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版和水电版水工混凝土结构规范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背景:水利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工混凝土结构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稳定性对于水工工程的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重要性: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保障混凝土结构安全、提高结构可靠性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规范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操作,确保结构在承受荷载、抗震、抗风、耐久性等方面具有充分的安全性。
同时,它还对监理和验收等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监督和检验,促进施工标准化,提高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1.承载力计算: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压力、水荷载和冲击荷载等。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计算。
2.材料选用: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应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技术指标。
同时,还需对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和使用要求进行详细规定。
3.结构形式: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形式多样,如壳体结构、坝体结构、堰体结构等。
设计规范应对各种结构形式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4.抗震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设计规范应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并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设计。
5.监测与维护:水工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的监测和维护。
设计规范应规定相应的监测措施和维护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
在制定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时,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修订,以确保设计规范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与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和政策进行紧密配合,形成科学统一的设计与施工标准。
总之,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确保水工工程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制定设计规范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材料选用、抗震性能、监测与维护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水工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差异相关标签:•水工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从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行为考虑,水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至少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差异:(1)骨料粒径较大。
水工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为150mm,而且所占的比例较高,80~150mm 骨料大约占骨料总量的30%以上。
而普通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一般不超过40mm,一些水泥制品的骨料粒径甚至不超过20mm。
(2)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
除了一些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较低。
特别是重力坝,混凝土强度等级更低。
以三峡主体工程为例,大坝内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15MPa,大坝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0MPa,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90d龄期的设计强度仅为25MPa。
而普通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为30~40MPa。
6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也已经较普遍地被采用。
道路混凝土28d龄期的设计强度一般也在30MPa以上。
(3)胶凝材料用量较少。
由于考虑到水化热,除了特殊部位外,水工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通常较低,一般不超过200kg/m3。
而普通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都在300kg/m3以上,甚至超过400kg/m3。
(4)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
由于水工建筑物的特殊性,水工混凝土一般长期处于饱水状态。
即便是在水上部份,由于水工建筑物体积特别大,内部的水份难以扩散蒸发,仅仅由于胶凝材料的水化而消耗掉一部分拌合水,这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由于毛细管作用,下部的水也会扩散上来。
而对于普通混凝土,由于大部分建筑物都处于地面以上,它们的干湿状态受环境控制。
在一些干燥地区,混凝土可能较长时间地处于干燥状态。
即便在一些多雨潮湿地区,混凝土也很难保持在饱水状态下。
(5)寿命要求较长。
水工建筑物一般投资较大,建设期较长,因此,一般要求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水工建筑物的特殊重要性,通常对耐久性要求较高。
在这些方面,其它混凝土工程是无法与水电工程相比的。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对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两个规范中主要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一、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1)DL/T 5057-2009规范的安全度是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5个分项系数来表达的;而SL 191-2008规范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在多系数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用单一安全系数“K ”来表达(这个思路将在以后混凝土重力坝等相关的水利规范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但不同于SDJ 20-78规范K 的含义(不含荷载分项系数),例如:SDJ 20-78规范1级建筑物基本组合,轴心受拉K=1.65,而修编后新规范K=1.35。
(2)对1级,2、3级与4、5级建筑物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DL/T 5057-2009规范仍取为1.1、1.0与0.9; SL 191-2008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将其提高为1.10、1.0与0.95。
相当于减低了1级建筑物的安全度,而提高了4、5级建筑物的安全度,从可靠度理论来说,当1级建筑物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时,可靠指标是大于其目标可靠指标的。
