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日期
- 格式:doc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报告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的重要文档。
规范的署名格式对于实验报告的正式性和学术性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实验报告署名格式的规范要求。
二、署名格式规范1. 姓名(1)学生姓名:实验报告的署名应首先列出参与实验的学生姓名,姓名之间用顿号隔开。
(2)教师姓名:若实验报告由教师指导,应在学生姓名后注明指导教师姓名,姓名之间用顿号隔开。
2. 学号(1)学生学号:在姓名下方,用括号注明参与实验学生的学号,学号之间用顿号隔开。
(2)教师学号:若指导教师有学号,可在教师姓名下方用括号注明,学号之间用顿号隔开。
3. 专业班级(1)学生专业班级:在学号下方,用括号注明参与实验学生的专业班级。
(2)教师专业班级:若指导教师有专业班级,可在教师学号下方用括号注明。
4. 实验室名称(1)实验室名称:在专业班级下方,用括号注明实验所在实验室的名称。
(2)实验名称:在实验室名称下方,用括号注明本次实验的名称。
5. 实验日期(1)实验日期:在实验名称下方,用括号注明实验进行的时间,格式为“年-月-日”。
(2)实验地点:若实验地点与实验日期并列,则在实验日期下方用括号注明实验地点。
以下是一个实验报告署名的示例:姓名:张三、李四学号:201901234、201902345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801班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实验中心实验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21-05-20指导教师:王老师教师学号:10012345教师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班四、注意事项1. 署名格式应保持一致,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室名称、实验名称、实验日期等要素的格式应统一。
2. 署名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虚构或冒用他人信息。
3. 若实验报告有多个作者,应按照参与实验的先后顺序排列署名。
4. 指导教师姓名和学号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若无指导教师,则无需注明。
五、总结规范的实验报告署名格式有助于提高实验报告的正式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实验报告的来源和责任。
第1篇实验模块:施工工器具性能测试实验标题:施工工器具性能测试与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操作者:张三实验指导者:李四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对几种常用的施工工器具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其适用性、耐用性和安全性,为施工过程中工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钢卷尺(2)水准仪(3)水平尺(4)电动扳手(5)冲击钻(6)手电钻(7)焊接机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对比测试法,对每种工器具的测量精度、耐用性、操作简便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三、实验步骤1. 钢卷尺性能测试(1)将钢卷尺与标准钢卷尺进行比对,测试其测量精度;(2)使用钢卷尺进行多次测量,观察其耐用性;(3)评估钢卷尺的操作简便性。
2. 水准仪性能测试(1)将水准仪与标准水准仪进行比对,测试其测量精度;(2)使用水准仪进行多次测量,观察其耐用性;(3)评估水准仪的操作简便性。
3. 水平尺性能测试(1)将水平尺与标准水平尺进行比对,测试其测量精度;(2)使用水平尺进行多次测量,观察其耐用性;(3)评估水平尺的操作简便性。
4. 电动扳手性能测试(1)使用电动扳手进行扭矩测试,评估其扭矩输出;(2)观察电动扳手的耐用性;(3)评估电动扳手的操作简便性。
5. 冲击钻性能测试(1)使用冲击钻进行钻孔试验,评估其钻孔效率;(2)观察冲击钻的耐用性;(3)评估冲击钻的操作简便性。
6. 手电钻性能测试(1)使用手电钻进行钻孔试验,评估其钻孔效率;(2)观察手电钻的耐用性;(3)评估手电钻的操作简便性。
7. 焊接机性能测试(1)使用焊接机进行焊接试验,评估其焊接质量;(2)观察焊接机的耐用性;(3)评估焊接机的操作简便性。
四、实验过程1. 钢卷尺性能测试:在实验室内进行,使用标准钢卷尺进行比对,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2. 水准仪性能测试:在实验室内进行,使用标准水准仪进行比对,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3. 水平尺性能测试:在实验室内进行,使用标准水平尺进行比对,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记录二年级概述本文档记录了二年级小学生在科学实验室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及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孩子们得以深入探索科学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记录实验一:磁铁吸附力实验日期: 2020年10月15日目的:了解磁铁的吸附力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磁铁、不同大小的物体(纸夹、铁钉、小石子等)步骤: 1. 将磁铁放在桌面上,并观察它的形状。
2. 将不同大小的物体一个个放在磁铁下方,观察它们被吸附的情况。
3. 记录并比较各物体被吸附的情况。
实验结果: - 纸夹和铁钉被磁铁吸附住,而小石子没有被吸附。
- 磁铁能够吸附一些金属物体,但对非金属物体没有吸附力。
实验二:水的沸腾点实验日期: 2020年11月5日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点并了解其变化因素。
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步骤: 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2. 将烧杯放在火源上,逐渐加热水。
3. 当水开始冒气泡并持续冒泡时,记录此时的温度。
4. 关闭火源并继续观察水的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 - 在实验中,水开始冒气泡并持续冒泡的温度为100℃。
- 随着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继续上升。
