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1000题(10)
- 格式:docx
- 大小:29.96 KB
- 文档页数:14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60 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以动物为对象研究学习过程,创立了著名的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所谓联结,指的是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学习的作用就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开成。
(3)学习的基本规律主要有: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61 简述奥功伯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3)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到了儿童后戎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百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6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相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2)定势与功能固着。
心理学考前1000题(心理、教育心理学)1.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b )。
A.概念学习 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D.上位学习4.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消失了。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5.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桑代克 D.奥苏贝尔7.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这是()的学习观。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学派 D.行为主义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9.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1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12.()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教育心理学考前模拟试卷绝★密内部交流使用出卷者:博图教育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1、在学与教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媒体D、教学内容2、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自我意识3、根据学习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蜘蛛结网B、望梅止渴C、吃了酸的流唾液D、儿童模仿电影动作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地任务成功概率为()A、25%B、50%C、75%D、100%5、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分()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定向迁移6、短时记忆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注意B、组块C、复述D、感觉登记7、奥苏伯尔提出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形象思维B、辅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10、在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研究中,服从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阶段B、习俗阶段C、后习俗阶段D、权威阶段11、小张总是怀疑自己门没有锁好,常常反复检查,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概念D、强迫恐惧12、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A、必要条件B、辅助条件C、重要表现D、主要过程13、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A、教学过程之前B、学生毕业时C、教学过程之中D、教学过程之后14、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A、教育学知识B、心理学知识C、相关学科知识D、专业知识1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运气C、任务D、努力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是()A、教师指导B、媒体C、认知结构D、能力2、以下属于实物直观是()A、观察教学电影B、观察实物C、演示实验D、到实地参观访问3、问题解决有下列基本特征()A、结构性B、目的性C、认知性D、系列性4、心理辅导的目标有()A、学会调试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行为矫正5、课堂的三个要素有()A、学生B、教师C、学习过程D、学习环境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年。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 )。
A. 情绪的冲动性减弱 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加C.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 )。
A. 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 )。
A.分散复习 B. 集中复习C. 试图回忆D. 谐音字法5.创造性的组成部分有( )。
A. 创造环境B. 创造意识C. 创造性思维过程 D.创造性活动6.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 )。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源性归因的是( )。
A.能力 B.努力C.运气 D.任务难度8.一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
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主动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
这种现象可以用( )原理来解释。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C. 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为( )。
A.重视集体的作用 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C.教师决定一切 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 )。
A. 好奇 B.兴趣C. 焦虑 D.悲愤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实验法2.社会认知3.元认知策略4.迁移5.表现性教学目标设置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划√,错误的叙述后划X)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的学习的基本特性是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 ) 2.当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一、填空题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2、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2)、(3)、(4)、(5)。
3、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4、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5、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
二、选择题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1)形式训练说;(2)关系转换说;(3)产生式理论;(4)学习定势说。
3、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4、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素质。
(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2)易受教育影响的素质;(3)发展形成的素质;(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5、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
(1)学生学习的结果;(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6、“据任务分析决定教学策略”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1)认知发展理论;(2)同化论;(3)学习类型理论;(4)个性差异理论。
三、名词解释1、形式训练说2、场独立性。
3、需要层次论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5、教师的素质四、简答题1、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2、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一、填空题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2、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2)、(3)、(4)、(5)。
3、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4、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知识。
5、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
二、选择题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
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
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1)形式训练说;(2)关系转换说;(3)产生式理论;(4)学习定势说。
3、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4、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素质。
(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2)易受教育影响的素质;(3)发展形成的素质;(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5、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
(1)学生学习的结果;(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6、“据任务分析决定教学策略”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1)认知发展理论;(2)同化论;(3)学习类型理论;(4)个性差异理论。
三、名词解释1、形式训练说2、场独立性。
