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验收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27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l34—2009。
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2.1、8.0.3、8 0.1 3、9.0.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年H月j日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汁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Z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l.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收集与运输;5.转运调配;6.再生利用;7.回填;8.填埋;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一I'L-;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蓬议.请寄送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石龙路315弄ll号.邮政编码:200232j。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公司江苏中兴建没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同济大学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秦峰王雷张雪梅张卫东黄海冷发光赵由才郭树波许碧君杨德志李露倪道仁袁宏伟豢琏刊萼隶辱蓦示喜陈伟锋±名术冯其林昧嫱讳王新文钱光人陈钧颐薪著华生更差河象青笺【】冗\查审范规本目次1总则……………………………………………………………l2术语..........................................-............。
’’。
’’......一2 3基本规定 (3)4收集与运输 (4)4.1源头减量、收集 (4)4.2运输…………………………………………………………‘i5转运调配 (5)6再生利用……·………………………………………………’‘77回填……………………………………………………………lO8填埋……………………………………………………………ll9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一l3 本规范用词说明…………………………………………’……“1 5 引用标准名录……………………………………………………l6 附:条文说明……………………………………………………l76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促进建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处理、综合利用,提升建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保证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定本规范。
《建筑工程中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程》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规程,包括建筑垃圾的分类与收集、运输、处理与利用等方面。
通过规范建筑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建筑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一、概述建筑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这些建筑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程,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处理,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筑垃圾的分类与收集(一)建筑垃圾的分类建筑垃圾的分类是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的基础。
通常可将建筑垃圾分为以下几类:1. 工程渣土: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土、石块等。
2. 建筑废弃混凝土:包括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产生的混凝土块等。
3. 建筑废弃砖石:如砖、瓦、砌块等。
4. 砂浆和混凝土碎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等。
5. 钢材、木材等废旧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木材等。
6. 其他建筑垃圾:如塑料制品、玻璃碎片等。
(二)建筑垃圾的收集1. 施工现场的收集在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专门的建筑垃圾收集点,将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分类存放。
收集点应设置合理,便于运输和处理。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建筑垃圾的散落和飞扬,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运输车辆的要求用于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应具备密闭性能良好、装载容量适中、标识清晰等特点。
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密闭状态,防止建筑垃圾泄漏和遗撒。
三、建筑垃圾的运输(一)运输路线的选择建筑垃圾的运输应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要考虑道路的承载能力和通行条件,确保运输安全。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的问题日益突出。
而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集料作为路面基层施工,不仅有利于环保,还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下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
1. 垃圾筛选和处理首先需要对建筑垃圾进行筛选和处理。
建筑垃圾可分为混凝土、砖块、石料、钢筋等多种材料。
因此,在筛选时,需要根据垃圾种类进行分类,将各种建筑垃圾分别处理。
同时,在处理时,需要去除垃圾中的杂质,如木屑、泥土等,以保证再生集料的质量。
2. 再生集料制作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可通过压碎、筛分等方式制成。
对于混凝土垃圾,应先进行破碎,再进行筛分。
对于较大的石料块,也应进行破碎和筛分。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道路使用环境和要求,制定合理的筛分标准。
3. 基层处理在路面基层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
具体工作包括采用碾压机振动夯实基层土壤,以达到必要的密实度。
另外,若基层土壤太松弛,还需在基层中加入一定的填料(如石灰、沙子等),将基层夯实。
4. 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需要根据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质地来制定具体施工计划。
对于审查合格的再生集料,可以直接用作路面基层材料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再生集料在施工时应与其他材料混合均匀,以免造成局部密度不均,影响路面使用。
(2) 在施工前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夯实程度均匀,防止集料掉落。
(3) 再生集料与总量相比的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20%,以保证道路的承重能力。
5. 重点环节管理在施工中,还需要对一些重点环节进行管理:(1) 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收回一部分的再生集料,用于其他工地的路面施工。
