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作轴对称图形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7
初二数学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图形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二数学轴对称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1. 练习题一在平面上,画出图形ABC,其中AB=3 cm,BC=4 cm,AC=5 cm。
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并标出。
解答:首先,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图形ABC。
由题目可知,三角形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BC=90°。
以边AC为轴,将三角形沿中点F对折,使得点B和B'重合。
连接BB',则BB'即为轴对称线,其交点F即为图形ABC的对称中心。
2. 练习题二如图所示,J、K、L、M是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N是JL的中点,P是KN的中点,连接BM和CP,交于点O。
证明:BO=OC。
解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我们可以先证明三角形MBN与三角形PCO全等。
首先,由矩形ABCD的性质可知,AD∥BC,故∠NBC=∠BAN=90°。
其次,由题目可知,N是JL的中点,所以NJ=NL,结合矩形的性质可得∠NJL=∠NLF=90°,因此NFBJ是一个矩形。
同理,NEDK也是一个矩形。
由于FB=EK,NJ=NL,所以根据余角定理可知∠NBF=∠NEK。
再根据SSS全等定理,得到三角形MBN与三角形PCO全等,因此MB=PC。
又因为M和P分别是BC和KN的中点,故MB=BC/2,PC=KN/2。
所以BC/2=KN/2,即BC=KN。
由于BO和OC分别是BM和CP的中线,所以BO=BM/2,OC=CP/2。
综上所述,BO=OC。
3. 练习题三已知矩形EFGH中,AB=8 cm,BC=6 cm。
在边AB和BC上分别取两个等分点D和I,并连接DI。
求证:DI垂直于FG。
解答: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我们可以先证明三角形GBD与三角形ACI全等。
首先,由矩形EFGH的性质可知,EF∥GH,所以∠FGB=∠AGH=90°。
画轴对称图形一、单选题(共10小题)1.点A (2,—1)关于x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A.(2, 1) B.(—2,1)C.(2,-1)D.(-2,— 1)【答案】A【解析】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到答案.【详解】点A(2,—1)关于x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2,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2.点M(1,4-m)关于直线y=-3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7),则m=()A.16 B.27 C.17 D.15【答案】C【解析】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y=-3对称的点的坐标与原坐标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到直线y=-3的距离相等,由此分析所求对称点的坐标即可;【详解】解:当M关于直线y=—3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7)时,如图:根据对称的性质,有:—3-(4-m)=10解得:m=1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坐标系中对称点的坐标变化与对称轴的关系.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A(1,﹣2)与点B(1,2)关于() A.x轴对称B.y轴对称C.原点对称D.直线y=x对称【答案】A【解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特征即可解答.【详解】点A(1,﹣2)与点B(1,2)关于x轴对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熟知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2)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点B 的坐标为()A.(–2,2) B.(–2,–2)C.(2,–2)D.(2,2)【答案】B【解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详解】解:∵点A(—2,2)与点B关于x轴对称,∴点B的坐标为(—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5.点A(a﹣3,﹣1)与点B(2,b+2)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分别是()A.a=1,b=﹣3 B.a=1,b=﹣1 C.a=5,b=﹣3 D.a=5,b=﹣1【答案】D【解析】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详解】(2,b+2)与点(a—3,-1)关于x轴对称,得a—3=2,b+2=1.解得a=5,b=—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6.如图,△ABC顶点B的坐标是(﹣5,2),先把△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再作△A1B1C1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2B2C2,则顶点B2的坐标是()A.(2,﹣2)B.(﹣2,2) C.(2,2)D.(﹣2,﹣2)【答案】C【解析】根据点B1,B之间的关系结合点B的坐标,可得出点B1的坐标,再由顶点B2和顶点B1关于y轴对称,可得出点B2的坐标,此题得解.【详解】∵顶点B的坐标是(﹣5,2),将其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顶点B1,∴顶点B1的坐标为(﹣2,2).又∵顶点B2和顶点B1关于y轴对称,∴顶点B2的坐标为(2,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以及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牢记“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是解题的关键.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3)B.(﹣2,3)C.(2,3) D.(2,﹣3)【答案】A【解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详解】解: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8.(a,-6)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a,6)B.(a,6) C.(a,-6) D.(-a,-6)【答案】B【解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详解】解:(a,-6)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6).故选:B。
初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或需要删除的段落,但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第一段:中国主要银行的商标设计通常融入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图案。
下图中,四大银行的商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为①、②、③、④,正确答案是哪个?第二段:以下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为: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30度和一个内角为120度的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
第三段: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什么?选项为:过顶点的直线、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垂直平分线、腰上的高。
第四段:以下哪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为:角、等边三角形、线段、不等边三角形。
第五段:正五角星有多少条对称轴?选项为:1条、2条、5条、10条。
第六段:以下哪个图形有4条对称轴?选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