3、需要层次论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5、教师的素质四、简答题1、早期学习理论行为派与认知派在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的看法上有哪些根本分歧?2、根据媒体报道,电视剧《还珠格格》上演以后,有小孩模仿小燕子,从楼上往下跳。
按班杜拉视为学习论,这种学习属于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据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可以消除媒体展示的“榜样”行为(此处是小燕子的行为)的不良影响,你能提出适当建议?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2022-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练习题库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2020年真题)下述哪个机构可以接受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委托成为募集机构()A.具有资产管理资格的中国证监会会员的资产管理公司B.具有资产管理资格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的资产管理公司C.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中国证监会会员的基金销售公司D.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的基金销售公司【答案】 D2. 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记忆术【答案】 D3. 有的人善于发现问题,有的人对问题熟视无睹,这是()的表现。
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的态度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案】 A4. (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流程及先后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投资者确认、基金路演期、协议签署及出资B.募集筹备期、基金路演期、协议签署及出资C.募集筹备期、基金路演期、投资者确认、协议签署及出资D.基金路演期、投资者确认、协议签署及出资【答案】 C5. 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的单元,从而扩大记忆的容量。
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A.组块B.组块化C.替换D.比较【答案】 B6.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A.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答案】 D7.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答案】 D8. 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
A.动作B.表象C.命题和命题网络D.以上三者【答案】 C9. 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A.提出假设B.发现问题C.明确问题D.检验假设【答案】 B10.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等特点的记忆是()。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2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2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23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
2021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100题(附答案)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C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2.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B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3.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一般在(D)。
A.3岁以后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6.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B )。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解析】乳儿期(0岁-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岁-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l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岁-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7.下列哪个概念属于维果斯基的理论观点(D )。
A.图式B.自我同一性C.力比多D.最近发展区8.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B )。
A.IQ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B.IQ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C.IQ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D.IQ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B )。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10.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D )。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影响心理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按观察的计划性分类,观察法可分为_________观察和_________观察。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__和合作学习。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__________________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_________的交叉学科。
6.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_________、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7.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条件、_________和目标。
8._________又称为稳定性系数。
9.一般来说,动机具有_________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0.知识学习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每小题1分,共10分)1.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的情境或问题。
()2.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3.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4.教学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5.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6.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设计研究方案。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9.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0.遗忘的进程是先慢后快。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发展2.智商3.压力4.意识流5.诱因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哪几种形式? 3.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4.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七、论述题(共l0分) 试论述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前1000题(10)1.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的著名论点是()A.整体大于部分之和B.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C.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D.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2.王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从而加大形近字的区别。
这是运用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3.当个体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4.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是()A.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B.遗传、社会环境、人际关系C.遗传、学校教育、活动特点D.遗传、学校教育、生长发育5..下列对注意的解读正确的是()A.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B.“一边听课,一边写笔记,一边心记忆”反映了注意的转移C.多媒体课件必要的动画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因为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D.教师巧用课堂穿插艺术,旨在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6.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这种情感是()。
A.道德B.美感C.理智感D.责任感7.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这些概念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
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A.抽象概念B.关系判断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8.“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A.思维的间接性B.思维的直觉性C.思维的概括性D.思维的灵活性9.在教室里,面对着你的一个窗户是方形的,其他几个窗户看起来不是方形的,可你仍感知到它们是方形的。
这是()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0.“用进废退”与哪种遗忘观点相一致()A.记忆痕迹衰退说B.材料间干扰C.同化说D.检索困难11.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说明()A.掌握知识是次要的,训练官能才是重要的B.两种情景相同的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C.概括化原理掌握得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D.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12.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的是()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13.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14.一些学生常在经过艰苦复习通过考试后立即忘掉了所学内容,这是因为他们想尽快摆脱伴随这些内容的令人不快的情绪。
