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35.59 KB
- 文档页数:8
名词解释:1、简述人机工程学定义一般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以及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视野及分类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分水平视野(单视野/双视野)和垂直视野3、视觉的暗适应与明适应人眼随视觉环境中光亮度的变化而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4、反应时间反应时间( RT):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隔。
5、人体测量学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6、法兰克福平面法兰克福平面是通过左右耳的耳屏及右眼眶下缘的水平平面8.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只觉得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9.分布:人体尺寸按一定频率出现。
10.日光系数:在云层覆盖天空时或者在阴影处进行的。
室内光强度于室外光强度之比。
11.目眩:进入人眼的光量过大,使视网膜的感受性不能适应。
12.照度:是指落在物体表面的光通量。
13.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4.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以存在极短时间。
15.适应:感觉器官经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的现象。
16.暗适应: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刚开始看不清物体,而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后,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
17.明适应:与暗适应情况相反的过程称为明适应。
18.听阈:在最佳的听闻频率范围内,一个听力正常的人刚刚能听到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的最低声强Imin。
19.痛阈:对于感受给定各频率的正弦式纯音,开始产生疼痛感的极限声强Imax。
人机工程学定义及名称命名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目的在于改善人机系统的使用效率、可用性和舒适性。
其综合了人体工程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设计原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提升人机交互的质量和效果。
1.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旨在改善人机系统的设计,使其更加适应人类的特点和需求。
它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能力、习惯和特征,以及机器的功能、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从而提出合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人机工程学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符合人体特点和认知特征的机器系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降低工作负荷,并增强用户的满意度和舒适感。
2. 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人机工程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机器和设备的依赖日益增强。
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同时减少使用者的误操作和疲劳感。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可以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技术产品,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无缝衔接。
3.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机工程学包含多个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体的结构、行为和能力,以便更好地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
例如,根据人的体型尺寸设计合适的按键大小、屏幕分辨率和显示字体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为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3.3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人机交互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设计界面元素、布局、颜色、图标和操作方式等,以便用户更加直观、快速地与机器进行交互。
3.4 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通过使用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人与机器之间更加自然、便捷的交互方式。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人机交互更加符合人的习惯和认知特点。
4. 人机工程学的名称命名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其名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命名:4.1 人机交互学这个名称突出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了人机交互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
人机工程学的认识和看法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是计算机和家具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更为突出。
实际上,让机器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得人能够在舒适和便捷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人机工程学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产生的一门工程化的科学。
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动作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其基础学科是研究人的生理、心理。
就是实用科学,把技术科学直接应用的实际的操作之中,也是人体工程的本源之处。
人机工程学以人为最根本、最直接的研究、服务的对象,所以一切信息必须从人的自身中去获得,综合了这些信息才能做出判断。
人类工程学是与人相关的科学信息在对对象、体系和环境进行设计中的应用,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理想的设计应当在工作体系、运动、休闲、健康和安全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人类工程学的原理。
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见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定义示例第一篇:《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定义》开场白:嘿,朋友!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周围的很多东西用起来特别顺手,而有些却总是让我们觉得别扭呢?比如说,有的椅子坐一整天都不累,可有的椅子坐一会儿就腰酸背痛;还有那些手机,有些按键布局让你操作起来特别便捷,有些却让你找个功能都费劲。
其实呀,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学科,那就是人机工程学。
今天呀,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个人机工程学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人机工程学?简单来说呢,人机工程学就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
就好比是一个超级“红娘”,它的任务就是把人和机器、环境给好好地撮合到一起,让它们相处得特别和谐。
比如说,你开车的时候,驾驶座的位置、方向盘的角度、各种仪表盘和操作按钮的布局,这些都是人机工程学要考虑的。
要是设计得不好,你开车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感觉特别不舒服。
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人以为人机工程学就是单纯地把东西设计得好看。
其实不是的,好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使用者感觉方便、舒适、高效。
关键点解析:3.1核心特征或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人”。
这是人机工程学里最重要的部分,毕竟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
比如说,人的身高、体重、肢体长度、力量大小、视力范围等等,这些生理特征都会影响到产品的设计。
就像我们常见的电脑桌高度,如果太高或者太低,对于不同身高的人来说,使用起来就会很不方便。
要么手臂要抬得很高,容易累,要么就得弯腰驼背,时间长了对脊椎可不好。
第二个要素是“机器”。
这里的机器可不光是指那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像手机、鼠标、键盘这些都算。
人机工程学要考虑机器的形状、大小、功能、操作方式等等。
