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2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练习九-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4.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 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图片,如公交车、苹果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乘除法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算式的定义,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举例说明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并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乘法算式。
3. 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 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算式的定义,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举例说明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并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除法算式。
5. 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题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9、垂线和平行线练习》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9、垂线和平行线练习》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垂直和平行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一个练习章节。
它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材中的练习题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垂直和平行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对垂直和平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相关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和画出垂直和平行线。
然而,他们在实际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提高他们识别和画出垂直和平行线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垂直和平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提高识别和画出垂直和平行线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垂直和平行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垂直和平行线的特点。
3.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对垂直和平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解决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垂直和平行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垂直和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九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
1.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到“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能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课件。
师: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学会了如何运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下面,就让我们运用所学,一起来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基础练习。
练习九第1题,这是两道求两数积的和与差的问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教材上完成,并集体订正。
(1)求买的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就是分别求出45袋大米和40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然后把两数的积相加即可。
大米:45×50=2250(千克)面粉:40×25=1000(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2250+1000=3250(千克)(2)求买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就是求45袋大米的总质量比40袋面粉的总质量多多少千克,用减法即可。
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2250-1000=1250(千克)练习九第2题,求两数积的差是多少,先分别求出两个年级采集的树种的总质量,再相减即可。
指名学生板演,强调计算要细心。
练习九第4题,根据3瓶橙汁总共750毫升的条件,先用归一法求出每瓶的容积为750÷3=250(毫升),再用归总法求出7瓶橙汁的总容积。
练习九第5题,已知每3分钟自动记录一次,且每3分钟生产的数量一定,用列表法解决,能使题意更加清晰。
每3分钟生产54个,即每分钟生产54÷3=18(个)。
所以45分钟生产的个数为:18×45=810(个),而生产540个所需要的时间,则为:540÷18=30(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动手摆一摆,并让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其他的摆法。
练习九第8题,结合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
5.4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九(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练习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能够运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 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画图的意义和方法。
3. 讨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图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中的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步骤:1. 理解问题2. 画图表示3. 解决问题4. 检验答案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九中的题目。
2.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画图策略,并能够运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画图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形的描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多变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更高级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明确,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