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ppt
- 大小:307.50 KB
- 文档页数:4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1教学设计授课日期: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熟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闻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推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力量目标:(1)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2)比较、分析的力量;(3)抽象思维力量。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进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高考考点考点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教学难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使用教具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方法点津列举古代思想家的闻名言论,进行分析、推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学问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讲授分析授课时数2教学过程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活动:“同学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同学在收集资料,仔细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学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闻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一)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打算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制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珍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简单问题简洁化了。
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和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本原,先有后有意识,决定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的;但它没有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物质归结为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性、性和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是无产阶级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世界和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本原,依赖于,意识决定。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以至,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三、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1.哲学史上存在“两个对子”:、。
2.“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的意义。
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都有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典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都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C.都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D.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答案】A【解析】B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C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D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所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三、设计思想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由学生围绕情境和探究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开展合作探究,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
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注意使用教材现有的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中的材料以及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言论,采用学生喜爱的漫画、flash等形式来呈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更具体、生动、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言论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