(3)DL/T 5057-2009规范仍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保留短暂设计状况,而SL 191-2008规范取消了短暂设计状况取值,与持久状00γ况相同。
(4)正常极限状态验算时, DL/T 5057-2009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考虑了结构重要性系数,而SL 191-2008规范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没有 。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均不再列出承受集中荷载为主时考虑剪跨比的公式。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材料要求二、结构设计原则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重点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其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规范要求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强度理论和受力平衡的原则进行设计,以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抗风性能。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于特殊工况(如地震、洪水等),需要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估和设计。
三、结构布置要求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布置需要满足结构实用性和施工性的要求。
规范要求结构布置应考虑到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在水工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布置形式有重力式、弧形式和悬臂式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布置形式,确保结构具有合理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性能。
四、基础设计要求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基础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一部分。
规范要求基础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荷载传递的要求。
同时,规范还要求对于软弱地基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地质勘察和基础处理。
五、施工要求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还包括了一些施工要求。
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施工质量。
同时,规范还对混凝土浇筑、养护、防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六、检验和验收要求综上所述,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主要包括材料要求、结构设计原则、结构布置要求、基础设计要求、施工要求以及检验和验收要求。
只有合理遵循这些规范,才能确保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认真遵守这些规范要求。
精讲直播8 典型知识对比一、水利工程与水电工程知识点1:设计阶段的划分(P16)1.水利工程:①项目建议书→②可行性研究→③初步设计→④招标设计→⑤施工图设计阶段。
对于重大项目和技术复杂项目,可根据需要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2.水电工程:①预可行性研究阶段→②项目建议书→③可行性研究阶段→④招标设计阶段→⑤施工图设计阶段。
知识点2:大坝等级指标(P18-19)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为2级、3级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如坝高超过表1F411021-6指标,其级别可提高一级,但洪水标准可不提高。
级别坝型坝高(m)2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901303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70100级别坝型坝高(m)2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1001503 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80120知识点3:质量管理与事故处理(P214-217,P248-251)知识点水利工程(P215)水电工程(P250)质量事故分类的依据①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②检查处理对工期影响的长短、③对工程寿命的影响、④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
①对工程的耐久性、可靠性、②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③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④检查处理对工期影响的长短。
知识点水利工程(P216)水电工程(P251)质量事故调查权限(1)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调查,调查结果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
(2)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备。
(3)重大质量事故,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水利部核备。
(4)特大质量事故,由水利部组织调查。
(1)一般事故由项目法人或监理单位负责调查;(2)较大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调查;(3)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由质检总站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调查;(4)质量总站有权根据质量巡视员的报告,对特定质量问题或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知识点水利工程(P217)水电工程(P251)质量事故处理职责划分(1)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常用水利规范目录常用水利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包括以下内容: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这两本规范主要涵盖水工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2.《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2014):该规程主要介绍了水工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及其使用方法。
3.《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水工混凝土钢筋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15):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5.《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1-2012~SL637-2012、SL638-2013~SL639-2013):这些标准主要涵盖了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个方面。
