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法规对n1类车型的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36.90 KB
- 文档页数:1
Global环球扫描欧洲是一个很特殊和复杂的市场,它由很多个国家聚集而成,相互之间通过金融、经济、领土及政治利益关联在一起。
众所周知,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欧洲地区面临着几十年来空前的严峻经济形势,然而现在,持续的金融危机已经被欧盟及各国政府通过紧锣密鼓的处理而得以缓解。
到目前为止,所有成员国都在紧密合作,以支持整个欧洲地区的金融稳定,为以后一个更大的治理体系的落实到位打下基础,并努欧盟汽车标准法规和认证最新变化情况本刊编辑 傅红叶欧盟经济现状在2013年,尽管经济危机的影响在部分国家已经有所缓解,财政和宏观经济失衡在某些欧元区成员国依然是令人担忧的问题。
这些国家也已经在努力处理这些问题,并已经初有成效。
在2013年,欧盟的27个成员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欧盟成员国对危机的处理继续深化,各成员国都认识到,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就业。
出于这样的考虑,欧盟于2010提出了“2020战略”,以替代刚刚失效的里斯本战略。
这是欧盟成员国在2010~2020年需要贯彻的经济发展战略,其目标在于“实现智能的、可持续的、包容的经济增长”。
总体来说,2020战略虽然仍保留了里斯本战略的部分内容,但与里斯本战略相比,2020战略较为现实低调。
可以说,它是欧盟在受困于经济危机之时提出的针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策略,也是欧盟在2012年进行体制改革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从2013年第二季度的形势来看,欧元区(欧盟17国)及欧盟27国在2013年第二季度GDP 双双增长0.3%,与2012年同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0.7%和0.2%。
另外,根据欧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27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3%和-0.1%。
欧盟汽车生产和销售概览在欧盟成员国中有很多国家是传统汽车工业强国,汽车工业在欧盟地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仅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在欧洲,至少有1200万个家庭中有成员受雇于汽车行业。
欧盟碳排放标准
欧盟碳排放标准是指欧盟针对汽车行业制定的一系列碳排放标准法规。
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19年4月17日通过的Regulation (EU) 2019/631,为欧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设立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该法规设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
1.阶段一:从2021年1月1日起,所有新的M1、N1类车辆总CO2排放量不超过95
克/公里。
2.阶段二:从2025年1月1日起,所有新的M、N类车辆总CO2排放量较阶段一减少
50%(即不超过47.5克/公里)。
3.阶段三:从2030年1月1日起,所有新的M、N类车辆总CO2排放量较阶段二减少
55%(即不超过26克/公里)。
此外,欧盟针对汽车企业还设立了相应的减排要求和监测申报要求,以推进欧盟的气候政策。
这些标准旨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欧美汽车技术法规最新动态国际社会汽车技术法规工作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开展必要的国际协调和统一,二是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断完善和加严汽车技术法规,本文现就欧美汽车技术法规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如下。
一、欧洲汽车技术法规的发展以ECE 法规为代表的欧洲汽车技术法规体系除了不断修订完善已有的法规项目外,近期又增加了两项新的法规:ECE R121 就手操纵件、信号装置、指示器的位置和识别批准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 ECE R122 关于就加热系统批准M 、N 和O 类车辆的统一规定此外,还有如下4项新的ECE 法规草案正在WP29内履行审议和批准程序,近期将通过《1958年协定书》缔约方的投票表决:z 关于批准机动车辆适应性前照灯(AFS )的统一规定;z 关于批准轿车车轮的统一规定;z 关于就驾驶员前视野批准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z 关于批准用于保护乘员免受移位行李伤害、作为非原始车辆装备供应的隔离系统的统一规定。
