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观察-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65.67 KB
- 文档页数:2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观察
杨忠相
【期刊名称】《预防医学论坛》
【年(卷),期】1996(0)4
【摘要】为了解狂犬病疫苗对狂犬病暴露者的保护效果,于1995年8~11月,对466例被犬咬后接种疫苗者,进行了免疫后血清学效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疫苗来源与免疫程序浓缩人用狂犬病疫苗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批号950304,按其说明书作常规5针免疫法肌肉注射。
有效期内使用。
1.2 免疫对象和血清标本免疫对象为被犬等动物侵伤者,通过疫苗全程接种后。
【总页数】2页(P334-335)
【关键词】浓缩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狂犬病暴露者;抗体阳转率;免疫对象;效果分析;免疫程序;抗体水平;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清学
【作者】杨忠相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6
【相关文献】
1.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分析 [J], 谢筱青
2.广西永福县2001~2005年犬伤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免疫效果分析 [J], 蒋新权;王泽军
3.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监测 [J], 胥加耕;胥保国;袁中行
4.2005年福州市部分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 [J], 陈艳;徐珊;杨建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狂犬病预防免疫接种的效果评析发表时间:2016-04-12T11:35:00.0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作者:杨兆平于俊波[导读] 威海市立医院近年来已经广泛使用狂犬病疫苗,对控制狂犬病的发病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杨兆平于俊波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摘要:目的:对狂犬病预防免疫接种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对疫苗使用者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采用间接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狂犬病毒的RV-lgG抗体进行测定。
结果:7.80/万为报告接种的反应发生率,未出线严重的不良反应,15岁以下人群的RV-igG抗体阳性率较高,65岁以上人群的阳性率较低。
结论:对暴露后的患者使用狂犬疫苗可以对狂犬病起到预防的作用。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分析狂犬病是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
当前预防狂犬病有效的生物制品就是狂犬病疫苗[1]。
近年来已经广泛使用狂犬病疫苗,对控制狂犬病的发病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经过国家几次对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事件的通报,使疫苗质量的重要性得到了强化。
为了对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与效果进一步的加深和认识,本文将600暴露者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对接种疫苗者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600例行狂犬疫苗免疫后的血清狂犬病毒的检测水平。
现将详细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1年~2014年在我院就诊的600例狂犬病暴露者,所有接种者均为疫苗安全性观察对象。
对600例暴露者使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检测对象为疫苗免疫前的30~50例暴露者。
总共抽取600例,在免疫后10~20d内采集3ml的静脉血,将血清分离待用。
1.2方法对每位接种者每次接种疫苗后24~72小时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调查方法分为电话随访和亲自访问两种。
采用间接酶联合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验质控设阴、阳和空白对照。
对血清标本进行1:20的稀释,进行30min的37℃温育,洗6次,加入100μl的酶标记物,进行30min的37℃温育,洗6次。
国产纯化狂犬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狂犬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为100%,预防狂犬病唯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狂犬疫苗,为了解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影响免疫效果的有关因素,对我中心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749例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了免疫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749例,其中男451例,女298例,年龄2~74岁,平均年龄38岁。
1.2伤口处理及接种程序1.2.1伤口处理按常规冲洗伤口后并进行消毒处理。
重伤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总量的1/2皮下浸润注射,余1/2肌内注射(剂量按20 IU/kg)或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剂量按40 IU/kg)。
1.2.2接种程序及方法应用长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轻伤者按0、3、7、14、28 d各1针全程免疫接种,重者按9针7次(0、3 d,各1次2针后,按7、14、28 d各1针次),7针5次注射完成后第15、75天加强2针次。
第5针或第9针免疫后15 d,抽取静脉血,使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狂犬抗体检测试剂,实验步骤、结果判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2结果2.1749例接种(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2。
3讨论3.1由于狂犬病发病死亡率近100%。
因此被犬等动物咬伤者应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749例伤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95.06%,37例狂犬病疫苗抗体阴性补种后,2例患者补种3针才阳转,这表明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的产生与免疫的次数、剂量等因素有关,抗体阳转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增加接种针次而提高[1]。
3.2为提高血清抗体阳转率,应正确把握三个环节:①及时彻底处理伤口,彻底冲洗伤口至少30 min,再用75%乙醇或2%~3%碘酒擦涂消毒;除伤及大血管外,尚应暂缓缝合和结扎;②抗血清应用愈早效果愈好,伤后1周内应用尚有一定意义,过迟无效;③较快稀释该疫苗时可产生大量气泡,使每支残留液达0.15~0.25 ml,应避免操作导致接种剂量不足影响免疫质量;注射时摇匀疫苗,可避免单纯注射上清液;有资料证实,上臂三角肌内斜行注射效果最佳,臀大肌效果差,幼儿亦可在大腿前外侧;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对确保免疫效果更是关键[2]。