实验三:植物种子发芽实验日期: 2020年12月10日目的:观察植物种子发芽的过程并了解其需要的条件。
材料:豆子、湿纸巾、透明盒子步骤: 1. 将豆子放在湿纸巾上,并将湿纸巾包裹住豆子。
2. 将包裹豆子的湿纸巾放入透明盒子中。
3. 将透明盒子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并定期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情况。
4. 记录并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结果: - 在湿纸巾的环境中,豆子开始发芽,并生长出幼芽。
- 正确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植物种子的发芽。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二年级的小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磁铁的吸附力、水的沸腾点和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
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小学生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科学实验,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实验模块材料科学实验二、实验标题测厚实验三、实验日期及实验操作者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操作者:张三四、实验目的1. 了解测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超声波测厚仪进行材料厚度测量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材料厚度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验原理超声波测厚实验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衰减特性来测量材料厚度的方法。
根据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厚度。
实验中,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结合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即可得到材料的厚度。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超声波测厚仪、样品、测量尺等。
2.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测量平台上,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划痕。
3. 调整测厚仪:打开测厚仪,根据样品材料选择合适的探头,调整探头与样品表面的距离,确保探头与样品表面紧密贴合。
4. 测量厚度:按下测厚仪的测量按钮,读取显示的厚度值。
5. 重复测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6. 记录实验数据:将测量结果、样品材料、测量时间等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七、实验环境实验地点:材料科学实验室实验设备:超声波测厚仪、样品、测量尺等实验温度:室温实验湿度:正常八、实验过程1. 实验前,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超声波测厚仪、样品、测量尺等设备齐全。
2. 将待测样品放置在测量平台上,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划痕。
3. 打开测厚仪,选择合适的探头,调整探头与样品表面的距离,确保探头与样品表面紧密贴合。
4. 按下测厚仪的测量按钮,读取显示的厚度值。
5. 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6.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样品材料、测量时间、测量结果等。
九、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超声波测厚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超声波测厚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波测厚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材料厚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十、后记或附录1. 参考书籍:《材料科学实验教程》《超声波测厚技术与应用》2. 实验数据:样品材料:不锈钢测量时间:2023年3月15日测量结果:5.2mm平均值:5.15mm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超声波测厚仪、样品、测量尺等设备齐全。
第1篇一、实验名称医学显微技术实验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三、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和保养方法。
2. 学习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3.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放大仪器,可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物体。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可以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为后续的医学研究提供基础。
五、主要仪器与试剂1.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支架、目镜、物镜、镜筒、光源、载玻片、盖玻片、滤纸、镊子等。
2. 试剂:盐酸酒精、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等。
六、实验步骤1. 显微镜的基本操作:熟悉显微镜的各个部件,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细胞染色:将待观察的细胞制成玻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3.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源和物镜,观察细胞结构。
