岂不也。
“把酒”句:把酒,举杯;把,持、拿。
送万,阴历三月末是万天最后离去的日子,古人有把酒浇愁以示送万的习俗。
此句与王灼《点绛唇》“试来把酒留万住,问万无语,席卷西山雨”写法相似。
潇潇雨:形容雨势之疾。
赏析惜万伤万,留万送万,词中常调。
这首“送万”词却别具一份女词人的巧思妙想与慧心深情。
上片化景物为情思,纯从“楼外垂杨”着笔。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万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万嫩柳,这样方与送万之旨吻合。
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杨千万缕”想到它“欲系青万”,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
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跨越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
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万天。
然而“少住万还去”,万毕竟是留不住的。
他人至此,不过叹息伤感而已,词人却从随风飘荡的柳絮生出“随万且看归何处”的奇思妙想。
柳絮的形象,在诗词中或状撩乱万愁,或状漂荡无依,即使联想到“送”,也只有“飞絮送万归”(蔡伸《朝中措》)一类想象。
朱淑真却以女词人特有的灵心慧性和缠绵执着,将它想象成一直深情地追随着万天,想看一看万究竟归于何处。
由“系”到“随”,进一步写出了柳对万天的无限依恋和无尽追踪。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
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
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翻译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
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
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注释落落:独立不群貌。
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
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
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
苍龙:比喻松。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
亭亭:高耸貌。
拏云势:犹凌云之势。
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
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
渠:它。
赏析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
“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
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
“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
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8篇)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密州上元宋代: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译文及注释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shuāng),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shēng)香吐麝(shè),更无一点尘随马。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
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
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
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
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
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山城:此处指密州。
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
垂,靠近。
赏析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
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
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
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
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带蛙字的诗句有哪些1,《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宋代梅尧臣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译文:河豚的样子已足以让人觉得奇怪,毒性也没什么食物能比上它。
鼓动的大腹好像一头大猪,突出双眼,又如同吴地鼓腹的青蛙。
2,《野步》宋代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译文: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4,《项脊轩志》明代归有光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译文: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5,《苦昼短》唐代李贺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译文: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带蛙字的诗句有哪些1,《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宋代梅尧臣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译文:河豚的样子已足以让人觉得奇怪,毒性也没什么食物能比上它。
鼓动的大腹好像一头大猪,突出双眼,又如同吴地鼓腹的青蛙。
2,《野步》宋代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译文: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蝶恋花全诗及赏析蝶恋花全诗及赏析(15篇)蝶恋花全诗及赏析1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
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
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翻译独自游览沧浪亭外的景色,弯曲的栏杆旁,种满了垂杨树。
它们展开万缕枝条,鹅黄的颜色在月色下像是濛濛的雾气。
天上的云彩找不到了,云彩里的疏星,却没有和云彩一起移动。
我平时闭门苦读,真是辜负了这里的夜色啊。
注释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沧浪亭:苏州城南之名胜。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
六曲阑干:指弯曲迂回的栏杆。
阑干,即栏杆。
鹅黄:此处以颜色代指初春的杨柳。
不共:不和、不与。
闭置小窗:即指代闭门读书。
闭置,有禁闭的意思,这里是指自我禁闭。
自误:指自己耽于闭门读书,辜负了窗外美好的夜色。
如许:像这样,指如此美好。
创作背景《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载于《苕华词》,是王国维的早期作品,当作于清德宗三十一年(1905年)春王国维任苏州师范学堂教习之时。
当时作者自海宁返回苏州,在沧浪亭外独步时即兴写下此词。
赏析此词上片写作者在沧浪亭外散步时所见夜景。
苏州师范学堂与沧浪亭一路相隔。