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喻兰【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目的:探讨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60例狂犬病暴露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这160例狂犬病暴露者中包括100例女性患者和60例男性患者。
我们为这160例狂犬病暴露者在接种了狂犬疫苗后使用IgG作为抗体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以P/N>2.1为阳性,以WN<2.1为阴性。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其接种疫苗成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仍需继续接种疫苗。
<br> 结果:接种疫苗后,在这160例狂犬病暴露者中,除有1例男性患者因误诊耽误了救治的时间而死亡外,其余159例狂犬病暴露者均成功避免了狂犬病的发作。
在本次研究的100例女性狂犬病暴露者中有96例患者的抗体呈阳性,其抗体阳性率为96.0%;在本次研究的60例男性狂犬病暴露者中有56例患者的抗体呈阳性,其抗体阳性率为93.3%,女性患者的抗体阳性率略高于男性患者,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为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疫苗有助于狂犬病的预防。
【总页数】2页(P266-267)【作者】喻兰【作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织金5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6【相关文献】1.为1000例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J], 刘云波;刘占伟;陈春勇2.狂犬病暴露者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J], 尹和平;霍建国3.全程接种疫苗狂犬病暴露者的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冯卢;赵煜4.Ⅲ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效果观察 [J], 王丽云;刘琼;李喆5.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用免疫效果观察 [J], 邓寿平;杨科明;刘向宣;詹发清;童琼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研究目的为探讨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为临床狂犬病预防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统计2016年针对306例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分析,其抗体阳性率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疫苗接种的抗体阳性率。
结果306例患者中有300例检测出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98.04%,6例检测抗体为阴性,阴性率为1.96%。
通过对比分析5~18岁患者接种狂犬疫苗的阳性率与19~30岁患者、31~40岁患者、41~50岁患者、51~60岁患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6例接种患者中有167例男性,男性接种狂犬疫苗阳性为160例,阳性率为95.80%,女性患者139例,接种狂犬疫苗阳性为135例,阳性率为97.12%。
患有糖尿病、结核病、肾病综合症的患者降低狂犬疫苗接种阳性率。
结论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抗体阳性率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患者应加强对犬类以及猫科动物的管理,及时加强疫苗预防,能够有效防止狂犬病的发作。
标签: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感染[1]。
临床症状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人感染狂犬病的途径主要经过已经感染的狗或者猫抓伤或者咬伤引发的,也可以通过受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接触感染发生。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狩猎者、兽医、饲养动物者更易感,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一般被病犬咬伤而未作预防注射者约15%~20%发病,被病狼咬伤者约50%~60%发病,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衣着薄厚及注射疫苗与否有关[2]。
目前狂犬病的治疗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死亡率几乎100%。
主要的防治手段是及时的处置伤口,消毒包扎,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及狂犬免疫球蛋白产生抗体。
狂犬病预防接种及防范调查治疗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和防制研究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发生以体温升高为特征的猪高热病,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且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而是由多种病原引起混合感染,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在种猪场,影响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已频频发生,而且出现两种以上繁殖障碍疾病的混合感染,造成种猪发情率降低、死胎率增高、活产仔数降低、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液量减少等繁殖障碍性症状,给养殖业带来很大影响。
2012年11~12月,对四川省南充市某猪场进行调查,该场出现猪蓝耳病与猪伪狂混合感染,种猪繁殖率大大降低,仔猪呼吸道疾病、腹泻、神经症状等频频出现,造成仔猪死亡率增高;生长、增重缓慢。
猪蓝耳病病毒(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是引发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由此引发的疾病具有隐性带毒、亚临床感染、垂直传播和持续感染的特征,它们的共同致病症状是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新生仔猪高死亡率;育肥猪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生长迟缓,免疫力严重降低,极易继发其它病原感染;成年猪长期带毒、排毒而无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也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原。
这2种病毒临床上常呈混合感染,其表现多有相似之处,给临床鉴别诊断带来困难。
针对该场情况,采取猪场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析比较、采用血清抗体、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疾病诊断,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净化措施。
1病例2012年11~12月,对四川省南充市某猪场进行调查,存栏母豬530头,保育仔猪1200头,培育猪700多头,种公猪35头,后备猪15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