4. 细胞结构观察: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5. 实验数据整理: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填写实验报告。
七、注意事项1. 操作显微镜时,注意手部清洁,避免污染显微镜。
2. 调整光源和物镜时,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坏显微镜。
3. 观察细胞结构时,保持稳定的心态,仔细观察,避免主观臆断。
4. 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观察结果,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八、实验结果1. 细胞核:呈蓝色,位于细胞中央,具有核仁。
2. 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周围区域。
3.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分布不均。
九、讨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结构,了解了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显微镜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观察细胞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细胞器分布不均,可能与细胞功能有关。
此外,实验过程中,注意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十、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和保养方法,了解了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药物临床实验记录表范本一、实验基本信息实验名称:药物临床实验实验开始日期:XX年XX月XX日实验结束日期: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XXX医院/实验机构参与实验者:XXX(编号)、XXX(编号)、XXX(编号)、XXX(编号)二、实验设计本次药物临床实验旨在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剂量反应关系以及疗效。
共设置X组实验条件,每组实验条件包含X名参与者。
每位参与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实验之前接受必要的健康检查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实验记录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以下是一份药物临床实验记录表范本。
参与者编号:XXXXX实验日期:XX年XX月XX日实验环节:给药实验剂量:XXX(剂量单位)观察参数:XXX(参数描述)1. 第一次给药实验剂量:_____(具体剂量)观察结果:- 参数A观察结果:_____- 参数B观察结果:_____- 参数C观察结果:_____- ...2. 第二次给药实验剂量:_____(具体剂量)观察结果:- 参数A观察结果:_____- 参数B观察结果:_____- 参数C观察结果:_____- ...3. 第三次给药实验剂量:_____(具体剂量)观察结果:- 参数A观察结果:_____- 参数B观察结果:_____- 参数C观察结果:_____- ...(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记录后续给药和观察结果,每次都提供具体剂量和观察参数的记录)四、不良反应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应记录如下:参与者编号:XXXXX实验日期:XX年XX月XX日不良反应描述:(详细描述不良反应的性质、严重程度等信息,如头痛、恶心、皮疹等)处理措施:(针对不良反应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如暂停给药、调整剂量等)五、实验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剂量反应关系和疗效。
学科物理实验名称:氧化氮的扩散;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子之间有引力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水沸腾,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实验通知单学科物理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练习使用电流表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任课教师(签名)领出日期月日实验员(签名)归还日期月日学科物理实验名称:练习使用电压表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注:由任课教师填写,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学生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准备。
研究试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试制试验记录的填写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条件、实验日期及批号、实验目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操作者签名。
1.实验名称:要求写明本实验的全名,并标明规格以及试制情况,如小试、中试等。
2.实验条件:实验操作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都要如实填写。
3.实验日期及批号:要写明实验日期、时间,并标明生产批号,没有生产批号的要根据试验情况编写批号。
4.实验目的:写明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
5.研究内容: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6.实验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方法,并说明原因。
如:本次实验采用干法制粒,因为ⅹⅹⅹ药遇水会水解。
7.实验材料:详细记录所用原料药、辅料的名称、来源、厂家、批号规格等。
所使用的设备的名称、厂家、型号等。
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此加以说明。
8.实验过程:(1)处方:处方要写明原料、辅料名称,处方量,投药量等。
处方中原、辅料所做的加工,如研磨、干燥等应做说明。
(2)制备过程:①称量,对特殊环境、特殊设备下称量的原、辅料要加以说明,如V D在避光条件下用分析天平称取。
②混合,写明混合方法、混合顺序、混合时间。
