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一]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第一节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一、外围设备的寻址1.统一编址:将输入输出设备中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与内存单元一样看待,将它们和内存单元联合在一起编排地址,用访问内存的指令来访问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的某个寄存器,从而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2.单独编址:将输入输出设备中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单独编排地址,用专门的控制信号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3.CPU与外围设备进行通信有三种类型:(1)CPU向外围设备发出操作控制命令。
(2)外围设备向CPU提供状态信息。
(3)数据在CPU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传递。
历年真题1.对外设统一编址是指给每个外设设置一个地址码。
(2002年)【分析】CPU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是通过硬件接口来实现的,各种外设的硬件接口上又都包含有多个寄存器,如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
统一编址是将外设接口上的各种寄存器等同于内存储器的存储单元,通过使用访问内存单元的指令来访问外设接口上的各个寄存器,这样就可以使用访存指令来访问外设,输入输出操作简单,程序设计比较简便。
由于外设接口上的寄存器种类和数量通常不止一个,所以一个外设至少对应一个以上的内存地址。
【答案】对外设统一编址是将外设接口上的寄存器等同内存单元,给每个外设设置至少一个地址码。
二、外围设备的定时1.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有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定时方式两种。
2.实现输入输出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有:程序控制方式、直接存储访问(DMA)方式、通道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又可分为程序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两种。
历年真题1.对I/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中断控制方式和独立编址传送控制方式两种。
(2001年)【分析】对1/O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可分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控制方式、DMA控制方式、通道控制方式等。
程序中断控制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独立编址是指对1/O设备的控制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单独进行地址编排,使用专门的指令对其进行操作,可用在各种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中。
一、选择1、计算机所配置的显示器中,若显示控制卡上双薪存储器的容量是1MB,则当采用800×600像素的分辨率时,每个像素最多可以有(C)种不同的颜色。
A.256B.65536C.16MD.40962、CRT的分辨率为1024×1024像素,像素的颜色数为256,则刷新存储器的容量约为(B)A.256MB.1MC.256KBD.32MB3、CRT的分辨率为1024×1024像素,像素的颜色总数为256色,则刷新存储器每单元字长是(A)A.1个字节B.2个字节C.256个字节D.1024个字节4、若计算机屏幕上每个像素的灰度级为256,则刷新存储每个单元的宽度是。
5、显示汉字采用点阵字库,若每个汉字用16×16的点阵表示,7500个汉字的字库容量是240KB 。
6、磁盘存储器的等待时间通常是磁盘旋转半周所用的时间。
7、某磁盘的转速为7200r/min,传输速度为4MN/s,控制器开销为1ms,要保证读或写一个512B的扇区的平均时间为11.3ms。
那么,该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不超过(D)A.3.9msB.4.7msC.5.5msD.6.1ms8、一个磁盘的转速为7200转/分,每个磁道有160个扇区,每扇区有512字节,那么理想情况下,其数据传输率为(C)A.7200×160KB/s B.7200KB/sC.9600KB/sD.19200KB/s9、某计算机系统中,假定硬盘以中断方式与处理机进行数据输入输出,以16位为传输单位,传输率为50KB/s,每次传输的开销(包括中断)为100个CPU时钟,处理器的主频为50MHz,请问软盘数据传送时占处理器的时间比例是10、设一个磁盘盘面共有200个磁道,盘面总存储容量60MB,磁盘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5ms,每磁道有8个扇区,各扇区之间有一间隙,磁头通过每个间隙需 1.25ms。
则磁盘通道所需最大传输率是11、下列有关程序中断I/O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 程序中断I/O方式是CPU和外设能够并行工作B. 中断I/O方式下,外设和CPU直接交换数据C. 中断I/O方式下,CPU会有额外的开销用于断点、现场的保护和回复等D. 中断I/O方式适用于像磁盘一类的高速设备12、指令执行结果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中断是(B)A.I/O中断B.程序性中断C.机器校验中断D.外中断13、主存故障引起的中断是(C)A.I/O中断B.程序性中断C.机器校验中断D.外中断14、为了实现多级中断,保存现场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B)A.通用寄存器B.堆栈C.存储器D.外存15、在中断处理过程中,完全由硬件自动执行的步骤是(A)A.保存中断点B.识别中断点C.保存将被中断服务程序破坏的通用寄存器的内容D.返回中断点16、在蛋鸡中断系统中,CPU一旦响应,则立即关闭中断允许标志,以防止本次中断任务结束前同级的其他中断产生另一次中断进行干扰。
计算机构成原理 ( 名词分析 )第一章概论1、主机:主机中包含了除外头设施之外的全部电路零件,是一个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2、 CPU:中央办理器,是计算机的中心零件,同运算器和控制器, cache构成。
3、运算器:计算机中达成运算功能的零件,由 ALU 和寄存器等构成。
4、 ALU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履行全部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外头设施: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施,包含输入设施,输出设施和外储存设施。
6、数据:编码形式的各样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7、指令:是一种经过编码的操作命令,它指定需要进行的操作,支配计算机中的信息传达以及主机与输入输出设施之间的信息传达,是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
8、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征称该特征是透明的。
9、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数据代码,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10、字:数据运算和储存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详细的计算机。
11、字节:权衡数据量以及储存容量的基本单位。
1 字节等于 8 位二进制信息。
12、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响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一般为 8 位、16 位、32 位或 64 位。
13、地点:给主存器中不一样的储存地点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14、储存器:计算机中储存程序和数据的零件,分为内存和外存。
15、总线:计算机中连结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会合,包含数据总线、地点总线和控制总线。
16、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履行指令的设施。
17、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8、兼容:计算机零件的通用性。
19、软件兼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的软件能在另一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转,并获取同样的结果,则称这两个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兼容的。
20、程序:达成某种功能的指令序列。
21、寄存器:是运算器中若干个暂时寄存数据的零件,由触发器构成,用于储存最屡次使用的数据。
22、容量:是权衡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