沧浪亭秀美的景色是作者早已熟知的,在月色中诗人禁不住又漫步来到这园林胜地。
“独向沧浪亭外路”——没有结伴出游的喧哗,没有行色匆匆的烦恼,所谓“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要的就是那份能够“以物观物”的从容与安静。
这时词人的心态是安详平和的,这种心态最适宜发现美。
“独”字写出了作者对沧浪亭由衷的喜爱和自己与众不同的月夜赏景的审美。
王国维在苏州师范教习期间,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课程,并不为时人所重。
这个“独”字就是诗人当时心境的写照。
【热】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热】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8篇)【热】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8篇)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千古涟漪清绝地。
古诗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翻译赏析《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
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
月笼云暗重门锁。
【前言】《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为南宋苏轼的作品。
柳词本来写自己生病,苏东坡则写老妻“孟光”生病:绍圣二年清明节后,王朝云已经病绪厌厌,院子里的秋千再也没有用过,身上也没有以前的香味了,粉红的脸色变得苍白,就像涂上污泥一般,总是一个人坐在回廊里落泪,脸上总是阴沉沉的,“苦被多情相折挫”,是因为多情遭受折磨搞成这个样子。
【注释】①雨霰:细雨和雪珠。
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②经:曾经,已经。
③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
《遁斋闲览》:“河朔谓清明桃花雨曰泼火雨。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唐彦谦《上巳》:“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④巷陌:街坊。
⑤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
⑥胭脂涴:胭脂浸染。
韩愈《合江亭》:“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⑦被:表被动。
⑧折挫:折磨。
⑨厌厌:精神萎糜貌。
陶潜《和郭主簿》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⑩浑似:简直像。
【翻译】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
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
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
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
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赏析】这首词是写苏轼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美好生活情趣。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
“雨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古诗简介《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这是一首凄凉的塞上之作,上片写“衰草连天”的清秋景,景中有词人的离愁别恨。
下片抒发“天涯行役”的怨恨情,情中有凄凉的西风寒雨。
词人在倾吐行役之苦的同时,也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之情。
翻译/译文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
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
大雁远去关塞遥远。
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
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注释①绿杨曾折: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②不语垂鞭:引用唐温庭筠《晓别》诗:“上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
”垂鞭,放马慢行。
③衰(shuāi)草:指秋天的草。
④意绪:心绪;心情。
南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⑤萧关:关口名。
在今甘肃平凉县,古为西北边地要塞。
⑥行役(yì):指因公务而长期在外跋涉。
⑦成今古:谓今与古距离遥远,实为感叹光阴易逝。
⑧几许:多少。
创作背景这首词考证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八月去梭龙时。
作者于当年三月曾扈驾东出山海关至盛京(今辽宁沈阳)。
这次奉命往觇梭龙,仍走去山海关之老路,故曰“又到绿杨曾折处”。
与以往不同的是,纳兰这次并没有随驾出巡,而是负皇命行役在外,这是他第一次率队远征,这首词就是词人行走在漫漫出关路上的一段痛苦的内心独白。
赏析/鉴赏这首词写羁旅在外,路过旧日与亲友分别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怅之情。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蝶恋花·春暮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
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
亭皋:水边的平地。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
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
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
”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
《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
”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
《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
”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
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
《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1[译文]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出自]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柳眼梅腮:初生柳叶如人眼,盛开的红梅如人腮,这里又写物,又拟人。
花钿(diàn),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
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指枕头。
欹qī,倾斜,歪向一边;通"倚",斜倚,斜靠。
译文1: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逢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译文2: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柳叶欲开还闭,春天已经到来。
借着酒意抒发的深情谁来和我共鸣?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我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