举个例子,鼠标的形状设计成贴合人手的形状,就是为了让我们握起来更舒服,操作更精准。
第三个要素是“环境”。
环境因素也很关键呢。
比如说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电脑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应该怎么调整才能让我们的眼睛不累;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里,设备的材质和散热性能应该怎么设计才能保证正常使用。
人机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HFE)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设备、环境等交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提高人类在工作、生活中的安全、效率、舒适和满意度。
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生理特征:研究人类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和限制。
2. 工作环境设计:研究如何设计和布置工作环境,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和舒适度,减少工作中的危险和伤害。
3. 人机交互设计:研究如何设计和开发人机交互界面,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和习惯,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和效果。
4. 人类工效学:研究如何评估和优化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5. 人机安全:研究如何设计和开发安全的人机系统,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总之,人机工程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
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在工作、生活中的安全、效率、舒适和满意度,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
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
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
该定义如下: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
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人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第三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设计一切器物都要考虑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舒适、高效。
这第三句话中,关于设计的目的安全、舒适、高效,定义只讲应该考虑,而没有选用确保、尽量达到之类的词汇。
定义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
因为设计总有多方面约束条件,又常有多种因时、因地而异的目标;好的设计,在于针对具体对象,在多种约束条件和多重目标之间恰当地把握住平衡。
人机工程学设计要求的安全、舒适、高效,常常是重要的,但肯定也要受到其他条件的约束、其他目标的制衡,不但不是惟一的,也未必总是优先的。
例如,把我国火车硬卧车厢的三层铺改为两层铺,或者把所有硬座都改为卧铺,安全、舒适方面就可大为改善,岂不简单?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还有其他种种条件的约束。
目录•人机工程学概述•人体因素与人的特性•人机界面设计原理•作业空间设计与人机系统优化•劳动安全与事故防范策略•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人机工程学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优化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人的舒适度。
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生产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到办公自动化、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机器和工作环境三大要素。
其中,人是指操作者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等;机器是指各种设备、工具、装置和系统等;工作环境是指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组织管理等。
研究范围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多个领域,如工业设计、人机交互、人因工程、可用性工程等。
学科特点及意义学科特点人机工程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问题。
学科意义人机工程学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人与机器系统的交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和错误,降低人的疲劳和不适感,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
人体因素与人的特性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人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负责传递和处理感官信息,控制人体运动和反应。
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支持人体姿势和运动。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排除废物。
感官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0102 03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影响人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情感与情绪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与人的需求和动机密切相关。
学习与技能形成通过经验和训练,人能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技能。
ABDC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尺寸、形状和功能的学科,为人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人体尺寸数据包括身高、坐高、臂长等,用于设计适合人体尺寸的产品和工作环境。
人体力量数据反映人在各种姿势和动作下的力量输出,为设计提供力学依据。
人机工程学三大要素摘要: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2.人机工程学的三大要素3.每一大素的具体内容4.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正文:人机工程学,也称为人类工程学或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人类在使用机器和环境中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
在人机工程学中,有三大要素对于设计和优化人机系统至关重要,它们分别是:人、机器和环境。
首先,人是人机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要素。
在设计人机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
生理特征包括人的身高、体重、肢体长度等,这些特征决定了人在操作机器和环境中的舒适程度。
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感知、认知、情绪等,这些特征影响人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行为习惯则是人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操作方式和习惯,好的人机设计应该尽可能适应人的行为习惯,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其次,机器也是人机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设计机器时,需要考虑其结构、功能、操作方式等,使其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同时,机器的设计应该能够引导人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危险和损失。
再次,环境是人机工程学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环境包括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等,它们都会对人的操作产生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应该能够提供舒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此外,工作场所的设计应该符合人的生理结构,避免人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疲劳和不适。
在实际应用中,人机工程学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办公环境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领域。
通过优化人机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失误,提升人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人机工程学中的三大要素是人、机器和环境。
