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910.50 KB
- 文档页数:10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今年距美洲被发现整整520年,如今美洲越来越多的足球运动员带着梦想踏上欧洲的联赛赛场,他们登陆首选的落脚点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简称西甲),如果从历史渊源上看,主要是因为A.西班牙联赛水平高,同时上缴税费额度最低,使自身特长和收入得到最大体现B.西班牙一直都尊重美洲国家的民族独立与主权完整,赢得美洲人的好感与向往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今,两地形成共性语言、信仰等,登陆西甲可以减少很多障碍D.西班牙距离美洲最近,同时西班牙义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登陆西甲是最大的荣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来分析,由于美洲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这些地区同西班牙一样,有共同的语言、信仰等,故C项正确;A项不是历史渊源的角度,排除;B项明显错误,排除;中国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故D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西班牙的殖民扩张2.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万隆会议前,对参加会议的6个非洲国家进行分类。
分类如下表映了中国A.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B.展开务实灵活的和平外交C.消除了与非洲国家的分歧D.积极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可知,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万隆会议前,对参加会议的6个非洲国家进行分类的种类、国家以及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开展务实灵活的和平外交,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表格没有涉及亚洲和拉美国家;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时不结盟运动尚未兴起。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山东省德州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从以下中国古籍出现的人名中,你认为能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A、等级观念B、宗法观念C、法治观念D、辈份观念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A、秦朝清朝B、汉朝明朝C、秦朝明朝D、秦朝汉朝3、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人口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4、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龙生龙,凤生凤D、举孝廉,父别居6、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实行联邦制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C、城邦即是城市D、所有公民都有投票权7、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B、杰出的历史人物C、典型的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8、雅典民主制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五百人议事会B、民众法庭C、公民大会D、执政官9、欧美各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伟大成果是A、资产阶级总统制共和制的普遍建立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C、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普遍建立D、国家元首都是由民选产生10、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11、《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A、议会制共和制B、总统制共和制C、君主立宪制D、君主制12、“德意志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下列文化中以“蛋壳陶”为代表器物的是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 C.仰韶文化D.龙山文化2.“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说明A.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B.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C.礼乐制度有待于得到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3.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
该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 C.荀子D.韩非子4.吕思勉认为:“废封建,行郡县,事最明白无疑,然尤不宜行之大骤如此。
以此见天下事之必以渐进,而躁急者之不足以语于治也。
”由此可见,在他看来A.秦朝废分封,行郡县为错误之举 B.实行分封与郡县并行体制势在必行C.制度变革过急不利于国家稳定 D.应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5. 318年,晋元帝司马睿下令在徐、扬二州推广种麦,“所益甚大”;他还以入谷多少作为对州郡长吏考核评定等级的标准。
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地区A.社会相对稳定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生产技术提高 D.经济发展超越北方6.图1为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壁上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证明嘎仙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
这说明A.史书文字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B.只有第一手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C.祝文和《魏书》都是二手史料D.文物资料可以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7.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
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 3.67%,北宋末高达64.44%。
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导致了文化重心南移C.造成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D.成为选官的唯一途径8.为分散机构权力,宋太祖在中央设三司专掌A.行政B.军政C.财政 D.监察9.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2020-2021学年山东省德州市第十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该“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1954年…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故A项正确。
B项,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为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故排除。
C项,于1971年召开,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
D项,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关于亚太地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会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 1919年刚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说明了()A.民族工业缺乏生命力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C.列强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D.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参考答案:C3. 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某企业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该企业是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耶松船厂D.汉阳铁厂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洋务运动时期某企业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结合所学可知,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故B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铁甲舰”“铁甲舰”,排除A;耶松船厂是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排除C;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符合“铁甲舰”“铁甲舰”,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洋务运动时期某企业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解答。
年份 1880 1900 1910 产量(亿吨) 0.04 0.21 0.46 A .蒸汽机的改良 B .火车的诞生 C .内燃机的应用 D .电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77数额(万两)1849 3281969 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6.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 锚西航,议 定的条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A .拓展生存空间B .延伸贵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C .进行殖民掠夺D .奴役他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 务 必 将 自 己 的 姓 名、准 考 证 号、考 试 科 目 填 涂 在 试 卷 和 答 题 卡 规 定 的 地方.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邮票中的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形态,它最早出现于 7.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
