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溶解度第三学时习题课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专版)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专版)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专版)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01知识管理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在__一定温度__下,向__一定量的溶剂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不能继续溶解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__继续溶解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若改变溶剂的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明确“这种溶质”。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饱和,对另一种溶质可能不饱和.如: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仍能溶解硝酸钾,即该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的标志:在一定温度下,若溶液中有不能__继续溶解__的剩余__溶质__存在,且剩余溶质的量__不再减少__,则该溶液就是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和溶剂的量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关系为:2.结晶定义:溶液中的溶质由于__温度__或__溶剂__的变化而从溶液中__析出__的过程.方法:结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_蒸发溶剂__,二是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02基础题考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D)A.浓溶液B.稀溶液C.含100克水的溶液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2.(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
9.2 溶解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答案】A【解析】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是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常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符合题意;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D、溶液是透明的,但是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温室时,向25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温室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A.50g B.35g C.30g D.25g【答案】B【解析】加入75g水时,25g某固体完全溶解,若形成的溶液恰好饱和,则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100g33.3g25g25g25g⨯=++,若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大于33.3g。
加入50g水时,25g某固体未完全溶解,则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25g100g50g25g25g⨯=+,因此该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3.3g≤S<50g,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广东实验中学二模)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
航天员王亚平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从一个装有过饱和乙酸钠溶液的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随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棍触碰一下,液体球迅速“结冰”,成为一个通体洁白的“冰球”悬浮在空中,但摸上去却是温热的。
9.2 溶解度1.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硝酸铵B.氢氧化钠C.生石灰D.浓硫酸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降低温度能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在t1℃时,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水可以溶解25g甲物质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溶剂不一定都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做溶剂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硝酸钾在20 ℃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 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物质溶解度大于B物质溶解度②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③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④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B比A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A.温度B.溶质性质C.溶剂种类D.溶剂体积6.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A.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7.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浓稀程度也不变D.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是个定值8.下列各组物质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A.氧化铜和木炭粉B.食盐和泥沙C.水和酒精D.氯化银和硫酸钡9.下图是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该气体不易溶于水C.可以说明压强与溶解度的关系D.t1>t2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9.2溶解度课时练习一、选择题(共16题)1.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 A物质,30℃时,100g水中溶解35g B物质恰好达到饱和,则A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2.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曲线得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10摄氏度时,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氯化钠>氯化铵>碳酸氢钠③在30摄氏度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克分别溶于50克水,氯化铵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氯化钠形成的是饱和溶液。
④将氯化铵、氯化钠、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分别从60摄氏度降温到10摄氏度,氯化铵析出的晶体最多。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B.常见的铁合金有生铁和钢,其中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C.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D.喝了汽水会打嗝,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4.20℃时,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烧杯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
升温至35℃时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则升温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不变C.溶质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变大5.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A.c═a+b B.c═2b﹣a C.c═a+2b D.c═2a﹣b 6.右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甲C.3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D.30℃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都将有晶体析出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 l°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30gC.t2°C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适合用蒸发结晶法8.下列对课本中原理、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解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D.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在某一温度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则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B.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D.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10.将8克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对于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判断正确的是A.原固体是纯净物B.溶液I一定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C.剩余的2g固体一定是纯净物D.溶液II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2021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9.2溶解度9.2.2溶解度课时练习题基础训练• 夯实知识基础知识点一溶解度的概念与意义1. 下列加速物质溶解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A.加热B.搅拌C.振荡D.把固体研细【解析】选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加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B.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C.2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5 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 gD.20℃时,100 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 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 g【解析】选A。
根据溶解度的意义,20℃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A正确;描述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B不正确;20℃时,在100 g水中加入35 g氯化钠完全溶解,不一定达到饱和,C不正确;溶解度是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而不是100 g溶液中,D不正确。