(2) 在施工结束后,需及时清理路面上的残留再生集料,以免影响交通和车辆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对环保、资源利用、成本降低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将会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一、试验依据1.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LJ-6标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图纸。
3、建筑垃圾填筑路基设计施工技术指南。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国家和交通部、陕西省现行的其它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标准。
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LJ-6合同段路线起点桩号K38+900,终点桩号K50+440,全长11.54km。
本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均为冲积、洪积平原,沿线未有典型软土(淤泥、淤泥质土)发育,部分路段分布有软弱土具有厚度薄、分布范围小的特点,地基承载力低。
该试验段桩号:K47+670~K47+870,位于泾阳县三渠镇南里村,相邻208省道,交通便利。
本段属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地基,均采用灰土垫层处理,地表清理后设置50cm厚的8%灰土垫层处理。
由于基底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路段,且距离南里村较近且此段属于水浇地含水量较大,除设灰土垫层外,还在坡脚设1m宽, 2m高的灰土隔水墙,生石灰质量比:8%。
此路段设计地基处理采用灰土垫层和隔水墙,路基采用灰土填筑。
为有效解决城市日益加剧的“垃圾围城”难题。
配合西咸北环线工程中开展“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研究应用的课题,充分利用西咸新区建设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
经西咸北环线管理处提议协商,将此路段做为西咸北环线利用建筑垃圾路堤填筑的试验段。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周边有垃圾料场13个,现存垃圾1759万立方米,可产出建筑垃圾材料1657万立方米,完全满足全线900万立方米路基原材料的需要。
K47+670~K47+870建筑垃圾路堤填筑试验段长200m,路基平均宽度42.5m,基底采用50cm厚的8%灰土垫层进行填筑,路堤采用建筑垃圾填筑,8%灰土合计4250m3,建筑垃圾4992 m3。
七、《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报批初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无机混合料的范围、术语和符号、分类、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制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订货与交货。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道路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用建筑垃圾再生无机混合料,公路各等级道路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46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ISO)法CJJ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 术语和符号3.1 术语3.1.1 再生骨料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二成的粒料。
3.1.2 再生级配骨料掺用了再生骨料的级配骨料3.1.3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由再生级配骨料配置的无机混合料。
3.1.4 杂物再生骨料中除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
3.1.5 再生混凝土颗粒再生级配骨料中粒径4.75mm以上部分混凝土块及石块类粒料的总成3.1.6 最佳含水率材料在标准击实试验条件下,能达到最大干密度是的含水率4 分类4.1 按照无机结合料的种类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分为三种: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
4.2 再生级配骨料分为Ⅰ类、Ⅱ类。
Ⅰ类再生级配骨料可用于城镇道路路面的底基层以及主干路及以下道路的路面基层,Ⅱ类再生级配骨料可用于城镇道路路面的底基层以及次干路、支路及以下道路的路面基层呢个。
5 原材料5.1 再生级配骨料5.1.1 再生级配骨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
备案号:Q/59507737-2-02广元市汇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59507737-2-02-2013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细骨料fine recycled aggregate from building waste备案部门:广元质量技术监督局发2013-03-15发布 2013-03-16实施广元市汇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批准目录1范围 (4)2引用标准 (4)3定义 (4)4分类与规格 (5)5技术要求 (6)6试验方法 (9)7检验规则 (10)8标志、储存和运输 (11)前言本标准由广元市汇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起草。
本标准由广元市汇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实施。
本标准在广元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模、龚定国、严凯。
本标准由广元市汇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细骨料1范围本标准包含了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细骨料的定义、分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强度等级小C25的素混凝土、二级以下道路、乡村道路基层及底基层及墙体材料制备用砂。
2引用标准下面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684-2001 建工建材用砂3定义3.1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细骨料由拆除的建(构)筑物的碎砖、碎混凝土、建材生产等废弃物,经过初选、破碎、筛分,去掉木屑、塑料等有机有害杂质的再生颗粒。
3.2原生混凝土建工建材废弃物中所含的混凝土部分。
(不含砖块、瓦砾等)3.3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细骨料(再生砂)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骨料中,分选出的粒径小于 4.75mm 的颗粒。
3.4细粉含量建工建材废弃物再生细骨料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基层施工工法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稳定基层施工工法俞永达陈利华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厂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法是一种采用水泥稳定厂拌法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用于道路基层的施工方法,该工法引领城市建筑垃圾二次利用及环保节能创新功能理念,有效控制与降低城市能源消耗。
其关键技术的来源科研课题《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于市政道路基层研究》的技术成果之转化。