除ECE 法规外,欧洲联盟的汽车技术指令(EC 指令)近期也有新的发展,欧盟原针对重型发动机的排放制定有技术指令88/77/EC ,其修订本为1999/96/EC ,规定了欧3、欧4、欧5和增强的环境友好型车辆(EEV )的排放限值指标(《汽车标准化》2002年第5期《欧洲柴油机车辆排放法规概况》和2004年第12期《欧美日汽车排放法规体系研究 续一》都曾进行了介绍)。
1999/96/EC 规定自2005年10月01日起,所有新型重型车辆应显示其排放控制系统的耐久性,并安装车载诊断系统(OBD )。
针对这一要求,欧洲联盟政府于2005年颁布新的技术指令2005/55/EC ,该指令不同于欧盟常用的修改本形式,而是将88/77/EC 和随后的所有修改指令都编印到一起,是原指令的再版,该新指令对车辆排放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和OBD 启动极限值作出了规定。
随后欧盟政府又颁布技术指令2005/78/EC ,对排放耐久性和OBD 系统的具体技术要求和试验规程作出了完整的规定。
欧盟汽车技术法规最新发展动态刘佳仪;董坤【摘要】欧盟是当前国际上最大、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体化市场,它现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法律基础,对包括传统车辆和新能源车辆在内的汽车产品建立了统一的汽车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汽车技术法规体系.欧盟型式批准体系,作为全球两大认证体系之一,是我国汽车出口过程中最大的认证业务需求.为此,文章重点介绍近年欧盟最新法规的重要动态,为中国汽车行业在认证法规与研发规划方面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44)009【总页数】4页(P153-156)【关键词】欧盟;汽车法规;型式批准【作者】刘佳仪;董坤【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天津 30030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天津 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99前言欧盟型式批准体系,作为全球两大认证体系之一,是我国汽车出口过程中最大的认证业务需求。
欧盟为减除内部认证和技术壁垒,在欧盟内推行统一的欧盟整车型式批准(EU WVTA)和欧盟法规,使欧盟汽车产业获益于统一的欧盟汽车市场。
同时,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及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 WP.29)框架下,推进欧盟法规与联合国法规(联合国已将原ECE法规统一称为联合国法规)的协调一致,使得欧盟汽车产业可以更好地进入全球汽车市场。
为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欧盟在《CARS 2020行动计划》确定的行动计划主要基于4个领域,其中3个与标准法规相关:欧盟法规简化、国际法规协调、双边法规对话。
标准法规对于产业汽车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可见一斑。
而伴随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欧盟汽车技术法规也变化较快,经常有法规更新或新项目的强制实施,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欧盟及全球汽车市场的重点研究对象。
1 框架指令近年,鉴于“空调制冷剂事件”(使用老制冷剂R143a)和“大众排放门事件”(柴油车安装“欺骗装置”)的违法行为,暴露了欧盟现行整车型式批准框架指令2007/46存在如下重大不足:市场上不符合、不安全产品的追溯困难,进口商、分销商等供应链主体的责任缺乏明晰性;不同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技术法规协调执行的责任与合作缺乏界定(特别是型式批准、市场监管和边境控制部门);不同技术服务机构,在执行型式批准和生产一致性评估任务时,严格程度和质量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欧盟成员国的主管部门在安全保障措施和启动召回程序方面,缺乏严谨明晰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生产一致性的控制程序存在缺陷;型式批准与市场监管要求的协调执行上,缺乏欧盟层级的协调和监督。
欧盟现行Ⅲ、Ⅳ号汽油车排放法规简介A B R IE F IN T R OD U C TI O N O F D I R EC T I VE98/69/E C A B O U TEMISSIONS FOR GASOLINE MOTOR VEHICLES IN EUROPEAN UNION1定义欧洲现行的Ⅲ、Ⅳ号汽车排放法规是欧洲议会以指令70/220/EEC为基础,于1998 年10月13日制定的,分别从2000年和2005年起执行的阶段性机动车排放法规。
2说明2.1形式认证试验欧洲Ⅲ号法规的形式认证从2000年开始执行,生产一致性认证从2001年开始执行。
欧洲Ⅳ号法规的形式认证从2005年开始执行,生产一致性认证从2006年开始执行。
与欧洲Ⅱ号法规相比,追加了关于怠速CO排放的Ⅱ型试验、关于冷起动后CO和HC尾气排放水平的Ⅵ型试验、OBD系统可靠性试验等内容。
其汽油类车的形式认证需进行如表2.1所示试验。
