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耳鸣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10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一、概述
突发性耳聋是指瞬间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临床表现】听力急剧下降,伴耳鸣、眩晕、耳闷、恶心、呕吐等
症状。
【特殊检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前庭功能
试验。
【治疗要点】早期治疗很重要,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体外反搏治疗。
二、护理诊断
1、听力改变与突发性听力损失有关。
2、焦虑与听力障碍、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3、社交孤立与听力受损、语言交流困难有关。
三、护理措施
1、营养支持多食易消化、粗纤维、无刺激性食物,少吃肉类,因
肉食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血液循环。
2、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疗效。
合理安排药物治疗与体外反搏治疗时
间上的冲突,尽可能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3、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鼓励病人保持与外界接触,心情舒畅,环境安静,睡眠充足。
眩晕、耳鸣严重时卧床休息,说明及时治疗
的重要性。
介绍治疗方法及可能的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病。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应坚持治疗,即使听力恢复不了,也可
配戴助听器。
4、健康教育
(1)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
(2)禁烟酒、禁用各
种耳毒性药物。
(3)避免暴露于噪声环境。
(4)按医嘱服药,注意听力变化及时就诊。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
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
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
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
“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
《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
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
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
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
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
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
”《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
突发性耳聋我国现有1700多万聋人,而不良生活方式又导致越来越多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听力突然减退,1~3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
大多数为单耳发病,多由全身或局部因素所引起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
少部分病人伴有头晕。
[临床表现]1.耳聋:听力突然明显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鸣,部分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阻塞感。
2.发病原因: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
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3.眩晕: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
[诊断]1.听力突然明显下降,以单侧耳聋多见,部分患者可伴眩晕,电测听检查为感音性耳聋。
2.鉴别:单纯的突发性耳聋病较易诊断,由于症状突然发作,听力损失明显,多为单耳发病,故不容易与其它耳聋相混;但如果伴有眩晕的病人则应与很多病相鉴别,此时应及时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因为鉴别眩晕症状,需要借助于各类仪器,所以不是病人自己能够办到的。
突发耳聋患者迅速增多的原因有:1.现代人普遍生活规律不正常,多数人过度疲劳,连续熬夜上网等,导致耳朵的免疫功能降低。
2.都市“声污染”增加。
很多肉耳没有注意的声音,包括电脑和许多电子设备的低频噪音,时时刻刻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3..精神压力过重,例如,学习、工作压力等,很多高考学生甚至会和家长一起突发耳聋。
4.心理因素刺激,不少患者,在发病前一天晚上都加班到很晚,又被老板否定了自己的文案,第二天他们就开始头晕,几天后就逐渐出现耳鸣甚至耳聋。
典型病例:持续用耳机听觉失常12岁的小丰,听音乐时总把声音开得很大,不管是路上,还是打电脑,耳机几乎很少离开他的耳朵。
一天晚上,小丰洗完澡后,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就开着冷空调听音乐,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时拿掉耳机,发现自己的耳朵好像塞了什么东西,再也听不清声响。
【转载】xx医案:突发性耳鸣耳聋+治疗耳鸣特效方+听力的衰减和什么有关?xx,男,53岁。
1994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因恼怒,八天前突发右侧耳鸣。
其声甚大,如闻潮汐,头部轰响,右侧颐部灼热而胀,吞咽时耳内捣捣作响,以致不闻外声。
西医诊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与“传音性聋”。
患者夜寐不安,晨起咳吐粘痰,两目多眵。
舌红、苔白,脉弦滑小数。
辨为肝胆火盛,循经上攻耳窍。
治宜清泻肝胆,养阴通窍。
疏方:连翘10g、柴胡16g、漏芦10g、白芷8g、玄参15g、丹皮10g、夏枯草16g、天花粉10g、黄连8g、黄芩4g、生石决明30g、牡蛎30g服药三剂,耳鸣大减,能闻声音。
七剂服完耳鸣自除,听力复聪。
再以柔肝养心安神之剂,以善其后。
[按语]耳鸣耳聋之患,当辨虚实。
一般而言,暴病者多实,久病者多虚;病在肝胆少阳者多实,病在肾脏少阴者多虚。
本案耳鸣耳聋起于恼怒与情志不遂,突然发作,则为实证可知。
盖恼怒伤肝,疏泄不达,使肝胆气机郁滞化火,少阳胆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少阳胆火循经上攻,火盛气逆,闭塞清窍,故突见耳鸣如潮,耳聋不闻......故治疗本案以清肝胆之火,兼利肝胆之气为主。
方用柴胡、黄芩疏肝清胆,和解少阳;连翘、黄连、玄参、丹皮、天花粉清解热毒,兼养阴津;夏枯草、生石决明、牡蛎潜肝胆之阳亢;漏芦、白芷透窍散邪。
本方清中有透,降中能滋,用治肝胆实火上攻之突发性耳鸣耳聋,最为适宜,故获佳效。
————————————————————延伸阅读:《何任临床经验辑要》P482耳聋耳鸣(神经性耳聋)龙某,女,54岁,工人,1984年8月20日初诊,耳聋已久,时有耳鸣,头眩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苔黄厚,溲黄,先宣泻肝胆湿热(西医五官科诊为神经性耳聋)。
处方:龙胆草9克,炒山栀9克,黄芩9克,柴胡9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当归9克,生地黄12克,生甘草6克,7剂。
复诊谓服用本方无头眩,口苦、烦躁渐解,又自行续服数剂。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背景介绍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下在短期内出现的单耳或双耳听力下降,一般发生在三天内。
虽然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内耳水分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患者的首要行动如果患者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症状,应尽快就医,不要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病史询问、耳鼻喉检查、听力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方式之一。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一线药物。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内耳毛细血管痉挛,促进神经恢复。
一般情况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为2-4周。
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2.血管活性药物:对于一些起因于血液循环障碍的突发性耳聋,血管活性药物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曲普辛、维生素E等。
