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113.30 KB
- 文档页数:6
压痕作业指导书压痕作业指导书一、概述压痕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在板材表面形成凹陷或凸起的图案。
在制造模具、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压痕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以便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技能。
二、基本知识1. 压痕的分类按照形状可分为直线型、曲线型和复合型;按照加工方式可分为单向压痕和双向压痕。
2. 压痕的原理通过机械力使板材局部发生变形,从而形成凹陷或凸起的图案。
3. 压痕的机床常用的机床包括卧式液压压力机、立式液压压力机、卧式冲床等。
三、操作流程1. 设计图纸:根据产品要求设计出所需的图案,包括尺寸、深度等参数。
2. 制作模具: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相应模具,包括上下模板和凹模。
3. 调试设备:安装好模具后,进行设备调试,包括压力、速度等参数的调整。
4. 加工板材:将待加工的板材放置在模具上,进行压痕加工。
5. 检验成品:对加工好的产品进行检验,包括尺寸、表面质量等方面。
四、注意事项1. 设计图纸要严格按照产品要求进行制作,避免出现误差。
2. 制作模具时要注意模具的精度和耐用性。
3. 在调试设备时要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事故。
4. 加工板材时要保证板材表面光洁无划痕,并且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
5. 检验成品时要仔细检查每个产品的尺寸和表面质量,确保符合产品标准。
五、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压痕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产品标准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凹样作业指导书篇一:出凹凸榫槽作业指导书篇二:打凹作业指导书篇三:制样作业指导书页码:1/7 第 1 版第1次修订制样作业指导书板一、使用目的:规范金属原材及焊板力学性能试样、化学分析试样的制样方法及尺寸。
二、制样依据:《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2975-199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1-201X)《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X)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1X)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201X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201X《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NB/T 47016-201X 用三、使用范围:金属材料及焊板。
四、制作方法: 1、板型金属材料1)、拉伸试样江苏科迪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页码:2/7 第 1 版第1次修订制样作业指导书2)、弯曲试样oao1):当ao≤25mm时,长L为250mm,宽bo为25mm(当原材宽度不满足时,可以选择20---50mm宽度),厚度ao则为原材厚度。
2):当ao>25mm时,长L为250mm,宽厚比为1:1(当原材宽度不满足时,可以选择20---50mm宽度),试样厚度ao经机加工减薄至25mm,并保留一侧原表面。
3)、冲击试样h=10mm注:1)冲击试样一律采用标准试样,长度L为55mm,高度h为10mm,宽度w为10mm,并且试样表面要经过机加工抛光处理,不需要开口,如果不能制成标准试样,则宽度变为7.5mm,其他尺寸不变。
江苏科迪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页码:3/7 第 1 版第1次修订制样作业指导书4)、化学分析试样原始厚度<30mm,b=试样原始厚度b试样原始厚度≥30mm,b=30mm50mm5)、Z向性能一)试样制备:1)样坯应在沿钢板主轧制方向(纵向)的一段的中部切取(宽度1/2处),对于钢锭成材的钢板,应确保取在对应钢锭头部端。
印标作业指导书2023一、概述印标作业指导书2023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标准要求,以指导印刷厂在印刷过程中进行印标作业。