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欧阳修《蝶恋花》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欧阳修《蝶恋花》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蝶恋花这个VIP爱名一直以来深受词人们的喜爱,不少的词人都喜欢用,其中就包括了欧阳修。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欧阳修《蝶恋花》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①游冶:冶游,艳游。
②章台路:汉长安有章台街,无比繁华,后人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所。
【译文】深深庭院不知深几许?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烟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计其数。
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走马章台路。
风狂雨骤三月春暮,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
我泪眼盈盈问花花不回答,散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
【评点】本篇为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首即连用三个“深”字,写出女子与世隔绝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清照《词序》曾赞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接下来词人对深闺女子的`住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由远及近,近处是“杨柳堆烟”,一排排杨柳密密丛丛,雾气弥漫,好似一幅水墨画。
远处是一重重的帘幕,“无重数”三字描写出这座庭院的幽深隐秘。
下一句词人笔锋一转,“玉勒雕鞍游冶处”将视线转到其丈夫那里,而下一句又折笔描写女子独处高楼,凝神远望丈夫游冶之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词的下片借写风狂雨暴的黄昏,抒写出女子无限的伤春之感。
末两句是欧阳修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毛先舒《古今词论引》曾分析道:“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卵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苏轼《蝶恋花》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褪(tùn):指萎谢。
柳绵:柳絮。
秋千:一种游戏用具。
在架上悬挂长绳,绳端栓木板,人在木板上可悬空摆动。
【大意】
枝头上残留的杏花已经萎谢了;花褪处结出的颗颗杏子玲珑而碧绿,挂满了枝头。
燕子双双飞来时,正是溪水环绕人家的春暮夏初。
树上的柳絮已经被和煦的风越吹越少;极目望去,青青的芳草早就铺满了大地,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一道蜿蜒的粉墙围住了一方幽深的庭院。
墙外大道上孤独赶路的我,可以隐约看到院中高悬的秋千架。
隐隐地,墙内传来了一阵女子的娇笑声。
待我留神听去,这美妙的声音却渐渐地消逝了。
多愁善感的我啊,却又为了这美人的无情生出了更多的烦恼!。
苏轼蝶恋花翻译及赏析苏轼蝶恋花翻译及赏析蝶恋花是词牌名的一种,苏轼写过很多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词,你知道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蝶恋花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苏轼蝶恋花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
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
“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
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
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
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欢快地荡着秋千。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蝶恋花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蝶恋花苏轼原文及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蝶恋花的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的翻译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蝶恋花的鉴赏:苏轼在杭州曾收一侍女名朝云,后收为妾,侍奉苏轼二十三年。
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无数艰难,承受无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
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
”于是,苏轼请朝云歌唱《蝶恋花》词。
朝云唱了几句,忽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
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
此后,苏轼亦郁郁寡欢,终生不再听唱此词。
就是这首《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伤春。
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初现。
春燕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
柳絮飘飘流落远方,哪里是它栖身的芳草呢?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流逝伤春之情。
想到和苏东坡流浪漂泊,朝云怎不伤心落泪,难抑悲情?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
悲秋伤春同样反映出深沉的时间忧患的恐惧,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历经磨难,如同那残红败絮,朝云悲凉甚至于绝望的心境可以想见。
下阕重在伤情。
苏轼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
苏轼《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苏轼《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原文翻译解释与鉴赏暮春别李公择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李公择名常,是东坡的老朋友了。
东坡通判杭州时,公择知湖州,为"六客'之会的东道主。
嗣后东坡由密州调知河中府(后改知徐州),神宗熙宁十年(1077)正月经过济南,李公择时知齐州(治所在济南),又相见,留月余始去,东坡和公择诗有"到处逢君是主人'之语。
次年(元丰元年,1078)公择调任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遂南行,寒食日至徐州见东坡,相与宴饮唱酬,复"论事到深夜'。
东坡诗集有徐州《送李公择》诗,中云"比年两见之,宾主更献酬',又云"颇尝见使君(东坡自指),有客如此不?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施元之注:"公择与东坡,皆以论新法摈黜远外,意好最厚。
'词当与诗同时作。
以东坡此时间诗,亦可参知词情。
词首句"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是送公择时光景。
《顾随文集东坡词说》评为"发端高妙',又精细地剖析道:"夫写春而写暮春,写花而写落花,诗人弄笔,成千累万,老苏于此,有甚奇特?就参他第一句簌簌无风花自堕,簌簌字、自字,真将落花情理写出,再不为后人留些儿地步。
尤妙在无风,便觉落花之落,乃是舒徐悠扬,不同于风雨中之飘零狼藉。
乃至堕字,落花乃遂安闲自在地脚跟点地了也。
'此句妙处诚如所言。
