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上册的数学简便运算一、加法简便运算。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 例如:34+56 = 56+34,计算时可以先观察两个加数,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等,就先交换它们的位置再相加。
像25+37+75,可以先算25 + 75=100,再加上37,结果为137。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 例如:(12+38)+50 = 12+(38 + 50)。
在计算42+36+14时,利用加法结合律先算36+14 = 50,再算42+50 = 92。
二、乘法简便运算。
1.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 b×a。
- 例如:25×4 = 4×25 = 100。
如果是125×8×7,可以先算125×8 = 1000,再乘以7得到7000。
2.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如:(2×3)×5 = 2×(3×5)。
计算25×17×4时,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25×4 = 100,再乘以17得到1700。
3. 乘法分配律。
-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c + b×c。
- 例如:(20+3)×5=20×5+3×5 = 100 + 15=115。
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加减法简便计算技巧总结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交换位置: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加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括号,改变运算顺序:a+b+c=a+(b+c)】2、减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或a-(b+c)=a-b-c】也可以理解为:减法运算中添括号(或去括号)时,括号的前面如果是减号,则添括号(或去括号)后,要把括号内符号变成相反的运算符号。
3、加减法简便计算: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基本目标和思路:凑整。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运算性质可以混合使用,并且同时适用于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简便运算。
4、加法凑整技巧:尾数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可以加出凑整(好朋友数相加)减法凑整技巧:尾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可以减出整数(同尾相减)例题详解:例2:425+14+186=425+(14+186)=425+100=525(加法结合律,14+186可以凑整,用加法结合律)例3:245+180+20+155=(245+155)+(180+20)=400+200=600(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时使用,两组加数凑整)例1:75+168+25=75+25+168=100+168=268(加法交换律,交换168和25 的位置,75+25可以凑整)例4:528-53-47=528-(53+47)=528-100=428(减法运算性质,加括号之后括号里面变成加号)例5:545―167―145=545-145-167=400-167=233(带符号搬家,交换167和145的位置,再同尾相减)例6:487―187―139―61=(487-187)-(139+61)=300-200=100(487和187同尾相减,139和61加括号后变成加法凑整)例8: 64.3-18.75+15.7-11.25 =64.3+15.7-18.75-11.25 =(64.3+15.7)-(18.75+11.25) =80-30 =50 (加减混合运算,先带符号搬家,把可以凑整的数组合在一起) 例7:34.5-(17.2+4.5) =34.5-17.2-4.5 =34.5-4.5-17.2 =30-17.2=12.8(去括号、交换位置,34.5与4.5可以同尾相减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