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印刷厂,并要求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印标作业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印刷机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准备好所需的印刷材料,包括纸张、油墨、印版等;- 确定印标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标记。
2. 印标操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印标操作:- 将印版安装在印刷机上,并进行调整,确保印版与纸张的对位精度;- 调整印刷机的压力和速度,以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使用合适的油墨进行印刷,确保印标的清晰度和色采的一致性;- 控制印标的位置和尺寸,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 检查印标的质量,包括印刷质量、颜色准确性等;- 如有需要,进行二次印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质量控制为确保印标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 定期检查印刷机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印版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质量;- 对印刷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 对印标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印标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确保印刷机的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眼镜等;- 遵守印刷厂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了对印标作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采集以下数据:- 每次印标的数量和耗时;- 印标的质量评估数据,如清晰度、色采准确性等;- 印标的不良率和原因分析;- 印标作业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四、改进措施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可以制定改进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优化印标操作流程,提高效率;- 加强质量控制,降低不良率;- 更新印刷设备和材料,提升印标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五、总结印标作业指导书2023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标准要求,可以匡助印刷厂进行规范的印标作业。
凹印机作业指导书
一、根据印刷工艺单确定要安装的印版,将版安装到印版小车后用溶剂将印版擦
试干净,检查印版表面有无划痕、带伤,确认无碍后上机印刷。
二、将所有油墨按工艺要求配比加入溶剂,(正丙脂、乙酯、慢干剂,酒精等)
开墨泵上墨。
三、设定各色组烘干温度,四季节不同适当调整各色组温度值(夏季温度略低,
其余季度略高),以便于印品烘干,不粘连。
四、各项准备工作做完后开机印刷,印品要与样张一致,色差对比△E≤4.0。
①印刷墨色均匀饱满,平实光洁,无虚影,糊版、拉墨、气泡、露底等;②
主要部位不能有色点,次要部位允许偶有直径不小于0.5毫米的色点;③图案、文字位置确认,套印偏差主要部位≤0.2毫米,次要部位≤0.3毫米;
④色相符合标准样张;⑤上光应均匀,无色泡,发亮,不发黄,气泡最大直
径面积≤2毫米,且不多于2个;⑥光油套印位置准确,偏差≤1.5毫米;
⑦条码应清晰、完整,无污点,无糊花,不漏底。
五、印刷后的半成品应用拉缩膜包好,防止变形,卸下机器后放入指定位置。
六、上纸和下纸部位所出的废纸边应放在指定地点或容器中,以便回收。
七、完工停机后应将印版清洗干净,油墨抽出以免发生变质。
将机台周边卫生打
扫干净,物品摆放整齐,机器断电。
业务员作业指导书Operation Guide of Marketing Executive.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制版的基本术语和流程Purpose: To study and learn the basic terminology and working procedure of cylinder making technology.范围:本文件适用于业务部门。