这些药物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缺血状态。
器械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特定情况下,器械治疗也可以考虑。
1.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器械,能够通过声波振动刺激耳蜗,促进听觉神经的恢复。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患者恢复听力,但是不适合每个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氧疗:对于一部分起因于缺氧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氧疗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通过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内耳血液供应,促进神经恢复。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以大气压的方式进行,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其他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可以辅助恢复听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在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一些突发性耳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
突发性耳聋诊断治疗指南(2015)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
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注:目前约90%的突发性聋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
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报告的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常有很大争议。
截至2014年,国际上只有16项设有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组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较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只有30余项,其中部分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还有3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但未采用随机方案;而其他研究,包括自愈率研究都未设立对照组或仅为回顾性分析,属于低质量证据。
即使是上述少数几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未得出统一结论。
基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了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24例,根据不同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比较了不同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和结果。
尽管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都很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主要原因与各国不同的医疗模式、保险机制以及临床经验等有关。
我们应从中借鉴好的经验,但不盲从,根据我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国情,重新修订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规范国内突聋的诊治。
耳鸣(特发性耳鸣)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耳鸣的住院患者。
入院标准:1.初次诊断耳鸣,需要入院查明病因及治疗。
2.近期耳鸣频繁发作,需要住院治疗。
3.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一、耳鸣(特发性耳鸣)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鸣(TCD2019版:A17.15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耳鸣(ICD-10编码包括神经性耳鸣-编码:H93.102;噪声性耳鸣-编码:H93.10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具体如下:①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有声感,没有相应的声源。
②患者常因耳鸣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③听力学检查可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规划教材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九版(孙虹、张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201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12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特发性耳鸣诊断标准,具体如下:①在无外界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
②原因不明的主观性耳鸣,即通过目前检查手段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异常检查结果与耳鸣之间缺少明确的因果关系。
③患者常因耳鸣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④可伴听觉敏感。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耳鸣病临床常见证候:风邪侵袭证、痰湿困结证、肝气郁结证、脾胃虚弱证、心血不足证、肾元亏损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耳鸣(ICD-10编码包括神经性耳鸣-编码:H93.102;噪声性耳鸣-编码:H93.103)。
耳鸣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1、中医病名:耳鸣2、西医病名:特发性耳鸣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王士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以耳鸣为第一主诉,耳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耳内(单耳或双耳)或头颅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二是周围环境中(包括耳周围)没有产生这种声音的客观来源。
2.耳鸣这种令人厌烦的声音对患者的睡眠、生活、工作和学习、情绪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将耳鸣作为一种疾病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3.听力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4.注意排除来自耳周围的体声,如与脉搏搏动一致的血管搏动声、腭咽喉肌阵挛的咔嗒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呼吸声等。
(二)证候诊断1.风热侵袭证:耳鸣初起,病程较短,可伴耳内堵塞感或听力下降,或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等症。
舌质稍红,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
2.肝火上扰证: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情志抑郁或恼怒有关,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尿黄,便秘,夜寐不宁,胸胁胀痛,头痛或眩晕。
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耳鸣,耳中胀闷,头重如裹,胸臆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胃虚弱证: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劳累有关,或在下蹲站起时加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纳呆,腹胀,便酒。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5.肾精亏损证:耳鸣已久,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多, 性功能减退,潮热盗汗或畏寒肢冷。
舌质淡或嫩红,脉虚弱或细数。
三、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热侵袭证治法:疏风清热,散邪通窍。
