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点法抄平技术在既有铁路测量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14.38 KB
- 文档页数:3
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摘要:以往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利用电子全站仪完成测量工作,但是使用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RTK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工程测量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高效的测量手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不仅具备操作便捷、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其结果也更加精准,能够有效减少铁路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物资消耗,所以获得了铁路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基于此,在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RTK技术的应用优势,然后针对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铁路工程测量;RTK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引言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测量作为基础环节,保证测量的精准度能够有效提升铁路项目建设的总体水平。
目前,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已经由传统的光电测量仪转变为RTK测量,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测量工作效率,还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本文中就结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探讨了RTK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
1 RTK技术的应用优势第一,RTK技术具备较高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其测绘功能优良。
目前,RTK技术在测绘方面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够有效满足内业、外业测量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流动站内安装内装式软件,能够自动化完成测量功能,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可以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测量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效降低人为操作产生的失误,进而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度。
第二,降低作业条件。
使用RTK技术只需要满足两点之间电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的要求即可,在光学通视上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技术手段相比,RTK技术并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过多干扰,例如气候、通视条件等等,有效打破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壁垒,而且在传统测量过程中,对于地面复杂障碍物较多的难通视区域,只需要满足RTK技术最基本的应用条件,就能够完成高精准度的测量作业。
第三,定位准确度高,数据更加安全可靠,不会累积误差。
浅谈GPS-RTK测绘技术在铁路初\定测中的应用及优势摘要:本文将首先阐述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具体分析其在铁路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GPS-RTK;测绘技术;铁路测量;中线;初、定测随着新测量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创新发展,我国铁路设计和施工的测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
比如光电测距、全站仪和GPS等技术已经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的测量手段,被广泛应用到了铁路的建设勘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
一、RTK技术概念界定及优缺点RTK(Real Time Kinematic,适时动态)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适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1、RTK测量速度快、定位精度高,没有误差积累RTK技术的测量速度主要由仪器初始化时间、数据链传输质量、手簿解算技术等因素决定。
初始化时间由接收机主板的性能决定,接收机主板的性能决定接收卫星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的高度角下接收到的卫星数量越多、信息质量越好,RTK数据链传输质量越高,解算技术越先进,初始化所需时间就越短。
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RTK初始化所需时间一般为10s;不良环境条件下(尚满足RTK基本工作条件),技术先进的接收机也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技术性能较差的接收机就更难完成初始化工作了。
而中海达公司生产的v8 GNSS双频双星RTK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仍能顺利地进行RTK测量,主要是这种机器拥有先进的跟踪技术和多路径抑制技术。
2、全天候作业RTK技术和传统测量相比,只要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空通视的要求”,几乎可以全天候作业。
3、RTK作业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RTK可胜任各种勘测。
流动站乎簿内置专业软件,可自动实现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地质放孔等多项工作。
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作者:郭少华郭华龙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09期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铁路桥梁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组成内容,其发展的水平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
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桥梁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如何结合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提高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成为桥梁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简要分析,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铁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平转法转体;铁路桥梁;施工;应用近几年,在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铁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铁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的位置制作成型后,通过转体就位的方式完成施工工作的一种施工方法。
其中,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还被细化为平衡重平转、无平衡重平转、先平后转等一系列的施工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建设跨度较大的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中会选择此种施工方法,以确保铁路桥梁施工的质量不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究,是促进铁路桥梁工程发展的重要事项之一。
一、铁路桥梁工程应用转体技术发展的概述在我国铁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有效的提高了铁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铁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平转转体施工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施工设备,将桥体整孔或者从桥梁的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后,结合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在桥位外利用施工地两岸地形搭设支架进行预制施工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是大跨度桥梁工程的最佳施工技术选择。
通过平转法转体在铁路桥梁施工中,可以在桥梁工程的桥墩底部通过设置转动体系,帮助待转桥体有效的实现脱架,避免桥梁工程施工出现重力失衡的问题。
铁路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文章从铁路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方面着手,通过对测量技术在施工实际操作中的引用进行要点分析,逐渐建立起具有铁路施工特色的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法系统,解决施工难题。
