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材分析: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教学重点: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具:CAI课件、多媒体电脑平台、杨梅等。
课前准备:提出探究问题并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
本节课设计特点:1.课堂气氛要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本课堂,体现自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果。
图片应具有现实意义,给学生直接强烈的感觉。
3.探究实验要充分发动学生去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
提出假设→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结论4.容量大,要求学生有深刻体会,并能体现在行动上。
板书提纲: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教学过程:引言:提问:同学们在跑步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答:大汗淋漓、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等)提问:这些现象主要是在人体哪个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呢?(答:神经系统)提问: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答: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讲述:人的每一个活动,不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完成的。
新课教学:提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演示CAI ,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讲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提问:什么是反射呢?(学生思考)讲述:我们做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膝跳反射是正常人都具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医生常用这个实验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
本方式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4、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
究的能力等。
二、教学重点: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的概念及组成;
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膝跳反射、排尿反射和“望梅止渴”等反射的具体分析;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实验法、讨论法;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二、反射弧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区别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一、教学目的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2、举例说出反射的过程及反射弧的构造;3、知道人体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和联络。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反射的过程及反射弧的构造;人体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和联络四、教学难点人体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和联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膝跳反射,导入本节学习——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二〕讲授新课探究一:反射阅读教材91——92页文字资料,考虑:1、人体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什么?2、什么是反射?探究二:反射弧阅读教材92——94页文字资料,考虑:1、反射弧由哪些根本构造组成?2、什么是人体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三〕归纳小结一、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响。
二、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的构造根底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三、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四〕随堂检测1.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搔痒,这说明〔〕A.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B.脊髓能完成某些条件的反射C.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非条件的反射D.脊髓也能形成某种感觉2.手指被针刺到后,立即缩回.与这一反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听到上课铃声响,走进教室B.风沙迎面袭来,立即眨眼C.看到红灯亮起,停步等候D.阅读道路指南,到达地点3.糖葫芦酸甜可口,可单吃山楂却酸得直流口水。
以下神经活动为人类特有的是〔〕A.吃到山楂分泌唾液B.看见山楂分泌唾液C.嗅到山楂分泌唾液D.说到山楂分泌唾液六、板书设计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一、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响。
二、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的构造根底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三、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5.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
教学重点: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1.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
教具:
CAI课件、多媒体电脑平台、杨梅等。
课前准备:
提出探究问题并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
本节课设计特点:
1.课堂气氛要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本课堂,体现自我,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果。
图片应具有现实意义,给学生直接强烈的感觉。
3.探究实验要充分发动学生去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
提出假设→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结论
4.容量大,要求学生有深刻体会,并能体现在行动上。
板书提纲: 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
提问:同学们在跑步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答:大汗淋漓、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等)
提问:这些现象主要是在人体哪个系统的参与调节下完成的呢?
(答:神经系统)
提问: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答: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讲述:人的每一个活动,不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调
完成的。
新课教学:
提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呢?
(演示CAI ,出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讲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提问: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思考)
讲述:我们做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膝跳反射是正常人都具有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医生常用
这个实验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演示CAI :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反射的概念 反射的种类 反射 简单反射:如膝跳反射 复杂反射:如望梅止渴 意义: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感受器(如:皮肤)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脑和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如:肌肉)
反射弧的结构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完成实验)
(3分钟后)
提问:刚才,我们做了膝跳反射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道题: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想一想,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出示CAI:讨论)
(学生讨论)
(答:小腿会突然跳起来,这种反应是生来就具有的。
)
讲述:回答得很好,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演示CAI:膝跳反射的录像)
提问:在刚才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出现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呢?(答: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本来是不受到大脑控制的,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过于紧张,肌肉受到大脑的控制,所以没有出现小腿会突然跳起来的实验现象。
)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十分正确,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物体在眼球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的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
(演示CAI:眨眼反射、排尿反射)
讲述:像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做反射。
(出示CAI:反射的概念)
(教师讲解反射概念中要注意的几个地方)
讲述:简单的反射受脊髓控制,复杂的反射是受大脑控制的。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
探究活动:测定人的反应速度。
讲述:上节课我们提出了探究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在课余时间已经制定了计划。
提问:那么,我们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思考)
(演示CAI,讲解注意事项)
讲述:下面各小组同学根据制定的计划进一步完善后实施,要注意同学间的密切配合,认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5分钟后)
讲述:请同学们交流一下通过探究你所得出的结论。
(各小组交流汇报)
提问: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你们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是不是属于反射呢?(答:是)
提问:为什么?(答:因为抓住尺子这个活动是通过人的大脑控制的,是对外界的“对方手松开”的刺激做出的“抓住尺子”这样一个有规律的活动,所以是反射。
)
讲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反射活动要进行,它的反射弧的结构必须完整。
提问:反射弧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呢?
(学生思考)
讲述:我们来分析“手拿烫馒头后迅速松开”这一反射活动。
(出示CAI,分析反射弧的组成)
讲述:请同学们讨论:反射弧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
(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讲述:人拿烫馒头烫手,来不及思考就扔掉这个反射活动,实际上和针刺手,把手缩回来这个反射活动是相类似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针刺手,把手缩回来这个反射活动的过程。
(演示CAI:针刺手,手缩回来的反射弧模式图)
(学生思考)
(答:手指皮肤中感受器感受到疼的刺激,产生了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了这个信号后,立即产生冲动,并将冲动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迅速将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传到手指肌肉中的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支配肌肉收缩,产生手收缩回来的动作。
)
讲述:刚才,我们所讲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等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对于这一类反射,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体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而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还能形成复杂的反射。
比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时,就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汽车喇叭声时,就会迅速躲避等等。
讲述:对于某些语言刺激,也能形成复杂的反射。
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小故事。
(出示CAI)
(学生阅读小故事)
提问:你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一个成语吗?(答:望梅止渴)
提问: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出示杨梅)
(答:杨梅)
提问:你们有没有吃过杨梅呢?(答:有)
提问:在吃杨梅的时候,有什么反应?(答:有很多唾液)
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这又酸又甜的杨梅呢?(答:想)
提问:那现在你的感觉又是什么呢?(答:有很多唾液)
(出示CAI:吃梅止渴、望梅止渴)
讲述:杨梅是酸的,吃了以后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
凡是吃过杨梅的人,在见到杨梅时,就能出现这种反射—分泌唾液;谈论杨梅时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复杂的反射过程。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提问:除了“望梅止渴”,你还能举出相类似的实例吗?(答:画饼充饥)
讲述:回答得很好。
讲述:人体通过各种简单的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使人体趋向于有利的刺激,避开有害的刺激,更能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练习:
1.手偶尔碰到了火,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应叫作()
A、运动
B、兴奋
C、反射
D、冲动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效应器是()
A、膝下韧带
B、大腿上的一些肌肉
C、脊髓
D、脑
3.反射是指人体通过,对或的各
种所发生的的反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叫作。
4.请将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名称拖到相应的位置上。
(见课件)
5.你认识了反射的概念后,是不是觉得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请
你举出一些反射的例子。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事例简单、充满生趣,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
课堂中有很多欢笑和快乐,使学生寓学习于娱乐中,效果良好。
此教学方法也是教改中的一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