3.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将40 g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A.40 gB.140 gC.136 gD.100 g【解析】选C。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表示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将40 g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 g,所得氯化钠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36 g+100 g=136 g。
4. 25℃时,50 g水中最多可溶10 g A,30℃时,50 g水中最多可溶15 g B,则A、B溶解度比较为()A.无法比较B.A大于BC.A小于BD.A等于B【解析】选A。
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在相同的温度下,不是同一温度下,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5.将2.5 g硼酸在20℃时溶于5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解析】选B。
课题2 溶解度5分钟训练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A.溶剂的量B.温度C.溶质的性质D.溶剂的性质解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剂的量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A2.饱和溶液是指( )A.浓度较大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的溶液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解析: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对某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只是对某一特定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答案:D3.40 ℃时,2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仍然冷却到40 ℃,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⑤硝酸钾的溶解度A.①②B.②③C.②⑤D.②④解析: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虽然析出溶质,但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不变。
答案:C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100 g水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2)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都增大(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解析:(1)没有说明温度,也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所以错误。
(2)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要看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溶解溶质,而浓、稀溶液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数量的多少,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还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同质量溶剂的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多,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少。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课时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识点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下列对物质溶解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2. (1)如图所示的实验甲,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食盐全部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大部分沉在试管底部,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沦:不同溶质在同种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过程中必须控制的变量有:食盐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水的质量和。
(2)如图所示的实验乙,充分振荡试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对比实验现象可以发现,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实验过程中水和汽油的质量相同、相同、温度相同.(3)如图听示的实验丙中加热后的现象是,说明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有关。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3. 下列关于“食盐饱和溶液”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食盐都不能再溶解B.温度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C.水量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D.温度和水量都不变时食盐不能再溶解4. 室温下将一定量的蔗糖放在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下列能说明蔗糖水是饱和溶液的是( )A.蔗糖水很甜B.充分搅拌后杯底有未溶解的蔗糖C.刚放入蔗糖时没有完全溶解D.升温后蔗糖全部溶解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6. 某温度下,将2g M物质放入8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浓溶液D.无法确定7. 室温时,对100 mL硫酸铜饱和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对最终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甲比乙大B.溶液颜色甲比乙深C.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质质量甲比乙小知识点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8. 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温B.降温C.加入溶剂D.加入溶质9. 下述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⑤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⑥10. 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新课程优质教学案例
教育城初中罗春秀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3课时习题课
|一、本课时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对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的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一般方法和最好的方法;溶解度曲线的规律等知识的应用,学生初用时,往往感到比较困难。
课后习题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巩固,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能力,本课题从不同的层次增设了习题,巩固新知。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人通过“落实双基、能力提升、拓展创新、难点突破”等几个层次的习题设计,通过“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探索和质疑中,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独立型和自主性的同时,增强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以谜激趣、以趣生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的教学目的。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谜语来回顾溶解度的概念,“双基”的落实是通过与“海水晒盐”实际问题而展开的;“能力”的提升则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的计算来提高;“创新思维”的拓展,则通过开放性的习题,任思维飞翔。
三、教案
四、教学反思
在平日解答习题时,大多数同学往往就题论题,不多加思考即快速写出答案了事。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它会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零乱分散,不能形成系统性,也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缩小。
本节课我从“落实双基、能力提升、拓展创新、重点突破”等四个层面的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本人在讲课中除了扎实的落实基础外,还借题发挥、扩展思路,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及多种可能的结论,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在“落实双基”的训练中,我主要围绕着“海水晒盐”的实际问题,把有关溶解度的知识融合进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效果比较好。
但在“能力提升”的训练中,大多数学生的定性分析能力比较好,但定量计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如果说在“落实双基”中以实例为情景,贴近生产,使学生学的轻松的话,我觉得在“拓展创新”时,学生的兴致更高,在自由广阔的空间,任思维翱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许多“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我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如:运输时用“过氧化钙”,“冬天凿冰洞”等方法来给鱼增氧等。
对这些创新的思维,我给予了赞赏和激励。
在“重点突破”中的最后一道题涉及到了还没学到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这不但不堵塞学生的思维,反而留给了学生一个自学的空间。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平时就题论题的枯燥的习题教学,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许多习题的解决都这个围绕着这一情景展开,收益良好。
附参考答案
双基落实:
1.B 2.C 3.A 4.加水;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 5.氯化钠
6.(1)B (2)A<B;A=B;A>B 7.A D
能力提升:
1.D
2.A
3.B
4.D
5.(1)B>C>A (2)B
拓展创新:
1.B
2.C
3.≤100g,固体物质可能全部溶解,也可能不完全溶解
4.(1)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或加热溶剂减少
(2)①向鱼缸中通空气增加鱼缸的氧气
②把水喷向空气中增加养鱼池中的氧气(其他合理的答案亦可)
(3)①分别取两种液体少量,加热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无晶体析出的是蒸馏水.
②分别测两种液体的密度,密度大的是食盐水,密度小的是蒸馏水.
③分别试验两种液体的导电性,能导电的是食盐水,无导电性的是蒸馏水.
重点突破:
1.B
2. 甲;乙>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