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260-2014):该规范主要介绍了堤防工程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7.《碾压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13):该规范主要介绍了碾压土石坝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这两本规程主要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9.《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GB/T-2012):该规范主要介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验收标准和要求。
10.《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2014):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水利泵站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
11.《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15):该规范主要介绍了泵站设备的安装和验收标准和要求。
12.《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SL432-2008)和《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GB-2012):这两本规范主要介绍了水利工程压力钢管的制作、安装和验收标准和要求。
浅议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水利水电工程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难度大和工程投资高,这无疑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要求,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为了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佳的方案。
标签: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这种工程往往选址在江河或临近江河的位置,这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难度,工程一般都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每一个环节的把控都必须严格,这需要水工设计方案必须科学合理。
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涉及面比较广泛,但方案的选择必须遵循事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以及对比性原则,另外,还要重视环境因素、技术风险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显得比较重要。
一、水工设计方案对比的重要意义1、方案确定四步法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从开始拟定到最终确定往往经历四个步骤,分别是拟定方案、设计方案、比较方案和确定方案。
拟定方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程师在拟定方案时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工程规模和其他的施工因素来拟定多个不同的方案;设计方案,根据拟定的方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每个方案进行深入设计和分析;比较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工作人员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势和劣势;确定方案,根据每一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2、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保证的重要性水利水电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工程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对比不同的方案,保证最后选择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施工地点周围的环境,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计划,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
二、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水工设计方案是从不同的方案中选择出来的,所以挑选设计方案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保证选择出来的方案都是最佳的。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对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两个规范中主要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一、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1)DL/T 5057-2009规范的安全度是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5个分项系数来表达的;而SL 191-2008规范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在多系数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用单一安全系数“K ”来表达(这个思路将在以后混凝土重力坝等相关的水利规范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但不同于SDJ 20-78规范K 的含义(不含荷载分项系数),例如:SDJ 20-78规范1级建筑物基本组合,轴心受拉K=1.65,而修编后新规范K=1.35。
(2)对1级,2、3级与4、5级建筑物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DL/T 5057-2009规范仍取为1.1、1.0与0.9; SL 191-2008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将其提高为1.10、1.0与0.95。
相当于减低了1级建筑物的安全度,而提高了4、5级建筑物的安全度,从可靠度理论来说,当1级建筑物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时,可靠指标是大于其目标可靠指标的。
(3)DL/T 5057-2009规范仍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保留短暂设计状况,而SL 191-2008规范取消了短暂设计状况取值,与持久状况相同。
γ(4)正常极限状态验算时, DL/T 5057-2009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考虑了结构重要性系数 ,而SL 191-2008规范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没有 。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均不再列出承受集中荷载为主时考虑剪跨比的公式。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是由原水利电力部于1982年颁布,是水利工程施工最重要的规范之一,现由水利部建管司委托长江设计院进行修订。
经过认真组织和准备,设计院提出了修订大纲,大纲根据20多年来的实际施工经验和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拟定了修订的依据、原则及主要内容,对原规范作较大的增删,通过修订以更有效指导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
标准简介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保证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1级、2级、3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4级、5级水工建筑物可参照执行。
应根据所处环境、部位的不同和功能要求,使水工混凝土满足相应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并应有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经常或周期性地受环境水作用的水工构筑物所用的混凝土。
根据构筑物的大小,可分为大体积混凝土(如大坝混凝土)和一般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又分为内部混凝土和外部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常用于水上、水下和水位变动区等部位。