这种遗忘是()A.消退性遗忘B.干扰性遗患C.抑制性遗忘D.动机性遗忘15.“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16.心理学家用“视崖实验”考察个体的()A.大小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深度知觉17.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
A.动机说B.痕迹衰退说C.提取失败说D.干扰说18.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等制作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
A.动景运动B.运动后效C.自主运动D.诱发运动19.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为调动学生的()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逻辑思维20.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A.鲁班发明锯子B.高斯少年时做数学1~100的连加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21.罗杰斯说:体会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品质。
这就是()A.同情B.同感C.理解D.真诚22.“曹冲称象”主要反映的是()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23.“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再见面时我能认出他的模样。
”这属于()。
A.回忆B.再认C.想象D.联想24.有些残疾人通过惊人的努力而变成世界著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成一位说话流利的演说家。
这属于()防御机制。
A.抵消C.反向形成D.过度代偿2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26.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A.具有两极对立特性B.具有不可调和特性C.两极是不相容的D.其两极是绝对对立的27.考试时,当一个学生想偷看夹带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放弃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格成分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现实我28.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A.共同特质B.中心特质C.首要特质D.动力特质29.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搜集信息的能力B.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C.创新能力D.解决问题的能力30.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态度特征3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是()A.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经常提出明确的要求B.倾向于拒绝和漠视孩子C.对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D.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让其随意控制自己的一切行为32.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该测验的()高。
B.信度C.难度D.区分度3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A.自我实现B.高级C.缺失性D.成长性34.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
这是由于()A.注意的分散B.粗心C.知觉的选择性D.定势35.气质的特点决定于()A.社会生活条件B.人的活动目的C.神经活动的特征D.活动的内容36.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即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智商也有很高的相关。
这说明了()A.人的智力发展与家庭环境没关系B.遗传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C.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关系D.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37.教师给学生讲努力学习可以让他们以后过上好生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A.直接兴趣B.个体兴趣C.间接兴趣D.情境兴趣38.学生既害怕学习困难,又害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这反映的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以上皆非39.有个学生平时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极慢又不表现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却深刻、持久,能体验到别人觉察不出的事件。
这位学生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0.下列关于教师威信的观点错误的是()A.教师威信包括人格威信、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B.教师的威信分为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C.教师威信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D.教师应该树立权力威信41.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在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是()。
A.教学情境有关问题B.自我生存有关问题C.学生发展有关问题D.自我实现有关问题4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是()A.心理规律的掌握B.心理学知识的学习C.心理素质教育D.理想教育4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A.心理正常的学生B.存在心理问题但无力自我解决的学生C.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D.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44.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同时缺乏羞耻心和罪恶感,这种心理问题属于()A.焦虑症B.依赖型人格障碍C.抑郁症D.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5.教师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这属于教师的()角色。
A.教员B.朋友C.课堂的管理者D.学生模仿的榜样46.一位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是否因材施教,有没有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师目前处于()A.关注学生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虚拟关注阶段47.()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A.全身松弛法B.系统脱敏法C.果敢训练D.强化训练48.学习困难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A.诵读困难B.行为障碍C.计算困难D.绘画困难49.以下哪项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生活辅导B.择业指导C.学习辅导D.健身辅导50.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A.课堂凝聚力B.课堂控制C.课堂管理D.课堂气氛51.学生在解答复杂应用题和作文时,往往在群体情景中不如单独完成效果好。
因为()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从众D.责任扩散52.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D.集体53.关于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知识的应用中都存在着迁移B.在知识的应用中可能存在着迁移C.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没有关系D.迁移就是知识的应用54.创设情境的形式主要包括()①文字材料情境②语言描述情境③形、声、色情境④问题情境⑤实验情境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55.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这种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称为()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56.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为了包含更多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B.注意C.组块D.复述57.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A.学习动机B.学习兴趣C.自我需要D.价值观58.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对59.学生考试之后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的检查和反馈属于()A.组织策略B.计划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60.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A.模仿B.练习C.想象D.学习61.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欲望内驱力62.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A.经验的情绪后果B.参照群体C.知识水平D.社会因素6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A.命题B.产生式系统D.故事脚本64.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无作用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65.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是()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迁移D.非特殊迁移66.根据声音表象和动觉表象进行的思维属于心智技能的()A.物质或物质化阶段B.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内部语言阶段67.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外在的、稳定性因素的是()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68.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