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全力打造精品城市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32
2024年精品街建设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精品街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____年精品街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独特特色、完善服务设施、吸引力强、生态环保的精品街,以提升市民和游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原则1.规划先行:精品街建设要紧密围绕城市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城市风貌和空间布局的统一。
2.差异化发展:精品街要通过挖掘和发展独特的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资源,形成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3.生态环保:精品街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公共参与:精品街建设要充分调动市民和商家的积极性,建立起公共参与的机制,提供一个共享的空间和服务。
三、建设内容1.优化人流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和设置人行道、广场和停车场等设施,优化精品街的人流布局,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2.提升交通便捷性: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交通线路,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引导市民选择低碳出行。
3.打造精品商业:引进一些品牌知名度高、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商家参与精品街建设,打造一个集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商业区。
4.注重文化传承:精品街建设要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的历史文化,通过文物展览、节庆活动等形式,提升精品街的文化内涵。
5.优化环境设施:完善精品街的环境设施,包括道路、照明、雨水收集等方面,提升人们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6.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精品街的管理机制,加强市政管理和商家自律,确保精品街的良好秩序和服务质量。
四、实施步骤1.规划编制:根据市政规划和精品街建设的总体目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各项建设内容和时间表。
2.资源整合:整合各方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确保精品街建设的顺利进行。
3.设施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精品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照明、绿化等方面的工程。
4.商家招引:积极引进品牌商家,推动商家参与精品街建设,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商业运营模式。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房屋市政在建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3.02.21•【字号】•【施行日期】2023.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房屋市政在建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区(功能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鹤洲新区筹备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市建设工程安全事务中心、市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为深入推进我市房屋市政在建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向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形象,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夯实“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的基础,把功夫抓在经常、管在日常,切实提高文明施工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房屋市政在建工程文明施工管理通知如下:一、规范工地围挡设置,打造城市靓丽风景线各房屋市政工程在建工地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珠海市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宣传规范指引(暂行)》要求,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并确保围挡牢固安全、整洁干净、美观大方,严禁存在开裂、倾斜、变形等安全隐患。
规范粘贴围挡公益广告,从“珠海文明网”→“珠海市公益广告库”→“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建筑围挡类”栏目下载公益广告,或从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官网“专题专栏”中的“珠海市公益广告库”跳转至珠海文明网下载,不得私自乱设置围挡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粘贴比例按市文明办有关要求执行;同时保持围挡公益广告间距设置有序、整洁美观,集“安全性、景观性、公益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围挡公益广告宣传效果,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强化工地现场管理,营造施工生产好环境一是规范设置冲洗设施,加强做好物料运输车辆进出工地管理。
各房屋市政工程在建工地责任单位要严格管理进出工地的物料运输车辆,运输砂石、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的车辆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运输工程泥浆须采用密封罐车,并按照“一不准进,三不准出”规定管理,配备专职人员落实进出车辆冲洗和查验工作,确保驶出工地车辆车容、车貌整洁和车厢密闭,砂、石、土、余泥沿路不抛撒,泥浆、污水沿路不滴漏。
李晋修市长在全市城乡建设工作暨城市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2月4日)同志们:这次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城乡建设工作,通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大力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力。
刚才,太航副市长就去年城乡建设工作做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代河同志宣读了城市管理年的具体实施方案,请大家会后认真做好传达落实。
去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拼搏,攻坚克难,尤其是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9.9%。
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0.1亿元和15.6亿元,分别增长44.1%和42.1%。
招商引资引进市外资金138亿元,增长73.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2亿元,增长41.7%。
全市建设系统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城乡建设事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建设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其中城市、煤矿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46.25亿元,改造面积260万平方米,搬迁1.9万户,建设回迁房90万平方米,回迁安臵1.7万户,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建设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如何加快我市城乡建设问题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强化发展意识,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既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又要切实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当前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所面临的总体形势。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目前还在继续蔓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人们预料。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及专家预测,国际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也可能经历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何时见底还难以预见和做出准确判断,各类市场主体普遍呈现经济衰退。
建设精品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发展和改造的压力。
如何让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市,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从而推动城市建设朝着精品化的方向不断前行。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将人们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规划设计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环境保护,为他们打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同时,城市的建筑设计也需要注重美学和功能性的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景观。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优质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