第七段:以下哪个说法正确?选项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直角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由两个图形组成的、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第八段:如图,ΔXXX和ΔA’B’C’关于直线对称。
以下哪些结论正确?①ΔABC≌ΔA’B’C’;②∠BAC’≌∠B’AC;③l垂直平分CC’;④直线BC和B’C’的交点不一定在l上。
正确的有哪些?第九段:如图,∠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
P1P2交OA于M,交OB于N。
如果P1P2=5cm,那么ΔPMN的周长是多少?第十段: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5cm,其中一边长为3cm。
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底长是多少?选项为:3cm或5cm、3cm或7cm、3cm、5cm。
填空题:1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12.在等腰△ABC中,若∠A=30°,则∠B=多少度?13.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多少?14.在等腰△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多少?15.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6,BC=8,且AB∥DE,则△DEC的周长是多少?16.等腰梯形的腰长为2,上、下底之和为10,底角为60°,则它的两底长分别为4和6.17.若D为△ABC的边BC上一点,且AD=BD,AB=AC=CD,则∠BAC为60°。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核心考点三种题型精炼专题07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画法问题一、选择题1.(2023深圳)下列图形中,为轴对称的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概念,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 (2023广东省)下列出版社的商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为()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由此问题可求解.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只有A选项,而B、C、D选项找不到一条直线能使直线两旁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识别,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3. (2023湖南湘潭)中国的汉字既象形又表意,不但其形美观,而且寓意深刻,观察下列汉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爱B. 我C. 中D. 华【答案】C【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将选项A,B,D中的汉字沿某直线折叠后不能与本身重合,所以不符合题意;将图C中的汉字沿过中心的竖直方向的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所以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即将一个图形沿某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4.(2023江苏连云港)在美术字中,有些汉字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下列汉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详解】选项A、B、D均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所以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5.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A.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6.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是( )A. 等边三角形 B. 矩形C. 正方形D. 圆【答案】D【解析】因为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一般地,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等于边数.故选D.7. (2023山东聊城)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V 各点坐标分别为()2,1A -,()1,3B -,()4,4C -.先作ABC V 关于x 轴成轴对称的111A B C △,再把111A B C △平移后得到222A B C △.若()22,1B ,则点2A 坐标为( )A. ()1,5B. ()1,3C. ()5,3D. ()5,5【答案】B【解析】三点()2,1A -,()1,3B -,()4,4C -的对称点坐标为()12,1A --,()11,3B --,()4,4C --,结合()22,1B ,得到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计算即可.【详解】∵三点()2,1A -,()1,3B -,()4,4C -的对称点坐标为()12,1A --,()11,3B --,()4,4C --,结合()22,1B ,∴得到平移规律为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的故2A 坐标为()1,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平移规律,熟练掌握轴对称的特点和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8. 现实世界中,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中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下列汉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得答案.A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9.下列北京冬奥会运动标识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逐一判断即可.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A 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 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C 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10.如图,△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DEF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AB=DEB.BC ∥EFC.直线l ⊥BED.∠ABC=∠DEF 【答案】B【解析】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基础训练】在AABC 中,ZA=100° , ZB=40° ,则ZXABC 是 如图,求证:AE=AF. 6. 如图,在厶ABC 中,ZABC 和Z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 点F,过点F 作DE 〃BC,交AB 于点D,交AC 于点E.若BD + CE=2013,则线段DE 的长为( ).A. 2014B. 2011C. 2012D. 20131.2. 三角形. CD 是 RtAABC 斜边 AB±的中线,CD=1006,贝ij AB= _______3・ 4. 长.如图, 如图, ZC=36° ZB = 72° 在ZXABC 中, 点D 、(第3题)找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______ .cm,求Z\ADE 的周 E 在 BC 上,且Z1 = ZB, Z2=ZC, BC=10 5.如图,在AABC 中,AD 平分ZBAC, E 是CA 延长线上的一点,EG 〃AD, ,ZBAD=36° , DB交AB 于点F.7.如图,ZDAC是厶ABC的一个外角,AE平分ZDAC,且AE〃B(么?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ZABC=ZADC=90° , M. N分别是AC、BD的中点,试说明:(1)MD = MB:(2)M N 丄BD・【提优拔尖】9.已知:在RtAABC中,AB = BC;在RtAADE中,AD = DE;连接EC,取EC的中点M,连接DM 和BM.