Scope of Application: Marketing Department.定义:Defination;1. 制版流程:了解凹版制版工艺流程及相关的知识Working Procedure: Study and learn the working procedure and related knowledge of gravure cylinder making.2. 片子线术语:了解片子线系统常用术语Terminology of Pre-press Production Line: Study and Learn the terminology of pre-press production line.3. 辊子线术语:了解辊子线系统常用术语Terminology of Cylinder Base Production Line: Study and Learn the frequently used terminology in cylinder base production line.4. 袋型:掌握各种产品的袋型、特点、常规的排版方式及注意事项。
Package Type: Study and Learn the package type, the feature of each package type,regular layout of artwork according to the package type and other notice.5. 原稿审核:掌握如何审核原稿及相关的知识Inspect the Original Copy: Study and Learn the knowledge regarding original copy inspection and other related knowledges.一.制版流程Procedures of Cylinder Making凹版制版工艺流程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Gravure Cylinder MakingImaging Processing图像处理拼版Package Layout接稿审稿画稿 artwork PreparationAccept order Draft Inspection机加工镀铜电雕Machining Processing Copper Coating Engraving 镀铬凹样总检发版Chromium coating Proofing Final Inspection Delivery审稿:初审、编版号、整理档案、下机加工票;Draft Inspection: Primary Check, Cylinder No. Assignment, Archive Arrangement, Filling the Machining assignment Bill.制作(出版系统):MAC、图像处理、检验;Artwork Preparation(Pre-Press Production Line): AI file processing, Image processing and Artwork inspection.电雕:拼版、雕刻;Electronic Engraving: Artwork Layout, Electronic Engraving.机加:锯料、粗车、配堵、精车、抱键、磨床;Machining: Pipe Cutting, Rough Lathing, Cap Fitting, Fine Lathing,Key Way Planing,Grinding电镀:清洗、镀镍、镀铜、研磨、抛光(铜);Copper Coating:Cylinder Cleaning,Nickel Coating,Copper Coating,Copper Grinding,Copper Polishing.镀铬:清洗、镀铬、抛光(铬);Chromium Coating: Cylinder Washing, Chromium Coating, Chromium Polishing.凹样:配墨、打样;Proofing: Ink Preparation, Proof Printing.总验:检验Final Inspection: Inspect the proof.二.片子线术语Terminology of Pre-press Production Line彩稿:用各种颜色绘制出所要求的图形与文字的彩色画稿,是制版作色、分色的依据。
操作规程1.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并将其清除,检查通风排风装置是否完好。
1.1.2领取薄膜1.1.2.1按工艺文件规定的材料名称和规格领取薄膜。
1.1.2.2检查薄膜的平整度,看膜料是否有暴筋、荷叶边、僵块、孔洞、折子等不合质量要求的情况,若有上述情况,换领质量较好的薄膜。
1.1.2.3检查薄膜是否经过电晕处理,是双向处理还是单向处理,用表面张力液测试电晕处理强度是否达到工艺文件规定的表面张力值的要求。
1.1.3装版1.1.3.1由工段长根据生产通知单从版辊库房中领出版辊,并检查版辊有无损坏、砂眼,有无脱落露铜,若有上述情况,应停止装版,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1.1.3.2将版辊横放在装版车上,先在轴的一端固定一只闷头,然后将轴穿过版辊,使闷头与版辊紧密吻合。
1.1.3.3将定位螺丝锁紧,然后旋转顶位螺丝,将闷头与版辊顶紧,不能有丝毫松动,否则易发生走版现象,影响套版准确。
1.1.3.4按照套色顺序,将版辊装进机架中央。
1.1.3.5用手试转版辊,看其运转是否灵活。
1.1.4装刮刀1.1.4.1刮刀选用进口或国产刀片,宽度为50-60mm,厚度0.15-0.18mm之间。
1.1.4.2剪取一块长于版辊1.5cm的刮刀,将衬刀与刮刀重叠后置于上下夹板之间,中间用螺栓固紧。