推荐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后下)、荆芥、桔梗、杏仁、蔓荆子、蝉蜕、甘草。
中成药:川苜茶调散等。
2.肝火上扰证治法:清肝泻火,开郁通窍。
推荐方药:丹桅逍遥散加减。
丹皮、桅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后下)、黄苓、甘草。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你知道吗突发性耳聋也可以叫做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为突发性聋或者是突聋。
所谓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同时还伴有眩晕、耳鸣、恶心、耳堵塞且呕吐的症状。
突发性耳聋作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耳科急症,全身因素以及局部因素都会引起患者的发病。
同时,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病因有自身免疫力疾病、血管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以及肿瘤等。
当患上突发性耳聋时,患者应第一时间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1.耳聋一般为单侧耳聋,且发病之前并无预兆,有少数的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轻度感冒以及情绪激动的情况。
由于耳聋发生的过于突然,患者的听力会在数分钟或者是数小时内降至到最低,也有少数的患者在三天之内听力损失达到最低点。
2.耳鸣耳鸣为突发性耳聋的始发症状,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出现耳聋时会同时出现耳鸣,但是,有时耳鸣也会发生在耳聋之后。
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大多数的患者其听力会随之提高,但是耳鸣现象可能长期存在。
3.眩晕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多程度的眩晕,多数患者为旋转性眩晕,并伴有着呕吐、恶心的现象,这些症状都会于耳聋同时出现,有时也会出现在耳聋发生的前后。
4.其他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会有耳闷堵感、压迫感以及麻木感。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目前突发性耳聋治疗最为广泛的药物。
据研究表明,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越早使用的效果越好,并且对于一些存在着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需要在其同意后密切观察其血糖变化以及血压变化,最终根据全身情况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局部给药的方式。
在进行激素治疗时,首先建议全身给药这一方式,对于一些全身应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是对糖皮质激素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可使用局部给药的方式当作补救性治疗,其中包含了鼓室内注射或者是耳后注射。
突发性耳聋突聋即突发性耳聋。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王宇(住院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潘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马芙蓉(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udden hearing loss),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目录1病因与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儿童突发性聋多发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流行的季节,且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发病前常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患病史,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加类固醇治疗的作用而提高突发性聋的治愈率,也间接说明了突发性聋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循环障碍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
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血压或循环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都可能引起耳蜗外淋巴氧张力减小,从而降低内耳供氧量,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其次,使用改善循环功能的药物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也间接证明了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版)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
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1J,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旧1。
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旧引。
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j,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母J,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定义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2.高频下降型:2ooo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4.全聋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1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000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n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突发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突发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SNHL)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性听力损失,发病诱因众多,多与劳累、紧张、情绪波动、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糖尿病以及天气变化相关。
有的与打电话过多、打枪、放炮、听随身听,以及迪厅或音乐会噪声刺激有关。
这些诱发原因可能导致内耳供应血液的血管痉挛、栓塞、内耳膜迷路病变,致使听力突然下降,可能伴有耳鸣,甚至眩晕。
二病因发病诱因众多,多与劳累、紧张、情绪波动、心血管疾病、血脂高、糖尿病以及天气变化相关。
有的与打电话过多、打枪、放炮、听随身听,以及迪厅或音乐会噪声刺激有关。
三临床表现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之内(一般在12小时左右),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可伴有耳鸣,甚至眩晕。
四检查耳科检查和听力检查。
五诊断根据过去无耳鸣、耳聋史,突然发作性耳鸣、耳聋,短期内即达耳聋高峰,半数伴有眩晕,一般诊断不难。
六鉴别诊断突发性耳聋应和梅尼埃病相鉴别,后者发病早期听力丧失很少,呈波动性听力曲线,听力损失不超过60分贝,而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多在60分贝以上。
七治疗治疗时间性最为关键。
内耳神经细胞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限,所以突聋的治疗时间性非常关键。
1.治疗时间与效果的关系突聋治疗分为以下几个时间:(1)突聋或突发耳鸣一天之内大多数恢复效果满意。
(2)三天之内多数恢复效果不错。
(3)一周之内大约半数患者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4)一个月之内治疗比较困难,不过有接近1/5的患者能有所提高。
(5)超过一个月治疗相当困难,有些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能部分改善。
(以上内容是根据笔者经验得出的结论。
)2.治疗建议(1)一旦感到耳鸣或者听力下降,或者原有的耳鸣、听力不好的症状加重了,应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做耳科检查和听力检查。
如果确诊是突聋,应尽快治疗。
(2)首选是输液,主要是改善内耳循环,改善内耳神经营养。
1)需要配合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