只有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游客提供愉快的旅游体验。
此外,城市的环境治理也是建设精品城市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水质环境,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同时,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也需要得到加强,确保城市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旅游产业则是城市的名片。
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景点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设精品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我们相信城市建设一定能够朝着精品化的目标不断迈进,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空间。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速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一体化发展为支撑,提升城市风貌和规划管理水平。
(一)打造城市建设精品。
精心搞好城市设计,建好城市标志性地段、景观、建筑,打造“城市客厅”和优美天际线。
塑造滨海风情、时代风尚、欧式风韵协调一体中西融合的城市风貌,打造优美、宁静、舒适的自然田园风光,“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力度,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构筑完善城市路网骨架,推进路网配套工程。
突出政策性住房建设,建立结构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有序调控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统筹职住平衡,大幅提高城镇化率。
创新推进联勤联执管理机制,统筹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增强执法合力,持续优化城市管理的“北戴河标准”。
持续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专项整治,深入落实路长制,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美丽街区、精品街道等创建工作。
(三)提速智慧城市建设。
依托北戴河数据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北戴河城市打造“海量、绿色、安全”的大数据生态圈,围绕政府治理、惠民服务、产业创新和城市环境智慧化建设,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立城市智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智慧应急、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消防、智慧派出所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普惠民生服务体系,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温暖”。
(四)规划培育特色小镇。
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理念,着力培育一批独具魅力的特色小镇。
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化市深入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23•【字号】通市政办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化市深入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市政办发〔202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化医药高新区、吉林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通化市深入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通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23日通化市深入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我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落实落细“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以创建无疫城市为切入点,坚持强管理、展新貌、出实招、求实效,打造精致城市,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一个中心、四个跨入、五个突破”发展思路,高质量推进“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以创建无疫城市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集中攻坚实施“四项工程、十九项行动”,围绕精确规划、精心改造、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率,全力开创精致城市全新局面,推动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取得新成绩。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市容环境秩序问题,有的放矢,全面发力。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水循环的恢复,从而达到防洪、防涝、净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重效益的城市。
上海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公园和雨水广场,将道路、屋顶、广场等城市空间转化为雨水收集、渗透和利用的场所;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排水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推广雨水利用技术,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防涝能力,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水平,是一项有益的城市管理举措。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中,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便捷化;建设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推进智慧环保,通过智能化监测手段提升环保监管效能。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手段和方法。
四、加强城市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中,注重城市文明创建,通过城市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垃圾分类、垃圾治理和城市清洁工作,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加强社会文明创建,倡导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用语等城市文明行为。
城市文明创建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形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上海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注重网格化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城市的城市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建议城市建设和管理事关我市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X月X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提升品位,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开展协商讨论。
市政协主席薛彦斌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潘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伯增到会听取建议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殷江滨参加会议,住建、城管、交警、国土及城乡规划土地执法大队负责人列席会议。
12名常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现将协商讨论情况报告如下: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对城市的美好期望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把提升城市道路水平、加强城市综合执法作为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重要抓手,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城市道路和城市容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投资21.7亿的28项城建交通重点工程中的东西大街、兴化门前道路、兴桑路城区段、马嵬景区道路、迎宾大道、中心大街、槐里东路、南关东西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槐里西路、化工大道、东晟路、东兴路、南环路、陵北路、兴乾路、兴礼路、小阜大道至渭河公路加快推进,国道344项目启动实施,高速西出口设计方案正在评审。
创新机制,整合组建的城乡规划土地监察大队,彻底取缔北什字夜市、火车站蔬菜批发早市等长期占道经营,建成西立交综合市场,启动建设粮食路市场。
铁腕治理超限超载,组建100人道路交通执法大队,坚持24小时工作制,变单一执法为联合执法,从根本上杜绝了超限超载车辆破坏城乡道路的行为。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与XX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城市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人性化不够。
没有大型停车场,导致车辆占用主干道和人行道,影响城市公交通行。
城市地下排水不畅,内涝时有发生。
三是城市特色服务业不发达;四是城市公交发展缓慢等。