操作时螺栓要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地拧紧,以消除刀片弯曲。
刮墨刀伸出衬刀5-7mm,衬刀伸出刀背15-20mm1.1.5安装油墨盘1.1.5.1将墨盘从印机上取下,将墨盘内残留油墨清洗干净,并用一张复合膜平铺在墨盘底部。
1.1.5.2将墨盘平放在版辊下居中,注意墨盘不能碰到版辊。
1.1.6 调配油墨1.1.6.1 调配专色时,按照工艺文件规定的配比。
先称取主色,后称配色,并将配色慢慢加入到主色中,边加边搅拌均匀。
1.1.6.2 沿着桶壁慢慢加入溶剂,边加边搅拌,用3号杯测试其粘度,使其达到工艺文件规定的粘度值。
前言为了规范本企业联机凹印机组、自动捆扎机、凹印清废、印版安装(含墨缸滚筒清洗)、凹印模切排刀、凹印机组刀(含模具安装)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是对原企业标准QG/SYY·AG24(A)-2009《凹印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修订,本标准代替QG/SYY·AG24(A)-2009。
与前版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细化凹印机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明确设备防静电装置以及墨泵电线维护要求。
本标准由安全保卫科负责起草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明、杜心渭、郭新钢、季晓、张思宁。
本标准2009年6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2011年12月第2次修改。
本标准2012年2月6日正式实施。
凹印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联机凹印机组、自动捆扎机、凹印清废、印版安装(含墨缸滚筒清洗)、凹印模切排刀、凹印机组刀(含模具安装)等生产专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操作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上海金鼎印务有限公司凹印作业安全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属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劳动保护管理规定》《员工守则及奖惩规定》《废弃物管理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程序》3 凹印机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3.1 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凹印机组上机操作人员。
3.2 本岗位的重点危险源、主要的一般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参见本岗位操作人员签约的安全承诺书。
3.3 凹印机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3.3.1 基本要求3.3.1.1 机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和上岗培训,全面了解机组性能,掌握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3.1.2 开机前应进行班前一分钟安全教育,认真检查机器安全联锁装置和防护罩部位、设备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和紧急停止开关是否应急可靠。
印刷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促使大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特定以下细则:二、使用范围:印刷所有机台操作人员三、具体细则:1技术要求:1.1分线压痕尺寸误差不得超过2mm。
1.2成片方正度对角线相差不能超过5mm。
1.3叠角漏洞直径不大于5mm。
1.4压痕线宽度不得大于1.7mm,折线居中不得有破裂断线,不允许有多余的压线。
1.5接合边宽度35____5mm。
1.6图案文字清晰不露白。
1.7图案文字居中,如有偏斜其斜度不得偏离水平线5mm。
1.8套色正确色条不重叠,墨色均匀要求一致,其他纸面不准有墨痕。
1.9印刷位置、字体、颜色与印刷唛头要求要一致。
2操作说明:2.1开机前,检验机台个零部件是否完好,有无松动,机器上有无障碍物。
在各润滑处加入适量的润滑油。
2.2检查开槽部2.3按通电源、气源。
2.4开动主机,检查各按钮是否正常。
2.5认真查阅生产流程单,检查用料是否符合生产流程单要求,将印刷调好的油墨注入墨桶。
2.6按流程单要求,调整刀具、压轮。
2.7墨辊合拢,启动墨辊电机,上墨并检查墨量大小,将印刷版帖在滚筒上,移好位置。
当生产出第一片产品时,操作人员要进行首检,要求尺寸正确。
箱角无明显漏洞、包角。
印刷与印刷唛头一置。