表2.1 形式认证试验2.2Ⅰ型试验与欧洲Ⅱ号法规(96/69/EC)相比,欧洲Ⅲ、Ⅳ号法规中对汽油车Ⅰ型试验有如下不同的规定:(1)因NO占总的污染物质量的45%(对汽油车),所以将汽油车各项污染物的限值单独列出。
X(2)删除了试验初期的40s怠速时间。
(3)对于汽车基准重量的级别进行了重新划分。
(4)污染物限值如表2.2所示。
其中,降低了NO40%,降低了HC 40%,CO降低了30%。
X表2.2 汽油车Ⅰ型试验的污染物限值()包括车重超过2500kg的车型。
(2)包括注(1)中规定的M类车型。
2.3加油盖(fuel filler cap)欧洲Ⅲ、Ⅳ号法规追加了对燃油箱的加油盖的要求。
为了防止因丢失燃油箱盖而导致的过度燃油蒸发及泄漏,要求对燃油箱盖的使用可靠性进行证实。
例如,推荐采用以下任何1种方法:(1)自动开启和关闭,不可移动的加油盖。
(2)设计出如果加油盖丢失仍旧能够避免过度燃油蒸发的装置(3)其它的同等功效的装置。
E-mark与e-mark相关资料一、E标志:源于欧洲经济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sion of Europe,简称ECE)颁布的法规(Regulation)。
目前ECE包括欧洲28个国家,除欧盟成员国外,还包括东欧,南欧等非欧国家。
ECE法规是推荐各成员适用,不是强制性标准。
成员国可以套用ECE法规,也可以延用本国法规。
目前从市场需求来看,通常ECE成员愿意接收符合ECE法规的测试报告及证书。
E标志证书涉及的产品是零部件及系统部件,没有整车认证的相应法规。
获得E标志认证的产品,是为市场所接受的。
国内常见E标志认证产品有;汽车灯泡、安全玻璃、轮胎、三角警示牌、车用电子产品等。
E标志认证的执行测试机构一般是ECE成员国的技术服务机构,E标志证书的发证机构是ECE成员国的政府部门。
各国的证书有相应的编号:E1—德国E2—法国E3—意大利E4—荷兰E5—瑞典E6—比利时E7—匈牙利E8—捷克E9—西班牙E10—南斯拉E11—英国E12—奥地利E13—卢森堡E14—瑞士E16—挪威E17—芬兰E18—丹麦E19—罗马尼亚E20—波兰E21—葡萄牙E22—俄罗斯E23—希腊E25—克罗地亚E26—斯洛文尼亚E27—斯洛伐克E28—白俄罗斯E29—爱沙尼亚E31—波黑E37—土耳其二、e标志:是欧盟委员会依据欧盟指令强制成员国使用的机动车整车,安全零部件及系统的认证标志。
测试机构必须是欧盟成员国内的技术服务机构,发证机构是欧盟成员国政府交通部门。
获得e标志认证的产品各欧盟成员国都将认可。
同E标志认证一样,各成员国的证书有相应的编号:e1—德国e2—法国e3—意大利e4—荷兰e5—瑞典e6—比利时e9—西班牙e11—英国e12—奥地利e13—卢森堡e17—芬兰e18—丹麦e21—葡萄牙e23—希腊e 24—爱尔兰E-MARK和e-mark比较标志 E e规范名称规章(Regulation)指令(Directive)制定单位EC EEC总部日内瓦布鲁塞尔会员资格联合国会员可自由加入需为EC会员国成员适用区域欧洲及其它区域EC会员国会员国接受度非强制性,可自由选择强制性,所有条文皆须接受整车认证无有三、E-mark方形标志和圆形标志的区别:E-Mark标志分为两中形式:一种是长方形外框,一种是圆形外框,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长方形外框:指在车辆停止和行使状态下,均可以正常使用而非必须使用的产品。
MS201-01汽车零部件及材料的重金属禁用事项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欧洲车辆报废再循环法规中规定的M1汽车(9人座以下乘用车、面包车、 RV等)、N1汽车(车辆总重量为3.5吨以下的卡车)以及此类车型售后服务用的零部件材质中,不得使用或不得混合使用的特定金属的物质名称、分析方法、管理方法(但本标准不适用于切削油、清洗剂、掩封胶带(纸胶带)等只在生产工位中使用的、不残留在最终整车产品中的材料)。
2.适用目的1)本标准是防止汽车在使用及报废阶段,因汽车零部件及所使用材料中包含的重金属引起污染,且以积极应对国际环保规定为目的。
2)欧洲车辆报废再循环法规(Directive 2000/53/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于2000年10月21日开始生效,本标准满足生产该法规规定的汽车时的重金属禁用条款(同法规Article 4的2项及Annex Ⅱ), 并以提高现代及起亚车辆的环保性为目的。
3)当欧洲车辆报废再循环法规(Directive 2000/53/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中重金属使用规定条款更改时,为了及时满足更改后的条款,本标准也要做相应修改。
3.要求事项3.1在汽车零部件或材料中,不得使用铅(lead, Pb)、汞(mercury,Hg)、镉(Cadmium, Cd)、6加铬(hexavalent chromium,Cr6+)等4种重金属。
3.2 对欧洲车辆报废再循环法规(2000/53/EC)的ANNEX Ⅱ(2002/525/EC)中规定的特殊条款,可以使用部分重金属(参照附件Ⅱ)。
3.3 杂质允许值:对于各种未有意使用,但通过杂质混入禁用重金属的材质,其重金属含量应在下表所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但要提交未有意使用禁用重金属的证明公文(加盖代表理事、研究所所长公章)。