(1)若点D在边AC上,点E在边AB±且与点B不重合,如图(1),求证:BM = DM,且BM丄DM;(2)如果将图⑴中的A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小于45°的角,如图(2),那么⑴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不成立,请举出反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第9题)10.如图,在AABC屮,作Z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作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于点E,交BC于点F,垂足为O,连接DF.在所作图中,寻找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1.⑴如图⑴,O是线段AD的中点,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求ZAEB的大小;(2)如图(2), AOAB固定不动,保持AOCD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AOCD绕着点O旋转(△ OAB 和AOCD不能重叠).求ZAEB的大小.12・如图,在AABC 中,AB = AC=10, BC = 8, AD 平分ZBAC交 BC 于点 D,点,连接DE,则ACDE 的周长为().4. 10cm5. 略6. D7. AB = AC8. 略9. ⑴略(2)当A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小于45°的角时,⑴中的结论仍成立. 10.13. A. 20 B. 12C ・14 如图,己知AC 丄BC, BD 丄AD, D. 13AC 与BD 交于点O, AC=BD ・求证:(1) B C = AD :(2) A OAB 是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1.等腰2. 20123. AABD, AABC, AADC 点E 为AC 的中△BOFMABOF、ABOF^ADOF 等,证明略.11.(l)ZAEB=60°(2)2AEB = 60° .12. C13.略我的写字心得体会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几年来我认认真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写字。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一、选择题1.(3分)羊年话“羊”,“羊”字象征着美好和吉祥,下面图案都与“羊”字有关,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2.(3分)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按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A.B.C.D.3.(3分)如图所示,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展开后的等腰三角形周长是()A.12 B.18 C.2+D.2+2二、解答题4.如图所示图形曾被哈佛大学选为人学考试的试题,请在下列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图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5.请你应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出图中的三个图形,并涂上彩色,与同学比一比,看谁画得正确、漂亮.6.用如图(1)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成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相同,所画图案中的阴影部分用斜线表示)7.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8.利用如图设计出一个轴对称图案.9.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如图)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圆与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如图矩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10.如图的四个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含义,比如图(1)可以代表针织品、联通;图(2)可以代表法律、公正;图(3)可以代表航海、坚固;图(4)可以代表邮政、友谊等,请你自己也来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请说明你所设计的轴对称图形的含义.11.某市拟建造农民文化公园,将12个场馆排成6行,每行4个场馆,市政府将如图所示的设计图公布后,引起了一群初中生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设计出许多精美的轴对称图形来,请你也设计一幅符合条件的图形.12.仔细观察图(1)、图(2)、图(3)中阴影部分图案的共同特征,在图(4)、图(5)中再设计两幅具备上述特征的图案.(每小格面积为1)13.如图,有两个7×4的网格,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网格中各画有一个梯形.请在图1、图2中分别画出一条线段,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线段的一端点为梯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梯形一边的格点上;(2)将梯形分成两个图形,其中一个是轴对称图形;(3)图1、图2中分成的轴对称图形不全等.14.由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网格,现将其中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如图).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下图中再将两个空白的小正方形涂黑,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15.利用一条线段、一个圆、一个正三角形设计几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2。
第十三章轴对称13. 2画轴对称图形一、选择题目: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在3×3方格图中,在其中一个小方格的中心画上半径相等的圆,使整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方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C【解析】共有3种,如图.故选C.学科&网2.点(4,3)与点(4,-3)的关系是A.关于原点对称B.关于x轴对称C.关于y轴对称D.不能构成对称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可知点(4,3)与点(4,-3)的关系是关于x轴对称.故选B.3.已知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1P的坐标是(2,3),则点P坐标是A.(-3,-2)B.(-2,3)C.(2,-3)D.(3,-2)【答案】B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4,-1),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是A.(4,1)B.(-1,4)C.(-4,-1)D.(-1,-4)【答案】A【解析】∵点B的坐标是(4,-1),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是:(4,1),故选A.5.若点A(1+m,1-n)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m+n的值是A.-5 B.-3 C.3 D.1【答案】D【解析】∵点A(1+m,1-n)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1+m=3,1-n=2,解得:m=2,n=-1,所以m+n=2-1=1,故选D.学科&网6.如图,△ABC与△DEF关于y轴对称,已知A(-4,6),B(-6,2),E(2,1),则点D的坐标为A.(-4,6)B.(4,6)C.(-2,1)D.(6,2)【答案】B【解析】∵△ABC与△DEF关于y轴对称,A(-4,6),∴D(4,6),故选B.二、填空题目: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7.点A(-5,-6)与点B(5,-6)关于__________对称.【答案】y轴8.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为Rt△DEF,则点A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__________.【答案】(2,1)【解析】∵点A的坐标为(-2,1),∴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D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1,∴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D的坐标是(2,1),故答案为:(2,1).学科&网9.如图,在2×2的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答案】5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0.在5×7的方格纸上,任意选出5个小方块涂上颜色,使整个图形(包括着色的“对称”)有:①1条对称轴;②2条对称轴;③4条对称轴.【解析】①如图1所示:②如图2所示:③如图3所示:1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5,1),C(5,4),D(2,4),分别写出四边形ABCD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四边形A1B1C1D1和A2B2C2D2的顶点坐标.祝福语祝你考试成功!。
