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教案设计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段一、起势(这是吾师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
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四川林墨根余自从跟杨式太极宗师李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
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
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
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
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
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
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杨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内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内功,还是气功、养生功。
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
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
现将先师所授杨式太极拳起式之练法公诸于世,惟愿太极拳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再做贡献。
预备式:两脚跟并拢外八字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中指贴裤缝,顶头拔背,两眼平视前方。
右脚脚跟提起,以右脚尖点地,向右侧横开半步,随之脚跟着地,左脚尖内扣,两脚平行,与肩同宽。
随后在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到下依次松头顶、松面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备注1:松时,意念犹如水流,水流至哪里,就松在哪里,身势立稳,头顶虚灵,尾闾中正。
只有全身松开,心意松开,才能达到形态上的松。
)如此稍待片刻,让身心稳静下来之后才能开动。
开动时要大松大软,仍要保持此稳静(备注2:此为无极式站桩功)。
起式:由以下四个连贯动作完成:一.两臂徐徐向前提起,似有细绳将其拉起,两后胛缓缓打开,两手掌自然伸直,成舒松自然掌型,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两掌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
( 1 )起势002003004005(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007008009010(1)右脚尖稍外撇,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2)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手心向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
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前臂。
011 012 013 014 015(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
(6)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屈,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臂。
(7)上体微右转,右掌前伸,掌心翻转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向上,伸至右腕下方,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体微左转;双掌向下后捋至腹前;目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肘横于胸前,右掌心向内,指尖向左,左臂内旋,左掌心转向外,掌指附于右腕内侧。
016 ( 3 )左单鞭018 019 020(4)上体微左转,(10)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掌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1)重心后移,上体微右转,右脚尖上翘;右臂外旋,右掌心翻转向上,自前向右、向后屈肘划平弧至右肩前;左掌仍附于右腕内侧随之划弧;目随右掌。
42式玉女穿梭分解动作教学说明李德印1.准备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臂自然下垂,双手握拳,掌心向内,放在腰两侧。
2.开始动作:右脚向右边迈一步,同时双手沿着体侧向外抬起,手心向下,手臂保持直线。
3.打开手臂:将右手向上抬起,手心向下,手臂伸直,与地面平行,同时左手也向上抬起,手心向下,与右手成直线。
4.交换手臂位置:右手从上方落下,左手继续向上抬起,右手在下落后,手背朝下,手腕主动地翻转,并在胸前与左手交换位置。
5.拉回手臂:右手继续向下拉回,手臂自然弯曲,左手继续向上抬起拉到双臂与地面平行。
6.向右转身:身体向右转动90度,左手继续向上拉至与地面平行,右手向上展开平行,手臂保持舒展。
7.复原姿势:回身到原来的位置,双手向下放松,回到初始姿势。
8.右转45度:身体向右转动45度,同时右手继续向上抬起,拉至与地面平行。
9.交换手臂位置:右手从上方落下,左手继续向上抬起直至与地面平行,然后右手在下落后,手背朝下,手腕主动地翻转,并在胸前与左手交换位置。
10.拉回手臂:右手继续向下拉回,手臂自然弯曲,左手继续向上抬起拉到双臂与地面平行。
11.复位:回身到初始位置,双手向下放松,回到初始姿势。
12.左转45度:身体向左转动45度,同时左手继续向上抬起,拉至与地面平行。