人机工程学知识点整理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与范畴人机工程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致力于优化人与机器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的健康和安全,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其范畴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设计、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计算机界面设计等。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到工厂里的生产线设备,再到飞机驾驶舱的布局,都有人机工程学的身影。
二、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在制作工具和生活用品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使其更适合人体的使用。
比如,古代的农具在形状和尺寸上就有一定的人体适应性。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大规模的应用,人机关系的问题逐渐凸显。
工人长时间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操作机器,导致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这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环境和机器设计对人的影响。
20 世纪初,人机工程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
二战期间,由于军事装备的复杂和高效需求,人机工程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战后,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军事领域延伸到了工业、医疗、交通等众多领域。
现代,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机工程学不断融合新的技术和理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机交互需求。
三、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人机关系中的问题,人机工程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是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人的行为和操作来收集数据。
比如,在工作场所观察工人的工作流程和姿势。
其次是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来研究人机交互的效果。
例如,对比不同键盘设计对打字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
还有问卷调查法,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来了解他们对产品或环境的感受和需求。
此外,还有模拟和建模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人机系统,预测和评估设计方案的效果。
四、人体测量与人机尺寸人体测量是人机工程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通过对人体各种尺寸、形态和比例的测量,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
人机工程学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因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发展史(阶段和时间):第一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20世纪初—二战前,美国学者F.W.泰罗首创新管理方法和理论);第二阶段,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20世纪50年代末);第三阶段,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2)机器特性研究;3)环境的特性研究;4)人—机关系的研究;5)人—环境的研究;6)机—环境的研究;7)人—机—环境系统性能的研究;对于工业设计师:1)人体特性的研究(对象: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包括:工作空间设计、座位设计、工作台或操作台设计、作业场所的总体布置);3)环境控制(照明、微小气候、噪声、振动)和安全保护设计;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4、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1)观察分析法(瞬间操作分析法、知觉与运动信息、动作负荷、频率、危象、相关);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实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1、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1)、被测者姿势:1)立姿2)坐姿;(2)、测量基准面:1)矢状面;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面);3)冠状面(分成前、后两面);4)横断面(分成上、下两面);5)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1)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将下方称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将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称为挠侧(前臂大拇指一侧),将尺骨侧称为尺侧(前臂小指一侧)。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背景一、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所谓人机工程学,亦即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
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
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二、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
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
1.人机工程学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应用学科的分支,并成为安全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3.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1)人体特性的研究 (2)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分工和信息交流) (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 (4)环境控制和安全保护设计4.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观测法、实测法、实验法、分析法)5.现代人机工程学的特点:(1)不同于传统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而是着眼于工程及各类产品的设计去适应人。
(2)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和广泛的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
(3)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人数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研究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研究。
6.近代三个著名人机学实验的时间、实验者:(1)1884年,德国人莫索,肌肉疲劳试验。
(2)1914年,吉尔伯勒斯,砌砖作业试验。
(3)1898年,美国学者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7.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分为哪三个阶段:(经验,科学,现代)8.人机结合面:所谓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1.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体的体格特征的科学。
2.人体测量的三个基准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3.人体测量方向?头侧、足侧、内侧、外侧、近位、远位、桡侧、尺侧、胫侧、腓侧4.利用公式2-1进行简单人机学计算?例题:设计适用于90%东北男性使用的产品,试问应按怎样的身高范围设计该产品尺寸?解:由表查知东北男性身高平均值 M=1693mm 标准差S=56.6mm 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故以第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尺寸的界限值,由表查得变换系数分别为K= 正负1.645 :即第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600mm第9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786mm结论:按身高1600-1786mm设计产品尺寸,将适应用于90%的华北男性。
人机工程学的概念: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
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经验人机工程学2、科学人机工程学3、现代人机工程学现代人机工程学发展有三个特点:①不同于传统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机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越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外。