一、工法工艺原理简介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厂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法,以“建筑垃圾再利用”为出发点,把建筑垃圾作为二次资源进行了再利用,将建筑垃圾破碎加工成“再生集料”,加入一定剂量的水泥拌和成混合料后铺筑于道路的底基层或基层,代替传统的石灰土基层,其强度、整体性以及稳定性较好,为城市道路提供了新的路面结构。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厂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法应用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中砖瓦类含量为20%~50%,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底基层和轻交通等级道路的基层。
城市废弃建筑垃圾图片(来源网络)二、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厂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工法解决了建筑垃圾在道路工程中再利用的技术瓶颈,为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创造了新的途径。
该工法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如下。
1)对集中回收的建筑垃圾,进行反击式破碎和磁性分离钢筋铁屑处理,建筑垃圾中的细集料偏多时,应进行预筛分,去除部分细料,破碎设备要安装超大粒径分离器,对粒径大于37.5mm的颗粒要进行二次破碎,保证最终生成0~37.5mm 连续级配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
2)针对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中砖瓦类颗粒吸水性强的特点,提出了施工时厂拌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合料的含水量要低于室内击实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2%~3%的技术控制要求。
3)提出了厂拌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列出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级配应满足的要求,提出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使用前,应预先施水闷料的技术控制要求。
4)提出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厂拌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技术控制要求,并针对结构层,明确了养生时不准洒过量的水,只需采用带有泵压的喷雾水车喷洒少量的水,保持结构层表面湿润即可的控制要点。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利用途径介绍发布时间:2021-12-07T07:58:22.82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7月19期作者:刘小倩[导读] 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砖石等经预处理后可产生大量的再生骨料。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刘小倩瑞泰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砖石等经预处理后可产生大量的再生骨料。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约占城市垃圾的30%~40%,存量建筑垃圾已达200多亿吨,而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
因此,我国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探索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利用途径单一,再生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低。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砌块再生轻质墙板再生无机结合料1、前言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无成规模的建筑垃圾处理产线,所产生的大部分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少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成为工地的回填物;更有甚者,直接弃置于路边的情况亦时有发生[1]。
随着基础建设的推进,建筑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问题日趋严峻。
因此,近年来,为了实现建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措施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建设。
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我国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方面的探索时间较短,再生制品的品种单一。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品质受原料垃圾与预处理工艺的影响,品质波动较大。
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134-2019)、《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 253-2016)、《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 T25176-2010)、《混凝土再生用粗骨料》(GB T25177-2010)、《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2012)、《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201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JGT 505-2016)等规范和规定。
再生粗细骨料主要可以用于装配式建筑、制砖、制砂浆、混凝土、城镇道路(含基层、底基层、垫层、路基)和填筑等。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一、背景介绍建筑垃圾处理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其中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是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道路建设领域,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应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
本文将探讨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路面基层施工中的技术规程及注意事项。
二、再生集料的选择2.1 再生集料的来源再生集料是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洗涤等处理得到的。
建筑垃圾的来源包括建筑拆除、施工废弃物等。
在选择再生集料时,要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且不含有有害物质。
2.2 再生集料的适用性再生集料的适用性是指其在路面基层施工中所能发挥的性能。
需要考虑再生集料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指标,确保其能满足路面基层的要求。
2.3 再生集料的比例在使用再生集料时,需要控制其在总集料中的比例。
一般来说,再生集料的使用量不宜超过总集料的30%,以保证路面的性能。
三、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3.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路面基层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施工区域清理干净,并清除表面的杂物。
其次要进行现场勘测和试验,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要求。
3.2 基层处理基层处理是指对路面基层进行加固和修补的工作。
在使用再生集料时,需要先对基层进行打浆处理,以提高再生集料的附着力和稳定性。
3.3 铺设再生集料在铺设再生集料时,需要控制铺面的厚度和均匀性。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压实处理,以确保再生集料与基层的结合紧密。