13.交换手臂位置:左手从上方落下,右手继续向上抬起直至与地面平行,然后左手在下落后,手背朝下,手腕主动地翻转,并在胸前与右手交换位置。
14.拉回手臂:左手继续向下拉回,手臂自然弯曲,右手继续向上抬起拉到双臂与地面平行。
15.复位:回身到初始位置,双手向下放松,回到初始姿势。
以上就是42式玉女穿梭的分解动作教学说明。
在练习时,要注意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呼吸要自然顺畅,同时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平衡。
如果有条件,最好请一位太极拳教练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掌握该动作的要领。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简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法之一。
它以慢、柔、圆、和谐的动作为特点,强调内外协调,阴阳平衡。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是一种身心健身的方法。
在太极拳的许多套路中,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一套经典且完整的拳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基本动作。
一、拳法概述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代表性拳法太极拳的一种套路。
这套拳法分为四个部分:起势、进手、揽手、闭式。
其中,起势部分是整个拳法的开始,进手部分是拳法的中间部分,揽手部分是拳法的高潮,闭式部分是整个拳法的结束。
二、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1.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始,也是整个拳法的基础。
(1)双手下垂,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2)将重心向下沉,保持身体平衡。
(3)缓慢抬起双手至胸口前,手指轻轻合拢。
(4)将左右手向两侧打开,形成太极的圆形。
2. 进手进手是太极拳的中间部分,强调动作的流畅和协调。
(1)将右脚缓慢向前迈,并向前倾斜身体。
(2)同时,将右臂向前伸展,手掌朝下。
(3)左手跟随右脚的动作向前抬起。
(4)脚和手的动作同时完成后,再向前迈左脚。
3. 揽手揽手是太极拳的高潮,需要充分发挥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1)将左脚向侧面迈开,同时右手向前伸展。
(2)将左脚腾空,同时右手跟随着向右侧伸展。
(3)左手沿着身体的曲线轻轻揽住右手,两手交叉。
(4)身体中间形成一个圆环,重心略微向前。
4. 闭式闭式是整个太极拳的结束,强调动作的收敛和平静。
(1)双手放下,回到起势的姿势。
(2)慢慢将身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3)深呼吸,平静地放松全身。
三、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除了教学内容外,四十二式太极拳还包含了许多基本动作,这些动作对于掌握拳法的精髓至关重要。
1. 分割斜肱:左臂上举,右臂前直。
2. 手挥琵琶:左手向上回旋,右手向下挥动。
3. 托卧龙:右手向上高举,左手下垂。
4. 抱虎归山:右臂保持水平,左臂向下拉曲。
5. 斜飞蜂:右臂向下,左臂向前斜拉。
42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薄玉华整理第一段:1~101、起势:①左脚分开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2、右揽雀尾:①转身抱手,提脚向前上步(正前方)②弓步棚手(正前方)(棚手轻轻承架对方捋顺式千引挤)③抱手收脚④右转身向前上步⑤弓步棚手⑥挥臂前摆⑦坐腿后捋胸前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坐腿摆臂平云⑩转身丁步收腿按掌左手手指轻按在腕部3、左单鞭:①勾手、转身上步②弓步推掌4、提手:①坐腿转腰摆臂,(勾手到坐腿挥臂变掌)②坐腿挥臂虚步合手(上手到眉)脚跟右前方30°5、白鹤亮翅:①转腰抱手撤脚②坐腿转腰挥手③虚步亮掌(脚尖)6、搂膝拗步:①摆手转腰,挥臂②交叉摆手上步向前③弓步搂手推掌(骑在中心线上)。
第二搂膝拗步:①撇脚转腰②摆臂收脚上步③曲臂弓步搂手推掌7、撇身锤:①转腰撇脚②收脚挥臂握拳③斜前方上步④弓步搬拳(方向左前方45°)8、捋挤势:①扣脚穿掌②弓步磨掌③收脚后捋④搭手出脚上步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第二捋挤势:①扣脚摆手②穿手磨掌③弓腿捋手④收脚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9、进步搬拦锤: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握拳③摆脚搬拳④转腰挥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正前方)10、如封似闭:①叉手翻掌②坐腿引手到胸前③弓步向前推按④后脚跟步成丁步。
第二段:11~1811、开合手:①转身开手②提脚合手(右脚跟内转,左脚尖内扣双手大开,合手右脚跟提起)12、右单鞭:①开脚侧弓步分手(眼看左前方)13、肘底锤:①坐腿摆掌②提脚抱手③上步调掌④跟步撩手⑤虚步劈掌14、转身推掌:①退步转身②上步曲臂③跟步推掌(迈步向西北,推掌向正北)第二节转身推掌(迈步向西南,推掌向正南)15玉女穿梭:①转身退步探掌②撤步云手③上步平云④上步架推掌(方向斜前方)⑤扣脚穿磨掌,捋手收脚,跟步平云⑥弓步架推掌(左斜前方45°)16、左右蹬脚:①穿手、分手、抱手、右蹬脚②曲收下落③穿手、分手、抱手、提脚④左蹬脚(斜前方)16、掩手肱锤:①并手落脚叉步按掌(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两手翻手交叉按裆前,中心在右腿,马步分合掩手,中心略偏右腿成偏马步)②虚步分手③弓步冲拳(弓步方向左斜前方,冲拳右歇前方)重点提示:①落脚不点地,两手合臂,叉脚上步脚跟内侧叉地而出。