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混合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③制取,写明制取方法,并标明设备生产参数。
对生产中操作步骤要详细填写,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方法、对参数的调整要加以说明。
④干燥,写明干燥方法、使用设备、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
⑤整粒,写明整粒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过筛目数等。
⑥分装,写明分装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称取半成品量等。
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分装环境,如充氮气、温度、湿度等。
9.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写明成品数以及算出成品率。
10.实验讨论:总结出试验中出现的状况,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状况得出自己的推论以及改进措施。
实验名称:XX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验证XX理论,并掌握XX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XX实验是基于XX理论进行的,其主要原理如下:(1)XX原理:……(2)XX原理:……(3)XX原理:……三、实验器材1. XX仪器2. XX仪器3. XX试剂4. XX试剂5. XX其他实验用品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1)……(2)……(3)……(4)……(5)……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2)……(3)……(4)……(5)……2. 数据处理:(1)……(2)……(3)……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2)……(3)……2. 结果分析:(1)……(2)……(3)……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XX理论,并掌握了XX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结论如下:(1)……(2)……(3)……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避免损坏。
3. 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整理实验器材。
九、实验心得体会本次实验让我对XX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实验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
实验报告人:XXX实验指导教师:XXX日期:2023年4月15日。
银川市第六中学
201 -201 学年第1学期化学实验教学通知单
(高一)
实验名称:过滤和蒸发
实验名称:蒸馏
实验名称:萃取
实验名称:气体摩尔体积
实验名称: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名称: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名称: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实验名称: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实验名称:钠、铝与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名称:钠、铝与酸和水的反应
实验名称: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名称:焰色反应
实验名称:Al3+的性质
实验名称:Fe2+、Fe3+的性质
实验名称:Al3+、Fe2+、Fe3+的检验
实验名称:硅酸钠的性质
实验名称:氯气的性质
实验名称:SO2的性质
实验名称:硝酸的性质
实验名称:氨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实验名称:硫酸的性质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银川市第六中学
201 -201 学年第2学期化学实验教学通知单
(高一)
实验名称:碱金属的相似性
实验名称:同主族非金属性的递变性
实验名称:同周期金属性的递变性
实验名称:离子键
实验名称:化学能与热能
实验名称:化学能与电能
实验名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实验名称: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名称:乙烯的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苯的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乙醇的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高一会考实验1(实验待定)
实验名称:高一会考实验2(实验待定)
实验名称:乙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名称: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名称:铝热反应
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成 绩:
班级:材物08—2 姓名: 李振 学号:08132213 同组:秦鹏
实验4-2 光“拍”的传播和光速的测量
声光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如今已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将声光频移技术引入到光速测量中,使得光速测量精度更高,也更为方便。
光速/c S t =∆,S 是光传播的距离。
t ∆是光传播S 所需的时间。
根据波动基本公式,c f λ=,λ相当于上式的S ,可以测得,但光频f 大约为1410H z ,我们没有那样高的频率计,同样传播l 距离所需的时间
也没有比较方便的测量方法。
如果f 使变得很低,那么波长变大。
这种测量对我们来说十分方便。
这种使光频“变低”的方法就是“光拍频法”。
频率相近的两束光同方向共线传播,叠加成拍频光波,其强度包络的频率(光拍频)即为两束光的频差,适当控制它们的频差可达到降低拍频光波的目的。
本实验是用声光频移法获得光拍,通过测量光拍的波长和频率来确定光速。
【实验目的】
1、了解声光频移的基本知识;
2、理解光拍频的概念;
3、掌握光“拍”法测光速的技术。
【实验原理】
1、光拍的产生与传播
