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知识点总结一、买文具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里的,再算[ ]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用“小括号”“中括号”改变原式的运算顺序,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三、加法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2、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3、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运算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4、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乘四、乘法结合律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2、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3、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如;25X32=25X(8X4)=25X4X8 =100X8=8004、除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2. 整数组的比较和排序3. 整数组的加减法4. 综合运用整数进行计算二、小数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组的比较和排序3. 小数组的加减法4. 综合运用小数进行计算三、算式1. 算式的构成和意义2. 算式的加减法3. 算式的乘法4. 算式的除法5. 综合运用算式进行计算四、倍数与约数1. 倍数的概念2. 求某数的倍数3. 约数的概念4. 求某数的约数5. 综合运用倍数和约数进行计算五、分数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加减法3. 分数的乘法4. 分数的除法5. 综合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六、图形1. 图形的种类和性质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计算3. 综合运用图形进行计算和分析七、度量衡1. 长度的度量2. 重量的度量3. 容积的度量4. 时间的度量5. 综合运用度量衡进行计算和比较八、时间1. 时间的概念2. 时间的计算3. 综合运用时间进行计算和分析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综合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十、逻辑推理1. 逻辑推理的概念2. 数字的逻辑关系3. 图形的逻辑关系4. 综合运用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十一、面积和周长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2.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3. 圆的面积和周长4. 综合运用面积和周长进行计算和比较以上为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单元总结四年级数学上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数的认识与初步算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计算以及数的整体感。
下面是对每个单元内容的详细总结:第一单元:数的认识与初步算法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自然数0与自然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初步算法,如加法和减法。
孩子们通过数的认识,了解了自然数的概念,学会了用数字进行计数,并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提升对数字的了解和计算能力。
此外,孩子们还学会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第二单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了对数字和数量的概念理解。
孩子们学习了进位原理,掌握了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并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可以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单元:乘法和除法的计算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运算符号,这个单元主要教授了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孩子们学习了乘法表,并通过乘法表的背诵,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计算方法。
除此之外,这个单元还介绍了乘法的交换法则和分配法则,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在乘法的基础上,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练习题的练习,提高了自己的乘除计算能力。
第四单元:数的整体感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孩子们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数。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孩子们掌握数的整体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外,孩子们还学习了数字的排列组合和数的比较大小等概念,通过比较孩子们不同的数值大小,培养他们对数的直观感受以及思维逻辑能力。
通过上述四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在数学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他们对数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的理解更加深入。
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应用已学的算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时他们的数的整体感也得到了培养。
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不仅帮助孩子们在数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还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目录2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4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5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7)11 第五单元三角形 ...................................................................................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减法 .. (13)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17)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20)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21)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研究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数级: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亿是一万亿。
2.数位: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
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都只读一个。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8.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来表示,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一位数是1.9.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
每级末尾的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都只读一个。
11.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12.“亿”作单位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有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主要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算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体会小括号、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了解并掌握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4.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5.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共同探究学习的方法。
重点: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算式。
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指导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运算的基础上的四则混合运算,并对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律的学习。
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便于教学。
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在练习过程中,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运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不仅增加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还大大提升了计算的效率,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第四单元《运算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乘法结合律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a×b)×c=a×(b×c).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加法运算时也有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表示为:(a+b)+c=a+(b+c)2、认识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他们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如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1)上述规律可推广到更多个数相乘。
如:125×4×8×25=(125×8)×(25×4)=1000×100=1000002)加法运算时也有交换律,如用字母a、b表示两个数,那么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得一些运算简便。
50+7+40+9=(50+40)+(7+9)=90+16=106练习题:73×25×4 125×63×8 4×(25×93)12×125×5×8 32×125×25 48×125×5乘法分配律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角的认识:学生将学习如何定义角,包括角的顶点和边的概念。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以及不同类型的角(如锐角、直角和钝角)之间的差异。
2. 画角: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量角器来画角,包括指定度数的角和直角。
3. 直线的相交与平行:学生将学习直线在平面上的不同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和不交叉。
他们将学习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如何通过画平行线来创造新的平行线。
4. 旋转与角: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旋转角来创建新的角,以及如何使用旋转来比较角的大小。
5. 解决问题: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他们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角度和方向的几何问题。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建议他们多做练习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努力将这些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归纳总结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涉及到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1. 加法和减法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游戏和练习,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我们知道,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而减法则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我们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2. 乘法和除法除了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还涉及到了乘法和除法的内容。
我们学习了乘法表,通过背诵乘法表和练习乘法运算,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乘法计算。
而在除法部分,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以及如何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分配和共享问题。