第一段一、起势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图7-3-1)。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7-3-2)。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图7-3-3)。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
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图7-3-4)。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图7-3-5)。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图7-3-6)。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图7-3-7)。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图7-3-8)。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图7-3-9)。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图7-3-10)。
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图7-3-11)。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图7-3-12)。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图7-3-13)。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
国标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教案设计详解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以优美的动作和平衡的力量著称。
国标42式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竞赛所采用的套路,也是最为普及的太极拳形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解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和动作的内涵。
下面是一份国标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解析。
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标42式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国标42式太极拳的套路内容和动作要领。
3.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分解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每个动作的关键要领和技术要求。
2.教学难点在于解释太极拳动作的内涵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太极意识和内功修炼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器材:教学视频或实际演示,音乐播放器,投影仪,教学展板。
2.教学环境:安静、宽敞的体育馆或太极练习场地,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3.教学材料:国标42式太极拳的教学手册和视频,太极拳理论书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投影仪播放国标42式太极拳的简介和示范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单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国标42式太极拳的重要性和普及程度。
第二步:教学内容和步骤1.分解教学第一节:起式-左右野马分鬃(1)解释动作名称和动作内涵,以及重要的动作要领。
(2)演示整个动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动作的整体形态。
(3)分步骤教学,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逐步练习。
(4)逐个指导学生注意动作中的关键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2.分解教学第二节:白鹤亮翅(1)解释动作名称和动作内涵,以及重要的动作要领。
(2)演示整个动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动作的整体形态。
(3)分步骤教学,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逐步练习。
(4)逐个指导学生注意动作中的关键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3.分解教学第三节:左右搂膝拗步(1)解释动作名称和动作内涵,以及重要的动作要领。
(2)演示整个动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动作的整体形态。
(3)分步骤教学,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逐步练习。
42式太极拳全套教案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以其独特的拳术风格和内外兼修的练习方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42式太极拳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1980年推出,是目前太极拳比赛中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套路之一、本文将为大家介绍42式太极拳的全套教案。