描述:初二数学上册(人教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一、学习任务1. 能够作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求图形轴对称后的点坐标,能够用轴对称设计简单美观的图案.3. 感受轴对称的美,感受数学的美.二、知识清单轴对称 点的坐标与坐标系三、知识讲解1.轴对称轴对称相关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axisymmentric figure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axis of symmetry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symmetric points ).轴对称的性质①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作图例题:下列图形成轴对称图形的有( )A. 个B. 个C. 个D. 个解:A.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成轴对称图形有 个.54325如图,某小区花坛的形状是左右对称的六边形 ,若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解:B.根据四边形内角和 ,可得 ,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ABCDEF ∠AF C +∠BCF =150∘∠E +∠D 200∘210∘230∘250∘360∘∠A +∠B =−=360∘150∘210∘∠E +∠D =∠A +∠B =210∘作图题:(写出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为 为 、 上的两个顶点,请你在 边上找一点 ,使 周长最小?分析:由于 的周长 ,而 是定值,故只需在 上找一点,使 最小.如果设 关于 的对称点为 ,所以只要使 最小即可.作法:① 作 关于 的对称点 ;② 连接 交 于 点;③ 连接 ,则 周长最小, 为所求.M N △ABC AB AC BC P P MN △P MN =P M +P N +MN MN BC P P M +P N M BC M ′P +P N M ′M BC M ′N M ′BC P MP △PMN P描述:2.点的坐标与坐标系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与 组成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记作 .当 时, 和 是不同的两个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rectangular coordinatesystem ).水平的数轴称为 轴或横轴,习惯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 轴或纵轴,习惯取向上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轴和 轴把坐标平面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quadrant ),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点的坐标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过点 向 轴、 轴作垂线,垂足在 轴、 轴上对应的数 ,分别叫做点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 叫做点 的坐标,记作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 到 轴的距离是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 ;点 到 轴的距离是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即 .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点 在第一象限 ,;点 在第二象限 ,;点 在第三象限 ,;点 在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点 在 轴上, 为任意实数;点 在 轴上, 为任意实数;点 既在 轴上,又在 轴上,,即点 的坐标为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当点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时,则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当点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时,则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a b (a ,b )a ≠b(a ,b )(b ,a )x y x y P P x y x y a b P (a ,b )P P (a ,b )P (a ,b )x |b |P (a ,b )y |a |P (x ,y )⇔x >0y >0P (x ,y )⇔x <0y >0P (x ,y )⇔x <0y <0P (x ,y )⇔x >0y <0P (x ,y )x ⇔y =0x P (x ,y )y ⇔x =0y P (x ,y )x y ⇔x =0y =0P (0,0)例题: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 轴直线上的两点,其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相等;平行于 轴直线上的两点,其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关于 轴、 轴、原点对称的点① 两点关于 轴对称 两点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 两点关于 轴对称 两点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③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两点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的平移平移口诀:在横坐标上左减右加,在纵坐标上上加下减.x yx yx⇔y⇔⇔如果将一张“ 排 号”的电影票简记为 ,那么 表示的电影票是___排___号.解:,.68(6,8)(15,20)1520如图,写出 、、、 各点的坐标.解:,,,.A B C DA(1,1)B(3,−2)C(−4,4)D(−2,−3)若点 在第二象限,则:(1) 点 在第___象限;(2) 点 在第___象限;(3) 点 在第___象限;(4) 点 在第___象限.解:(1)三;(2)一;(3)四;(4)四.先根据第二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的特点,判断 , 的符号,再判断其余点所在的象限.P(a,b)(a,−b)P1(−a,b)P2(−a,−b)P3(b,a)P4a b点 到 轴的距离为____,到 轴的距离为_____.解:;.到 轴的距离就是该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到 轴的距离就是该点横坐标的绝对值.P(5,−6)x y65x y已知:点 、,若 轴,则 _____;若 轴,则 _____.解: ;.过 、 两点的直线平行于 轴,显然两点的纵坐标相同,所以 .同理,当 轴时,可知 .E(a,1)F(−3,b)EF∥x b=EF∥y a= 1−3E F x b=1EF∥y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点 关于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关于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解:;;.A(2,3)x y(2,−3)(−2,3)(−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点 向上平移 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是_______.P(−1,2)13四、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解:.在横坐标上左减右加,在纵坐标上上加下减.(2,3)答案:1. 