接以"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至此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感慨渐出。
何为"柳老'?白居易戏答刘禹锡和其《别柳枝》绝句诗,有句云"柳老春深日又斜',略如"枝上柳绵吹又少'时节,不特柳老,春亦老矣。
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苏轼的《蝶恋花》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苏轼《蝶恋花》全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宋】苏轼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
新书报我添憔悴。
【词语解释】①屏帏:屏,屏风;帏,床帐。
②衣袂:衣袖。
③衾:被子。
④玉漏:古代计时器。
长如岁:度夜如年。
⑤衣带渐宽:指人因忧愁而消瘦。
⑥新书:新写的信。
【原文翻译】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
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
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
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
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
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
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创作背景】此词《总案》与《编年录》失载,朱本、龙本未编年。
考公凡秋中为客者七,惟元丰八年乙丑(1085)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经楚州遇大风一次,最与此词相符。
《文集》卷五五《与杨康公三首》其三写于赴登州途中,云:“两日大风,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阖户拥衾,瞑目块坐耳。
杨次公惠酝一壶,少酌径醉。
醉中与公作得《醉道士石诗》,托楚守寄去,一笑。
某有三儿,其次者十六岁矣,颇知作诗,今日忽吟《淮口遇风》一篇,粗可观,戏为和之,并以奉呈。
”又,《文集》卷七一《书遗蔡允元》:“仆闲居六年,复出从士。
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风三日不得渡。
”这与词中“秋风来万里”、“羁舍留连”甚合,故编元丰八年乙丑(1085)九月,作于楚州。
邹王本从之。
【全文赏析】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
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
秋风、明月是容易触发乡愁的,不过读完全词才知道几乎被词人瞒过,原来激发词客乡愁的,并非秋风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 。
“羁舍留连”、“梦断魂销”、“衣带渐宽”,都是写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1[译文]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出自] 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柳眼梅腮:初生柳叶如人眼,盛开的红梅如人腮,这里又写物,又拟人。
花钿(diàn),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
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指枕头。
欹qī,倾斜,歪向一边;通"倚",斜倚,斜靠。
译文1: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逢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译文2: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柳叶欲开还闭,春天已经到来。
借着酒意抒发的深情谁来和我共鸣?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我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
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苏轼宋词《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原文
译文赏析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宋代: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
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
月笼云暗重门锁。
【译文】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
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
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
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
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注释】
雨霰(xiàn):细雨和雪珠。
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经:曾经,已经。
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
《遁斋闲览》:“河
朔谓清明桃花雨曰泼火雨。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唐彦谦《上巳》:“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
巷陌:街坊。
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
胭脂涴(wò):胭脂浸染。
韩愈《合江亭》:“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
被(bèi):表被动。
折挫:折磨。
厌厌:精神萎糜貌。
陶潜《和郭主簿》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
浑似:简直像。
年时:一年时光。
史浩《千秋岁》:“把盏对横枝,尚忆年时个。
”
个:语助词,相当于“的”。
还(hái):依然,仍然。
月笼:月色笼罩。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云暗:云层密布。
【赏析】
这首词是写苏轼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美好生活情趣。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
“雨
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
这个秋千游戏,不免含有一丝春寒气息,十分宜人。
同时还看到另一种景色,即“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所写的杏花绽蕾的景色。
一个“香蓄”“破”开了,杏子由胭脂一淡红一白色,美丽极了。
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深深留恋。
下片,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写夫妻的多情。
多情一苦一折挫一病绪,像链条一样,套住这对年轻的夫妻,情感“折挫”难熬煎,度日简直如度年。
“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写夫妻的苦恋,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
“绕邀回廊”,荡气回肠;独坐长廊,春心荡漾;“月笼云暗重门锁”,宁静夜色绘遐想。
这是一段深沉的回忆,丝思缕情尽在不言中。
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多情变苦,苦恋成病,度日如年,是本词的中心题旨。
扩展阅读:苏轼故事之聚宴争菜
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