”其主要观点是A .“工业化革命”开始于欧洲 B .殖民扩张命” C .“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 .“工球扩展8.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产量的变化。
对9.据统计,1820年至1952年中国在世界 G D P 中所占0,实 际人均 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平均水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与政治变革 B .内部A .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2.“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 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 不如长城宏大,却 注定要稳稳当 当地造福千年.”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指 A .都江堰 B .漕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C .生产停滞与民族危机 10.下面是晚清收入结构表,该表说明当时中国D .政潮迭起3.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l.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
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灌溉知识,能够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秸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
这表明当时苏美尔地区A.形成成熟的象形文字B.已进入文明时代C.广泛地使用铁制工具D.建立了集权国家2.在上古世界中,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两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上述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是A.武力扩张B.海外移民C.宗教战争D.文化输出3.下图为某经济政治单位布局示意图。
它描绘的是A.古罗马奴隶制大地产B.巾国东汉时期的田庄C.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D.17世纪拉美大种植园4.中世纪初期,西欧各国工权软弱;而到中后期,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这一变化A.消除了原有封君封臣制度B.阻碍了城市经济的繁荣C.使王权摆脱了教权的控制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5.在安第斯世界,各民族都努力去控制能种植多种农作物的不同生态地带。
一个群体可能生活在生长马铃薯的高原,也会在很低的山谷拥有土地以种植玉米,在数英里之外的海拔更高的地区拥有饲养骆驼的牧场,甚至在山区拥有一块远离中心的殖民地以种植棉花和其他热带产品。
这反映了印第安人A.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B.拥有完善的道路系统C.土地完全归国家所有D.积极拓展生存空间6. 17世纪的哲学家不再讨论宗教的权威,他们开始辩论上帝的存在。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文艺复兴的兴起B.宗教改革的开展C.启蒙运动的推动D.君主专制的弱化7.某学者认为“美国革命是殖民地居民对抗遥远政府的反叛。
”这里“遥远政府”指的是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西班牙8.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英国宪章运动B.1848年欧洲革命C.巴黎公社革命D.第一国际的建立9. 20世纪初,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华东实验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参考答案:A2. 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上风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参考答案:A考查国民革命运动。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依然务没有完成,故应选A;B、C两项是革命失败是重要原因;D项是国民革命的失败造成的消极影响。
3. 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海上遭遇英国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8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来增援,他们选择的通讯方式应是( )A、信件传递B、电话C、有线电报D、无线电报参考答案:D4. 《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意中指此时农业领域已经使用草灰做肥料,并懂得深耕、粪种,这种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做法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项正确。
A项是古代农业的特点,但与材料反映现象无关,排除。
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5.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C.岸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D.伦敦正在举办“世界博览会”,向世界炫耀其财富和技术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贾市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关于“东印度公司”的确切表述是A.是荷兰和英国商人自发组成的联合公司B.公司资金缺乏,主要依靠欺诈贸易获利C.耗费大量资财,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政府支持,享有特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参考答案:D2. 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和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内容的相同点包括①都有战争赔款②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③都割占了中国领土④都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建、宁波和上海,赔款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开放的是牛庄、淡水和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因此二者都有战争赔款、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①②正确,A 选项符合题意;《天津条约》并未涉及割让土地,③错误,BC选项排除;《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错误,D选项排除。
3.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秦汉B. 隋唐C. 宋代 D. 元代参考答案:C4. 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参考答案:A略5.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情况。
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备受争议。
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
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B2. 下列事件中为我国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基本完成参考答案:D3. 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
这A.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B.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C.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使国民经济比例严贡失调参考答案: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础建设投资总额持续增加,导致重工业和基础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D选项正确;仅仅只有重工业发展的经济不是持续健康的,故A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与基础建设投资无关,故B选项错误;一五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在1957年基本完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4.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参考答案:C5. 20世纪40年代的某经济协定规定了缔约国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贸易壁垒递减原则、非歧视原则等,这一经济协定应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参考答案:B6. 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高一历史模块检测(必修二经济史)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许多年画以牛为题材,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中国古代落后的生活习俗2、据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石镰B、翻车C、曲辕犁D、筒车3、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棉纺织品的冲击B.西方商品大量涌入C.官营手工业的冲击D.丝织业快速发展4、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其依据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 城市管理实行坊市制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6.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陆地忽视海防B.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积极发展国内市场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7、学术界把明朝(1368-1644年)末期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
