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7 古代诗歌鉴赏7.6 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的4大设误点
- 格式:ppt
- 大小:748.50 KB
- 文档页数:33
(3模2真+技巧点拨)201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重难点突破必备参考资料诗歌鉴赏13.L2018·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答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第一小题时,可先说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解答第二小题时,可先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然后再分析达到了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早年曾同范仲淹一起防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先后出知扬州、定州、并州。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
“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课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真题演练1、(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鉴赏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人物形象特点的题.从题目中“明府”一词的使用及注解中的“尊称”一词,可见诗人对邹明府的态度应为尊敬赞扬.然后,根据“马不肥”“债多”可推断其为官清廉,生活清贫,而“载书归”除了印证其“清廉”的特点外,也表现出主人公的情趣爱好,以及为人清高不与官场俗世同污的性格.诗歌除了以叙事写人外,还以景衬人,颈联中的“雪”隐隐透露出邹明府的清廉清洁,而“风透卧衣”更是显示出他身上衣单的困窘之状,由此可见其清贫自守.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2、(2013·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①[清]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3、(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解析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ɡ):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解析根据“凤凰”“醴泉”“山冈”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课堂反馈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2、(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解析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4、(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课后测评1、(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解析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比较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初夏风景图?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描绘出“雉子”“凫雏”怎样的生活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杨花撒落小径,好像铺上了白毡;片片荷叶缀满小溪,好像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这幅初夏郊野的杨花飘飞、荷满小溪的图画,由小径、杨花、白毡、小溪、荷叶等景物构成.(2)第三句描绘了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不易为人所见的情景;第四句描绘了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景.这两句紧承前两句的写景转而写动物,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PPT(见附件)第二课时语言赏析题●真题演练1、(2008·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解析“雪”比喻的是白发,“朱”代指容颜.两相对比,表现出容颜过早衰老,诗人所表达的哀叹感情自然流露出来.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诗中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是“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为一体.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远行李璟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生.注二毛:指头发斑白.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节的更替.解析答题要点为:画面描述,点出手法,表达效果,“手法”答成“意象叠加”亦可.●课堂反馈1、(2013·湖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关键词赏析)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解析“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2、(2007·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眼赏析)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3、(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初见嵩山张耒[注]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清瘦”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诗人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后测评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唐]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古人写诗常用“自”“空”二字.你认为诗中加点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描绘出了经泉州军洗劫后,村庄一切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荒凉萧条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寄身离乱、感时伤怀的情感(或“对泉州军的愤懑,对百姓不幸遭遇的同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PPT(见附件)第三课时表达技巧鉴赏题●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2)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与友相约,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4、(2013·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春蚕食叶响回廊”是想象他在静静的考场上“沙沙”地写字,如“春蚕食叶”,是虚写.“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解析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虚写.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6、(2013·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解析分析颈联对比手法的妙处,主要从分析本联内容和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两方面答题.内容上,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的字句,三层对比:喜与忧的对比,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对比,“久”与“偶”在时间上的对比.作用上,运用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着,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2、(20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或: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根据诗的特点和题目要求逐步缩小答题范围.这是一首描写田园安乐生活的诗歌,选取其中写景的诗句来分析,我们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表现的主旨是明色调的,写景是为了突出这个主旨;诗句对仗工整,尤其是色彩的对照鲜明,可以考虑映衬、渲染之类的手法;节奏独特,记忆深刻的话,我们很快就能联想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诗句的写景方法.●课后测评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了了:了然,清楚.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歌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①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②,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③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变法失败罢相后归隐金陵时期.②款段:本指马行迟缓的样子.③褰:撩起.(1)请分别简要概括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词中作者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片写春游山中,下片写昼寝山寺.(2)①夸张.以“千岩万壑”极写春色无边,表现享受春光的喜悦.②比喻.将松涛声比成急促悲鸣的管乐之声,形象生动,暗示作者所处的环境.③对比.以“千岩万壑春风暖”与“一弄松声悲急管”的对比,暗示了身处顺境与逆境时的不同心情.④虚实结合.“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虚写梦境,“西看窗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写出眼前的无奈.(3)山花烂漫,春风和煦,作者心闲意静,不禁沉醉其中;但是美好的春色也不能完全让他忘怀现实,只得昼寝僧床,排遣苦闷;然而好梦不长,作者迅即回到了现实,失意之。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对点练1.(2018·河北邢台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草碧完颜璹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
更笑老东君[注]。
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望中倚栏人,如曾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注】东君:神话中掌管春天的神。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2.(江西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3.(2018·贵州贵阳市摸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4.(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精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问题。
(11分)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注] ①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
③漉:水下渗,此指用布滤酒。
④近局:近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以诗人一天耕作完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
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道路的荒凉艰难,形象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与近邻农户相处友善,往来密切的景况。
D.“日入”两句说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写足了诗人在乡村的寒酸。
E.“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
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竟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答案BD解析B.“形象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重重阻挠”理解不当,作者是借此透露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道路的荒凉和艰难。
D.“写足了诗人在乡村的寒酸”不当,这两句写的内容看似寒酸,实则表达的却是诗人的闲适和自得。
(2)这首诗是如何来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6分)答:答案①直抒胸臆。
“怅恨”二字从表面看,诗人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
就深层看,本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怅恨”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
②用典抒情。
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典故显示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写出归隐之志坚持不改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