2.8首检合格后进入批量生产,对批量生产过程中要经常抽查,如有问题及时停机。
2.9按照流程数量要生产完毕,添写流程单或标签及工作日报表,并且把流程单或标签挂在此堆纵切面右上方,拉到下道工序。
拆掉印版2.10每天下班应先清洗墨辊,水排干净后,把墨棍分开,关闭电源、气源。
3注意事项:3.1在生产中如有任何问题或故障应立即停机检查。
机器工作当中,手不能伸入机器;如纸板错位进入机器不能去拖拉纸板。
3.2对印刷小的纸板或弯曲的应注意安全。
3.3印刷机需合拢时,手必须离开将要合拢的墙板,以防被压手。
3.4对于墨辊,每天下班要清理干净并分开,不能长期空转。
凹印制版镀铜工艺说明书凹版印刷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印刷方法,特点是可以实现高精度、高保真度、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其中,凹版制版是印刷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制版工艺可以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凹版制版镀铜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制版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1) 油性笔、圆珠笔、尺子、刀片、剪刀等制版工具;(2) 400-1200目的砂纸、砂轮等打磨工具;(3) 99.99%纯度的铜片和氧化铬液等材料。
2. 铜片制版(1) 将铜片按照所需大小剪裁好,尽量保证边缘平整。
(2) 用油性笔或圆珠笔在铜片表面绘制出版面图案。
(3) 根据绘制的图案使用刀片将铜板上的杂质和毛刺清除。
(4) 使用400目的砂纸、砂轮等打磨工具整理铜片表面,使其平整光滑。
(5) 用氧化铬液将铜片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以增加其粘附力和耐蚀性。
3. 镀铜处理(1) 准备好镀铜设备,将制好的铜版放入镀铜槽中。
(2) 加入适量的电解铜液,在电解中,铜离子在阳极上通过电离而成为正离子,与电极中的负离子产生化学反应,沉积在铜版表面,形成均匀的铜层。
(3) 控制镀铜时间,根据需要进行多次镀铜。
4. 处理完成(1) 将镀好铜的铜片取出。
(2) 使用砂纸进行轻微磨光。
(3) 在铜版表面涂上一层感光胶。
(4) 将涂有感光胶的铜版放进曝光机中,使其与原稿接触,曝光后处理。
以上就是凹版制版镀铜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制版过程中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同时,还要注重铜版的质量,保障制版的准确性和印刷品的质量。
为规范凹印机作业,保证印刷质量,特制订本指导书。
合用于凹印车间凹印机操作人员。
无凹印机操作人员负责执行本指导书相关要求。
5.1 生产前根据《生产-工艺单》要求,确认样张、纸张、油墨、版材、环境是否相符;签样要求及产品工序质量要求见《凹印工序自检表》。
5.2 凹印机操作流程图(1)清洗供墨装置(2)编辑菜单(4)安装印版(3)安装压印辊(6)安装供墨装置(5)添加油墨(8)调整分切机(7)安装卷筒纸(9)预套印(10)开启在线检测5.2.1 凹版(1)刷生准产备工作步骤注解(11)首件签样5.2.1.1 清洗供墨装置。
将墨缸内的油墨倒出后做好标识,封存备用,用溶剂和抹布擦净墨缸中残存的油墨;卸下并清洗刮墨刀架、挡板、墨槽、过滤网等配件,更换刮墨刀。
5.2.1.2 编辑菜单。
根据《生产-工艺单》编辑工作菜单,设定烘箱温度,印刷张力,编辑套印菜单。
安装凹印版辊。
根据《生产-工艺单》要求逐一核对版号;吊装印版,检查印版辊的质量及图文的信息, 检查防护罩、定位环、档板是否安装到位;装好的印版推入相应的色组单元,锁定印版,(注意印刷方向), 填写《凹印版使用记录》。
压印辊。
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符合产品要求的普通压印胶辊和静电压印胶辊。
压印辊安装完毕后,调平压力,在保证印迹转移良好的前提下印刷过程中压力设定越轻越好。
添加油墨。
对照《生产-工艺单》,按色序添加油墨,添加前确认供墨系统的清洁情况,对浅色墨,使用前要对墨槽、墨泵、墨桶再次清洗循环,以免产生混色现象,油墨不易一次添加过多,粘度由高往下调整,以便开机后调整色差。
安装供墨装置。
开启内循环搅拌油墨至开机前再转为外循环供墨,加入相应的溶剂调配至工艺要求粘度,生产过程中要求每小时测量一次油墨粘度,使用 3#察恩杯测量并填写《凹印油墨粘度计录表》。
安装卷筒纸。
检查纸张规格、型号是否与工艺单要求相符合,根据纸张筒芯内径调换相应规格的气涨轴。
安装前检查轴头位置是否居中,同时确认卷筒纸放卷方向是否正确,调节好纸边位置。
XXXXXXXXXX有限公司凹印作业指导书一、印前准备:1、按照《凹印生产计划标》排列的先后顺序,找到需印刷产品的生产资料袋,认真阅读《生产作业单》,按单标注的版号到版房领取正确的印版。
上机前需将印版放到检版架上进行仔细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有问题的印版不得上机。
