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保支付改革方案0117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发文字号】渝人社发[2014]167号【发布部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重庆市卫生局)【发布日期】2014.08.06【实施日期】2014.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渝人社发〔2014〕16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局),市社会保险局,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积极性,让参保人员得到实惠,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重庆市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8月6日重庆市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办法,提高医疗机构主动控费积极性,让参保人员得到实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医疗保险对单病种医疗费用的结算和管理。
第三条单病种结算是指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疗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或特殊疾病门诊就医治疗中以病种为计价单位,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和参保人员分别按病种定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的一种结算方式。
最新重庆市医疗保险政策重庆市医疗保险政策如何有什么具体内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2023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以及在渝高校大学生参加2023年9月-2023年8月学年度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较今年均有上涨,最高上涨80元。
个人缴费标准最高上涨80元对比今年的相关标准,重庆市2023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标准均有上涨。
2023年度重庆市城乡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一档110元/人.年、二档280元/人.年,较今年分别上涨了30元和80元。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适用于该类参保人,在今年9月至2023年6月底期间参保缴费的。
2023年7月至9月参保缴费的,一、二档每人每年还将加收财政补助标准。
在渝高校大学生参加2023年9月-2023年8月学年度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一档80元/人.年,二档200元/人.年,较今年分别上涨了20元和50元。
据记者了解,城乡居民2023年度居民医保的门诊定额包干标准,仍按2023年80元/人标准执行,其个人缴费增加额度中的30元将用于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报销,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落实。
但具体办法仍在制定中。
新生儿参保需出生90日内办理据了解,重庆市居民医保是针对户籍在本市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包括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在册学生和托幼机构在园幼儿(以下统称城乡居民),以及在渝高校(含民办高校、科研院所)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以下统称大学生);具有本市户籍的新生儿(以下简称新生儿)。
要注意的是,参加重庆市2023年度居民医保的参保人不同,缴费时间不同。
城乡居民集中缴费时间为:2023年9月至12月。
错过集中缴费期的城乡居民,可在2023年9月30日前参保缴费。
大学生缴费时间为2023年秋季开学之日起的60日内,而新生儿办理独立参保缴费时间为其出生之日起90日内,并按2023年重庆市城乡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6.02.29•【字号】渝人社发〔2016〕34号•【施行日期】2016.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的通知渝人社发〔2016〕3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社会保险局:为不断完善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确保居民医保健康运行,根据《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国办发〔2015〕5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居民医保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管理方式居民医保基金采取“结余留用、缺口分担、超收节支留存”的方式,实行统收统支管理。
(一)结余留用。
各区县(自治县)2015年末的居民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含市级调剂金)作为结余指标进行结转,可用于弥补各区县(自治县)承担的基金收支缺口。
(二)缺口分担。
实行统收统支前,各区县(自治县)居民医保基金的缺口由各区县(自治县)承担。
实行统收统支后,当年度居民医保基金实际征收不足征收任务的差额由各区县(自治县)承担。
当年度居民医保基金实际支出高于支出任务的超支额,以及收支任务收不抵支的缺口额,均由市、区县两级分担,比例分别为:主城区50:50,区域中心城市55:45,其他区县(自治县)60:40。
(三)超收节支留存。
各区县(自治县)当年度居民医保基金实际征收高于征收任务的超收额,实际支出低于基金支出任务的节支额,以及收支任务收大于支的结余额,分别按照50%、60%、50%的比例作为指标留存区县(自治县)。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居民医保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6.06.21•【字号】渝人社发〔2016〕125号•【施行日期】2016.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居民医保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6〕12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社会保险局,有关商业保险公司:为落实《关于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的通知》(渝人社发〔2016〕34号)精神,现将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基金实行统收统支管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审计清算(一)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对2015年12月31日止居民医保基金进行审计,在2016年8月底前将审计结果分别报市人力社保局和市财政局审定。
1.基金收支以各区县参保人员计算的当年度基金应收应支额为计算依据。
2.基金收入包括各级政府资助收入,民政、计生、残联资助的缴费收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收入,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3.基金支出包括各区县按参保人员计算的医疗待遇、购买大病保险等全部基金支出额。
(二)根据审计结果,区县截止2015年12月31日的居民医保基金,有累计结余的,累计结余额作为结余指标留存区县;累计基金结余为赤字的,赤字部分由区县承担,并在统一上划市财政专户前全额到位。
(三)符合申请2015年度市级调剂金补助的区县,应在2016年7月底前提出申请,过期视为不需要调剂。
对符合规定应享受的市级调剂金作为结余指标。
2015年末的滚存结余市级调剂金,按照2015年度各区县居民医保基金计划筹资总额(渝财社〔2015〕285号)与全市居民医保基金计划筹资总额的占比计算结余指标。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11.26•【字号】渝医保发〔2021〕67号•【施行日期】2021.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医疗保障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有关定点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渝委发〔2020〕26号)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医保办发﹝2019﹞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2021年11月2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金预算管理第三章支付标准第四章结算管理第五章附则重庆市基本医疗保险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渝委发〔2020〕26号)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的通知》(医保办发﹝2019﹞36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市开展总额预算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以下简称“DRG”)付费的二级及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算适用本办法。
重庆市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8年第10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 55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我市市情和医疗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
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和利益调控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和医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保障基本。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着力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筑牢保障底线。
2.建立机制。
发挥医保第三方优势,健全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3.创新方式。