3.4 技术要点•选用适合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控制施工速度,避免一次性施工面积过大,影响施工质量。
•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及时清理施工废弃物和垃圾。
3.5 质量检验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路面基层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再生集料的质量、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
四、注意事项4.1 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确保施工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
4.2 安全施工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在市政道路水稳基层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7T08:09:04.43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7期作者:陈亮[导读] 在市政道路中,路面基层是决定路面整体结构体系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陈亮深圳市宝安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518101摘要:在市政道路中,路面基层是决定路面整体结构体系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路面基层是联系路面结构和路基结构的重要中间层,其能够快速分散上部结构作用的集中荷载,并将集中荷载以更加均匀的方式分散至路基结构层中,以彻底解决道路结构承载体系中由于荷载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破坏及沉降病害。
综上,在市政道路路面基层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基层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控制,以切实提升省内市政道路的施工能力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混凝土骨料;水泥稳定混合料引言对市政道路建设巡程中的状冴分析,要仍宏观出収充分的考虑路面的整体结极体系和路面的长期承载能力以及稳定性,在施巡过程中要认识到路面基层的里要地位。
当前在我国的路政道路施巡中,水稳层技术是保证道路基层的里要技术,在我国的道路巡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水稳层结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对高温和低温环境的适应是目前道路巡程选拨该施巡技术的的里要原因。
1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概述水稳层是由水泥、碎矯组成的路基固结结极,水稳层施巡材料主要为级配碎矯和水泥,以级配碎矯作为嵌挤料,水泥作为胶凝固结材料,仍而形成稳定的路基结极层,随着交通荷载的增加和使用寽命的增加,水泥稳定层中的碎矯嵌挤密实,形成高强、致密、稳定的路基结极。
由于水稳层结极性能伓异,本巡程采用水泥稳定基础。
2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试验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采取两组不同材质的再生骨料(其中再生混凝土骨料来自长乐区某道路路面、再生砖混骨料来自仓山区某拆迁建筑),分为0~4.75mm、4.75~9.5mm、9.5~25mm、25~31.5mm四个不同粒级。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22DB22/T XXXX -20XX再生骨料道路基层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cycled aggregate road base engineering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再生骨料道路基层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cycled aggregate road base engineeringDB22/T XXXX-20XX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施行日期:20XX年XX月XX日20XX ·长春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8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8〕1号)文件要求,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材料;5设计;6 施工;7 质量验收。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恒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邮箱:jljsbz@),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恒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恒基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吉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古文光陈俊松张立华李铁刚张聪孙宏亮王丽冰田丽鑫王青松姜长龙邵明帅李宁高菲徐俭孙炜宁张宝成朱春凤付伟光金磊李月姝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关洪波周毅陶乐然孟辉刘旭目录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 基本规定 (4)4 材料 (5)4.1水泥 (5)4.2石灰 (5)4.3粉煤灰 (6)4.4水 (6)4.5再生骨料 (6)5 设计 (10)5.1一般规定 (10)5.2再生骨料混合料组成设计 (10)5.3路面结构设计 (12)5.4改建设计 (13)6 施工 (14)6.1一般规定 (14)6.2再生骨料制备 (14)6.3拌和与运输 (15)6.4摊铺与碾压 (15)6.5养生 (16)6.6交通管制 (17)7 质量验收 (18)7.1一般规定 (18)7.2水泥稳定再生骨料道路基层验收 (18)7.3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道路基层验收 (20)本标准用词说明 (22)引用标准名录 (23)附:条文说明 (234)1总则1.0.1为适应城镇健康发展,消化建筑、道路废弃物,规范再生骨料在城镇道路工程等基层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次 (1)1总则 (2)2术语和符号 (3)2.1术语 (3)2.2符号 (4)3基本规定 (5)4再生骨料 (6)4.1分类与用途 (6)4.2检验 (7)5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基层 (8)5.1原材料 (8)5.2混合料组成设计 (9)5.3施工 (12)5.4质量验收 (14)6再生级配骨料基层 (16)6.1再生级配骨料 (16)6.2施工 (16)6.3质量验收 (17)附录A再生粗骨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及杂物含量 (19)附录B材料设计回弹模量参考值 (21)本规范用词说明 (22)条文说明 (24)1总则1.0.1为指导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统一质量检验标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各等级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层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术语2.1.1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砖瓦、陶瓷等加工而成的粒料。
2.1.2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粒径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称再生粗骨料。
2.1.3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粒径小于4.75mm的再生骨料,称再生细骨料。
2.1A再生级配骨料recycled graded aggregate掺用了再生骨料的级配骨料。