2、按照《生产作业单》的标注的材料种类及规格,并参照样品,到材料存放区域领取正确的材料;3、按照《生产作业单》的规定,到油墨仓库领取所需的油墨(应优先使用已启封的、在使用有效期内的油墨,使用前需摇匀并过滤):1)承印材料是PET、PA,使用新力GA系列油墨;2)承印材料是BOPP时,使用新力BA系列油墨(批量小于20万条的BOPP材料使用新力GA系列油墨);3)蒸煮类产品,使用新力GP系列油墨;4)表印产品,按《生产作业单》要求领用。
4、使用黄山新力油墨按以下规定配比配制溶剂:1)GA系列油墨溶剂配比:正丙酯6:丁酯3:异丙醇1,注意异丙醇需先混合到溶剂中,不能直接添加到油墨里,否则会使油墨发生反应;另根据气温高低,可酌情调整丁酯的量,夏天可增加5%,冬天减少5%。
2)BA系列油墨溶剂配比:正丙酯2:丁酯1,根据气温高低,可酌情调整丁酯的量,夏天可增加5%,冬天减少5%。
BA系列油墨溶剂不得含有异丙醇,否则会破坏油墨。
3)白版和大面积图文印刷的色组,直接用正丙酯作为溶剂,根据干燥情况可酌情添加少许乙酯,严禁添加丁酯,否则会降低溶剂挥发的速率,造成印品溶剂残留超标。
※注意:使用其它品牌的油墨时,请按照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调配。
二、打样阶段:1、根据色样配制专色油墨,用所配的油墨刮样并对比色样,合格后将专色油墨倒入墨槽;2、安装印刷材料:安装前需确认材料的规格型号和印刷面,并检查材料承印面的表面能是否符合印刷需求(BOPP不得小于38达因,PET不得小于48达因,BOPA不得小于50达因)。
3、刮刀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更换刮刀,并将刮刀调整到最佳状态:理论上刮刀伸出衬刀5-8mm,与印版成60度的角为最佳。
印标作业指导书2023一、任务背景印标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印标作业流程,提高印标质量和效率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书旨在为印标作业人员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印标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任务目标本指导书的目标是:1. 提供清晰的印标作业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正确性;2. 强调印标作业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防止常见错误的发生;3. 提供示例和数据支持,匡助印标作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印标作业的技巧和要求。
三、任务内容1. 印标作业流程1.1 准备工作1.1.1 确定印标内容和样式要求,包括文字、图形、颜色等;1.1.2 准备印标材料和工具,如印章、印泥、印台等;1.1.3 检查印标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1.2 设计与确认1.2.1 根据印标内容和样式要求,设计印标图案;1.2.2 将设计图案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客户进行确认;1.2.3 根据确认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1.3 准备印标设备1.3.1 清洁印章和印台,确保无灰尘和污垢;1.3.2 检查印泥的质量和颜色,确保印泥适合印标需求;1.3.3 调整印标设备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印标位置准确;1.4 进行印标作业1.4.1 将印泥均匀涂抹在印台上;1.4.2 将印章轻轻按压在印泥上,确保印章表面均匀沾满印泥;1.4.3 将印章准确地按在需要印标的物品上,施加适当的压力;1.4.4 检查印标效果,如有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或者重新印标;1.5 清洁与保养1.5.1 清洁印章、印台和印泥,确保无污垢和残留;1.5.2 定期检查印标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1.5.3 存放印标设备和材料,防止损坏和丢失。
2. 注意事项2.1 印标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印标作业的核心要求,务必子细核对;2.2 印标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是保证印标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不得忽视;2.3 单次印标的压力和时间应适中,避免过度或者不足;2.4 印标材料的质量和适合性需符合要求,避免使用劣质材料;2.5 印标作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避免操作失误;2.6 印标设备的位置和角度应准确,以确保印标位置的一致性;2.7 即使是相同的印标内容,也应根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压痕作业指导书压痕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压痕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学生作业形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对指定材料进行研究和思考,撰写一份详尽而有深度的作业报告。