充分考虑我市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保管理服务能力、医疗服务特点、疾病谱分布等因素,积极探索创新,实行符合我市实际的医保支付方式。
4.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挥部门合力,多措并举,实现政策叠加效应。
(三)主要目标。
2018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总额预算管理下以总额控制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贯彻落实100个单病种付费,加强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合理制定并动态调整单病种医保支付标准;探索将日间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日间病房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选择部分医疗机构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重庆市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11.30•【字号】渝医保发〔2020〕70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公布重庆市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医疗保障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全市政府办各级公立医院、各企事业单位办公立医院、驻渝部队医院、各相关医疗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19〕47号)精神,根据《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实施意见》(渝医保发〔2020〕31号),经价格调查、专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定我市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价格政策(一)价格项目。
本次制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包括“互联网复诊费”等9个项目,具体见附件1。
(二)价格项目执行范围。
我市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并同意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执行本次制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同时不再执行“远程会诊”等2个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具体见附件2 。
(三)具体项目价格1.本次公布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除“互联网复诊费”按医疗机构级别制定的政府指导价外,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类“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政府指导价均为二级医院价格标准;三级医院按二级医院的价格标准增加10%执行,一级医院按二级医院的价格标准降低5%执行,其他医疗机构按二级医院的价格标准降低10%执行。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公布日期】2021.03.24•【字号】渝医保发〔2021〕23号•【施行日期】2021.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重庆市医疗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医疗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财政局,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财政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财政局: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3号)精神,为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参保质量,保障参保群众权益,优化参保缴费服务,现就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覆盖全民、依法参保为目标,以完善经办管理政策为重点,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手段,巩固提高统筹层次,加强部门数据共享比对,严格控制重复参保,大力提升参保质量,切实维护参保人医保权益,稳步做实全民参保计划,为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原则。
坚持全面覆盖,补齐短板。
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和依法参保要求,着眼保基本、全覆盖,有针对性加强重点人群特别是困难人群参保缴费服务,改进参保薄弱环节服务。
坚持分类完善,精准施策。
对学生、新生儿、缴费中断人员等参保对象,根据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分类制定针对性政策,保障合理待遇。
坚持优化服务,保障待遇。
持续加强参保政策宣传,提升参保缴费服务便利化水平,保障参保人依法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增强群众获得感。
坚持技术支撑,提高质量。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12.05•【字号】渝府发[2001]120号•【施行日期】2001.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本医疗保险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1〕120号)有关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已经2001年11月8日市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二月五日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一)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二)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逐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三)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四)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五)基本医疗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不缴费则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六)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三条统筹范围(一)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包括北部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区域内(以下统称“统筹区”)的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二)凡在本统筹区范围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中央在渝单位及其职工,均根据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重庆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
医保个人账户是指在医保制度下,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所形成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
重庆市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是指在医保制度下,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达到一定标准后,将其划入个人账户中,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
重庆市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分为两种情况:
一、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
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是指在城镇职工医保制度下,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达到一定标准后,将其划入个人账户中,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
具体标准如下:
1. 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为个人缴费基数的50%。
2. 个人缴费基数是指城镇职工在职期间的月平均工资,最高不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
二、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
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是指在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下,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达到一定标准后,将其划入个人账户中,用于支付个人医疗费用。
具体标准如下:
1. 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为个人缴费金额的50%。
2. 个人缴费金额是指城乡居民在缴纳医保费用时实际缴纳的金额。
重庆市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标准是为了保障个人医疗费用的支付,提高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个人应按照规定缴纳医保费用,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使用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支付医疗费用。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医保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重庆医保支付改革方案,又变了!