五是市民素质不高。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据《关于加快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工作部署,坚持质量为王价值导向,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强化质量治理能力,创新质量治理方式,坚持科学监管,综合运用等手段,激发市场主体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质量共建共治共享,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质量有效供给,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为建设精品城市〃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通过5年发展,质量整体水平全面跃升,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彰显城市特质、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质量竞争力走在前列。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5以上,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优势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5个,服务业新体系更加优质高效。
产品质量水平大幅跃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9%以上。
工程质量水平稳步提升。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取得显著进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45%,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
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更高,生活服务品质明显升级,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6分、进入全国一流行列,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达到88分。
质量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国家级质量品牌总量和品牌价值实现〃双倍增〃,争创全国质量标杆3个、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3个。
争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和国家级质量标准科研室,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10项。
申论范文保护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城市保护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发达的交通网络,川流不息的各色车辆……这一幕幕勾勒出我们城市发展取得的成绩。
然而我们需须看到成绩背后的不足:从中国式过马路屡禁不止到违章停车随处可见;从建筑风格雷同到城市格局单一;从人们休闲方式的匮乏到城市发展缺乏后力……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其问题也愈加凸显。
分析这些“城市病”,我们能发现其病灶在于城市文化内涵的缺失。
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打造精品城市,需须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和凸显文化内涵。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凸显文化内涵,能够提升人们文明素养,改变城市面貌。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里楼越来越高,路越来越宽,车越来越多……但是这种城镇化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城镇化,人们的文明素养并未跟随着城市的硬件设施同步发展。
这不但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更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极大违背了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初衷。
在重重问题背后所潜藏的深层原因则是文化建设不足所导致的公民文明素养低下。
试想,如果执政者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能够将文化建设放在首位,这些问题还会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整个城市吗?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要建设精品城市,就需须将文化建设全面融入城市建设中,不断提高民众的文明素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凸显文化内涵,能够形成独特的文化名片,提升城市魅力。
“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因剪纸蔚县蜚声中外;“大好河山张家口”让“边地”张家口声名鹊起;完整的水乡古镇风貌让乌镇成为旅游者心中的天堂。
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是因为它们独特的文化内涵。
而文化保护工作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瞻远瞩,不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整体规划,政府都给文化保护留出足够的空间,将文化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归功于民众的积极参与,近年来我国民众文化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文化保护政策,成为城市文化保护工作的主体。
严格把握市政管理打造精品市政工程摘要:随着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市政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市政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是确保市政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好市政工程前过程管理是决定工程是否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本文先从市政过程管理所存在的现状出发,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加强管理的建议性措施。
关键词:市政;管理;精品;工程abstract: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s,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an important work. do a good job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cess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works befo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prerequisite,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municipal process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put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measures.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quality;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日益白热化,城市的市政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
中共运城市委办公厅、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拓展城市魅力的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21•【字号】•【施行日期】2006.10.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运城市委办公厅、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拓展城市魅力的实施方案经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我市已荣获CCTV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称号。
为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打造设施功能完善、文化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秩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促进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外资,辐射带动全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再掀城市建设管理高潮,进一步拓展城市魅力。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宣传造势,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声势的宣传造势。
要采取内外宣结合、多渠道渗透的方式进行宣传,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对外宣传上,要在国家、省主要媒体上进一步强化宣传。
大力宣传运城的历史文化和古老文明,宣传运城的城市精神和现代文明,宣传运城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
同时,通过新闻发布会、旅游推介会、经济项目洽谈会、招商引资会走出去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
在宣传内容上,要以魅力城市为主题,着重宣传我市古老的根祖文化、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雄厚的原材料工业基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等优势和亮点。
在对内宣传上,运城电视台、运城日报等我市主要新闻媒体,要设专栏介绍运城,宣传我们的魅力所在,宣传运城这些年的历史巨变,宣传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先进人物,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热爱运城、建设家乡的热情。
市区的主要道路、机场、汽车站、火车站、主要出入口和各个景区周围等,都要树立起有“中国魅力城市”和魅力宣言内容的广告牌。