一、起势(6字诀)起势是42式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是整套套路的开头,也是整个拳谱的精髓所在。
起势分为七个动作,包括了准备动作、站立动作、起手、变拳、张拳、下势、抱球。
起势要点是身体挺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前方,呈现出一个全身舒展,气沉丹田的姿势。
二、开式(6字诀)开式是42式太极拳表演中的第二个动作,是起势过渡到下一招的连接动作。
开式包括了转身、右推山、左推山、竖拳。
这个动作主要讲究身体的舒展、力量的发散,要点是上半身保持挺直,下半身以腰间的“骨关”为中心,完成上下半身的"分家",使呼吸顺畅。
三、云手(12字诀)云手是42式太极拳的核心动作之一,主要通过两只手臂的缠绕、交替,体现太极拳“意存上下、力贯左右”的要求。
云手分为中正云、左云手、右云手、双云手、合云手,要点是手臂柔软,连续流转,动作中要始终保持上身挺直。
四、肘底看捶(6字诀)肘底看捶是42式太极拳的技术动作之一,通过手臂的下劈和肘部的突出,形成有效的攻击手段。
肘底看捶包括了右肘底看捶、左肘底看捶,要点是肩背自然放松,锤势力求直下,身体保持稳定。
五、左蹬脚(4字诀)左蹬脚是42式太极拳中的一种踢腿技术,通过蹬腿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左蹬脚要点是身体保持平衡,腿部力量发力准确,同时身体右侧要保持稳固。
六、手掌托天理三焦(6字诀)手掌托天理三焦是42式太极拳中的一个动作,通过手部的掌心和指尖的运动,来达到对手的攻击和防守。
手掌托天理三焦包括了左手掌托、右手掌托、左右引劲、手宽窄、左右平搓,要点是手部的运动要柔顺有力,用以引导身体的运转。
七、飞龙在天(7字诀)飞龙在天是42式太极拳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通过两只手臂的飞快切换,来使拳势如飞,威力大增。
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介绍杨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是以杨氏太极拳为基础的竞赛套路,由杨氏太极拳的传统拳法演化而来。
这套套路以优雅的动作、流畅的连贯性和内外相合的特点而闻名,是太极拳爱好者追求身心统一和内外协调的理想练习方式之一。
本文将对每一式拳法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套路的特点和要领,同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练习建议。
第一式: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场动作,也是整套套路的起始点。
起势时,身体保持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直立于地面。
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心向内,向下自然下垂。
第二式:左右搂膝抱球左右搂膝抱球是一种经典的太极拳动作,其主要目的是调整呼吸以及练习身体的协调性。
此式动作简单,双手先向上抬起,然后抱住空气中的虚球,向身体两侧分别抱住左右膝盖。
第三式: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能够锻炼拳招掌法的柔韧性和转换的流畅性。
此式动作呈半蹲状,双手屈曲,以半圆形的方式随身体的转动而移动。
手掌不断翻转,如云行雾流般柔和自然。
第四式: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一种奇特的拳法动作,模仿了栖息在水面上的白鹤展翅的姿态。
此式要求手臂水平展开,身体腰背挺直,同时触底脚应外扣。
第五式:擺蓮擺蓮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拳法动作,要求身体连续变换姿势,模仿蓮花摇曳的形态。
此式的关键在于双手的协调运动,一手收回,一手伸出,如同蓮花在风中轻轻摇摆。
第六式:单鞭单鞭以手部的挥拍为主要特点,同时体现了太极拳动作的柔和与坚定。
此式动作简单,将一臂伸直,利用身体的转动带动单手的挥拍动作。
第七式:高探马高探马姿势类似于跑马步,要求跨出一步,并用力踩实。
上身保持笔直,两臂向前伸直,掌心向下,表现出一种稳健而坚定的形态。
第八式:右蹬脚右蹬脚是一种踢腿动作,模仿了右脚向前蹬出的姿态。
此式要求尽量提膝高地,然后用腿踢出,力道应集中在脚掌上。
第九式:转身蹬脚转身蹬脚是一种连续的动作,要求身体旋转并踢腿。
此式的关键在于身体的转动和穿越腿的力量转换,需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的掌握。
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培训教材目录太极拳教材2二十四式太极拳形象学拳法4简化太极拳动作分解教学口令5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谱13四十二式太极拳图谱1424式太极拳推广50周年怀感17太极拳教材第一讲太极拳的生理保健基础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中一个特有的健身运动,所以在民间从事该项活动的实践中有这样的赞语“太极拳是治疗慢性病的良药”“太极拳是老年人的健身宝”,这样说是有一定根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太极拳具有以下几方面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明显作用。
第一,太极拳和其它项目的运动的方式不同,除全身肌肉、关节活动外,它还要求配合均匀的深呼吸和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要求“心静”“精神贯注”。
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它系统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科学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新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
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