近日,人社部医保司副司长颜清辉在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孙志坚陪同下到重庆药交所视察,药交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高清对药交所近五年的情况做了相应介绍。
对此,业界猜测重庆医保支付价改革思路会否发生新的变化。
早在2014年11月份,“重庆市医疗保险药品均价支付制度试点方案”送审稿就在坊间流传,作为省级行政单位的医保支付价改革,重庆和之前已经在做类似探索的三明一样,备受关注。
(毕竟三明是一个地级市,而重庆是直辖市,政策影响力度和市场体量都是不可同日而语)。
时隔近两个月后,送审稿依然没有完全定稿,又在之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
其中,实施原则,由之前的“集团购买、量大价优,均价结算、低价补偿”变为“集团购买、量大价优、分段确定、均价结算、低价奖励。
”原则的调整,带来的是具体思路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医保支付改革范围扩大
重庆实施医保支付名义上是先试点历史销量大的品种,再逐步推行,但其实,医保支付改革针对的几乎是所有医保药品,只不过改革的力度不同而已。
据悉,本次方案调整中特别提到未纳入试点的医保药品(除基药、非医保药品和低价药),并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以该药品上年度在药交所平台实际成交均价为基础确定医保最高支付标准;
对实行零差率的公立医院以成交均价为最高支付标准;
对其他医保定点医院和特病定点药店以及成交均价的115%为最高支付标准,但不超过物价部门定价。
未纳入试点的医保药品,将建立医保药品最高支付标准:
以该药品上年度在药交所平台实际成交均价为基础确定医保最高支付标准;
对实行零差率的公立医院以成交均价为最高支付标准;
对其他医保定点医院和特病定点药店以及成交均价的115%为最高支付标准,但不超过物价部门定价。
我们再来看试点药品的相关支付政策
试点药品,指的是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药交所交易额在前300位品种(同品种规格药品有一个企业销量进入前300位,则该品规下所有企业药品均纳入试点范围),同剂型、同规格的非基药医保药品纳入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基药之外的所有医保药品。
(注:基药、非医保药品和低价药不纳入此范畴)
既然是医保支付改革,大家关心的当然是支付标准,据悉,将以全国中标价作为价格依据计算平均价,根据重庆实际中标价分为两种情况确定支付标准。
低于平均价的药品支付标准:对同品规药品以及其在各省市(自治区)的中标价计算平均价,以重庆市药交所上年度实际成交价均价确定为医保支付价。
高于平均价按以下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超过3个中标价格的药品,以该药品中标价格最低最低三位的均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
只有2个中标价格的药品,以最低中标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
对于独家规格的药品,如果只有一个中标价格,在中标价格的基础上直接下浮一定比例确定支付标准。
该品规在全国其他省市没有中标价格的,以统计时段内在重庆药交所成交价格的均价直接下浮一定比例确定支付标准。
具体下浮比例为:交易额前100名的,按95%的比例支付,交易额在101-200名的饿,按96%的比例支付,交易额在201-300名的,按97%的比例支付。
由此看来,重庆医保支付指导价改革,涵盖范围不仅是除了基药、低价药之外的所有医保品种,并且对这些品种均作了分类以区别对待。
其中一个特点是尊重重庆药交所的实际交易价格,而并非处心积虑利用价格联动等手段以压低价格作为目的。
问题和说明
1、同品规高于平均中标价的,其中如果只有一省中标的,是否会按独家规格下浮一定比例后与药交所成交均价比较,低值为支付标准?
2、独家规格如果有两省或三省以上中标的,是取全国最低中标价均价与药交所成交均价比较低值为支付标准?还是仍然要下浮一定比例后与药交所成交均价比较,低值为支付标准?下浮一定比例是多少?
3、同品规销量前300位的药品中分为高于平均中标价和低于平均中标价的,如果高于平均中标价的药品按最低三个省均价与药交所成交均价比较低值为支付标准的比低于平均中标价的按药交所成交均价制定最高支付标准的价格还低,如何处理?
4、采购执行:鼓励医疗机构采购价低药品,医疗机构采购价格低于支付价的,结余全部奖励给医疗机构。
采购价高于支付价的,超出部分扣除患者自付比例后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
对于企业最担心的鼓励医院采购价低药品问题,这其实是医保支付价执行的关键。
采取推进医保支付标准来推动医院主动压低采购价格即市场主导药品价格降低,才是未来药品降价主流。
通过医院主导压价(二次议价),招标限价和医保调整,再压价,招标和医保再调整,几轮调整后,药品价格就更接近市场真实价格了。
因此,不管是福建三明、浙江绍兴、重庆或者未来更多地区医保支付价格改革,都会采取相同的方法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推动药品降价。
对企业来说,未来如何适应伴随医保支付价而产生的二次议价新常态值得我们谨慎思考。
据悉近期在重医附属等医院实行“二次议价”试点,医院和企业似乎都是不置可否,似乎没有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