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8)
- 格式:ppt
- 大小:606.00 KB
- 文档页数:9
《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1、学生简介2、师生共同明确(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1)学生展示(2)师生评价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2、自主与合作探究3、学生发表观点4、师生共同明确(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3、总结升华(七)课堂反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宜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的教案教案如下: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生回答。
生按要求比一比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
师生量课桌。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教师指出刻度线、O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并明确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3、认识几厘米。
醉花阴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从这副对联看,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解说:李清照、赵明诚、漱玉集、金石录、后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南渡后:内容——闺怨离愁内容——怀旧悼亡词风——清丽柔媚词风——凄婉哀怨二、鉴赏诗歌的方法读品赏悟读——读出音乐美品——品味意境美赏——赏析炼字美悟——领悟情感美三、感知文本读醉花阴薄雾/浓云/ 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诗中的形象是谁?这是那一类词?女子闺怨词闺情词 (学生回答)点明:闺情词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词你知道谁写过闺情词吗?闺情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词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一首思念远在外地游宦的丈夫的饱含浓浓愁情的词。
整首词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情,使得词的格调都悲伤起来。
词以“愁”为暗线,最后落到“瘦”字。
整首词通过黄花、西风等几个典型的意象传达愁情。
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更是为人称道。
整首词意境幽美,格调高雅,用语出新。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了比较多的诗词储备,诗词鉴赏能力比起高一也有很大的提升。
并且对李清照以及其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通过诵读,基本能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所以,学习这首《醉花阴》重在品读全词通过哪些意象如何传达愁情的。
并且重点赏读最后三句,从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围绕词眼,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整首词的意境美。
2.赏析名句,品析表达技巧。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全词。
【重点难点】1.围绕词眼,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整首词的意境美。
(重点) 2.赏析名句,品析表达技巧。
(难点)【学习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师:欣赏完这首《梅花三弄》想必大家定有所思有所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让我想到李清照和她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现在我们就随着《梅花三弄》的销魂之境走近李清照的《醉花阴》,去品一品这销魂之愁,去感一感这相思之情。
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起来。
二、诵读:读出音韵之美诵读提示:1.注意节奏、注意停顿。
如“有/暗香/盈袖”。
2.注意押韵。
这首词运用“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比较低沉。
3.注意感情。
师: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
通过刚刚的诵读和昨天的预习,大家能简要概括词人的感情吗?三、品读:体悟词人之情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词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传达这种情感?师: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在外游宦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词意境凄凉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