因此任何一种方法如果能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调整保健意义,因为我们人们平常有很多慢性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所引起的,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长期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刺激影响。
果就会增加,也就是说更好的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我们经常见到有人胸部、肩部、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这样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怒张的现象。
我们练太极拳要求呼吸运动要求做唆式深呼吸是一种横隔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的作用都很大,膈式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相反当腹腔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这样由于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吠况。
42式太极拳的分解教学太极拳42式有众多的拳份,其运动特点深受大家喜爱,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欢迎阅读!简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阶段,意气训练太极拳讲究的是用意识来支配身体,使上下肢动作完美的结合,在太极拳的学习当中要分清太极拳的两个方面,一是骨为轻为阳为意属君,二是肌肉为拙为阴为气属臣。
太极拳意向上升,气向下沉,就需要先严格掌握骨节舒展中正向上领,肌肉松软沉坠向下落的同步运动习惯。
一举动,轻灵柔和而且内劲传递通畅。
科学把握太极拳意气要领,认真演练。
就能达到传统太极拳骨骼舒展肌肉放松运动状态下,集中精神而柔和宁静,动中有静,身心同步锻炼的良好效果。
其次,科学理解和掌握传统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这一要领。
“用意不用力”为指导思想,来培养周身皮肤的感知外力能力,就能科学提高周身顺遂协调下的对外力的反映和转化能力。
还要通过训练,正确掌握“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要领。
“用意不用力”要领的训练方法分为:首先通过太极拳套路演练,把握和调整周身皮肤轻灵状态,做到动态时肌肉放松,关节灵活,韧带增强,脏腑顺势运动,遵循举动轻灵,精神内敛不散漫的原则。
从而高效率的提升神经对外力的感知能力;然后通过“稍节领劲,中节顺随,根节催动”的太极拳要领的严格训练,有意识的增强运动时身体上下相随协调能力,通过延续运动量.巩固周身完整灵活性;更进一步训练手眼身法步的灵敏变换,达到提高太极拳运动遇到外力时,灵活的周身反映能力和对外力的转化能力。
“意气相济”和“用意不用力”两方面结合训练,使练习者可以科学的掌握和了解太极拳“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的要领与练习方法。
第二阶段,放松训练太极拳放松的要求,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正确了解和掌握。
通过四肢舒拔运动,使肩跨关节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舒展。
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在肩跨关节松开的基础上,通过8字转肘,8字转膝和舒腰抽脊的太极拳运动特点.使身体达到放松轻灵的状态,正确训练太极拳身法所赋予的“松的开,连的起”的放松内涵。
42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42式太极拳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撇身捶 8捋挤势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左右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 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42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第一段:1~101、起势:①左脚分开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2、右揽雀尾:①转身抱手,提脚向前上步(正前方)②弓步棚手(正前方)(棚手轻轻承架对方捋顺式千引挤)③抱手收脚④右转身向前上步⑤弓步棚手⑥挥臂前摆⑦坐腿后捋胸前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坐腿摆臂平云⑩转身丁步收腿按掌左手手指轻按在腕部3、左单鞭:①勾手、转身上步②弓步推掌4、提手:①坐腿转腰摆臂,(勾手到坐腿挥臂变掌)②坐腿挥臂虚步合手(上手到眉)脚跟右前方30°5、白鹤亮翅:①转腰抱手撤脚②坐腿转腰挥手③虚步亮掌(脚尖)6、搂膝拗步:①摆手转腰,挥臂②交叉摆手上步向前③弓步搂手推掌(骑在中心线上)。
第二搂膝拗步:①撇脚转腰②摆臂收脚上步③曲臂弓步搂手推掌7、撇身锤:①转腰撇脚②收脚挥臂握拳③斜前方上步④弓步搬拳(方向左前方45°)8、捋挤势:①扣脚穿掌②弓步磨掌③收脚后捋④搭手出脚上步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第二捋挤势:①扣脚摆手②穿手磨掌③弓腿捋手④收脚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斜前方45°)9、进步搬拦锤: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握拳③摆脚搬拳④转腰挥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正前方)10、如封似闭:①叉手翻掌②坐腿引手到胸前③弓步向前推按④后脚跟步成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