根据振动迭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迭加即形成拍。
假设它们的振幅均为0E ,圆频率分别为1ω和2ω,频差为21ωωω∆=-,沿x轴方向传播,则
()10111cos E E t k x ωφ=-+
()20222
c o s E E t k x ωφ=-+ 式中的112/k πλ=和222/k πλ=为波数,1f 和2f 为初位相。
这两列迭加后有
⎥⎦
⎤⎢⎣⎡++⎪⎭⎫ ⎝⎛-+⨯⎥⎦⎤⎢⎣
⎡-+
⎪⎭⎫ ⎝⎛--=+=22cos 22cos 212121
21202
1ϕϕωωϕϕωωc x t c x t E E E E (4-2-1)
上式表示沿X轴方向的前进波,其圆频率为
12
2
ωω+,振幅为
2102cos 22x E t c φφφ-⎡∆⎤
⎛⎫-+ ⎪⎢⎥
⎝
⎭⎣⎦
图4-2-1所示为拍频波场在某一时刻t的空间分布,图中以L 表示拍频波长。
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光的拍频波,由于光频率高达1410H z ,光振动的周期约为1410-秒,而最好的
光电探测器,其响应时间τ也只能达到910-秒,它远大于光波的周期。
因此,任何探测器所产生的光电流都只能是在响应时间t 内的时间平均值,即
()2
0211cos x i gE t c ωφφ⎧⎫⎡⎤⎛⎫=+∆-+-⎨⎬
⎪⎢⎥⎝⎭⎣⎦⎩
⎭ (4-2-2)
式中g 为探测器的光电转换常数。
在同一时刻,光电流i 的空间分布如图4-2-2所示。
将直流成份滤掉,即得光拍信号。
而光拍信号的位相差与空间位置x有关。
设空间某两点之间的光程差为L ∆,拍
信号位相差为φ∆,由(4-2-2)式得
2L
f L
c
c
ωπφ∆⋅∆∆⋅∆∆=
=
(4-2-3)
如果将光分为两路,使其通过不同的光程后入射到同一探测器,则该探测器输出的两个光拍信号的位相差φ∆与光程差L ∆之间的关系仍由(4-2-3)式确定。
特别是当2φπ∆=时,L ∆=Λ恰为光拍的波长,因此有
c f =∆⋅Λ (4-2-4)
在上式中,只要测得了f ∆与Λ则可计算出光速。
2、相拍二光波的获得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驻波法。
如图4-2-3所示,在声光介质与声源(压电晶体)相对的端面敷以反射材料,若声光介质的厚度恰为超声半波长的整数倍,则前进声波与反射声波在介质中形成超声驻波场,这样的介质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光栅,激光束通过时就要发生衍射,而且衍射效率较高。
第N级衍射条纹的圆频率与超声波频率有关,可以写成
(),022n m n m F ωωπ=++⋅
式中n,m等于0、土1、土2……,F 为超声波频率。
可见,在同一级衍射条纹内存在许多不同频率的光波,因此用同一级衍射光就可以获得拍频光。
选取第一(1n =)级,0,1m =-的两种频率
迭加,获得拍频为2F 。
【实验仪器】
光速测定仪、双综示波器、频率计等。
图4-2-4和图4-2-5所示分别为实验装置框图和实验光路图。
【实验内容】
调整仪器,使光路满足图4-2-5所示要求。
微调信号频率及斩光器转动速度,同时调节透镜,在示波器中观察图4-2-5中(1)(2)两束光的正弦信号波形并使之振幅相等,移动反射镜(3),利
He-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式中f∆为2F,F值约为15M H z 用位相比较法由式(4-2-4)计算Ne
需要从频率计上精确读出。
【注意事项】
1、实验中调整光路较为困难,要求必须仔细,动作要轻,严禁用手触摸镜面;
2、声光频移器及冷却铜块不得拆卸;
3、各单元电路必须正常接线;
4、切勿带电触摸激光器电源及电极;
5、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用防尘罩将其盖好;
【数据处理】
实验中测量得远程光和近程光从斩光器到半反镜的光程分别为: 远程光:152+147*4+71+4.5*2+143.5+78.5=1042cm
近程光:23.5cm
光程差L ∆=1042cm-23.5cm=1018.5cm ,即L =L ∆=1018.5cm 实验中测得F=14.8608M H z 因此,229.72f F MHz ∆== 由式(4-2-4)可知
16
2
829.721018.529.7210/1018.5103.026910/c f M H z cm s m
m s
-=∆⋅Λ
=⨯=⨯⨯⨯=⨯
光速理论值为 8
2.997
910/
c m s =⨯
实验相对误差为
1|c c |100%
c
|3.0269 2.9979|
100%
2.9979
0.97%
α-=
⨯-=
⨯=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吻合。
【思考与讨论】 回答思考题
1、 光拍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可以降频?
激光器发出激光,经过频移器后,形成两同向传播的、有一定频差的光。
根据振动叠加原理,频差较小,速度相同的二同向传播的平面光波相叠加即形成拍。
频率相近的两束光同方向共线传播,形成拍频光波。
假设两束光圆频率分别为1ω、2ω,那么拍频波的振幅就一频率21
2
f ωω-∆=
做周期性变化,因此拍的频率降低。
2、 只用一束光是否可以测量速度?
不可以。
一束光不能形成光拍,不能采用降低频率的方法。
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完成那么高的频率的测量。
讨论与总结
实验中调节仪器,使示波器上两正弦曲线相位差2π,即峰对峰、谷对谷。
如果要使两曲线相位差为p ,根据公式(4-2-3)可知,只要将L ∆变为原来一半,调节远程光路可以实现。
但不肯能如果要使两曲线相位相差4π,因为实验装置无法提供两倍于以前L ∆的光路。
为产生光拍频波,要求相叠加的两光波具有一定的频差,这可通过超声与光波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使介质内部产生应变引起介质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就使介质成为一个位相光栅。
当入射光通过该介质时发生衍射,其衍射光的频率与声频有关。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行波法,在声光介质与声源相对的端面敷以吸声材料,防止声反射,以保证只有声行波通过介质。
当激光束通过相当于位相光栅的介质时,使激光束产生对称多级衍射和频移,利用适当的光路使零级与+l级衍射光汇合起来, 沿同一条路径传播,即可产生频差为的光拍频波。
另一种是驻波法,在声光介质与声源相对的端面敷以声反射材料,以增强声反射。
沿超声传播方向,当介质的厚度恰为超声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前进波与反射波在介质中形成驻波超声场,这样的介质也是一个超声光栅,激光束通过时也要发生衍射,且衍射效率比行波法要高。
比较两种方法,显然驻波法有利。
本实验采用的是驻波法制成的声光频移器。
这个实验主要让我们学习到了光拍的形成和应用,理解光拍降频的原理。
把不可测量的物理量通过适当的处理,变成可知量,这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很重要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