2024年第01期总第320期智能驾驶法规之UN R152与UN R131新旧法规探讨张晓辉1王强晖2马文博31.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天津,3003002中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00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300300摘要:近年来在保险业、汽车安全组织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AEBS 成为越来越多车型的标准配置,各家车厂都积极推动发展并配备到近几年出厂的最新车款上,将AEBS 功能等作为新车上市的重要卖点之一。
随着自动驾驶的继续发展,AEBS 可能还会向着更高性能延展。
欧盟新的准入UN R152明确要求自2022年7月8日起,新准入轻型车均需配置AEBS 功能。
UN R152法规主要包含车对车、车对二轮车、车对行人和误触发四大场景。
R131新版已于2022年7月实施,与原版本相比,新版本有多处变化。
基于此,采用新旧法规比较的方法,对两者的更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动驾驶;AEBS ;智能驾驶法规;UN R152;UN R131中图分类号:U471收稿日期:2023-12-15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1 0021前言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 )能够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并在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发出警告信号、自动紧急制动,以避免碰撞,因此在中欧整车认证及新车测评法规体系中,均占据了重要位置[1]。
整车认证方面,当前并未强制企业为乘用车配置AEBS 。
但国内影响力较大的第三方评测C-NCAP 和C-IASI 都针对AEBS 指定了详细的测试规范[2]。
欧盟早前也仅针对商用车强制安装AEBS ,认证法规为UN R131《关于批准装有现进紧急制动系统(AEBS )的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
这次修订体现了主动安全系统的性能飞跃。
后续将更进一步地监测技术发展状况,并酌情按期调整本法规中的条例,力争回避在最高速度时与其他车辆及行人发生事故。
欧盟新增汽车安全法规要求及所产生的影响EUNewSafetVRequIationsandEffects撰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朱毅欧洲联盟议会及理事会“关于机动车辆一般安全性的型式批准要求”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欧洲联盟对其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将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
ThefOrmulationandimplemenl0fnewrequ.『ementsOnauiomobilesafetybyEUPar1.amentandCounciIindicatesarevOlutionarychange.瓦和洲联盟目前共有27个成员国,I台入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在对汽车产品的管理上.欧盟对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欧盟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这使得欧盟成为当前国际上运行、发展最完善的汽车共同市场,也成为国际上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汽车产品建立法制化的管理体制或建立共同市场的范例。
因此关注欧盟汽车技术法规的发展和变化。
对我国汽车行业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意义。
欧洲联盟对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进行重大变革2008年5月23日,欧洲联盟议会及理事会发布法规草案“关于机动车辆一般安全性的型式批准要求”,该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将意味着欧洲联盟对其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将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
欧洲联盟议会及理事会法规草案“关于机动车辆一般安全性的型式批准要求”主要内容涉及如下两个基本要点:1.简化现行的欧盟车辆型式批准体系根据欧洲联盟提出的“21世纪更具有竞争性的汽车法规框架”这一政策性文件中提出的“简化现行的车辆型式批准法规框架,以进一步提高欧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这一要求,法规“关于机动车辆一般安全性的型式批准要求”以及配套的实施措施正式出台后,将撤消现行的欧盟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中50项安全和环保零部件单项技术指令及其相应的修订本,用相应的ECE汽车技术法规替代。