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魅力城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珍惜我市来之不易的“魅力城市”光荣称号,时刻以“魅力城市”合格市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人人关心珍惜魅力城市、人人为魅力城市争做贡献、增添光彩的良好社会氛围。
题目:广西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时如何打造宜居城市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2011级中美3班李奕瑶广西在加快城镇化建设时如何打造宜居城市[摘要] 近年来,城镇化是中国最为热门的一个话题,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部分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有“拔苗助长”之势,纷纷“提指标”、“搞攀比”,恨不得一个十万人的城市顷刻间变成一个百万人的城市。
殊不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产生许多社会现实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在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中,如何做到既要城市快发展,又要打造宜居城市。
关键词城镇化打造宜居城市在中国,农村和城市确实有明显的差别,近年来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农村人均纯收入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享受文化教育方面,更显得不够公平,因而城镇化建设就成为全国上下极为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认为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而,很多地方领导开始紧盯本地的城镇化率,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拔苗助长”,预计将来一定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还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广西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正在不断加快城镇化步伐,但城镇化太迅速,则会产生许多问题。
那么,广西的城镇化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呢?一、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城市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仍比较落后是许多城市共有的特征。
城市道路、环卫设施、公共休闲场所、停车场等设施建设,还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显得不足,这就体现在各地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挖挖补补,忙于应付等治标现象。
(二)城市建设的一些项目未能顺利推进,这是许多城市城镇化的特点。
由于资金不到位,片地无法落实,受规划调整、用地指标和征地拆迁安置因素影响,一些城市城镇化项目推进难,影响城市城镇化的推进。
(三)城市管理水平还不高。
影响城市形象的占道经营、垃圾乱扔乱倒、车辆乱停乱放、违反交通规则等脏乱差问题在部分城市仍十分突出,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打造精品工程的方案怎么写一、前言在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精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精品工程是指在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达到高水平,能够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工程。
精品工程的建设,能够提高城市建设的品质,让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活。
因此,如何打造精品工程,成为了当前我国建设行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如何打造精品工程的方案。
二、精品工程的建设意义1.提高城市品质精品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品质。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舞台,城市的美丽和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感受。
精品工程的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美好和舒适。
2.促进经济发展精品工程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精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设计服务等,这些都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精品工程的建设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提升城市竞争力精品工程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包括经济实力、城市品质、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精品工程的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的品质,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打造精品工程的方案1. 加强规划设计打造精品工程,首先要加强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精品工程建设的起点,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功能需求、环境特点、人文特色等,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独具特色。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规划设计方案。
同时,要注重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确保规划设计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2. 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精品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材料选用、工艺控制、施工工艺等方面,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施工质量。
在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施工。
关于常州建设精品城市的思考在经济发展已经品牌化的今天,精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直接关联。
文章从精品、精品城市的内涵谈起,首先介绍了常州“精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与已经取得建设成就,进而结合规划工作,提出了未来几年“精品城市”建设的重点,介绍自身经验的同时,以期能对同类城市带来启发。
标签:常州;精品城市;建设一、精品城市的提出1、精品城市的内涵所谓精品,是指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
简言之,就是在优中遴优中脱颖而出的超出常规的出类拔萃者。
精品城市,展现的是精明的增长、精当的布局、精深的文化、精致的环境、精心的策划,体现在物质空间上是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形象鲜明、特色突出。
在经济发展已经品牌化的今天,精品城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力、竞争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直接关联。
精品建设代表着城市建设的本质、方向和动力,精品的产生和形成,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
一座精品荟萃的城市,既体现了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也反映了城市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
2、常州“精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常州史称“龙城”,是一座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六十余年文字记载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我国沿海与沿江“T”字型战略发展轴线的结合部附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北翼发展轴上,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近几年来,常州市在“民本、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紧紧围绕“南北一体、三城联动、东西协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城市建设,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在城市逐步变大的过程中,常州也逐渐认识到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在当前金融日益紧缩、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常州要在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把城市建设的重点由“拉框架、筑形态”向“提功能、优品质”转变,倾力打造精品城市。
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运河边上一个精致名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小区建设典范之城、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工业明星城市,再到今天的“精品城市”,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既定工作方针,“精品城市”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应和了数代常州人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精致艺术品的愿望,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是时代的呼唤,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