促使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8、右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美国C.第③段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英国D.第④段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9、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
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B.工业革命后出现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10.《全球通史》载:“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阐述的历史事件是()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经营者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11、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
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A.改良蒸汽机B.电灯C.汽船D.蒸汽机车12、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小农经济彻底解体13.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14、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
经营国内运输,发展海外业务。
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A.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B.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15.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C.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6、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头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其“蛮干”主要表现在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17.下表为198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18.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上述数据说明(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②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③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④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9. 阅读下边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指出造成其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三大改造造成的直接后果 B .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D .自然灾害的影响20、右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的时候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 .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 .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 .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22.“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小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
作为一名游客,你参观完“中国第一村”后,打算参观“改革第一村”。
那么,你可能选择下列哪个省( )A .广东省 B .江苏省 C .安徽省 D .海南省 23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经济特区,其“特”指的是特区 A. 实行特殊的政治制度B. 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C. 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方法D. 享有独特的政治地位24、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 .企业热衷产品直销500100015001981198519871989城市家庭人均年收入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5.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
”。
对此理解正确的应该是()A.经济全球化中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B 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生态危机C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D 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第Ⅱ卷26、(18分)一定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谕户部臣曰:“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明太祖宝训》(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策?分析此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材料二为了解决由于消费不足而引起的农产品生产过剩问题,1933年5月的《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1935年后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很快,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杜芳《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2)材料二中《农业调整法》的颁布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6分)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13——1925年苏联的粮食生产情况。
(3)1921年——1925年苏联的粮食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6分)27、(16分)近代民族企业的兴衰史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剪影一:艰难起步】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号铁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1869年采用了蒸汽动力设备,70年代,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商企业制造。
……甲午战争后,在英国耶松船厂的竞争下,连年亏损, 1900年,被迫以4万元的低价把工厂全部卖给了耶松船厂。
----《中国最早的民族企业——发昌机器厂》1020304050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创办发昌机器厂的条件有哪些?据材料一分析发昌机器厂与外商企业的关系。
(4分)【剪影二:短暂繁荣】“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1913年以后,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
……但张謇却说“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今吾通州实业正在此时机。
”------《张謇:一名伟大的失败英雄》(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1913年以后“兴旺”的原因有哪些?怎样用“世界的眼光”理解“失败在轰轰烈烈之时”?(6分)【剪影三:日益萎缩】1930年,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成立,刘鸿生任总经理。
……1938年,日军将其定为“敌产”,宣布“军管理”,……1940年蒋介石邀请刘赴重庆主持建立后方工业基地,他在西南地区直接或间接投资的火柴厂和火柴原料厂达到八家。
……孔祥熙利用他资金和物质的匮乏,控制了刘氏企业五分之四的股份和各部门人员的安排。
----《火柴大王栽在蒋介石手里》(3)依据材料三概括阻碍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命运有何认识?(2分)28、(16分)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过一个类似的全球化时期……(第一轮全球化时期)由于火车、汽车的发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更便宜的价格进行更多的贸易……那次全球化的初期,占支配地位的是大英帝国的力量、英镑和海军。
——摘自托马斯·弗里曼所著《世界是平的》(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轮全球化时期英国占支配地位的原因。
(4分)材料二美国独立后,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的无形边疆的扩展。
(2)举例说明美国二战后初期在经济领域“无形边疆的扩展”的史实。
并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分)材料三战后组建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始于50年代末期,但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股潮流,发展如此之迅速、涉及到的国家如此之广,则是从八十年代后半期起的几十年。
区域性经济集团(组织)犹如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积木”,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