本指导书将为你提供一些有关压痕作业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你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二、理解题目和要求在开始撰写压痕作业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作业要求。
确保你对于要求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这样才能在撰写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和进行研究。
了解作业要求也有助于你确定作业的范围和深度,避免过度扩展或过于狭窄的情况发生。
三、收集材料和资源压痕作业要求对指定的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收集相关的资源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你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学术期刊和报纸等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
确保你选择的资源权威可靠,有助于你对作业主题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
四、深入探索主题在撰写压痕作业时,要注重深度和广度。
你应该从简到繁地探索主题,由浅入深地进行阐述。
对主题进行整体概括和介绍,然后逐步展开具体内容,深入探讨和分析各个方面。
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比较不同观点和论证。
确保你的作业内容兼具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展现你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和回顾在作业的总结和回顾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你可以总结整个作业的内容和要点,对主题进行回顾和概括。
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主题进行评价和展望,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和回顾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因此要认真对待,并确保内容准确清晰。
六、个人见解和理解在撰写压痕作业时,你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对主题的见解和理解。
不要拘泥于文字和理论,可以从个人的经验和实践出发,对主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你可以结合相关事件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个人见解和理解是作业的亮点,可以使你的作业更具独特性和深度。
七、文章格式和字数在撰写压痕作业时,可以参考知乎的文章格式。
包括简洁明了的标题、引言、段落分列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文章最好使用序号标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凹印作业指导书
目的:规范凹印机的操作与印刷。
一、范围:
二、内容:
1.印前准备:在接到生产通知单时,首先要查看规格是否与产品要求相符,然后再把此单的材料备好。
2:调颜色:按客户要求,由机长调好客户需要的材料或油墨颜色,并与品确认材料或油墨颜色是否达到稿件或样品的要求。
3装膜:按生产通知单开的材料规格,装在气涨中间位置,调节张力系统,拉进料时以不变形为佳。
4.装版:检查印刷版单号;图案;尺寸,再查看版是否有沙眼、碰伤等不良现象。
5.装压辊:找到与版相配的压辊,
6.上刮墨刀:将刮墨刀按要求装在刀架上并保证刮两端与版面平行。
7.倒油墨:将已调好的油墨左右均匀的倒入墨槽里。
8.运转前:主机以慢速空车试运转,查看机器各部位运转是否正常;
查看每色印墨是否符合印刷要求。
9.试印:启动风机,设定速度启动主机,矫正各套色印刷版和压辊之间的压力,以印出清晰图案、线条、文字为准。
10.确认生产:机长与品检进行首件确认,核实与稿件或样品相符达到要求再批量生产。
11.生产过程控制:批量生产每隔一个小时查看核对印刷,检查是否有:跑位/墨杠/颜色偏/套色不准等不良出现,保证印刷合格率以至不会出现成批的品质不良。
备注:
1. 一般情况,风机温度范围为45度左右。