【关键词】铁路施工,测量技术,实际应用一、前言铁路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得铁路施工更加方便简单。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施工的关键性设计问题,需要从技术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方面为铁路施工考虑。
二、传统铁路工程施工中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的应用传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测量采用导线法测设线路中线。
导线测量和中线测量精度偏低,对轨道工程精度考虑较少。
中线测量依据初测导线点、航测外控点、典型地物点或GPS 点采用拨角法或支距法或极坐标法测设交点或转点,施测曲线控制桩。
根据交点、转点和曲线控制桩测设线路中线,一般用偏角法测设曲线,中桩的桩位限差为纵向(0.1+S/2000)m,横向为10cm。
偏角法测设曲线闭合差限差为纵向1/2000,横向10cm。
高程测量为五等水准,轨道工程依据线路中桩及引放的外移桩进行轨道铺设。
三、铁路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任务就是用精密仪器和采用精密方法测量控制点间的角度、距离要素,根据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方位角,从而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
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有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等。
随着电磁波测距技术的发展,导线测量已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
(一)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如图6-1,、所示。
这种图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二)三角测量三角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这种图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
既有普速铁路运用新技术测量数据对大机捣固的应用研究摘要:目前GRPVMS铁路测量技术已在新建铁路和既有线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它需要在铁路线上安装精密的控制系统,也就是 CPIII测量控制网。
相对于常规的测量方式和大型机器捣固操作方式,这种测量方式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和工作效率,为既有普速铁路的维护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若运用IMU+GNSS的技术进行线路测量优化,是否对既有普速大机捣固作业更有利。
关键词:大机作业;有砟轨道;测量小车引言既有普速铁路线均需要大机捣固要对其进行整修,以保证其线型的合理布局,以保障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目前高速列车对线路的几何形状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在保证列车正常行驶的前提下,必须对其进行例行的维护保养。
特别是对铁路的舒适性有较高的需求,铁路的运行状况要靠大机精捣来完成。
在运行之前,要先选择测量方式运用测量仪进行测量,然后再算出起道量、拨道量。
1.目前线路主要测量方法(1)常规的测量方式:铁路道抬道量和落道量的测量,采用水平标尺对轨距进行测距。
轨道的拨道量是通过全站仪器来进行轨道的测量,并通过实测得到的钢轨拨道量。
通常的测点距为20米,在曲线上10米或5米处,工作效能低,测量准确度低,大型机械操作的效果不好。
(2)测量小车GRPVMS测量方法:由精密控制网 CPIII控制点来控制,用6-8个 CPIII点后方交会的方式设置一个设站点,用来对测量小车上的一个棱镜进行测量,并算出与预定的距离。
由CPIII控制点交叠连接两段,实现绝对的控制。
提高的测量准确度(长、短波不平顺,长、短波平顺度测量的准确度均在1毫米以上),提高的工作速度,大机器操作的成效明显。
(3)测量小车IMU+GNSS测量方法:基于GNSS/IMU的倾斜测量系统,包含:GNSS/IMU接收机,其中GNSS/IMU接收机包含GNSS天线、GNSS定位板卡、IMU惯性传感器、位置传递装置,GNSS天线用于接收卫星导航定位信号,GNSS定位板卡用于根据GNSS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GNSS天线相位中心坐标,作为测量相对位置点的基准坐标,IMU用于测量接收机的加速度和角速度,相对位置传递媒介用于衔接基准坐标和待测量相对位置坐标,位置传递装置用于实现相对位置点测量功能。
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张召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0期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道路交通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路能够有效的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密切区域之间的联系,所以我国应该加强铁路的建设,提高铁路的价值。
就目前情况来看,铁路建设的质量会受到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建设铁路时,要做好对建设环境的分析。
不仅如此,在建设铁路的过程中,RTK技术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RTK技术;铁路工程;测量;应用分析引言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铁路建设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拉近区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铁路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从而要做好相关的测量工作。
在开展测量工作时,RTK技术的实用性较强,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测量资料,而且还能够提高测量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建设铁路时应用RTK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RTK技术的概念对于RTK技术来说,指的就是实时动态测量系统,是GPS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的有效结合,也是GPS技术在测量领域一个全新的发展。
RTK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结构组成,包括接收装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软件系统。
对于数据传输系统来说,主要是由发射电台和接收电台组成,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
对于软件系统来说,能够实时解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
RTK技术具有观测时间短、实时解出坐标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二、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必要性(一)铁路工程建设对质量的需求铁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RTK技术。
对于铁路工程来说,在建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比较大,如果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对所建铁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样不利于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铁路工程建设要提高建设的质量。
全站仪两点参考线测量与放样在高铁特大桥建设中的应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断扩大,电子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更加凸显了其优势,丰富的测量程序,使得测量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如何更加高效地使用全站仪中固化的测量程序是每个使用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文章结合工程实际和多年来的测量经验,详细介绍了两点参考线法在高速铁路特大桥放样测量中的使用方法,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一点启发。
标签:高铁;全站仪;参考线;放样引言自从第一台电子全站仪诞生开始,其发展势头就非常迅猛,原来的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和半站仪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基础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产仪器价格上的优势,以及仪器中内置程序的不断丰富,都使得全站仪的普及成为可能,并且显示了其必然性。
全站仪是一种组合了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电子测量仪器,其丰富的测量程序和简单易操作等优点使得测绘工作者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1 参考线放样的原理及应用范围1.1 参考线放样的原理参考线放样有两点参考线放样,圆弧参考线放样等多种,本文主要讨论前者。
全站仪参考线放样的原理就是把某个点P1作为坐标原点,以另外一个点P2为方向点,建立以基线P1-P2为坐标纵轴的独立坐标系,将测量放样的点的大地坐标在仪器中转化为独立坐标,求出要放样的点位在独立坐标系中的左右偏移O/S,以及相对于基点P1的纵向偏移Sta,二者均存在正负,在基线右侧O/S为正,反之为负,在基点P1朝向P2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如下图1所示:1.2 参考线放样的主要适用范围两点参考线放樣主要适用于高速铁路建设中桥梁的地下钻孔和桩位的放样,承台的轴线定位和模板校正,墩柱的轴线测设,预制梁轴线测量和墩柱顶帽上八字线的放样等。
2 工程实例2.1 工程概况哈大高铁客运专线是国家重点项目,是“东北第一高铁”,也是该地区的交通主干道,起点为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经过吉林省省会长春、四平、铁岭、辽宁省省会沈阳等,终点为辽宁省大连市,设计速度为350KM/h,该线的建成将大大地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行程,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