2.1.5杂物impurities再生骨料中除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
根据密度不同分为A类杂物和B类杂物。
A类杂物包括金属、橡胶、玻璃、沥青。
B类杂物包括木头、草根、树叶、树枝、毛皮、纸张、塑料、泡沫板等轻质颗粒。
Q/ZYYL005—2018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地基施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简称再生材料)填筑地基工程的材料、施工及质量管理与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再生材料进行各等级房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建筑垃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在建设、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2再生材料建筑垃圾采用专用设备破碎、筛分、分拣后形成的再生建筑材料。
3.3轻质杂物不适宜于地基填筑的密度较小的杂质材料(如塑料、木块、布片、纸屑、泡沫颗粒等)。
3.4动态变形模量地基在一定大小的竖向冲击力Fs和冲击时间Ts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参数,以E vd来表示。
4材料4.1一般规定4.1.1再生材料在使用前应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施工现场相同料源、规格的再生材料作为同一批次材料检测和储存。
不同批次的再生材料应分别取样检测。
4.1.3料场内再生材料每层堆放高度不宜超过5m,并根据料源、规格设置标识牌。
4.1.4填筑路堤的再生材料粒径应不大于150mm,填筑路床的再生材料粒径应不大于60mm。
4.2再生材料4. 2.1再生材料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
5.表1再生材料级配要求4. 2.2再生材料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再生材料技术要求4.3水一般可采用饮用水,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和其他污染物。
5地基施工5.1一般规定5.1.1地基填筑应采用机械化施工。
5.1.2地基施工过程中应配合人工再次清捡再生材料中混有的轻质杂物。
5.1.3不同料源、不同批次的再生材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
同一水平层地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料源、同一批次的再生材料,不得混合填筑。
CECS XX:2020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recycled construction waste for road base2020 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验收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recycled construction waste for road baseCECS xx:2020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批准单位:施行日期: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8)建标协字第015号文《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验收规程》进行编制。
规范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再生骨料,5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基层,6再生级配骨料基层,其中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沧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西安公路研究院、北京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华晟交通建设股份公司、北京首钢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都市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云中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崔宁、周文娟、吴英彪、王贯明、徐玉波、徐希娟、石津金、叶小雷、李烁、常金波、孟立滨、贺岳平、万暑、张继森、崔丽、司阳、刘文才、张磊、高海辰、邱建清、梁勇、李岩凌、田明阳、钟海涛、邹阳、刘祖军、刘二冰、张华、刘振刚、白延峰、褚明宇、王晨。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0年月日目次前言 (3)目次 (4)1 总则 (5)2术语和符号 (6)2.1术语 (6)2.2符号 (6)3基本规定 (8)4再生骨料 (9)4.1分类与用途 (9)4.2检验 (9)5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基层 (11)5.1原材料 (11)5.2混合料组成设计 (12)5.3施工 (15)5.4质量验收 (17)6再生级配骨料基层 (19)6.1再生级配骨料 (19)6.2施工 (19)6.3质量验收 (20)附录A 再生粗骨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及杂物含量 (22)附录B 材料设计回弹模量参考值 (24)本规范用词说明 (25)条文说明 (27)1 总则1.0.1为指导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统一质量检验标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各等级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层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路面基层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砖瓦、陶瓷等加工而成的粒料。
2.1.2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粒径大于4.75mm的再生骨料,称再生粗骨料。
2.1.3再生细骨料recycled fine aggregate粒径小于4.75mm的再生骨料,称再生细骨料。
2.1.4再生级配骨料recycled graded aggregate掺用了再生骨料的级配骨料。
2.1.5杂物impurities再生骨料中除混凝土、砂浆、石、砖瓦、陶瓷之外的其他物质。
根据密度不同分为A类杂物和B类杂物。
A类杂物包括金属、橡胶、玻璃、沥青。
B类杂物包括木头、草根、树叶、树枝、毛皮、纸张、塑料、泡沫板等轻质颗粒。
2.1.6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concrete aggregate content再生粗骨料中,混凝土块及石块类材料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2.1.7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recycled aggregate inorganic binders stabilized mixture掺用了再生骨料的无机混合料。
包括: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
2.2符号R——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平均值;C v——变异系数;ω0——最佳含水率;QⅠ——再生粗骨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Q A——再生粗骨料中A类杂物含量;Q B——再生粗骨料中B类杂物含量;E——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3基本规定3.0.1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
施工日期的最低温度应在5℃以上。
3.0.2宜避免在雨季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
在雨期施工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不应使混合料受雨淋湿。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碾压密实。
3.0.3路基符合验收要求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
