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4)
- 格式:ppt
- 大小:837.50 KB
- 文档页数:57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理程序:即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改变,最后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
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征:植物病部表现出的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征。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非生物因素:是指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不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等。
8.生物因素(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
9.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10.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传染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
11.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12.多型现象:有些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3.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4.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15.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6.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最强,只有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
(如植物病毒,植原体,部分真菌如霜霉菌、锈菌,大部分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一般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17.非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试卷)一.填空题1.细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
2.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3.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和繁衍后代的()。
4.菌丝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
5.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和()两类。
6.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和()两类情况。
7.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
二.单项选择题()1.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_____。
A.建立寄生关系B.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C.病原物与寄主接触D.寄主出现症状()2.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______。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3.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A.真菌B.细菌C.病毒D.植原体()4.白粉病属于_______。
A.真菌病害B.细菌病害C.病毒病害D.生理病害()5.属于被动传播的是_____。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游动孢子在水中的移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6.下列现象中,属于病害的是______。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7.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______。
A.变色B.颗粒状物C.粉状物D.脓状物()8.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最主要的条件是______。
A.高湿B.高温C.低温D.高温、高湿()9.真菌的侵入途径一般是______。
A.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侵入C.虫媒传播D.伤口侵入()10.在植物真菌的五个亚门中,具有无隔菌丝的是______。
A.接合菌亚门B.子囊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半知菌亚门三.多项选择题()1.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绪论教学目的:理解园林植物保护的概念,明确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及园林植物保护在园林绿化方面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保护的概念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概况重点、难点:重点:园林植物保护的特点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是指在城镇绿地及风景林中栽植的植物,包括树木和花草。
它们不仅是美化城镇园林风景的主要材料,也是发挥园林绿化功能的主要生物群落,还是防尘、减噪、净化环境的良好材料。
园林植物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优美环境。
然而,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轻者影响生长,降低观赏性;重者枯萎死亡,造成生态破坏和重大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在城镇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证这些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效地发挥其园林功能及绿化效益,病虫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种类、进行科学防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风景园林植物正常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任务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以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为主要防治对象,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任务就是学习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特征、发生消长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从而在今后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防治措施,以避免、消除或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将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保持优美的园林景观,充分发挥城镇园林的生态效益,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许多学科。
例如要正确判断和研究其受病虫危害后的系列变化,则必须首先掌握植物形态和植物生理学的知识。
同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与植物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其防治措施需要贯穿于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之中。
因此,在研究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时,还必须很好地应用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有关专业知识,以及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等基础知识。
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根底知识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掌握病害症状的类型,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和症状特点,了解各类病原物的一般形态,掌握真菌、细菌主要种类的特征,掌握侵染性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生开展过程与测报的根本方法。
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根本概念一、园林植物病害的涵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运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的非正常影响,或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导致生理、组织结构、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不正常变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变劣,甚至引起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降低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的因素称为病原,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病原,其他因素统称为环境因子。
生物性病原又称为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和螨类〔图2-1〕。
非生物性病原包括温度不宜、湿度失调、营养不良和有毒物质的毒害等。
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都具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
植物遭病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后,首先是生理方面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加强,同化作用的降低,酶的活性和碳、氮代谢的改变,以与水分和养分吸收运转的失常等,称为生理病变。
之后是内部组织发生不正常变化,如叶绿体或其他色素体的增减、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增减、维管束的堵塞、细胞壁的加厚,以与细胞和组织的坏死等,称为组织病变。
继生理病变和组织病变之后,外部形态也发生不正常变化,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坏死、腐烂、畸形等,称为形态病变。
往往先引起生理机能的改变,继而造成植物组织形态的改变。
这些病变是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开展的过程,称为病理变化过程或称病理程序。
病理变化过程是识别园林植物病害的重要标志。
在侵染性病害中,受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病原物在寄主体中生活,双方之间既具有亲和性,又具有对抗性,构成一个有机的寄主——病原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