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格式:pdf
- 大小:242.93 KB
- 文档页数:3
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1.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2.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
4.必须坚持马克思思想和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
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现今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老百姓当家做主,有话语权。
各个地区都有人民代表,由本地的人民代表调查、收集、反映当地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统一反映意见。
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听党指挥跟党走。
最后要坚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三位伟人的思想为主要指导方针,认真学习和理解运用马克思思想和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在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之下,我们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04月21日12:59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者的话4月9日,中宣部在京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谋划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
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在会上发了言。
本报从今天起在理论版陆续刊发这些同志的发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社会是个有机体,任何阶级社会都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多种形式。
从社会结构说,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文化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的反映和政治形态(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系统反映、体现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的思想体系。
因此,有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同时,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如果意识形态与经济、政治形态相适应,就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形态的巩固发展;反之,则会破坏经济、政治形态的巩固发展,甚至造成社会的停滞和倒退。
所以,一切阶级、政党、国家无不重视社会意识形态问题。
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同样要出大问题。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意识形态的本质。
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的核心内容是阶级、政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深刻认识,对自身发展道路和目标任务的高度概括,对自身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达。
孙婕妤等: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四重意蕴及当代启示作者:暂无来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4期□孙婕妤邹庆国作者:孙婕妤,法学硕士,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意识形态理论;邹庆国,法学博士,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党的政治建设。
邮编:25200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实践路径研究”(17BDJ030)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立意高远、意蕴悠长,通过描绘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图谱和未来愿景,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调。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在总体上呈现出四重意蕴,即它确立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遵循,设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任务,指明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选择,提供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策略。
深刻领会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四重意蕴,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改革开放40年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43(2018)04-0030-00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为解决这一时代课题,一个基本方法就是返本溯源,重温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
邓小平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因其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调而成为具有起始性价值的璀璨瑰宝。
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和毛泽东意识形态观的基础上,通过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遵循、根本任务、途径选择、方针策略等四个向度的探索与阐发,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新建构,开创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崭新局面。
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内含的四重意蕴,对于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遵循(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恢复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改革决策和创新实践提供新的意识形态解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思想认知基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确立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
中国共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起来的最高政治力量。
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就是要坚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的领导核心地位。
3.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坚持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主权,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搞封闭僵化,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改变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方向。
【政治知识点】政治知识点四项基本原则
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造成了一部分人思想混乱。
针
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
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即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
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
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2、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质、根本特征和根本方向,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
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而且写进了我国宪法,任何时候都要加以坚持。
3、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
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
一的行动。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浅析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制胜的法宝。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从当今社会现实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情况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以及西方敌对势力进行的思想和文化的渗透,这些都对如何做好党建工作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持维护党章,是胡锦涛总书记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向全党同志提出的重大任务,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具体地讲,大力加强党的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共产党员在党内,不论是在政治权利和义务上,还是在遵守组织纪律上、执行党的决议和遵守规章制度上都应当而且必须是平等的,不能是一些人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而另一些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更不能存在封建社会的君臣父子关系。
我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统治历史悠久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影响比较严重。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根据我国国情和党内状况,党的各级组织要花大力气提高党员的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同时要从制度上使党员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二、民主原则党员是党内决策的主体,决定问题靠的是民主的原则,少数必须服从多数。
这就要求凡是党内重大问题,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制定,都要吸收广大党员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按照多数决定的原则作出决定,成为全党的统一意志。
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但有的单位在研究重大问题时,会前不酝酿,会中不充分讨论,有的虽然讨论了,但不是平等商量,而是主要领导事先划框子、定调子,或个别授意、有意引导、硬性说服,实际上仍是“一把手”说了算,以致民主失真,程序折扣,制度虚化。
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内
容及其具体工作方法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内容一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基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宣传教育。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要加强组织指导,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
的部署,形成有效支撑和保障机制;其次,要突出核心,围绕更高层
次文化自信,选择精准有效的宣传方式,用现代化的理念、思想和形
象解读党和国家的理念;再次,要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实施复合式发
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思想文化交流,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外
延伸;最后,需要多种力量参与,建立政府和社会、学者和实践者、
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良性互动的机制,形成强大的社会参与意识
形态工作的力量。
意识形态是特殊的社会主流意识,是对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以及由经济形态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应,是一定阶级社会结构中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体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精神诉求,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实践,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强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系。
如今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最新成果,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是对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及其表现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是与该形态社会的本质相适应的,是对社会本质的一种体现。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反映,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具有最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起着统领作用。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发展阶段。
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建设主要表现在方向定位、理论创新、教育机制、管理方法等四个方面。
1.坚持意识形态的方向定位———社会主义方向。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明确了意识形态的方向定位———社会主义方向。
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党的基本路线和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服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主义的要求,明确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坚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在国民产业和重要行业的比重,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方向和性质。
2.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系统。
新时期,理论创新和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同时又突破陈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四项基本原则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
1. 革命性原则: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彻底革命,必须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对社会生产的掌握权。
2. 科学性原则: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科学的经济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 人民性原则:社会主义是为人民服务的制度,必须坚持人民立场,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权益,实现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4. 继承性原则: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继承和发展人类历史上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成果,充分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实现多样性和平等性的统一。
意识形态整改原则及总体要求
1. 科学性原则,意识形态整改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事求是,科学分析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方案,科学推进整改工作。
2. 大众性原则,意识形态整改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群众性教育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整改中得到教育、得到提高。
3. 综合性原则,意识形态整改工作要全面推进,坚持全面、系统、整体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提高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
4. 稳定性原则,意识形态整改工作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有利于意识形态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体要求包括:
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地位。
2.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健全健康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确保意识形态整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 提高意识形态整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查研究,
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意识形态整改工作的水
平和质量。
4. 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加强对意识形态整改工作的监督,确保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