3.0.4城市次干路及以上道路、二级及以上公路用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应采用集中厂拌生产。
3.0.5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施工时,应在混合料处于含水率允许范围内进行碾压,碾压宜采用胶轮压路机。
3.0.6被污染或腐蚀的建筑垃圾不得用于制备路面基层用再生骨料。
3.0.7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性能要求应满足道路使用要求。
4再生骨料4.1分类与用途4.1.1 再生粗骨料应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
表4.1.1 再生粗骨料分类及性能指标要求4.1.2 Ⅰ类和Ⅱ类再生骨料适用范围宜符合表4.1.2的规定。
表4.1.2 再生骨料适用范围4.1.3再生细骨料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再生细骨料技术要求4.2检验4.2.1再生骨料按同来源、同级配、同类别、同规格1000t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t亦为一批。
94.2.2再生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压碎指标、和针片状含量、砂当量、有机质含量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骨料试验规程》JTG E42规定的有关方法执行。
4.2.3再生骨料的混凝土颗粒含量、杂物含量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105再生骨料无机混合料基层5.1原材料5.1.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当采用Ⅰ类再生级配骨料时可选用32.5级、42.5级水泥,当采用Ⅱ类再生级配骨料时宜选用42.5级水泥。
5.1.2粉煤灰、天然骨料、水应符合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的规定。
5.1.3石灰应符合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的规定,其中等外灰有效钙镁含量不应低于40%且有效钙镁含量在40%及以上的等外灰,应经试验,混合料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时方可使用。
5.1.4再生级配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7.5mm,颗粒级配宜符合表5.1.4的规定。
再生骨料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5.1.4-1 水泥稳定用再生级配骨料颗粒组成11表5.1.4-2 石灰粉煤灰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用再生级配骨料颗粒组成5.2混合料组成设计5.2.1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1 公路用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度,城镇道路用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CJJ 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度,按照现行行业标准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试验确定骨料的级配、水泥掺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配时水泥掺量宜按表5.2.1-1选取。
表5.2.1-1 水泥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试配水泥掺量2)宜采用JTG E51中的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不同水泥掺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
124)制备再生骨料混合料试件,试件尺寸Φ150mm╳150mm,试件数量应不少于9个。
5)试件养护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规定。
C,当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表5.2.1-2 6)计算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R和变异系数v中规定值,应重做试验。
表5.2.1-2 最少试件数量7)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选定水泥掺量,水泥稳定Ⅰ类再生骨料混合料水泥最小掺量不应小于3%;当采用32.5强度等级的水泥时,水泥最小掺量应不小于4%。
水泥稳定Ⅱ类再生骨料混合料水泥最小掺量不应小于4%。
可采用内插法计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5.2.2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1公路用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度,城镇道路用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CJJ 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度,按照现行行业标准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试验确定骨料的级配、石灰掺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2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石灰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例宜为1:1.5~1:3,石灰粉煤灰与骨料的质量比例应为15:85~22:78。
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制备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宜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不同比例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对比相同龄期和相同压实度的抗压强度,选用试件强度最大的石灰粉煤灰比例;2)试配时石灰掺量宜按表5.2.2-2选取。
并应根据本规范第5.2.2条第2款确定石灰粉煤灰比例计算粉煤灰用量;表5.2.2-2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试配石灰掺量3)应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确定不同石灰掺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135)制备再生骨料混合料试件,试件尺寸Φ150mm×150mm,试件数量应不少于9个;6)试件养护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定应符合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规定;C,当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大于表5.2.1-2中规定值,7)计算抗压强度平均值R和变异系数v应重做试验;8)应根据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选定石灰掺量,石灰最小掺量不应小于3%;当采用Ⅱ类再生级配骨料时,石灰最小掺量不宜小于4%。
可采用内插法计算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5.2.3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1公路用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度,城镇道路用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骨料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CJJ 169《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强度,按照现行行业标准JTG 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试验确定骨料的级配、石灰掺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