因其用途不同,技术要求也不同:常与环境水相接触时,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动区应用时,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性;与侵蚀性的水相接触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大体积构筑物中应用时,为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要求具有抵热性和低收缩性;在受高速水流冲刷的部位使用时,要求具有抗冲刷、耐磨及抗气蚀性等。
水工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中国近30年来建成的大、中型混凝土闸、坝达数百座,其中有的混凝土用量多达1000立方万米以上,如长江的葛洲坝工程和台湾省的德基大坝(坝高达180米)除此以外,河港、农田水利及地下防水工程中也都大量应用。
长期的施工实践证明,在水工混凝土中掺入具有减水、缓凝及增加耐久性的外加剂,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糖蜜塑化剂、松香皂引气剂(在有抗冻性要求的地区或部位必须掺入),以及掺入适量的优质掺合料,如粉煤灰等,对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提高耐久性都具有明显效果。
水利工程施工规范的分类及应用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定。
它们不仅保障了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还能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水利工程施工规范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类型和实际施工需求,水利工程施工规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水坝施工规范水坝是用于拦截水流、蓄水和控制洪水的重要设施。
水坝施工规范包括了坝基处理、坝体建设、溢流放空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它们旨在确保水坝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渠道施工规范渠道是输送水流或排放水流的重要通道。
渠道施工规范主要关注渠道的断面形状、堤防护坡、渠道底部防渗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范能够保证渠道的通畅性和稳定性,避免水流泄漏和渗漏。
3. 水闸施工规范水闸作为控制水流的重要设施,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水闸施工规范主要包括了闸门、闸室、溢流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水闸施工规范的遵循将确保水闸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4. 水泵站施工规范水泵站用于提供水源和水力系统的供水压力。
水泵站施工规范要求合理布局和安装水泵、管道、阀门等设备,确保水泵站的高效运行和安全运作。
5. 水利电站施工规范水利电站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的建筑物。
水利电站施工规范涵盖了发电机组、水轮机、导流水闸等方面的要求。
它们对电站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的稳定供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施工规范的应用水利工程施工规范的应用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 规范施工流程水利工程施工规范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环节和具体操作的要求。
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可以确保施工流程的合理化和标准化,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保障工程安全水利工程施工规范对工程的结构安全、施工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方法的执行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能够有效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的规范对比马移军【摘要】本文根据现行的相关八部规范标准,从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的方法上进行详细对比,对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检测等有相应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水工混凝土;质量评定;规范差异【作者】马移军【作者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5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应用与发展过程中,也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转移、消耗与报废的一个循环,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态环境,而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大重要课题。
而混凝土在“十二五”期间的商品消耗量为6.03~15.54亿m3,对如此巨大的混凝土产量,怎样对其评定与验收,是一个必须解决和重视的首要问题。
而在综合性的水利工程中往往也同时包括水工混凝土、房建、交通等行业所用的混凝土,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有各种评定办法,故不应采用单一的规范标准来评定,以确保工程施工混凝土的合格性。
但因在具体的实施工程中有混用或错用的可能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就目前所用到的国标、行规对此问题加以阐述。
国家标准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水利部规范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水闸施工规范》SL2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
电力行业标准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15;《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9;《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T5181-2003;《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T5207-2005。
以上标准规范规程中的符号代表统一表述如下(参照GB/T50107-2010及SL176-2007)。
水利施工,先从混凝土施工开始什么是水工混凝土为了达到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目的,通常需要修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用来挡水、泄洪、输水、排沙等,这些建筑物称为水工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所用的混凝土,称为水工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常用于水上、水下和水位变动区等部位。
根据水工构筑物的大小,可分为大体积混凝土(如大坝混凝土)和一般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又分为内部混凝土和外部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因其用途不同,技术要求也不同:常与环境水相接触时,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动区应用时,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性;与侵蚀性的水相接触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大体积构筑物中应用时,为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要求具有抵热性和低收缩性;在受高速水流冲刷的部位使用时,要求具有抗冲刷、耐磨及抗气蚀性等。