如图,有一矩形纸片 ,将纸片折叠,使 边落在 边上,折痕为 ,再将 以 为折痕向右折叠, 与 交于点 ,则 的面积为.A .B .C .D .C ABCD ,AB =10,AD =6AD AB AE △AED DE AE BC F △CEF ()46810答案:2. 如图,在坐标平面上, 为直角三角形, , 垂直 轴, 为 的外心.若点坐标为 , 点坐标为 ,则 点坐标为 .A .B .C .D .B △ABC ∠B =90∘AB x M △ABC A (3,4)M (−1,1)B ()(3,−1)(3,−2)(3,−3)(3,−4)答案:3. 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B .C .D .B ()12344. 如图,正方形地砖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的对称轴有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13.5轴对称(单元检测)一、单选题(共36分)1.(本题3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为格点,已知A、B是两个定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分析】分AB是腰长时,根据网格结构,找出一个小正方形与A、B顶点相对的顶点,连接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AB是底边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AB垂直平分线上的格点都可以作为点C,然后相加即可得解.【详解】①AB为等腰△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具体如图所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网格结构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分AB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连结BF,2.(本题3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则可对④进行判断;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对①进行判【分析】根据“SAS”可证明CDE BDF断;由于AE与DE不能确定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对②进行判断;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则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对③进行判断.ECD FBD∆的中线,【详解】AD是ABCCD BD∴=,∠=∠,=,CDE BDFDE DF∴∆≅∆,所以④正确;()CDE BDF SAS∴=,所以①正确;CE BF∵与DE不能确定相等,AE∆面积不一定相等,所以②错误;ACE∴∆和CDE∆≅∆,CDE BDF∴∠=∠,ECD FBD∴,所以③正确;BF CE//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悉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本题3分)如图是一个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若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则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A.1 号袋B.2 号袋C.3 号袋D.4 号袋【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详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最后落入2号球袋,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判定,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出图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本题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分析: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及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两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都相等.详解: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正确;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相等;正确;③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正确;④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命题与定理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D是BC中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5.(本题3分)如图,△ABC中,AB ACA .AD BC ⊥B .AD 平分BAC ∠ C .2AB BD = D .B C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解答.【详解】∵AB=AC ,∴∠B=∠C ,∵AB=AC ,D 是BC 中点,∴AD 平分∠BAC ,AD ⊥BC ,所以,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2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6.(本题3分)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B .7或11C .11D .7或10【答案】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中的15或12两个部分,哪一部分是腰长与腰长一半的和不明确,则需分两种情况讨论.【详解】根据题意,如图所示:①当AC+12AC=15,解得AC=10,所以底边长=12-12×10=7; ②当AC+12AC=12,解得AC=8, 所以底边长=15-12×8=11. 所以底边长等于7或11.故选:B .【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关键抓住在已知条件没有明确给出哪一部分长要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需采用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7.(本题3分)如图,点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接P 1,P 2交 OA 于M ,交OB 于N ,若P 1P 2=6,则△PMN 的周长为( )A .4B .5C .6D .7【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PM=1P M ,PN=2P N ,则△PMN 的周长=PM+MN+PN=1P M+MN+2P N=1P 2P =6.考点:对称的性质8.(本题3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与这个三角形一边平行,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分析】可依据题意线作出图形,结合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 ,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其为等腰三角形.【详解】如图,DC 平分∠ACE ,且AB ∥CD ,∴∠ACD =∠DCE ,∠A =∠ACD ,∠B =∠DCE ,∴∠B =∠A ,∴△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本题3分)将点A (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A’’,则点A’’的坐标为( )A .(0,-3)B .(4,-3)C .(4,3)D .(0,3)【答案】A【详解】试题解析:∵点A (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的横坐标为2-2=0,纵坐标不变,即点A′的坐标为(0,3).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A ″,则点A ″的坐标为(0,-3).故选A .10.(本题3分)已知,在△ABC 中,AB AC =,如图,(1)分别以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 (2)作射线AD ,连接BD ,C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AD CAD ∠=∠B .