②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设备设计。
③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人机工程学的根本研究对象: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达到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人体特性的研究、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
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测量数据。
人体测量主要方法有:普通测量法、摄影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百分位数:设计中最常用的是P5、P50、P95、三种百分位。
其中第5百分位数代表“小”身材,是指有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群身材均大于此值;第50百分位数表示“中“身材,是指大于和小于此人群身材尺寸的各为50%;第95百分位数代表“大”身材,是指95%的人群身材尺寸均小于此值,而有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
人机工程学重点人机工程学是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操作简单而又准确的一门学科。
人机工程学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三个阶段: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现代人机工程学。
学科的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
人体测量学: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人体测量方法:普通测量法,摄像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
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眼耳平面。
百分位数:是百分位对应的数值。
人体功能尺寸:立姿的活动空间,坐姿的活动空间,单腿跪姿的活动空间,仰卧的活动空间。
人机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可划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
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
视野:是指认得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镜观看正前方物体时能看得到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在60°以内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还包括字,字母和颜色的辨别范围,辨别字的视野角度是10°~20°。
辨别字母的视线角度是5°~30°。
在各自的视野范围外,字和字母趋于消失。
对于特定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是30°~60°。
认得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每侧1°的范围内。
单眼视野界限为标准视线每侧94°~104°。
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刚开始看不清物体,而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才能看清物体,这种适应过程成为暗适应。
与暗适应相反的情况称作明适应。
听觉的物理特性:人耳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声学转换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传声器。
1.什么是人机工程学使机器适应人提高用户友好性讲究工作技巧讲究作业规律2.人机工程的研究对象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方便,减少失误,提高产量提升人身价值: 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降低强度,增加舒适性,提高用户接受性,提升工作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3.人机工程学定义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4.人机工程学的历史沿革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要求人适应机器,以机器为中心进行设计。
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以人为中心,强调机器的设计应适应人现代人机工程学阶段以系统观点分析人机关系,人机相互适应、分工合理5.系统的定义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6..7.人机界面:眼——屏关系手——台关系人——椅关系脚——地关系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具有如下要素:适应刺激感觉阈限适应相互作用余觉9.感觉阈限产生感觉需要有达到一定强度的适宜刺激。
10.适应的含义:感觉器官经持续刺激一段时间后,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
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11.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应刺激的感受能力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12 余觉的含义 .刺激取消以后,感觉可以继续存在一极短时间,这种现象叫“余觉”。
13.知觉的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14.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5. 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16. 视角:被看目标物的两点光线投入眼球的交角。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
定义正式版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
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
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
该定义如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
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
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
人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第三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设计一切器物都要考虑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舒适、高效。
这第三句话中,关于设计的目的“安全、舒适、高效”,定义只讲应该“考虑”,而没有选用“确保”、“尽量达到”之类的词汇。
定义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
因为设计总有多方面约束条件,又常有多种因时、因地而异的目标;好的设计,在于针对具体对象,在多种约束条件和多重目标之间
恰当地把握住平衡。
人机工程学设计要求的“安全、舒适、高效”,常常是重要的,但肯定也要受到其他条件的约束、其他目标的制衡,不但不是惟一的,也未必总是优先的。
例如,把我国火车硬卧车厢的三层铺改为两层铺,或者把所有硬座都改为卧铺,安全、舒适方面就可大为改善,岂不简单?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还有其他种种条件的约束。
所以实际课题中的人机工程设计,目标往往并非达到最理想的“安全、舒适、高效”效果,而是在限定条件下提高“安全、舒适、高效”的程度。
例如,同样是三层铺的硬卧车厢、同样是那么多乘客的硬座车厢,怎样改进空间布局、改进各种设施、器具
(与服务),使原有客运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里面所说的“机”、或“机器”是广义的,泛指一切人造器物:大到飞机、轮船、火车、生产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包括室内外人工建筑、环境及其中的设施,等等。
2.人机工程学的多种学科名称
人机工程学国际上较常见的名称如下:
(1)人类工效学,或简称工效学,英文Ergonomics这个学科名称出现最早,欧洲各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根据这个名称翻译为本国文字的较多,因此这个学科名称
在世界上应用最广。
(2)人的因素(学),英文Human Factors这是美国一直沿用的名称。
由于美国在该学科的影响力,某些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台湾也采用这个名称。
由这个名称派生出来的名称还有:人因工程(学),英文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3)人类工程学,英文Human Engineering 类似的名称有人体工程学。
(4)工程心理学,英文Engineering Psychology 有人认为在这个名称下的学科研究更专注于心理学方面,因而与其他名称多少有点差异。
(5)其他名称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宜人性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等,
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
在日本,该学科的日文汉字是“人同工学”。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