2. 在印刷的过程中要经常查看收卷墨层的牢固度,要按印刷质量标准和生产通知单要求对印刷品的套色、版面平整图案清晰和有没有污点进行检查。
3.在印刷的过程中要经常抽样检查看网点是否完整,套色是否准确,颜色是否正确,是否因刮刀不均出现污点、刀线、破口等。
批示:审核:制定:。
修订履历
修改日期修改依据修改条款/内容版本/版次编制人
批准审核编制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不准外传
印刷作业指导书
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海德堡五色/六色印刷机、罗兰1.4m/1.6m印刷机)
1.依生产工程单向版房领PS版,以及色样、喷墨样稿。
2.把PS版放于电脑台,预调墨色。
二、作业过程(印刷机、墨铲、放大镜、大头笔、板手、6角匙、一字十字批)
1.把PS版装上压印滚筒,调整好输纸尺寸、压轮、前规侧规。
2.根据纸张厚度调整压力,开始输纸和收送纸系统。
3.对准“十”字线、图案,根据样稿调整墨色,对各处色位。
4.机台操作详见印刷机操作规范。
首件确认,合格后方可大批量生产
三、质量要求(酒精计测量、PH计测量、现场温湿度表)
1.色要均匀一致,水墨平衡。
2.酒精度控制在10-22%之间(酒精计测量)。
3.PH值控制在4-5之间(PH计测量)。
4.温度控制在12-23度之间(现场温湿度表)。
5.具体要求详见《印刷检验规范》。
每隔2-3分钟抽查一张对样。
每隔5-7分钟抽10-15张前侧规是否准确无误。
凹印作业指导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凹印机作业指导书
编制王鹏1 目的
为规范凹印机作业,保证印刷质量,特制订本指导书。
2 范围
适用于凹印车间凹印机操作人员。
3 名词解释
无
4 岗位职责
凹印机操作人员负责执行本指导书相关要求。
5作业程序
生产前根据《生产-工艺单》要求,确认样张、纸张、油墨、版材、环境是否相符;签样要求及产品工序质量要求见《凹印工序自检表》。
凹印机操作流程图
净墨缸中残余的油墨;卸下并清洗刮墨刀架、挡板、墨槽、过滤网等配件,更换刮墨刀。
编辑菜单。
根据《生产-工艺单》编辑工作菜单,设定烘箱温度,印刷张力,编辑套印菜单。
安装凹印版辊。
根据《生产-工艺单》要求逐一核对版号;吊装印版,检查印版辊的质量及图文的信息,检查防护罩、定位环、档板是否安装到位;装好的印版推入相应的色组单元,锁定印版,(注意印刷方向),填写《凹印版使用记录》。
压印辊。
根据工艺要求正确选用符合产品要求的普通压印胶辊和静电压印胶辊。
压印辊安装完毕后,调平压力,在保证印迹转移良好的前提下印刷过程中压力设定越轻越好。
添加油墨。
对照《生产-工艺单》,按色序添加油墨,添加前确认供墨系统的清洁情况,对浅色墨,使用前要对墨槽、墨泵、墨桶再次清洗循环,以免产生混色现象,油墨不易一次添加过多,粘度由高往下调整,以便开机后调整色差。
安装供墨装置。
开启内循环搅拌油墨至开机前再转为外循环供墨,加入相应的溶剂调配至工艺要求粘度,生产过程中要求每小时测量一次油墨粘度,使用3#察恩杯测量并填写《凹印油墨粘度计录表》。
安装卷筒纸。
检查纸张规格、型号是否与工艺单要求相符合,根据纸张筒芯内径调换相应规格的气涨轴。
安装前检查轴头位置是否居中,同时确认卷筒纸放卷方向是否正确,调节好纸边位置。
安装拼接胶带,确认拼接胶带是否平整粘牢,再关好保险门。
再上好待接纸卷,将其纸边对齐运行中纸卷,并设定自动接纸模式。
如需要穿纸,纸张走向必须符合机组示意图要求,待纸张收紧后,纸张位置必须在传纸辊上居中。
填写《凹印卷筒纸使用记录》。
调整分切机。
根据产品宽幅调整切边刀位置,和收纸架挡板,设定分切机张力,纸张厚度,分切长度等参数。
开机前检查。
机长查看机台人员是否就位;查看机器有无异常震动、发热情况;查看套印电眼是否调整到位;查看油墨循环系统是否通畅;查看套印纸张是否装配正确。
预套印。
低速状态下(15m—30/min)手动对版,误差大需停机输入误差尺寸再套准,基本准确后加速至30m/min,套印模式转为自动,同时手动微调,并可对产品色相进行大致调整,接近标准后换生产用纸,同时设定切边器位置以及收纸装置参数、检测印刷品相对纸张的垂直度。
签样。
机台按《凹印工序自检记录表》进行自检,符合要求后进行首样会签。
凹印印刷生产过程
每3000大张一托盘摆放整齐,并根据生产进度选用伸缩膜缠绕。
质量缺陷类型及解决方法表1
.生产完成
后机长安排完成以下工作。
带领助手清理生产现场,清理任务包括封存上单的签样,清理重检及抽检产品,并用黄品标卡做出明确标识。
在清理重检及抽检产品时,特别注意纸张是否放反,签样是否流出。
清除不良品。
核算订单数量。
如果“订单数量-实际生产数量”数据偏差较大,要及时通知车间主任,若数据正常在报表上注明实际完成数量并注明“订单完成”。
清理下机油墨。
在油墨桶上贴不干胶标签并注明下机时间和油墨名称。
及时将封存好的下机回墨送油墨暂存仓储存。
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凹印版、模切板、油墨、溶剂、纸张质量进行评估,若不合格及时反馈给车间负责人并跟踪处理结果。
针对常用配件车间实行专人集中管理。
机台人员若需要配件按需到车间管理人员处领取,结余的配件要主动返还给车间管理人员。
禁止浪费,禁止机台存放。
能源控制
机台人员离开2小时以上需要关闭机器电源,机台照明灯和冷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