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培训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6.38 MB
- 文档页数:72
国际贸易实务培训一、培训目标国际贸易实务培训是为了帮助学员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国际贸易实操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贸易领域胜任各种工作。
二、培训内容1.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的概念和特点- 国际贸易的组织和规则- 国际贸易的优势和不足2.国际贸易操作流程- 国际贸易的准备工作- 国际贸易的合同签订- 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 国际贸易的清关手续- 国际贸易的支付和结算3.国际贸易合同管理- 合同的要素和类型-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合同的纠纷解决4.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贸易风险的种类和特点- 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 贸易风险的应对策略5.国际贸易的市场开拓- 市场调查和竞争分析- 销售计划和推广策略- 市场开发的实操技巧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传授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帮助学员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员了解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
3.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国际贸易的整个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培训师资培训师资应由具有丰富国际贸易实操经验的从业人员担任,他们应具备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五、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核和评估,学员需要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培训证书。
六、培训成果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培训,学员将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掌握国际贸易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方法,提高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
七、培训推广为了推广国际贸易实务培训,可以通过宣传册、网络推广和口碑传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培训。
总结:国际贸易实务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国际贸易实操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的培训,学员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职场上胜任各种国际贸易工作,也为他们的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培训资料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术语1 国际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字母的英文缩写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并说明在货物的交接过程中,有关交货地点,风险,责任,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门术语。
2 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国际贸易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它对交易双方不具强制约束力,因而,买卖双方有权在合同中做出与某项惯例不符的规定,只要合同有效成立,双方均要遵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国际贸易惯例对国际贸易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2000通则》保留了《1990通则》中包含的13种术语,并将这13种术语分成了E,F,C,D四个组。
4 六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术语:(一)FOB术语:指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按合同规定的装运时间将货物教导买方指派的船上。
(适用范围:海运和内河运输)FOB术语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1)卖方义务(1)在约定的装运期间内和指定的装运港,将个同规定的货物教导买方指派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
(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文件,并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4)提交商业发票和自费提供证明自己按规定交货的清单单据,或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信息。
2)买方义务(1)自费签订从指定装运港装运货物的运输合同,并将船名,装货地点和装货日期及时通知卖方(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3)根据买卖合同规定受领货物并支付货款(4)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负责办理货物进口和必要时从他国过境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3)在具体业务中,使用FOB术语时应注意的问题,船舷为界问题:表明货物在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如在装船时货物跌落码头或海中所造成的损失,均由卖方承担。
船货衔接问题:在FOB术语成交的合同中,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是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
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培训资料(doc 35页)第一节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一研究对象:是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该过程经历的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
国际性:判定标准(4点)▪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的国家▪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藉▪订立合同的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货物须由一国运往另一国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采取“营业地标准”二范围和内容1国际贸易法律规范(各国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2国际贸易条件(商品条件、价格条件、装运条件、货运保险条件、支付条件、争议和违约处理条件)3国际贸易程序(准备阶段、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和违约处理。
)4国际贸易方式(包销、代理、寄售)第二节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国际贸易具有更多的管理措施▪国际贸易面临较大和较多的风险▪国际贸易所适用的法律规范比较广范▪业务操作上较复杂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业务与法律的联系▪要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把“学”和“用”结合起来第二章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本章摘要:掌握买卖合同中订立品质条款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掌握数量条款的订立方法,学习包装条款包含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把握关于商品的一般描述。
第一节商品的品质一、商品品质(quality of commodity)的概念及作用(一)商品品质的概念一般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综合。
(二)品质的作用1.合同的要件2.买卖双方交接货物的依据二、表示品质的方法(一)用“文字说明买卖”的方法(sale by description)1.凭规格、等级或标准买卖(1)凭规格买卖(Specification):反映商品质量的指标,如化学成分、含量、纯度、长短和粗细等。
如:东北红小豆水分(max):14% 含油量(min):18%杂质(max):1% 不完善率(max):7%2. 品质公差是指在工业品交易中,买方允许卖方所交商品的品质有一定幅度范围的误差。
现代远程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孙彩梅2007年 1 月第一章贸易术语及国际贸易惯例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国际贸易惯例的含义、性质和它对国际贸易的指导作用。
2、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性质及作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
3、能运用国际贸易术语及惯例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实际问题。
二、章节重点、要点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性质及作用、三种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
三、章节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贸易术语2.国际贸易惯例(二)判断题:1.国际贸易术语是由一些国际组织制定出来的专门用语。
()2.国际贸易惯例对交易双方有严格的约束力。
()3.国际贸易术语不仅表示交货条件,而且反映商品的价格构成。
()4.《1932华沙——牛津规则》仅解释了1种贸易术语。
()5.《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
()(三)单选题:1.专门解释CIF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是()A.《2000年通则》B.《1932华沙——牛津规则》C.《1941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D.《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2000年通则》解释的贸易术语有()A.6种B.9种C.13种D.14种3.C组术语的共性是()A.在目的港交货B.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由卖方负担C.由买方租船订舱D.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保险费由卖方负担4.CFR意指()A.船上交货B.成本加运费C.成本加运费、保险费D.运费付到(指定目的地)5.《2000年通则》解释的贸易术语中卖方责任最大的术语是()A.EXW B.CPT C.DEQ D.DDU(四)简答题:1.国际贸易术语的性质、作用怎样?2.简述《2000年通则》中各组术语的共同特点。
第二章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一、章节学习目标1、理解FCA、CPT、CIP的基本含义,与FOB、CFR、CIF的异同。
2、熟练掌握FOB、CFR、CIF的基本含义、买卖双方的主要责任划分、使用中的应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