△BCD 是等边三角形C .AD 垂直平分BCD .ABDC S AD BC =【答案】D 【分析】根据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可知BD BC CD ==,得出△BCD 是等边三角形;又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推出ABD ACD ≅,继而得出BAD CAD ∠=∠;根据,BAD CAD ∠=∠,可知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根据三线合一得出AD 垂直平分BC ;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之和,为12AD BC ⋅. 【详解】∵BD BC CD ==∴△BCD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项B 正确;∵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 ≅∴BAD CAD ∠=∠故选项A 正确;∵BAD CAD ∠=∠,AB AC =∴据三线合一得出AD 垂直平分BC故选项C 正确;∵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之和 ∴12ABCD S AD BC =⋅ 故选项D 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以及四边形的面积,考查的范围较广,但难度不大.11.(本题3分)如图,在ABC ∆中,4BC =,BD 平分ABC ∠,过点A 作AD BD ⊥于点D ,过点D 作//DE CB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若2EF DF =,则AB 的长为( )A .10B .8C .7D .6【答案】D【分析】延长AD 、BC 交于点G ,根据三线合一性质推出ABG ∆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D 是AG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再利用中位线定理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BC 交于点G∵BD 平分ABC ∠,AD BD ⊥于点D,90ABD GBD ADB GDB ∴∠=∠∠=∠=︒∴BAD G ∠=∠AB BG ∴=,D 是AG 的中点∵//DE BG∴E 是AB 的中点,F 是AC 的中点,DE 是ABG ∆的中位线,EF 是ABC ∆的中位线 ∴12,22EF BC BG DE === 又∵2EF DF =∴1DF =∴3DE EF DF =+=∴26BG DE ==∴6AB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中位线定理,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错因分析:容易题.失分原因是对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掌握不到位.12.(本题3分)如图,AB ⊥AC ,CD 、B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AG ∥BC ,AG ⊥BG ,下列结论:①∠BAG =2∠ABF ;②BA 平分∠CBG ;③∠ABG =∠ACB ;④∠CFB =135°,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A.1 B.2 C.3 D.4【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ABC+∠ACB=90°,又因为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所以得到∠FBC+∠FCB=45°,所以求出∠CFB=135°;有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ABG=∠ACB,∠BAG=2∠ABF.所以可知选项①③④正确.【详解】∵AB⊥AC.∴∠BAC=90°,∵∠BAC+∠ABC+∠ACB=180°,∴∠ABC+∠ACB=90°∵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2∠FBC+2∠FCB=90°∴∠FBC+∠FCB=45°∴∠BFC=135°故④正确.∵AG∥BC,∴∠BAG=∠ABC∵∠ABC=2∠ABF∴∠BAG=2∠ABF 故①正确.∵AB⊥AC,∴∠ABC+∠ACB=90°,∵AG⊥BG,∴∠ABG+∠GAB=90°∵∠BAG=∠ABC,∴∠ABG=∠ACB 故③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目(共12分)13.(本题3分)如图,在△ABC 中,AB =4,BC =6,∠B =60°,将△ABC 沿射线BC 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 B C ''',连接A C ',则A B C ''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2BB '=,4A B AB ''==,=60A B C B ∠''∠=︒,则可计算624B C BC BB '=-'=-=,则4A B B C ''='=,可判断A B C ''△为等边三角形,继而可求得A B C ''△的周长.【详解】ABC 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A B C ''',2BB ∴'=,AB A B ='',4AB =,6BC =,4A B AB ∴''==,624B C BC BB '=-'=-=,4A B B C ∴''='=,又60B ∠=︒,60A B C ∴∠''=︒,A B C ∴''是等边三角形,A B C ∴''的周长为43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14.(本题3分)如图,在Rt △ACB 中,∠ACB =90°,∠A =25°,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点B 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ADB ′等于_____.【答案】40°.【详解】∵将Rt△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B′处,∴∠ACD=∠BCD,∠CDB=∠CDB′,∵∠ACB=90°,∠A=25°,∴∠ACD=∠BCD=45°,∠B=90°﹣25°=65°,∴∠BDC=∠B′DC=180°﹣45°﹣65°=70°,∴∠ADB′=180°﹣70°﹣70°=40°.故答案为40°.15.(本题3分)如图,在△ABC中,AB=10,AC=8,∠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18【分析】由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MN∥BC,易证得△BOM与△CON是等腰三角形,继而可得△AMN的周长等于AB+AC.【详解】∵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BO=∠OBC,∵MN∥BC,∴∠MOB=∠OBC,∴∠ABO=∠MOB,∴BM=OM,同理CN=ON,∴△AMN的周长是:AM+NM+AN=AM+OM+ON+AN=AM+BM+CN+AN=AB+AC=10+8=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周长的求法,等量代换等知识点.16.(本题3分)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A=36°,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则BC的长是_____.【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CE,再证明△BCE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到BC=CE,问题得解.【详解】∵AB=AC,∠A=36°,∴∠B=∠ACB=180362︒-︒=72°,∵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AE=CE,∠A=∠ECA=36°,∴∠CEB=7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证明△BCE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2分)17.(本题8分)用一条长为18的绳子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若等腰三角形有一条边长为4,它的其它两边是多少?(2)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都为整数,请直接写出所有能围成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答案】(1)其他两边分别为4和7;(2)y =2时,x =8,y =4时,x =7,y =8时,x =5.【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设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x 、x 、y ,根据题意可知y <9,y 是2的倍数,从而可求出答案.【详解】(1)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18﹣4×2=10,∵4+4<10,∴4、4、10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腰长为(18﹣4)÷2=7,∵4+7>7,∴4、7、7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其他两边分别为4和7.