水工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水工混凝土有哪些类型水工混凝土根据其工作条件可以分为下列几类:1.按建筑物与水位的关系分类经常位于水中的称为水下混凝土;处于水位变动区域的称为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水位变动区域以上的称为水上}昆凝土。
2.按体积大小与位置分类根据混凝土建筑物体积的大小及其在大体积建筑物中的位置,可分为大体积内部混凝土(断面最小尺寸在 2.5m以上)、大体积外部}昆凝土和非大体积混凝土三类。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任何体积大的现浇混凝土,即指尺寸大到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所产生的热量及随后出现的体积变化,并要求减小裂缝到最小程度的混凝土。
3.按是否承受水压分类按承受水压的情况可分为受水压混凝土和不受水压混凝土两类。
水工混凝土和建工混凝土的区别水利工程的构、建筑物,如大坝、水运码头等,因必需承担水压力,体积庞大,少则数万立方米,多则数十万乃至数千万立方米,所用混凝土大部分是大体积混凝土。
控制混凝土温升和防止温度应力裂缝是施工成败的关键。
因此,配制时需要努力降低水泥用量,以减少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水电类)
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
对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两个规范中主要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
一、DL/T 5057-2009(水电类)与SL 191-2008(水利类)主要差异
(1)DL/T 5057-2009规范的安全度是按GB 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5个分项系数来表达的;而SL 191-2008规范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在多系数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用单一安全系数“K ”来表达(这个思路将在以后混凝土重力坝等相关的水利规范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但不同于SDJ 20-78规范K 的含义(不含荷载分项系数),例如:SDJ 20-78规范1级建筑物基本组合,轴心受拉K=1.65,而修编后新规范K=1.35。
(2)对1级,2、3级与4、5级建筑物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DL/T 5057-2009规范仍取为1.1、1.0与0.9; SL 191-2008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将其提高为1.10、1.0与0.95。
相当于减低了1级建筑物的安全度,而提高了4、5级建筑物的安全度,从可靠度理论来说,当1级建筑物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取为1.1时,可靠指标是大于其目标可靠指标的。
(3)DL/T 5057-2009规范仍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保留短暂设计状况,而SL 191-2008规范取消了短暂设计状况取值,与持久状0
0γ况相同。
(4)正常极限状态验算时, DL/T 5057-2009按GB 50199—94《水利
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考虑了结构重要性系数
,而SL 191-2008规范则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没有 。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均不再列出承受集中荷载为主时考虑剪跨比的公式。
但对箍筋受剪承载力取值却不相同,DL/T 5057-2009规范根据专题报告论证将该项承载力的系数1.25改为1.0;而SL 191-2008规范沿用SL/T191-96(DL5057-1996)规范的数值取1.25,故DL/T 5057-2009规范相对安全度要高,配筋量要大。
对承受集中荷载为主的重要的独立梁,两规范一致,V c 可取为0.5f t bh 0。
(6)在裂缝宽度控制与验算方面,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在指导思想和处理原则上有较大的差异。
DL/T 5057-2009规范根据新的试验(大保护层)成果提出了新的公式
(当65mm ≤ c ≤150mm 时);而SL 191-2008规范也对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改: ,当c >65mm ,取c = 65mm 。
(7)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两本规范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SL191-2008规范把受弯构件的 由改为 , ,钢筋用量有所增加,增加大约1%。
c sv
d 1
()V V V γ≤+c t 0
0.7V f bh =sv sv yv 0A V f h s =DL/T 5057-2009 SL191-2008 c t 00.7V f bh =sv sv yv 01.25A V f h s =c sv
KV V V ≤+0
γ
(8)DL/T 5057-2009规范比SL 191-2008规范增加了弧形闸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和结构分析章节内容。
(9)DL/T 5057-2009规范附录中增加了附录E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主要用于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并将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原则列入本标准正文,明确了分析材料取值的标准,而SL 191-2008规范并没有推荐这样的本构关系。
总体来说,DL/T 5057-2009规范与国标GB50010-2002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保持一致,表达式较为复杂,SL 191-2008规范在吸收混凝土结构理论发展成果后,进行了溯源分析,回归到设计人员较为熟悉且简洁明了的表达式。
DL/T 5057-2009规范计算的配筋量较SL 191-2008规范计算的配筋量略多。
二、DL/T 5057-2009、SL 191-2008对原SL/T191-96(DL5057-1996)规范主要改进地方
(1)针对水工结构中常出现小剪跨比牛腿,按原来SL/T191-96(DL5057-1996)规范的要求配筋过大的情况,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增加了小剪跨比的牛腿配筋计算公式,并且修正了单位长度轮压的计算分布宽度公式。
(2)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增加了增加具有水工特点的钢筋混凝土蜗壳、尾水管、坝体内孔洞、平面闸门门槽。
(3)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对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线弹性应力图形法配筋按截面主拉应力在配筋方向投影图形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s,比SL/T191-96(DL5057-1996)规范更符合实际。
(4)在结构设计构造要求中,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对分布钢筋、箍筋的直径、间距要求有所提高,总体上是直径变大、间距变密,对框架结构的节点作了更高要求。
(5)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均提高了C40以下各标号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一般提高了5d,并且提高了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6)对隧洞衬砌的结构的裂缝宽带计算,两个规范均明确表示在不考虑应力充分配的条件下是不适用的,而隧洞规范对这部分要求是参考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现在存在隧洞衬砌结构的裂缝宽带没有公式计算。
总体来说,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规范比SL/T191-96(DL5057-1996)规范的结构安全度有所提高,配筋量有所增大,据规范编制者通过算列对比分析,一般结构钢筋量增加大概在10%左右,部分结构可能提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