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北冥有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的古代散文,描绘了一条巨大的鲲鹏在北冥海中游荡的壮丽景象。
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同时,文章也富有深刻的哲理,寓意着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本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同时,本文的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可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吸引,但同时也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生僻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本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理解鲲鹏的形象和文章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2.理解鲲鹏的形象和文章的寓意。
3.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鲲鹏的形象。
3.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向学生介绍鲲鹏的传说和北冥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词汇解释:对本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讨论领悟: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绘北冥中的一种神鱼,展示了它的奇特之处。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对于如何鉴赏文言文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如字词的含义、句式结构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生能够掌握鉴赏文言文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2.原因: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和记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课文《北冥有鱼》。
2.讲解:首先讲解课文的背景,然后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并思考课文的寓意。
4.实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鉴赏文言文,然后进行分享。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掌握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标题《北冥有鱼》和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3.体会大鹏的形象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激情导入,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第三板块研读赏析,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电影导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教师: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文章不厌百回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齐读。
标志出不认识的字词。
2教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有没有把握不准的节奏?学生:北冥鲲鹏抟徙齐谐正色邪教师: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对学生朗读情况做出评价。
3划分节奏学法指导。
(1)根据句首语气词。
(2)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
(3)根据句首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根据此法,齐读文章。
【过渡语】:本文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通过疏通文意来辨读。
目标导学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翻译句子学法指导:(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
(2)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北冥有鱼》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学生再读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的第一篇,是新增加的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大鲲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均“有所待”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可庄子生活在离我们遥远的战国时代,况且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理解起来难度非常大。
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不必求之过深,感受到文中的魅力即可。
三、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积累常用文言句式词语,理解鲲鹏的形象特征。
2. 通过诵读,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 领悟“鹏”的文化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 欣赏文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2. 引导学生了解“鹏”的文化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于丹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冥有鱼》。
二、介绍作者(出示课件)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所有的思想及作品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想象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擅长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郭沫若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庄子》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出示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有味的朗读、有味的分析、有味的欣赏、有味的联读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三遍)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的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
【导语】庄⼦是思想家、哲学家、⽂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1课《庄⼦⼆则》课⽂原⽂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
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固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请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21课《庄⼦⼆则》知识点 ⼀、作者简介 庄⼦(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的思想,和⽼⼦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为⽽治”。
庄⼦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书中。
《庄⼦》中的⽂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作品之中,鲁迅先⽣说:“其⽂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晚周诸⼦之作,莫能先也。
” ⼆、课⽂翻译 北冥有鱼 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
下⽂的“南冥”指南海。
鲲:⼤鱼名。
鹏:⼤鸟名。
怒:振奋,这⾥指⽤⼒⿎动翅膀。
垂:悬挂。
译⽂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不知道有⼏千⾥;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千⾥;当它振翅⽽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6.21《北冥有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最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富有浪漫色彩。
文章以想象雄奇瑰丽著称,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这一特点。
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的修辞使用。
这节课用一课时,侧重于品味鹏之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并注重方法的指导。
继续巩固文章的诵读、语言的味,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文章中雄奇瑰丽的想象,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
3、分析大鹏的形象以及理解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1、赏析文章中雄奇瑰丽的想象,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
2、分析大鹏的形象以及理解寄托于大鹏身上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准备好的“小助教”视频)“小助教”:同学们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发布学习任务,在发布任务之前想先考考大家,你能想起哪些关于“鹏”的成语或诗句?学生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鹏”这一形象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关于“鹏”的文章,请大家跟我一起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介绍背景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北冥有鱼》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尤其是海洋神话中的北冥有鱼。
(3)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性质。
2、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认知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北冥有鱼。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其内涵。
(3)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文学品味。
2、教学难点(1) 学生对北冥有鱼神话传说的了解不深入,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2) 学生对于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不够敏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阅读实践培养。
三、教学过程1、引入学生自选其中一个问题,组成小组,展开探究和讨论:(1) 如何理解“四海之内皆兄弟”?(2) 北冥有鱼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什么意思?2、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文章的学习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深入探究-北冥有鱼通过有关北冥有鱼的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北冥有鱼这个神话,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与北冥有鱼相关的短片,以便深入探究和理解北冥有鱼的含义与象征。
4、诗歌韵律、节奏与意境本课作者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特别值得关注。
层次分明的情节、清新的意境和缠绵的节奏,共同演绎了一个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歌词的韵律、节奏、押韵方法以及诗歌意境的构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拓展与应用(1) 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创作一首与北冥有鱼相关的现代诗;(2) 学生设计海洋神话主题的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展现北冥有鱼神话和海洋神话的魅力和精神内涵;(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小论文,探究北冥有鱼神话和海洋神话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以及受众群体等。
北冥有鱼-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北冥有鱼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在讲解“北冥有鱼”这个典故的基础上,在了解古代神话和诗歌的基础上,本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分析和理解技巧,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冥有鱼”的典故;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探究古代神话和诗歌的内涵;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兴趣;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6.增强学生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课文导入介绍“北冥有鱼”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文言文朗读生动朗读、逐句解读,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技巧。
3.古代神话和诗歌的探究借助“北冥”、“鲲”等元素,介绍古代神话和诗歌的内涵,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4.有关词汇的解释阅读课文时,应分析和理解生僻或具有古代特色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文言文写作在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了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讲解、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有关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
3.分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感受和疑问,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
4.朗读比赛法:通过朗读比赛,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自信心。
五、教学流程1.教师介绍“北冥有鱼”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生动朗读文言文,逐句解读,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技巧。
3.教师以“北冥”、“鲲”等元素为切入点,介绍古代神话和诗歌的内涵,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4.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分析和理解生僻或具有古代特色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写作技巧,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北冥有鱼教案第一课时基础自清互查【教学目标】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 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一、自读文本,整体感知:(5分钟)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二、依据学案,梳理知识:(18分钟)1.文学常识积累:《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与老子并称(“老庄”)。
【知识链接】作家卡片: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冥有鱼》教案一、课时计划:1课时二、课型:新授三、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2、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庄子语言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4、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
四、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五、教学难点: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
六、教学流程:(36min)(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鲲鹏展翅"等成语祝福他人或激励自己,鲲鹏也出现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如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上学期我们还学过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在《大鹏赋》中,则用“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
邈彼北荒,将穷南图”来描绘它。
鲲鹏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而历久弥新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庄子的《北冥有鱼》中一探究竟。
(二)学习目标:(导入+目标2min)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2、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庄子语言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4、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
(三)走进作者:(3min)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创造了鲲鹏这一形象的先哲——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