(2)设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x 、x 、y ,由题意可知:2x +y =18,且2x >y ,∴y <9,∵x =18y 2-=9﹣y 2,x 与y 都是整数, ∴y 是2的倍数,∴y =2时,x =8,y =4时,x =7,y =8,x =5.【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8.(本题8分)如图,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 ,90B D ∠=∠=︒,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B 点,AE 是折痕.(1)判断'B E 与D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130C ∠=︒,求AEB ∠的度数.【答案】(1)B′E ∥DC ,理由见解析;(2)65°【分析】(1)由于AB '是AB 的折叠后形成的,可得90AB E B D ∠'=∠=∠=︒,可得B′E ∥DC ;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求解.【详解】(1)由于AB '是AB 的折叠后形成的,90AB E B D ∠'=∠=∠=︒,//B E DC ∴';(2)折叠,ABE ∴∆≅△AB E ',AEB AEB ∴∠'=∠,即12AEB BEB ∠=∠', //B E DC ',130BEB C ∴∠'=∠=︒,1652AEB BEB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把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B ′点,则ABE ∆≅△AB E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求解.19.(本题8分)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答案】见解析【分析】如图,过点 A 作 ⊥AP BC 于 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P=PC ,DP=PE ,进而根据等式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差相等得出BD=CE .【详解】如图,过点A 作⊥AP BC 于 P .∵AB AC =,∴BP PC =;∵AD AE =,∴DP PE =,∴BP DP PC PE -=-,∴BD=CE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20.(本题8分)如图所示,一个四边形纸片ABCD ,∠B=∠D=90°,把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 落在AD 边上的B′点,AE 是折痕.(1)试判断B′E 与DC 的位置关系;(2)如果∠C=130°,求∠AEB 的度数.【答案】(1)B 'E//DC ;(2)∠AEB=65°【分析】(1)先由折叠性质可知90AB E B '∠=∠=︒,再由∠D=90°可得AB E D ∠'=∠,进而求解即可; (2)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30B EB C ∠=∠='︒,再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B AEB '∠=∠,进而求解即可.【详解】(1)B 'E ∥DC由折叠可知∠A B 'E=∠B=90°∵∠D=90°∴∠A B 'E=∠D∴B 'E ∥DC(2)∵B′E ∥DC∴∠B'EB=∠C=130°由折叠可知∠AEB=∠AE B',∴∠AEB=12∠B'EB=12×130°=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主要是折叠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根据折叠的性质,找到折叠后相等的角和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本题8分)如图,点P是∠AOB外的一点,点Q与P关于OA对称,点R与P关于OB对称,直线QR 分别交OA、OB于点M、N,若PM=PN=4,MN=5.(1)求线段QM、QN的长;(2)求线段QR的长.【答案】(1)4,1;(2)5【分析】(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MQ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NR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P,Q关于OA对称,∴OA垂直平分线段PQ,∴MQ=MP=4,∵MN=5,∴QN=MN﹣MQ=5﹣4=1.(2)∵P,R关于OB对称,∴OB垂直平分线段PR,∴NR=NP=4,∴QR=QN+NR=1+4=5.【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2.(本题10分)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 110∠=,BOC α∠=.将BO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ADC ,连接OD .()1求证:DOC 是等边三角形;()2当AO 5=,BO 4=,α150=时,求CO 的长; ()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3CO =;()3125α=、110α=或140α=.【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可以知道CO CD =,D 60OC ∠=,可判断COD 是等边三角形; ()2由()1可知D 60OC ∠=,当α150=时,90ADO ADC CDO ∠∠∠=-=,可判断AOD 为直角三角形; ()3?根据AOD 是等腰三角形,推出两腰相等,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旋转和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BOC ADC ≅,D 60OC ∠=,∴CO CD =.∴COD 是等边三角形;()2∵ADC BOC ≅,∴4DA OB ==,∵COD 是等边三角形,∴60CDO ∠=,又150ADC ∠∠α==,∴90ADO ADC CDO ∠∠∠=-=,∴AOD 为直角三角形.又5AO =,4AD =,∴3OD =,∴3CO OD ==;()3若AOD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分三种情况:①AOD ADO ∠∠=②ODA OAD ∠∠=③AOD DAO ∠∠=,∵110AOB ∠=,60COD ∠=,∴36011060190BOC AOD AOD ∠∠∠=---=-,而BOC ADC ADO CDO ∠∠∠∠==+,由①AOD ADO ∠∠=可得60BOC AOD ∠∠=+,求得125α=;由②ODA OAD ∠∠=可得11502BOC AOD ∠∠=-求得110α=;由③AOD DAO ∠∠=可得2402BOC AOD ∠∠=-,求得140α=; 综上可知125α=、110α=或140α=.【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图形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3.(本题10分)如图,在△ABC 中,AB=AC ,∠BA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ADC=125°.求∠ACB 和∠BAC 的度数.【答案】70°、40°.【详解】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 ⊥BC ,再求出∠CDE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DCE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B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BAC.试题解析:∵AB=AC,AE平分∠BAC,∴AE⊥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ADC=125°,∴∠CDE=55°,∴∠DCE=90°﹣∠CDE=35°,又∵CD平分∠ACB,∴∠ACB=2∠DCE=70°,又∵AB=AC,∴∠B=∠ACB=70°,∴∠BAC=180﹣(∠B+∠ACB)=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准确识图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本题12分)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线段AB同侧作△ACD和△BCE,且CA=CD,CB=CE,∠ACD=∠BCE,直线AE与BD交于点F,(1)如图1,若∠ACD=60°,则∠AFB=;如图2,若∠ACD=90°,则∠AFB=;如图3,若∠ACD=120°,则∠AFB=;(2)如图4,若∠ACD=α,则∠AFB=(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4中的△ACD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至少在BD、AE中的一条线段上),变成如图5所示的情形,若∠ACD=α,则∠AFB与α的有何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答案】(1)120°,90°,60°;(2)180°﹣α;(3)∠AFB=180°﹣α,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如图1,证明△ACE≌△D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AC=∠BDC,再根据∠AFB是△ADF的外角求出其度数即可;如图2,证明△ACE≌△DCB,得出∠AEC=∠DBC,又有∠FDE=∠CDB,进而得出∠AFB=90°;如图3,证明△ACE≌△DCB,得出∠EAC=∠BDC,又有∠BDC+∠FBA=180°-∠DCB得到∠FAB+∠FBA=120°,进而求出∠AFB=60°;(2)由∠ACD=∠BCE得到∠ACE=∠DCB,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AE=∠CDB,从而得出∠DFA=∠ACD,得到结论∠AFB=180°-α;(3)由∠ACD=∠BCE得到∠ACE=∠DCB,通过证明△ACE≌△DCB得∠CBD=∠CEA,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结论∠AFB=180°-α.