2.增加具有先进安全技术的部件和装备,对车辆提出新的安全技术要求为了进~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欧洲联盟议会及理事会法规“关于机动车辆一般安全性的型式批准要求”中增加了具有先进安全技术的部件和装备,并对车辆及轮胎提出新的安全技术要求。
昼间行车灯简介摘要:2008年欧盟发布一项新法规,并于2011年强制执行,即所有M1类乘用车和N1类货车必须安装昼间行车灯。
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到目前还没有强制执行该标准,但从街头的合资品牌及部分自主品牌新车型中也可以发现已配备该配置。
本文主要介绍了昼间行车灯的类型、技术及法规认证要求、控制模式,以便对后续新产品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DRL 行车灯法规安全前言由于欧洲一些国家(例如英国)常年受到气候影响,白天多雾,城市里的能见度并不高,为了提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早在昼间行车灯出现以前,欧洲很多国家就规定行车时必须开启前大灯,以便能够制造信号让其他的道路使用者更早更好地察觉和识别机动车。
据研究机构统计,这一措施大约可降低12.4%的意外事故,同时也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机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性,欧盟委员会通过讨论决定在各种新型机动车中配备专门的昼间行车灯。
2011年欧盟委员会负责工业事务的副主席安东尼奥²塔亚尼发表声明: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欧盟成员国经过讨论确定新车强制安装昼间行车灯,其中M1类乘用车和N1类小型货车从2011年2月7日开始实行,卡车和巴士从2012年8月7日开始实行。
随着该法规的颁布,以前只有在高档轿车上才配备的昼间行车灯在后续的所有新车型中成为标准配置。
一、昼间行车灯类型昼间行车灯,也叫日间行车灯,英文全称是Daytime Running Lights,简称DRL,安装在车身前部,是在白天行车视线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提高车辆的被辨识性,也就是说这个灯不是照明灯,不是为了使驾驶员能看清路面,而是为了让车辆被其他的道路使用者更早更好地察觉和识别,以达到警示作用,提前预防事故发生,保障行车安全,属于信号灯范畴。
早期的昼间行车灯多半采用卤素灯泡,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市场上的昼间行车灯一般采用LED灯。
相对于卤素灯泡,LED灯发光均匀、光色饱满,且功率消耗大概只有卤素灯泡的20%,另外LED灯最长寿命达8000小时,在维修保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欧盟新法规对n1类车型的要求
近期,欧盟针对N1类车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规要求。
N1类车型是指装载能力不超过3.5吨的商用车辆,同时也包括可供居住和工作的休闲车辆。
根据新法规要求,N1类车型的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
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欧盟最新的Euro 6d排放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新法规还要求车辆制造商在未来逐步减少车辆的碳排放,并鼓励推广电动或其他低排放技术的使用,以实现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
针对N1类车型的安全要求,新的法规还引入了一些变化。
制造商必须确保车辆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气囊、稳定控制系统和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行人保护系统等。
此外,车辆必须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碰撞测试,并满足欧盟设定的安全标准,以确保乘客和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
新法规还对N1类车型的可持续性和燃油经济性提出了要求。
制造商需要逐步减少车辆的能耗,并提供更高效的动力和驱动系统。
同时,车辆的材料使用和生命周期成本也受到重视,以鼓励更环保和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确保新法规的合规性,欧盟将加强对N1类车型的监管和监督。
制造商需要进行必要的认证和测试,以确保其产品符合欧盟的法规要求。
违反规定的制造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市场禁止。
总之,欧盟新法规对N1类车型的要求旨在推动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交通系统。
这些新规定促使制造商在车辆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采用更绿色、更可持续和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对更环保和更安全车辆的需求,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