3.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单元中,老师还教会了我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训练,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在课堂上能够发挥作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我个人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本文中,我们对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总结。
通过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为我们打下了数学的基础,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 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归纳总结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
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
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2
×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1 / 1。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的认识1. 整数的定义:正整数、负整数、0。
2. 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 整数的比较。
二、数的 read as1. 数的编码:一个数可以用一组数字来表示。
2. 数的读法:数的读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3. 数的写法:数的写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三、算数运算1. 加法: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相加。
2. 减法: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相减。
3. 乘法: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相乘。
4. 除法:正整数和0的相除。
5. 运算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分数和小数1. 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概念及其用途。
2. 分数的加减法:分母相同和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3. 小数的定义:分数的运算和小数的定义及其运算。
4. 小数的读法:小数的读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5. 小数的写法:小数的写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五、长度、质量、容积的认识1. 长度:长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2. 质量:质量的定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3. 容积:容积的定义、测量方法及表示方法。
六、几何图形1. 视图: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及其视图。
2.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3. 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4.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5.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七、数据统计1.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来源及其收集方法。
2. 数据的呈现:条形图、饼图、折线图及数据表的呈现方法。
3.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幸运的是,四年级数学内容并不是很难,只要认真学习,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
下面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一步总结:一、整数的认识整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
(1)认识加法运算符号“+”,掌握加法的计算规律,计算两个数的和。
(2)学会计算多个数的和,掌握加法的结合律,计算多个数的和。
(3)学会计算数列的和,掌握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求和的规律。
2、减法:
(1)认识减法运算符号“-”,掌握减法的计算规律,计算两个数的差。
(2)学会计算多个数的差,掌握减法的结合律,计算多个数的差。
(3)学会计算数列的差,掌握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求差的规律。
3、乘法:
(1)认识乘法运算符号“×”,掌握乘法的计算规律,计算两个数的积。
(2)学会计算多个数的积,掌握乘法的结合律,计算多个数的积。
(3)学会计算数列的积,掌握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求积的规律。
4、除法:
(1)认识除法运算符号“÷”,掌握除法的计算规律,计算两个数的商。
(2)学会计算多个数的商,掌握除法的结合律,计算多个数的商。
(3)学会计算数列的商,掌握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求商的规律。
二、分数
1、认识分数,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表示分数。
2、学会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掌握分数的结合。
一、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知识整理1.1. 整数的认识整数是由0、正整数和负整数组成的有理数,用于表示具有方向的量和负数概念。
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开始接触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1.2. 整数的比较在进行整数的大小比较时,要根据数轴的正负位置来判断大小关系。
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比较,通过画数轴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
1.3. 整数的加减法四年级的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同号整数相加、异号整数相减等。
1.4. 整数的乘法学生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并通过实际情境题目来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1.5. 整数的除法四年级的学生在这一课程中开始接触整数除法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整除和余数的计算。
1.6.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学习整数运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整数运算的各种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
1.7. 整数计算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温度的正负表示、海拔的正负表示等。
1.8. 整数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运用整数的加减乘除和运算定律,提高学生整数运算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 整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趣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1.10. 整数的综合练习通过大量的综合练习题,巩固整数的概念和运用,同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和纠正学生在整数运算中的问题。
1.11. 整数的知识点总结通过总结整数的认识、比较、加减乘除、运算定律和实际问题运用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1.12. 整数的拓展学生可以通过拓展,了解一些整数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场景,如股票涨跌、温度变化等,从而丰富整数的学习内容。
二、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教学特点2.1. 整数概念的引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需要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整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整数的认识。
2.2. 整数概念的生成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整数的生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知识点总结一、买文具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用“小括号”“中括号”改变原式的运算顺序。
二、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三、加法结合律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加计算中,当某些加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3、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
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
运算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
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4、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四、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3、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例如,25×32=25×(8×4)=25×4×8=100×8=800.4、除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1. 数的认识与比较第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数的认识和比较的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认识数字,并能够准确地读写出来。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能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要学会认识数字。
在数的认识中,最基本的是学习数字0到9的读写和认识。
通过识别这些数字,并能将其正确地写出来,我们能够打下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数字的过程中,教材中给出了很多有趣的图片和图案,帮助我们认识数字,并能够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含义。
其次,我们学习了数字的比较。
比较数字的大小是数学中非常常见和重要的一个操作。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使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表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练习,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并能够准确地判断数字之间的大小,如3<5,7>4等。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地认识数字,还能够比较数字的大小,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加法与减法第二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加法与减法的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们学习了加法。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运算之一。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使用加号来表示两个数字的相加。
通过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我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我们学习了减法。
减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运算。
在减法中,我们通过使用减号来表示两个数字的相减。
通过练习,我们能够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还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3. 乘法与除法第三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乘法与除法的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万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如下: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数字表示的意义:(1)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2)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 “3647个万” 7、大数的读法:可以先分级,再读数。
(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大数的写法:可以先分级,再写数。
(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整数部分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数字表示…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9、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10、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
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
变。
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
(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