【详解】(1)如图1,CA=CD,∠ACD=60°,所以△ACD是等边三角形.∵CB=CE,∠ACD=∠BCE=60°,所以△ECB是等边三角形.∵AC=DC,∠ACE=∠ACD+∠DCE,∠BCD=∠BCE+∠DCE,又∵∠ACD=∠BCE,∴∠ACE=∠BCD.∵AC=DC,CE=BC,∴△ACE≌△DCB.∴∠EAC=∠BDC.∠AFB是△ADF的外角.∴∠AFB=∠ADF+∠FAD=∠ADC+∠CDB+∠FAD=∠ADC+∠EAC+∠FAD=∠ADC+∠DAC=120°.如图2,∵AC=CD,∠ACE=∠DCB=90°,EC=CB,∴△ACE≌△DCB.∴∠AEC=∠DBC,又∵∠FDE=∠CDB,∠DCB=90°,∴∠EFD=90°.∴∠AFB=90°.如图3,∵∠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又∵CA=CD,CE=CB,∴△ACE≌△DCB.∴∠EAC=∠BDC.∵∠BDC+∠FBA=180°﹣∠DCB=180°﹣(180﹣∠ACD)=120°,∴∠FAB+∠FBA=120°.∴∠AFB=60°.故填120°,90°,60°.(2)∵∠ACD=∠BCE,∴∠ACD+∠DCE=∠BCE+∠DCE.∴∠ACE=∠DCB.∴∠CAE=∠CDB.∴∠DFA=∠ACD.∴∠AFB=180°﹣∠DFA=180°﹣∠ACD=180°﹣α.(3)∠AFB=180°﹣α;证明:∵∠ACD=∠BCE=α,则∠ACD+∠DCE=∠BCE+∠DCE,即∠ACE=∠DCB.在△ACE和△DCB中,则△ACE≌△DCB(SAS).则∠CBD=∠CEA,由三角形内角和知∠EFB=∠ECB=α.∠AFB=180°﹣∠EFB=180°﹣α.【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祝福语祝你考试成功!。
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作轴对称图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完全重合
B. 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
C.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至少有一条
D.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
A. 直线
B. 线段
C. 射线
D. 以上都有可能
3. 下面各组点关于y轴对称的是( )
A. (0,10)与(0,-10)
B. (-3,-2)与(3,-2)
C. (-3,-2)与(3,2)
D. (-3,-2)与(-3,2)
4.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一条线段
B. 两条相交直线
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相等的线段
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相等的线段
5. (2007年河南)如图,ΔABC与Δ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A. 30°
B. 50°
C. 90°
D. 100°
6. (2008年江苏苏州)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7. (2008年武汉)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150°,则∠AFE+∠BCD的大小是()
A. 150°
B. 300°
C.
210° D. 330°
**8. (2008年全国数学竞赛浙江预赛)如图,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α=60°,点P在∠α内(不在l1,l2上)。
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P的对称点:先以l1为对称轴作点P关于l1的对称点P1,再以l2为对称轴作P1关于l2的对称点P2,然后再以l1为对称轴作P2关于l1的对称点P3,以l2为对称轴作P3关于l2的对称点P4,……,如此继续,得到一系列点P1,P2,P3,…,。
若与P重合,则n的最小值是()
A. 5
B. 6
C. 7
D. 8
二、填空题
9. (2006年宜昌)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见某车车牌的后5位号码是,该车牌的后5位号码实际是__________。
10. 如图所示,是用笔尖扎重叠的纸得到成轴对称的图案,请根据图形写出:
(1)两组对应点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两组对应线段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两组对应角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点A(-5,-6)与点B(5,-6)关于__________对称。
*12.(2007年四川内江)已知点A(m-1,3)与点B(2,n+1)关于x轴对称,则m=__________,n=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3. 画出下列各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14. 如图所示,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三角形A'B'C'。
**15. (1)回答问题:①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__________上;②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__________上。
(2)根据(1)中的结论作图。
如图所示,求作一点P,使PC=PD,且使点P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6. 如图所示,△ABC中,DE垂直平分线段AB,AE=5cm,△ACD的周长为17cm,求△ABC的周长。
四、应用与探究题
17. 观察下图中的图形,虚线是不是它们的对称轴?你是如何验证的?
**18. 如图,草原上两个居民点A、B在河流l的同侧,一辆汽车从A出发到B,途中需到河边加水,汽车在哪一点加水,可使行驶的路程最短?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B 4。
D 5。
D 6。
D 7。
B 8。
B
二、填空题
9. BA629
10. 答案不唯一,(1)A与D,B与E(2)AB与DE,AC与DF(3)∠A与∠D,∠B与∠E
11. y轴 12. 3,-4
三、解答题
13. 如图所示:
14. 如图所示:
15. (1)①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这个角的平分线。
(2)①连结CD,②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a,③作∠AOB 的平分线OM,OM交a于点P。
点P就是所求作的点。
16. 解:∵DE垂直平分线段AB,∴DA=DB,AE=BE。
∵AE=5cm,∴BE=5cm,∴AB=AE+BE=10cm。
∵△ABC的周长=CA+CD+DB+AB,△ACD的周长=CA+CD+AD=CA+CD+DB=17cm,∴△ABC的周长=17+10=27cm。
四、应用与探究题
17. 将这些图形分别沿图中的虚线对折,如果折叠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如果折叠后两边不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条虚线就不是它的对称轴(不一定不是轴对称图形,如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图(3)是轴对称图形)。
用上述方法验证得:图(1)和(3)中的虚线是它们各自的对称轴,图(2)和(4)中的虚线不是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18. 如图所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②连结,交直线l于点C. 点C就是所求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